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在中国除了茅台、五粮液,还有一种酒,是老百姓公认的“中国味道”?
你可知道,多少人对它的爱深入骨髓,无论是市井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曾是它的拥趸?
你可知道,这一杯可以“呛得眼泪流”的酒,背后有着数百年历史传承,引老酒收藏爱好者竞折腰?
今天,小酒童带您走近“中国味道”——二锅头。
壹
二锅头,源于工艺
五十年代北京百货大楼内售卖二锅头酒
贰
二锅头,浓浓京味
在清代中期,京师烧酒作坊为了提高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革,于是采用第二锅酒的工艺流传至今,并由此有了“二锅头”之名。
北京街头卖酒的老人
叁
1949年,北京有了“当家酒”
1949年5年,华北酒业专卖公司组建北京酿酒实验厂,老北京十余家老烧锅被收编,数百年的酿酒工艺由此得以传承。
新成立的实验厂专为继承传统酿酒工艺、发展北京特产;原料采用的还是老传统采用的红高粱、工艺上仍接取第二锅头酒。不到半年,第一批二锅头酒成功酿出,北京从此有了“当家酒”。酒厂没有沿袭“烧酒”、“烧刀子”的说法,而是取名“二锅头”。
建厂初期,为防止敌特分子破坏,厂门有战士持枪把守
肆
你不知道的“红星”过往
最早的二锅头,采用“红星牌”商标,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红星商标最一开始的使用权属于河北石家庄露酒厂。该露酒厂与北京酿酒实验厂共同隶属华北酒业专卖公司。不仅如此,当时还有山西、天津等地的酒厂,也属于该专卖公司,因此,当时华北酒业专卖公司旗下的公司大都有权使用“红星牌”,五十年代的汾酒同样使用的也是红星牌。
五十年代,华北酒业专卖公司旗下产品使用“红星牌”
有关“红星牌”注册商标,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红星商标在当年是由一位日本露酒专家樱井安藏先生设计的。其中,红星代表中国革命,而下面的飘带则意指欢庆胜利。1953年,原本属于石家庄露酒厂的“红星牌”商标正式转给北京酿酒厂。
民国时期日本“红星牌”标签
伍
传播京城:北京二锅头
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酿酒实验厂是北京唯一的酒厂,酒自然是供不应求,一度限购,每户每月凭购货本才可购买两瓶。1965年8月,依照中央成立“托拉斯”工业的精神,北京工业体制调整,北京酿造总厂合并成立。新成立的总厂,向北京的郊区酒厂输送二锅头酿制技艺,并扶持这些郊区酒厂的发展。由此,二锅头操作流程、工艺规范渐渐形成。
五十年代红星牌二锅头(曾品堂馆藏)
五十年代的红星二锅头已成孤品,非常罕见;而七十年代的北京二锅头,更是因为留存了一段稀缺回忆而价值不菲,一瓶七十年代的北京二锅头,动辄万元,有些稀缺品更是万元难求。
陆
行走全国:二锅头工艺传播
二锅头酒技艺在北京的传播,带来北京二锅头的全盛发展。不仅如此,源于北京地域的地产酒,还得以行走全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二锅头的酿造技艺更开始传播到全国各地。
二锅头的技艺来到东北,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黑龙江、吉林、辽宁多地均出现了二锅头的身影,这其中以语录版二锅头最为珍贵。
二锅头技艺传播到华北区域,河北、山西、天津等地的二锅头酒便如雨后春笋般普及开来。
令人惊讶的是,七十年代,二锅头技艺竟然还行走到新疆、宁夏。
以生产黄酒闻名的江浙一带,竟也出现了二锅头的身影,足可见二锅头的影响力。
华中地区的二锅头酒品牌繁多,从酒标来看,具有着浓浓的历史韵味。
一杯二锅头里,曾融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点滴:它不仅是老百姓佐餐饮品,更可用来腌制咸蛋、泡制药酒、擦拭伤口、烹饪烧菜。它是老百姓的看家酒,又是外来宾客的特产酒;它并不执着于一方水土,而是行走万里,将技艺在全国播撒。它既是北京白酒的代表,又是中国白酒的骄傲。
如果您恰好收藏了一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二锅头,请您好好保留它。不仅因为七八十年代的二锅头由于数量稀缺而价值不菲,更因为它具备历史文化价值。
“一杯二锅头,呛得眼泪流,生旦净末丑,好汉不回头”......
本文的撰写参考了大量期刊文献及藏酒界曾宇老师、刘刚老师、魏建波老师的研究成果,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敬意,感谢藏酒大师们收藏、传承北京酒文化的一片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