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题目答案解析,郁达夫题目答案解析1

162.《游武夷》的作者是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A、闻一多

B、郭沫若

C、郁达夫

D、周作人

45.《胡同文化》一文是()为摄影艺术集写的序。

A、老舍

B、汪曾祺

D、曹禺

158.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第一部散文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A、正确

B、错误

67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故都”是今天的()

A.北京

B.南京

C.西安

D.开封

9郁达夫《故都的秋》是一篇()

A.反映地方民情风俗的散文

B.记叙文

C.写景散文

D.游记散文

93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

A.语丝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未名社

46教学《故都的秋》时,教师在上课前发给了学生一些资料,详细介绍了郁达夫的生平。对于这一活动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人物背景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写作风格

B.给学生补充了历史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反映这个时代的其他课文

C.在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自主探究方面欠考虑

D.作者的生平并不能反映作者整体的写作风格,这一活动没有意义

6郁达夫《故都的秋》是一篇()

7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故都”是今天的()

18郁达夫和郭沫若曾一起组织过()

12冰心、郁达夫、徐志摩曾参加的文学社团依次是()

A.文学研究会、新月社、创造社

B.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新月社

C.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

D.新月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

4034、小说《沉沦》的作者是。

A、鲁迅

B、郁达夫

C、茅盾

1882.小说《沉沦》的作者是____。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作者是()。A.李白B.孟浩然C.王维D.郁达夫

20年代以擅长写小品文著称的两位作家是()。

A.周作人B.郁达夫C.周树人D.林语堂D

梁遇春被郁达夫称作“中国的爱利亚”,是因为

A.他曾经是查尔斯·兰姆的弟子。B.他写了《查尔斯·兰姆评传》。C.他深爱英国随笔,并选译了三本英国小品文集。D.他在散文中的人生态度和表达人生的方式,与兰姆很相似。他写了《查尔斯·兰姆评传》。;他深爱英国随笔,并选译了三本英国小品文集。;他在散文中的人生态度和表达人生的方式,与兰姆很相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郁达夫追求的是“雅趣”。雅趣,不像俗趣那样偏重于外在的色彩形状,①______,这种内在意味的体悟是与古典文化修养联系在一起的。②______,也没有高雅的心灵,对雅趣可能是看不出、感而不觉的。《故都的秋》是有雅趣的,③______?体现在不去游览大家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租人家一椽破屋”;体现在不去欣赏茂盛蓬勃的自然景观而喜欢残败凋零的生命,教冷色调的牵牛花底“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雅趣的内涵是深沉的,欣赏雅趣,除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审美水平还需要增强。

18.请将文中加点的词依次替换成恰当的成语。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不通顺,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故都的秋

郁达夫

①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⑤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⑥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⑦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⑧“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⑨“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⑩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①。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②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934年8月,在北平)

【注】①GoldenDays:英语中指“黄金般的日子”。②Anthology:英语中指“选集”。

A.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是因为“蓝色和白色”恰当地传达了作者当时心灰意冷的颓废心态,与后文“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形成照应。

B.文中多次写声音,其中“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和“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带给作者的感受是一样的。

C.作者描写故都的秋景,详写故都旧院的秋。故都旧院在北平最具家的代表意义,它固有的清、静以及沧桑味,配合着北国自然的秋景,使秋意表现得更为浓烈与普遍。

D.本文中,作者主要从秋声、秋色和秋味三方面入手,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庭院秋景”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秋日盛果”图等。

7.“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请赏析这句话在语言上的特色。(5分)

8.本文是写景散文,为什么在第段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1934年8月,在北平

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香山,而写“破屋”还有“破壁腰”,是因为故都历史漫长,文化积淀不在表面,也不一定在众所周知的名胜古迹中,破旧的民居也许更有沧桑感。

B.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淡红者最下”是因为“淡红”是暖色,与作者当时的心情、审美追求都不相符,冲淡了故都之秋特有的风味和神韵,因此被作者认为“最下”。

C.作者写“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气氛,能引发人的愁思,让人顿生悲凉之意;而“啼唱”一词则蕴含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喜爱之情。

D.在作者笔下,“都市闲人”的悠闲也融入了故都的“秋味”中,即使作者笔下暗含着对这些“闲人”虚度光阴的不满,但仍旧表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中,“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三句,结构相同,形式整齐,有一种整体的美感;且“慢”“润”“淡”三个词,音调相同,读来音韵铿锵,具有音乐感。

