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针对反映农村大龄青年婚恋难的建议和提案进行了答复。
“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已经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据调查,在我县广大农村,每个村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大龄男青年找不到配偶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些大龄男青年由于不能按部就班顺利组建家庭,无法实现传统认知思维下的个人生命周期模式,逐渐被现实社会边缘化。”近日,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民政局在答复提案时表示。
富源县民政局分析,人口性别比例失衡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据有关部门统计,1980年至2010年间我国出生人口男性比女性多出约3600万,意味着1980年以后出生的男性将有10%-15%难以婚配。
城乡差距是导致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农村青年仍然普遍存在着收入水平低、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技能低的现状,加之农村与城市仍然存在着生产生活条件与经济发展的差距,这一问题在农村,尤其是地处偏远、贫困落后的地方尤其突出。
高价彩礼是加剧问题的又一重要成因。受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彩礼的多少几乎成了评判婚前男方优劣的唯一条件,女方家庭动辄提出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彩礼要求,让一般农村家庭望婚兴叹。
富源县民政局还透露,将大力发展政府组织牵头的婚介服务。一是规范和发展并重,由政府组织牵头,推行有偿婚介服务,建立有婚介需求适龄人群数据库,让有需求人群共享数据信息,增加双向选择机会。二是大力发展国际婚介服务,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婚介交流,在政策上为涉外婚姻的实现及婚后社会融入提供便捷通道。
“近三年婚姻登记数据表明,我县初婚年龄呈现大龄化且逐年升高,结婚人数逐年下降,其中高层次女性人才、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农村男青年单身比例较高,出现明显的‘农村男生娶不到,城市女生嫁不出’现象。”今年7月,一份发布在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网站上的提案答复称,大龄青年婚恋难问题成为了普遍的社会现象,构建健全的大龄青年婚恋社会支持机制迫在眉睫。
当地通过委托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常态化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持续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工程等,不断丰富职业技能培训渠道和内容,开拓眼界,启发思维,提高青年技能水平和增收本领。同时积极贯彻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降低创业成本,激发青年创业热情,解决就业和致富问题,为婚姻创造良好基础。
福建龙岩的漳平市也从移风易俗、技能培训等角度着手应对农村大龄青年娶妻难。
据漳平市民政局今年5月介绍,漳平每个行政村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台账,将婚事新办纳入村规民约。引导人们移风易俗,逐步摒弃农村结婚的繁杂仪式和昂贵的彩礼聘金,树立节俭的婚姻观。
当地持续深入开展“两治一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村庄清洁等专项行动,推动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提升农村青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吸引更多外出务工的适婚青年返乡。
此外,漳平市市人社部门引导农村大龄青年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竞争力,根据该市的产业状况,重点引导参加制茶、评茶、电工、焊工、食用菌栽培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稳定和提高农村大龄青年的经济收入。参加该市举办的“春风行动”、“民营企业”、“夏季招聘”“带岗直播”等各种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解决农村大龄青年的就业问题,提高该部分群体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