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诈骗案呈多发态势剩男剩女内心不设防(图)新闻台

婚恋诈骗案件频发,导致渴望爱情和婚姻的被害人情财两空。资料图片

生活节奏快、社交圈子窄,不少男大未婚女大未嫁的“剩男、剩女”们,捧着婚恋问题这个“烫手山芋”,一路小跑进了“闪”时代。放弃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了解和相处过程,想要闪婚的男男女女稍不留神就落入情感骗子精心布下的甜蜜陷阱,最终落得情财两空。近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08年至今,法院共审理婚恋类诈骗案件26起29人,涉及被害人37名,呈多发态势。

特征一:痴情女性易上当

2006年,顾某通过网络认识了薛女士,并确立恋爱关系。不久却突然表示薛女士离过婚又带着孩子,家人不同意他们的交往,这段关系也不了了之了。

为什么顾某在如此大费周章后却又放弃呢?原来,顾某在北京期间,薛女士将新男友带去让自己的好友左女士过目,却不曾想顾某瞄上了左女士。

2007年初,左女士约顾某来北京,顾某谎称公司运转有问题,自己连机票钱都无力支付,左女士当即给顾某汇去了2000元钱。这之后顾某多次称自己手头拮据,而左女士也不加怀疑地给他汇钱。2007年8月,顾某又声称公司经营困难,信用卡严重透支,面临着银行官司。这一次,左女士一下就汇去了45万元。

而就在顾某一次次向左女士骗钱的同时,另一名被害人姚女士也被顾某以同样的手段骗去了50余万元。

在丰台区法院审理的有关婚恋诈骗的26起案件中,单独作案的24起,占92.3%。37名被害人中,女性为30名,占81.1%;与此相对应,29名被告人中,男性为22名,占75.9%,性别特征较为突出。

婚恋类诈骗以骗取被害人感情为实施犯罪的基础,犯罪过程主要表现为被告人与被害人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双方在以往生活中没有交集,缺乏从其他侧面了解对方真实信息的渠道,“一对一”的方式更有利于犯罪行为的顺利实施。

另外,女性对待情感问题往往比男性更为感性,容易被感情冲昏头脑,因此也更易成为婚恋类诈骗的主要对象。

特征二:剩男剩女内心不设防

被告人张某谎称自己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掌握英语和法语两门外语,是沙特驻华大使馆的翻译人员。与被害人樊某恋爱后,张某称工资卡上交父母后,自己生活拮据,身为“男朋友”的樊某大方地为“女朋友”支付了房租,还购买了手机、电脑等物品。之后,张某又编造了自己身患脑瘤需要手术,从樊某手中骗取了13万余元。

樊某事后说:“我看张某工作稳定而且年轻漂亮,很适合结婚,当时我们正在恋爱。她需要钱看病,我就给她了。”

然而在两人交往期间,张某未说过一句外语、未看过一篇外文,却从未引起被害人怀疑。

另一名被害人王某听信了张某的谎言,不仅为她支付房租等费用,还聘请她在公司做兼职,想通过她作为翻译人员的优势,给公司拉点生意。按理说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让被告人露出马脚,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张某同样以看病、旅游、请人吃饭拉关系为理由,从王某那里骗走了约8万元。

恋爱中的人容易被爱情冲昏头脑,天花乱坠的谎言让许多成年人失去了基本的判断能力。

法院的数据表明,在婚恋类诈骗的37名被害人中,年龄在25岁以上的单身青年21名,占56.8%。这些年龄较大的未婚青年在家庭、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急于完婚的心理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戒备心,更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犯罪成功率较高。

此类案件诈骗金额在10万元以上占42.3%,高于诈骗案件的平均水平。不少被害人甚至因此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在遭受财产损失的同时,被害人也承受了巨大的情感伤害,有的甚至为此自杀身亡。

特征三:以网络为犯罪工具

网络交友区别于传统的婚介场所,其跨地域、跨空间的自由交友模式为渴望恋爱的青年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中国目前约有1.8亿单身人士,有调查显示:85%的单身男女愿意在网络上寻找爱情,37.8%的适龄人群拥有网络恋爱经验,三分之一的网友支持身边人进行网恋,超过85%的单身男女相信通过网络可获得真爱。网络爱情得到了越来越多单身男女的认可,各种网络交友平台也应运而生。

在丰台区法院审理的26起案件中,借助婚恋网站、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网络工具实施的犯罪为16件,占61.5%。

法官表示,网络平台大大增加了婚恋类诈骗犯罪的隐蔽性。此类案件的被告人利用网络的虚拟性编造虚假身份或人际关系,然后伪造身份证明,用虚假身份证办理银行卡,诱使被害人转账实施诈骗,而且被害人很难查证。

防范婚恋诈骗

法院出招

法院通过判决惩治被告人是维护社会婚恋关系正常发展的最后一道防线,婚恋诈骗的防范需要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加大婚恋类诈骗案件的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意识。通过公开审理案件、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尤其是大龄未婚青年等重点人群宣传婚恋类诈骗多发的势头、作案的方式、识别的方法等,提高公众防范意识,降低被害概率。