B.在第四段“秋槐落蕊图”中,作者采用白描手法,依次从听觉、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画地描绘了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C.在第十二段中,作者写古今中外文人对秋的厚爱,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创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种文化气息,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D.第十三段中“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一句,既在对比中凸显北国之秋的浓郁隽永,又用比喻阐明南北之秋的不同特点,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的冬景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爱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住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明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喜欢徒步旅行的日本人、德国人,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

(选自《郁达夫文集》,有删改)

A.这篇散文从多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景,写出作者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

B.芦花红叶、柏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诗人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

C.《故都的秋》包含一种清、静、悲凉之美;本文描写的江南的冬天也隐含着这种情调,但近乎荒凉的风景掩盖不住精神的奢华。

D.江南的冬天也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蓬勃的生气,所以作者说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8.本文引用“暮雨潇潇江上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郁达夫的《沉沦》是一部长篇自叙传抒情小说。

A.正确B.错误

五四小说中,第一部大胆袒露主人公“性的苦闷”的作品是郁达夫的《()》。

沉沦

A.对

B.错

郁达夫以及创造社的同人都是以内心情感的表现作为主要的写作方法。

郁达夫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

正确

错误

选项(3分)

A文学研究会。

B创造社。

C浅草-沉钟社。

D弥洒社。

郁达夫被称为闲话散文第一家

选项(6分)

郁达夫在小说中塑造了很多“多余人”的形象。()

选项(1分)

郁达夫在小说中塑造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形象。

A零余者

B彷徨者

C呐喊者

D投机者

A胡适。

B李大钊。

C郁达夫。

D梁启超。

下列作家中不是创造社成员的是()

选项(2分)

A郭沫若

B郁达夫

C闻一多

D成仿吾

郁达夫散文带有“自叙传”的特点

曾在日本留学的有()。

A.郁达夫B.郭沫若C.宗白华D.陈寅恪BC

《阿Q正传》是()写的小说。

A.郁达夫B.郭沫若C.巴金D.鲁迅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出自郁达夫的游记散文《________》。

下列作家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是A、闻一多

C、沈雁冰

D、郁达夫

下面说法不符合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是

A自我写真

B结构散文化

C讽刺笔调

D感伤抒情

郁达夫的小说处女作是()。A.《银灰色的死》(正确答案)B.《春风沉醉的晚上》C.《过去》D.《故都的秋》

以下哪些中外名人患有肺结核病?

A.郁达夫(正确答案)B.鲁迅(正确答案)C.契诃夫(正确答案)D.勃朗宁、勃朗特姐妹(正确答案)

以下哪几位文学家曾赴日本留学A.徐志摩B.鲁迅(正确答案)C.巴金D.郁达夫(正确答案)E.郭沫若(正确答案)

有关郁达夫散文创作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湘行散记》是他的散文代表作B.将文史知识与情思、历史踪迹追寻与现实问题思考C.善于引用古诗文D.早期散文内容题材大多写“零余者”羁旅生活

“天壤薄正郎,节见穷时,各有清名闻海内;乾坤扶正气,神伤雨夜,好凭血债索辽东”这是郁达夫先生挽其兄郁华的对联。A.正确B.错误

下边哪个作家不是中国作家

创造社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发起者为郭沫若、郁达夫等。()

“零余者”是()笔下的一种人物形象。

善于表现“灵肉冲突”的作家有()

代表郁达夫创作风格晚期转向诗意抒情的作品是

《三人行》的作者是

A创造社B七月派C新月派D未名社

A艾芜的《山峡中》B张爱玲的《金锁记》C郁达夫的《沉沦》D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A.诗歌、散文

B.诗歌、小说

C.散文、小说

D.散文、戏剧

下面的作家属于“创造社”的是()。

A.鲁迅B.郁达夫C.梁实秋D.徐志摩

郁达夫小说的代表作是()。A.《沉沦》B.《边城》C.《子夜》D.《祝福》

散文《荷塘月色》的作者是()。A.郁达夫B.朱自清C.鲁迅D.郭沫若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的作者是()。A.鲁迅B.郁达夫C.茅盾D.巴金

不负民族气节,在苏门答腊被害的我国诗人是()。

A.沈从文B.郁达夫C.徐志摩D.柔石

近代诗人郁达夫说“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下列属于朱自清散文作品的有()。

A.《背影》B.《荷塘月色》C.《故都的秋》D.(选项暂缺)

