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旁的一栋两层楼独立建筑,一楼是药店,二楼是办公区,竟是电信诈骗窝点!日前,广州天河警方捣毁一个涉嫌以销售男性壮阳药为名的诈骗团伙,记者跟随警方进行收网,目睹该团伙“办公”场景。
收网当天,警方抓获以曾某群(男,30岁,天河区人)为首的涉案人员77人,查扣作案用手机572部、涉案伪劣保健品26种702箱,缴获现金30万美元,止付冻结涉案资金近2000万元。
这个外表看似普通的独栋两层建筑内,一层是药店,二层是公司,当警方将公司60余名嫌疑人控制时,他们刚开始一天的工作。
记者注意到,每名员工的工作台上都摆放着五六部手机和几本客户资料档案,电脑桌面还停留在与客户聊天的界面上。
“每一次销售完后,我们会在一周后回访客户,问他们是否有效果。”一名客服人员说,若没有效果,他们会设法让客户相信是因为药量不够,从而继续推销产品。
“知名”老中医门店看病推销药品
除了线上问诊,该团伙也会通过线下“老中医”问诊方式推销产品。
这些药品包括医用冷敷贴“X肾灸”、喷剂“X久久喷剂”、保健品“X蛎多肽”等,单价数百元,但远未达到其吹捧的功效。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公司每月的薪水表,所有客服人员收入过万,业绩好时能达两三万元,部门经理和组长月薪高达十多万元。
去年12月24日晚,天河区公安分局的一百多名民警一夜无眠。次日清晨,6个秘密抓捕小组同时行动,兵分多路全力出击,在天河区珠吉辖内将这个诈骗公司窝点一网打尽,在番禺区南村坑头村捣毁2个仓库点。
据统计,此次行动共抓获以曾某群(男,30岁,天河区人)为首的涉案人员77人,查扣作案用手机572部、涉案伪劣保健品26种702箱,缴获现金30万美元,止付冻结涉案资金1997余万元。
目前,曾某群等75名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关心背后都是“圈套”
记者现场看到,不少员工的电脑桌面上还停留在与客户聊天的界面上。他们都是按照既定的剧本给不同客户看病问诊、推销产品。
以下就是记者在现场看到的“话术”:
……
针对客户在购买药品时嫌价格太高的犹豫情绪,该系统会说:
据犯罪嫌疑人供述,这些药品单价数百元,但远未达到其吹捧的功效,主要是给客户心理安慰。
诈骗分子的“花式洗脑术”
实际上,该案中的套路并不鲜见。此前,广东警方就侦破过多起保健品诈骗案,不法分子伪装成“中医世家”“神医转世”,针对各类人群诈骗,受害者人数众多。
无独有偶,2017年“飓风行动”中,清远警方打掉了4个冒充名医、推广诊疗回访一条龙服务的多级诈骗团伙,涉案金额2700余万元。
诈骗团伙推介的“保健品”大多为地下作坊生产的“三无产品”,产品成本只要两三万。
当然,这些案例中,还有不少是针对“空巢老人”的诈骗!
2017年2月,广州荔湾警方就打掉一个冒充“老年福利中心”“世界华人中医养生协会”等机构,并以高价售卖假药、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的团伙。
该团伙主要以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为作案对象,利用老年人的孤独心理,打着感情牌和虚假身份骗取钱财。主要犯罪嫌疑人郭某曾从事保健品有关的行业,其带领20多人的团队成员承租越秀区东风东路某写字办公楼作为经营场所,以虚构“讲师”身份、夸大功效的方法销售保健品,谋取非法利益。
综合来看,这些骗子的“套路”有以下特点:
犯罪分子根据社会热点、潮流、政策等信息,针对不同职业和年龄段的人员,精心编造虚假信息设计骗局,诈骗手法种类多,更新快。
诈骗团伙大多是公司化运作,内部层级分明,还有完善的“话术”剧本用于忽悠,隐蔽性强。
“保健品”诈骗许多是“养成型”犯罪,他们善于打“感情牌”,对客户嘘寒问暖,让客户产生信任和依赖,从而行骗。
骗子为何钟爱保健品市场?
近年来,保健品诈骗花样繁多,针对各年龄层及各类人群的诈骗手法更新换代快,骗子为何如此钟爱保健品市场呢?有料哥认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目标人群容易找。从事诈骗和从事销售工作有相同之处,都要找准目标人群。对于骗子来说,有养生保健观念的人就是他们的目标人群,中国人又深受中医文化的影响,不少人重视养生保健,骗子以“保健品”作为幌子诈骗,找到有经济能力的目标人就可以进行诈骗。
二是保健品市场大,骗子很容易在其中“捞金”。无论是退休的老年人,还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都希望花钱让自己长寿一点,健康一点;至于想健康瘦身的女性,更舍得花钱。因此,保健品市场对于骗子来说是一个源源不绝的“金矿”。
三是在诈骗分子看来,保健品诈骗相比其他方式的诈骗要安全一些。有料哥从不少案例中梳理发现,涉案的不少“保健品”虽然没有明显功效,但在短期内吃了不会致死,一些客户服用后若没有效果,可能想到的是“服用疗程”少或“剂量不够”,甚至会继续购买。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才使得大量的骗子加入到“保健品”诈骗的行当中来。
如何识别骗局
如何识别保健品诈骗骗局,避免入坑?警方提示,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2、别被商品标签忽悠。消费者应首先查看产品的销售场所资质。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购买,要先查询资质信息,尽量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正规企业资质信息可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查询,老人可由子女帮忙查询。
3、别被短暂疗效忽悠。许多短期见效的“神药”只是在普通酒、饮品中添加了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药,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特别是中老年人食用后可能会发生意外。
4、做到“四不”。不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购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预包装食品;不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产品;不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
5、子女助力老人防骗。预防老年人遭受骗局,子女不仅要有意识地给老人打好预防针,帮助老人正确认识保健品的作用,更要多关心老人,不要给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让老人精神世界充实起来。
那么,如果遇到被骗情况怎么办呢?
举报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进行调查处理,一旦检查发现确实存在问题,会进行查扣,情节严重的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如果销售者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消费者可以拨打工商局投诉举报热线12315向工商部门举报。
若被诈骗的金额巨大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消费者则可直接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
除此以外,若保健品存在无证生产、质量问题、虚假宣传等情况,消费者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家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