《卖油翁》最后一句到底有何深意?为何会被教科书删掉?庄子典故圣贤庖丁解牛

提起《卖油翁》,人们的脑海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句话:“无他,唯手熟耳。”这篇课文里的卖油翁也成了“熟能生巧”这个词语的代言人。

但是大家或许不知道,我们熟知的教材版的《卖油翁》,是在原作的基础上删掉了最后一句。

《卖油翁》的最后一句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惨遭被教科书删掉的命运呢?

鲜为人知的句子

《卖油翁》记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北宋年间的一位文武双全的状元陈尧咨在一次练习射箭的时候,一位卖油翁站在他家的院子旁观看。

在那一次的练习中,陈尧咨十射九中,堪称神射手。

就在所有人都对陈尧咨称赞不已时,陈尧咨却发现那位卖炭翁神色淡淡,似乎完全不为所动。

不服气的陈尧咨走上前去询问理由,却被卖油翁的一番操作惊呆了。只见他把一枚铜钱放在装油的葫芦上,然后将油通过铜钱导入葫芦。

最后,葫芦里已经装满了油,而铜钱却没有沾染上一滴油。

面对众人惊讶的眼神,卖油翁说出了一句名扬千古的话:“无他,唯手熟耳。”

如今,《卖油翁》之所以会被选入教材,是因为教材的编写者想要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但是今天人们熟知的教材版本是经过改动的,原文中的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被教科书删掉了。

读到这里,或许不少读者心中产生了一个疑惑:最后一句话究竟有什么深意?它为什么会被删除呢?

最根本的原因

这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惨遭教材删除的最主要原因是它与“熟能生巧”这个核心要素不和谐。

“解牛斫轮”实际上包括了两个历史典故,一个是《庖丁解牛》,另一个是《轮扁斫轮》。

这两个故事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说它们的存在不那么和谐呢?

《庖丁解牛》说的是一个屠夫在给梁惠王宰牛的时候,不仅能够将牛完整地解剖,而且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够合上音乐的节拍。

面对梁惠王的惊讶,屠夫说他在宰牛的时候,并不是单纯地宰牛,而是积极地去探寻宰牛的规律。

慢慢地,他发现宰牛的时候要顺应牛的身体结构。

虽然在今天,这个典故可以被引申为“对某件事物了解透彻”或者“做事得心应手”.

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将“庖丁解牛”和“熟能生巧”等同,依旧有牵强附会的嫌疑。

在人们的思维中,这时候轮扁应该称赞齐桓公的好读书,但是轮扁却不按常理出牌,他直接告诉齐桓公:

“写书的圣贤之人都已经不在了,记录圣贤之人言行的书籍也不过是糟粕。”

齐桓公听到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当即表示轮扁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就要将他处以极刑。

面对齐桓公的暴怒,轮扁不紧不慢地说:

“我做轮子的时候,之所以能够将榫头做得不松不紧刚刚好,是因为我在长期的工作中摸索到了规律。这种规律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即使告诉我的儿子,他也不能体会做轮子的方法和规律。”

在轮扁看来,圣贤之人真正的智慧就如同他做轮子的规律一样,根本不可能通过文字的方式流传下来.

现在流传下来的所谓“圣贤之书”,不过是早已死去的圣贤之人的糟粕罢了。

《轮扁斫轮》这个典故,直接否定了书本存在的意义。

毕竟在初一的孩子们的心中,实践永远比端坐在课桌前读书更有趣。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当然也重视实践和练习的重要性。

但是人生不过短短数十年,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通过实践来感知的,借助书本的间接学习也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防止误会,将这句话删掉就是最优解。

难以感知的关怀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教材编写者决定将《卖油翁》最后一句删除,也是教材编写者对学生的深深关怀。

教材的编写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教材的内容不能过难。《庄子》是诸子百家中理解难度最大的作品之一。

《卖油翁》出现在初一的语文课本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哪怕是借助注释和翻译,也很难直接读懂《庄子》。

“解牛斫轮”不过短短四字,却是学生用40分钟都可能无法完全理解的。

因此,将最后一句话删除,也是专家们在综合考量了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后做的决定。

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人发现现行版本教材的《卖油翁》是不完整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世间难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可是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既不影响师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道理的理解,还能适当降低理解难度,岂不完美?

结语

总的来说,“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的存在,非但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熟能生巧”,反而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

所以在经过综合考量之后,教材编写者们只能将《卖炭翁》的最后一句删掉了。这一句被删掉的话,也体现了专家们在编写教材时的慎重与良苦用心。

THE END
1.卖油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案集合9篇2024-10-10 比的意义优秀教学设计吴正宪精选5篇2024-10-08 对外汉语词义辨析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2024-10-08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合集三篇)2024-10-06 卖油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栏目 现代文阅读同步作文教案课件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专题热https://www.scfaying.com/k/maiyouwenggaosuwomenshimedaoli/
2.卖油翁的道理和启示“卖油翁”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也给了我们不要骄傲自满,“人外有人”的启示。“卖油翁”的故事出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主要讲述了拥有“百步穿杨”之称的陈尧咨被一个卖油老翁用倒油手法教育何为熟能生巧的故事。 关于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其字永叔https://edu.iask.sina.com.cn/jy/2R5d749Tq1X.html
3.卖油翁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分别从两个角度简要概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3) 相似问题 《卖油翁》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日喻和卖油翁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卖油翁》揭示的道理 特别推荐 二维码 回顶部?2021 作业帮?联系方式:service@zuoyebang.com?作业帮协议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638367d0b669bd3151404d5dde1679ce.html
4.卖油翁,想告诉我们什么?今天备课的时候准备的是欧阳修的《卖油翁》。仔细一读,发现欧阳修想通过卖油翁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熟能生巧这一个道理。 本文的体裁是笔记小说,既然是小说,就符合小说特点,通过塑造典型的环境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以此来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看法。https://www.jianshu.com/p/8562c9e2e1f5
5.你真的以为欧阳修写《卖油翁》是告诉你道理,其实他是在嘲笑他人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经典文章——《卖油翁》,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文章不长,仅一百三十余字,但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熟能生巧。老师在讲解这篇文章的时候,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https://mnews.tianyancha.com/ll_32y3un14se.html
6.卖油翁阅读附答案(通用12篇)本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幻灯片) 通过拿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事进行对比(板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创造出属于我们更高成绩的技巧、诀窍(画图,勾画出“巧”字),是心怀若谷的谦虚的态度和熟能生巧的勤奋追求。 板书: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篇9:《卖油翁》教学反思 《卖油翁》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笔记小说,它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6dy2bpj.html
7.用一个成语来阐述卖油翁中的道理人们由此故事中的两句话“无他,但手熟尔”和“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引申出“熟能生巧”这个成语,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8) 相似问题 用一个成语概括《卖油翁》一文所说明的道理 卖油翁的故事使我们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64d4d16bbfa101def381e6d4edecb246.html
8.《卖油翁》对比阅读练习(含答案).pdf(1)【乙】文中,甘戊举一系列例子有什么作用? (2)这两篇文章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023·甘肃定西·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 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01/7062161145006155.shtm
9.七年级下册语文《卖油翁》教案设计13篇(全文)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趾高气扬。我们读这篇文章必须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3.编排课本剧。教师适当进行指导。 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明确:这个故事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作者用卖油翁对酌油技巧的解释来揭示。 『布置作业』 请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acbgy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