下列哪部小说是郁达夫先生的作品()

A.锻炼B.南迁C.子夜D.寒冬

以下不属于浙江籍的文人是()。

A.茅盾B.郁达夫C.鲁迅D.郭沫若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有()。

A.巴金B.郁达夫C.老舍D.朱自清

下列作家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是

A.闻一多B.郭沫若C.沈雁冰D.郁达夫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

A.何其芳B.郁达夫C.郭沫若D.朱自清

不负民族气节,在苏门答腊被害的现代著名作家是()。

郁达夫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独特风采的抒情小说文体——郁达夫抒情小说,下列不属于其创作特色的是()。

A.强烈的自我情绪表现B.雍容和顺,迂徐含蓄C.感伤浓郁的抒情格调D.不重情节的散文形式

《荷塘月色》的作者是()。

A.郁达夫B.朱自清C.鲁迅D.郭沫若

第七届郁达夫小说奖10月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揭晓,邵丽的()和徐则臣的()分获中篇和短篇小说首奖。

A、《鲛在水中央》;《骨肉》

B、《向西,向西,向南》;《SilentNight》

C、《归来》;《眼泪石》

D、《黄河故事》;《虞公山》

郁达夫曾指出:“()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女子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

A.琦君B.冰心C.张洁D.庐隐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的作者是()

A.郁达夫B.冰心C.朱自清D.周作人

《出了象牙之塔》的作者是()

A.鲁迅B.厨川白村C.郁达夫D.鹤见祐辅

朱自清称郁达夫早期的散文创造了风靡一时的()白话文。

A.抒情体B.感伤体C.幽默体D.创造体

《饿乡历程》与《赤都心史》的作者是()

A.孙伏园B.朱自清C.瞿秋白D.郁达夫

《从牯岭到东京》的作者是()。

A.茅盾B.郁达夫C.胡风D.郭沫若

《“醉眼”中的朦胧》的作者是()。

A.郁达夫B.梁实秋C.朱光潜D.鲁迅

()的散文主要叙写“零余者”的伤感彷徨,坦诚率真。

A.郁达夫B.许地山C.朱自清D.梁遇春

认为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的是()。

A.鲁迅B.朱自清C.郁达夫D.叶圣陶

被称“中国的爱利亚”的散文家是()。

A.俞平伯B.郁达夫C.徐志摩D.梁遇春

《命命鸟》是()最初的短篇小说。

A.叶绍钧B.郁达夫C.许地山D.许钦文

郁达夫早期的小说含《银灰色的死》《沉沦》()《茫茫夜》《风铃》等。

A.《迟桂花》B.《薄奠》C.《茑萝行》D.《南迁》

除了郁达夫,()也是二十年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

A.冰心B.冯沅君C.林徽因D.凌叔华

二十年代以表现“零余者”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著名作家是()。

A.鲁迅B.叶绍钧C.郁达夫D.许地山

二十年代创作的小说具有“宗教趣味”的作家是()。

A.许地山B.叶绍钧C.郁达夫D.鲁迅

《女蜗氏之遗孽》的作者是()。

A.陶晶孙B.张资平C.叶灵凤D.郁达夫

《孤雁》《幻灭》的作者是()。

A.叶灵凤B.冯沅君C.王以仁D.郁达夫

《冲积期化石》是()的长篇小说。

A.张资平B.叶灵凤C.王以仁D.郁达夫

哪位作家将陆小曼称为“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A.胡适B.钱钟书C.徐志摩D.郁达夫

《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的作者是谁?A.鲁迅B.老舍C.茅盾D.郁达夫

下列属于创造社成员的是()A.郁达夫B.郭沫若C.成仿吾D.冰心

丹纳的艺术哲学在中国的译介者是()。A.徐志摩B.郭沫若C.郁达夫D.傅雷

郁达夫写过两篇描写北平秋色秋情的散文,一是《故都的秋》,一是()A.《还乡后记》B.《迟桂花》C.《还乡记》D.《北平的四季》

下列哪些作品系郁达夫所作A.《沉沦》B.《春风沉醉的晚上》C.《梦与醉》D.《迟桂花》

()不是左翼作家联盟成员。A.倪贻德B.茅盾C.郁达夫D.郭沫若

郁达夫曾将哪位才女称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A.陆小曼B.林徽因

在中国的译介丹纳的艺术哲学的是()。A.傅雷B.徐志摩C.郭沫若D.郁达夫

A描写劳资矛盾

B表现农民革命

C书写性的苦闷

D宣扬恋爱自由

A社会问题

B阶级斗争

C性的苦闷

D自由恋爱

A郁达夫

B鲁迅

C郭沬若

D胡适

4.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郁达夫解释“快短命”时说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这三个字是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______,命就是不离命题。演讲和作文一样,不可说得_____,离题万里。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短小精悍妙语连珠