最后要注意加强对被害人的安抚疏导工作。在依法打击犯罪分子的同时,要尽量挽回被害人的经济损失,疏导被害人的不良情绪。尤其是对于遭遇严重情感伤害,心理波动较大的被害人要通过谈话、走访、心理干预等方式稳定被害人情绪,防止其采取极端的行为方式。(实习记者杨贺)

THE END
1.相亲需谨慎,“爱情”价更高:以相亲之名行诈骗之实,三人均获刑!目前常见的婚恋诈骗主要有三类:一是礼物红包骗局。双方相亲认识后,诈骗分子会通过各种理由索要礼物、红包,甚至是借钱。二是酒托饭托骗局,骗子会指定约会见面地点,如咖啡厅、茶餐厅、小酒馆、高级会所等,在高额消费后让受害者买单,骗子从中赚取返利。三是“杀猪盘”骗取。骗子会将自己包装成“成功人士”,以谈恋爱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817991959493703439&wfr=spider&for=pc
2.借婚恋网站实施诈骗,诈骗罪的特征是什么借婚恋网站实施诈骗,诈骗罪的特征是什么 借助婚恋交友网络进行诈骗犯罪活动时,犯罪行为的显著特征包括:其所侵犯的主要客体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持有的财产所有权;其次,其攻击的对象,仅仅局限于国家、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手中所有的财富和物资。从客观角度来看这些犯罪行径通常表现在采用欺骗手段从其他人那里获取https://www.64365.com/special/23434026
3.恋爱诈骗罪的四个特征爱问知识人恋爱诈骗罪有如下四个特征:1.利用网络聊天工具、交友网站、报纸、电台等寻找诈骗对象 犯罪嫌疑人通过各种https://iask.sina.com.cn/b/law2EMLclI5y5l.html
4.#别让婚恋App成为网络诈骗栖息地##央广网评婚恋App网络诈骗#【#别让婚恋App成为网络诈骗栖息地#】#央广网评# 当前,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因能够提供快捷、便利的相亲服务,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也拓宽了人们相亲、交友的渠道。在手机应用商店,婚恋交友类App数量极多,不少下载量在千万以上。但媒体调查发现,这类App鱼龙混杂,有的存在大量虚假账号,一些不法https://wap.sclztv.com/news_details.html?from=web&id=88563
5.权威报告发布:90后被电信诈骗概率最高!男性是女性两倍网络诈骗新特征:荐股大神套路深,多种黑产相互勾连 报告调查显示,电信网络诈骗开始与赌博黑产相互勾连。在交友诈骗中,诈骗行为人以投资名义拉拢被害人参与赌博,或在博彩网站充值,在“情感攻势”“高利诱惑”和“赌徒心理”三重因素的影响下,被害人往往不能理性判断,越陷越深,不断投入大额资金。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8/08/c2501981.html?group_id=1
6.西部法制报随着大龄剩女剩男越来越多,一些相亲节目、婚恋网站也火了起来,一部分人通过投机取巧的非法方式利用婚恋网站为自己谋取私利。那么,诈骗罪的特征是什么?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既包括动产,也包括不动产。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信以为真https://esb.xbfzb.com/h5/html5/2021-01/14/content_18427_3885426.htm
7.研究100件网恋被骗案,我总结了骗子特点和分类,网恋如何防骗?随着网络交流方式的发达,网络骗子也开始泛滥,他们的目的明确,然而手法并不算非常高明,可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人上当受骗。 研究了100件网恋被骗的案例后,我总结了骗子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如何防骗。 (二)网恋骗子的分类及特征 第一种,职业骗子 这些人往往想骗取小额钱财,比如曹先生遇到的骗子。 https://www.jianshu.com/p/7e3ce97b5931
8.诈骗犯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有哪些?律师普法爱吹牛撒谎,会以假乱真 诈骗犯往往不符合事实,毫无客观根据,细细琢磨,他们的话其实漏洞百出。其中,冒充高大上的身份是诈骗犯的惯用伎俩。而且现在诈骗犯冒充的身份规格越来越高,有的诈骗犯甚至会连续变换多种不同的身份。财迷心窍,有很大的贪婪性诈骗犯往往利欲熏心、贪得无厌,他们的胃口会越来越大,骗得一千的https://m.110ask.com/tuwen/9861529637216637326.html
9.中国法院网确确实实,在实践中诈骗分子的诈骗手法是不断翻新,层出不穷,甚至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出现“变种、升级”。比如“杀猪盘”诈骗就是婚恋交友型诈骗、网络赌博型诈骗的结合。这些诈骗分子往往是在各大婚恋交友网站或者是社交平台先寻找目标,往往是以婚恋交友为幌子把这些人诱骗到早已设计好的境外博彩网站进行赌博,或者是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subjectdetail/id/MzAwNMiuNIABAA.shtml
10.指数”,你关心的“渣男渣女语录”“诈骗公司十大特征”都在这里为此,民警专门整理了一份诈骗公司的“十大特征”,对照抓捕现场逐一解读,传大家如何识别。 闵行公安分局介绍,直播前,团队分析了新媒体受众的阅读习惯,在综合评估移动互联媒体的多种应用之后,选择了抖音、快手 、B站以及“中国长安网”“上海长安网” “今日闵行”App和 “警民直通车—上海”等官方账号同步网络直播。http://wenhui.whb.cn/third/zaker/202007/14/36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