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融入日常生活,老年网民数量也在逐年增长,他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一些网络欺诈问题。
无论哪方面的疏忽,都可能导致骗子趁虚而入,下面来一起看看老人被骗的常见情形。
1.重视身体健康
易被诱导买保健品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骗子便投其所好,在线上线下向老年人推销低廉的三无保健产品。
然而,这些产品不但没有保健作用,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其常见套路如下:
NO.1
买保健品套路
骗子发布大量夸张疗效的保健品信息,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洗脑”后推销,最终收款后不发货,或者发送三无产品。
NO.2
买量子鞋套路
在网上宣称量子神鞋能治病,一方面要求老人购买,一方面又以招商为名发展下线,而价格上千元的治病神鞋,其实只是几十元的普通鞋,属于虚假宣传。
NO.3
健康讲座套路
骗子以免费送鸡蛋等方式吸引老人,并邀请参加健康讲座,课后派出专业人员一对一服务,先表示免费体验不收钱,后告知必须要购买疗程才有效。
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人,面对健康产品却舍得花钱,加上骗子不断赠送礼品,打出嘘寒问暖的亲情牌,很多老人都难以招架,最终被引入保健品陷阱。
2.担心养老保障
易被诱骗投资理财
不少老人会将存款用于投资,但投资有风险,老人又很难识别其中陷阱,容易被不法分子虚假宣传迷惑,最后导致仅有的积蓄也被骗走。
针对老人的投资骗局有两种,一是养老类型,二是福利工程类型。
在入股养老骗局中,骗子以“入股养老基地或老年公寓可获高额回报”为由,要求老年人办理“贵宾卡、预付卡、居住证”等,向老年人非法吸收资金。
随后,将老人拉进诈骗群,要求修改头像、登记个人信息,营造是正规组织的假象。宣称入会后可每周获得收益,诱导受害人缴纳高额会费。第一周正常返款,加深信任后让受害人去发展下线拉人头,骗子赚取到足够资金后,便解散群聊消失。
3.轻信权威机构
难识别公检法身份
骗子常见套路是,仿冒国家反诈中心、检察院、法院、公安局等工作人员,通过伪造的工作证、起诉书、抓捕令等文件获取信任。
4.网上亲友借钱
容易忽略核实身份
老人遇到亲友在网上求助,容易忽略核实身份。他们没有想到,甚至不知道,亲友帐号会出现被盗或被仿冒的情况。一旦疏忽核实身份,很可能就会被骗子利用亲友身份骗钱。
袁老先生最近收到亲戚小孩的信息,想从他这里借300元钱,借完钱后,又说要转钱到袁先生银行卡。
袁先生也没多想,就给了银行卡号过去,不久对方就发来一张汇款截图,说已经汇了,但是跨行有延迟,问袁先生能不能先把钱先转给她朋友,袁先生转钱后,对方又说不够,这才知道对方是利用亲友帐号在诈骗钱财。
骗子仿冒亲友,以急用钱为由,通过借钱、代转钱等方式施骗,一般是直接要钱,或表示要帮忙转钱到另一个账户。
有的骗子还会冒充朋友,邀请加入股票、期货等金融群,实施荐股欺诈。或仿冒亲人,把骗子拉入家族群发布欺诈信息。
5.寻求晚年伴侣
易被引入温柔陷阱
一些案例显示,遭遇黄昏恋骗局的老人,往往缺乏亲人的关爱和保护,生活中也少有交流对象。在网上遇见“真诚关怀”后,易心生感动,被他人表面温暖迷惑,不用骗子施展套路,感性善良的老人甚至会直接发钱给对方。
离异后的牟老先生,最近在婚恋群遇到陈女士,陈女士表示自己丧偶,现在独居在伦敦,有100万英镑的存款,想找一个中国老伴共度余生。
牟老先生一听,正合自己心意,便交往起来。随后陈女士称要给牟先生寄钱,说一起帮助孤儿院孩子,牟先生觉得对方善良,便答应了。
骗子虚构身世背景,在网上与老人聊天,建立感情基础后,就会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如给受害人寄送贵重包裹,到寺庙祈福要开光费,或以爱心、公益名义进行募捐欺诈。
有的骗子还会以征婚名义,聚集老年人搞传销活动,一心想找伴侣的人易被洗脑,而所谓相亲对象则是虚假身份,目的只是骗取钱财。
6.关心子女安全
落入封建迷信圈套
部分老人对社会信息摄入少,对封建迷信宣传缺乏判别能力。手段高明的骗子以亲属的人身安全、身体健康为由提出可以帮助“消灾去难”,以此施骗。
沟通之后,“大师”称他是自身的气出了问题,可以通过打坐冥想进行治疗,为此,老刘还缴纳了1888元治疗费用。
骗子大肆宣传超出风俗、信仰的封建迷信内容,通过“运势不济、儿女遭祸、风水改命”等不实言论对老人进行精神洗脑。为提高成功率,骗子甚至会提前购买受害人个人信息,让骗局更加真实。
有的骗子在获取信任后,虚构各种理由多次要钱,如买符能走运,买镇妖塔安家,买手表使儿女听话等。老人支付钱财后无法得到对方承诺的产品或服务,一旦停止转账,就会被删黑。
温馨提醒大家,购买保健品应到正规商家或官方渠道,身体不适应选择正规医院检查,面对“收益高、期限短、风险小”的理财说辞保持警惕。
作为子女,我们也应多关心老人的晚年生活,陪伴他们的同时,也要多向他们科普反诈知识,为他们筑起一道安全防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