B.沉默是金空洞无物

C.简明扼要天花乱坠

D.言简意赅口若悬河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的作家是()

A.郁达夫

B.艾青

C.铁凝

D.冰心

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郁达夫曾滞留在徽山徽水之间,写下一系列游记,下列游记是他所作的是()。

A、《出昱岭关记》

B、《屯溪夜泊记》

C、《游白岳齐云之记》

D、《登黄山记》

E、《游白岳日记》

下面是郁达夫《故都的秋》一文中的结尾两段。作者在这里对比南国之秋的意图是什么?

怎样去体会北方秋天“色彩浓、回味永”的特点?(6分)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3.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如《茫茫夜》、《秋柳》、《空虚》都是以一名知识分子为主人公,他是()

A.于质夫

B.潘先生

C.方鸿渐

D.子君

1、下列同属于“创造社”的一组作家是()。

A: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

B:闻一多、徐志摩、郁达夫

C:郁达夫、郭沫若、徐志摩

D: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

2、下列作家同属于“文学研究会”的是()。

A:鲁迅、沈雁冰、冰心

B:郭沫若、沈雁冰、朱自清

C:鲁迅、郁达夫、冰心

D:沈雁冰、朱自清、冰心

3、“新月社”的代表诗人有()

A:徐志摩

B:郁达夫

C:郭小川

D:艾青

20、下列作家中,属于“新月社”的是()

A:郁达夫和徐志摩

B:郭沫若和郁达夫

C:闻一多和徐志摩

D:郁达夫和闻一多

15、郁达夫“五四”时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

A:文学研究会

B:左翼作家联盟

C:太阳社

D:创造社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主要表现了()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生的苦闷和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五四”以来,最擅长用“自叙传”方式写作的是()

A、郁达夫

B、老舍

C、戴望舒

D、郭沫若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描写的北国之秋景物的是()

A、牵牛花

B、菊花

C、秋蝉

D、秋雨

郁达夫《故都的秋》是一篇()

A、叙事散文

B、传记散文

C、游记散文

D、文化散文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选自()

A、《闲书》

B、《往事》

C、《龙·虎·狗》

D、《故乡》

下列属于郁达夫散文名篇的是()

A、《白杨礼赞》

B、《荷塘月色》

C、《故都的秋》

D、《箱子岩》

下列小说属于郁达夫的是()

A、《林家铺子》

B、《菉竹山房》

C、《沉沦》

D、《边城》

郁达夫的作品有()

A、《沉沦》

B、《春风沉醉的晚上》

C、《薄奠》

D、《迟桂花》

郁达夫与郭沫若、成仿吾发起成立的新文学团体是()

A、新文学

B、新闻社

C、左翼作家联盟

D、创造社

郁达夫的自传体白话小说是()

A、春风沉醉的晚上

B、沉沦

C、薄奠

D、迟桂花

《故都的秋》作者是()

A、柳永

C、周树人

小说《沉沦》的作者是_____。(12月6日修改题干)

新文学“五四”以后的作家中以描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著称的是

1933年在《申报》首倡传记文学的是

被周作人称为“涩如青果”一派的散文家是()

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本散文集《三叶集》的作者有()

被郁达夫称为高中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最为适当的作家是()

THE END
1.李敖眼中的胡适先生尝试集文学改良刍议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可以说也算是李敖的老师,但是胡适在李敖眼中,其人格是变化的。 胡适是个比较复杂的人,在旧封建体系面前,他是斗士+旗手;在民国军阀面前,他是怂货+幕僚;在洋人面前,他是奴才+舔狗。这是我的观点。 他在武力面前,缺乏骨气,旧封建势力因为彻底倒掉了,所以,他敢站出来对它吐唾沫;新军阀站在面前时,他马上低下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VBTU0L05523A62.html
2.凤凰大视野《红尘往事·民国婚恋传奇2016》全5集汉语中字标清王映霞与郁达夫的传奇恋情,在民国时期已被传为佳话,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但这段才子与江南美人的轰烈爱情最终却以悲剧草草谢幕。 民国婚恋传奇·两地书鲁迅 鲁迅与包办婚姻的妻子离婚,娶了小自己17岁的学生许广平。《两地书》是鲁迅与伴侣许广平之间的往来书信集,世人将其视为“情书”。 https://www.onehourlife.com/minguohunlian/
3.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通用6篇)1932年7月,发表讨论如何对民族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如何创造新的民族形式,以克服五四新文学中所存在的脱离大众的“欧化”倾向等问题。鲁迅主张用“拿来主义”将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统一。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发展史上,在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上的重要突破,对现代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与意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df5yd1e.html
4.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笔记20220609135134.pdf网格之中,非单一又动态的复杂心理情绪美感反应 显示鲁迅及 其简练的叙述语言与舒展的叙述风格的非凡艺术创造力 阿 Q 正传里作家主体精神生命体验的介入充分体现鲁迅主 观抒情性的特征 鲁迅一直在探索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显示 自身的矛盾与诱惑,这是灵魂深度的开掘构成鲁迅小 说诗性的丰富内涵 另一方面鲁迅也在追求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609/5022303002004241.shtm
5.民国散文(鲁迅徐志摩朱自清老舍等著)简介读后感,经典语录书评读散文即是读生活、读社会、读人生。《民国散文》是一部全景式的散文选集,精选了鲁迅、徐志摩、老舍等十位文学大家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70篇散文,通过此书读者可以鸟瞰文学的黄金时代。 内容简介:《民国散文》收录了鲁迅、胡适、许地山、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郑振铎、庐隐、老舍、梁遇春十位文学大家的散文代表作。全书https://www.jd.com/zxnews/a8794d4a11869d14.html
6.02中国现代文学小说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如郁达夫、倪贻德、陶晶孙、王以仁等,代表作品有郁达夫的《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银灰色的死》等。他们受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吸收日本“私小说”的创作特点和现代主义小说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发展,主张 再现作家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减弱对外部事件的描https://www.360doc.cn/document/79930059_1129808675.html
7.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最新章节钱理群,温儒敏著前者突出了写作者(知识分子)主体的性情与见解,后者强调了与“一般的人”即平民百姓的沟通与交流,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文化(文学)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反映。这种诗歌观重视的是“精神、观念”的“表达”,所谓“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要求,诗的口语化、明白易懂的要求,自是“题”中应有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0144098/10.html
8.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考点精选3.周作人《苍蝇》的艺术特点: (1)以苍蝇为题材,在苍蝇的“坏癖气”之外发现苍蝇的可爱,立意新颖。(2)叙事、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文章旁征博引,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3)语言平淡自然,文风平和冲淡。 5.胡适《追悼志摩》中作者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塑造徐志摩形象的: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40020471727131
9.多情浪子?风流渣男?细数文学界那些“花心大萝卜”民国代表队: 民国是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民国文人既和古代文人的性情和气质一脉相承,又有新时期受西方影响的自由与包容,自然出了不少传奇人物和传奇的花心故事。 徐志摩|集痴情和薄情于一身的情圣 作为一个文化名人,徐志摩一生的传奇简直太多。而坊间流传的传奇中的传奇,便是他与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从《再别康https://www.douban.com/note/690064194/
10.大学国文(下)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2、【判断题】本诗表达了作者远大的志向,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本词是为了讲解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的第一境界。 2.1欧阳修词的地位 1、【单选题】不是唐宋八大家的是()。 A、柳宗元 B、欧阳修 C、曾巩 D、杜牧 2、【单选题】欧阳修编撰过的书不包括()。 http://changchun.ehqc.cn/show/31_69.html
11.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作业参考答案A.郭沫若B.胡适C.刘半农D.鲁迅 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见教材P40 A.汪静之B.胡适C.朱自清D.冰心 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见教材P64 A.《呐喊》B.《朝花夕拾》C.《野草》D.《坟》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1025/17/48854742_698049756.shtml
1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6篇(全文)第二层:文化反省层面,《围城》从“反英雄”角度描写知识分子主人公,其视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同类题材作品中显示出独特性,并且用大量的笔墨客观而尖锐的揭示出种种丑陋的事态炎,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4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落后景致与沉滞的气氛。第三层:哲理思考意蕴,这个层面蕴含着类似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普遍出现的那种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kgdkd6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