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昏义》:“昏礼者,礼之本也。”婚恋文化大致包括:礼义(内容)、礼仪(形式)、礼俗(习俗),与之相对应的,即中国古代的婚姻形态、婚礼制度、婚姻习俗。一、中国古代的婚姻形态二、中国古代的婚礼制度三、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三个阶段:
血缘群婚,是同血缘的氏族成员交配成婚,以现在的观点看,是乱伦。这种婚姻形式是从最初的杂乱婚发展而来的。是按照辈份划分婚姻集团,同一辈份的男女之间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也互为夫妻。这种婚姻是在家庭内部,一群直系与旁系的兄弟姐妹互相通婚。一、中国古代的婚姻形态
典型的形式是一对配偶的子孙中每一代都互为兄弟姐妹,也互为夫妻。在亲属称谓上,无母系父系之分,祖父与外祖父、姑母与舅母等都用相同的称呼。它排斥了祖辈与孙辈、父母辈与子女辈的通婚,较人类原始的杂婚状态要进步得多。这种婚姻现已绝迹。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夏威夷群岛上还看到了一些残迹。《吕氏春秋.恃君览》: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对偶婚,禁止氏族内通婚,即同姓不婚,除此之外,别无禁忌。
中国古代的婚姻遵从。父母对子女婚姻有决定权。子女必须服从父母之命,还必须由媒人介绍。男女不准自由恋爱、婚嫁。《礼记.坊记》:“男女无媒不交。”二、中国古代的婚礼制度
婚姻六礼(周代已确立):
◎纳采
男方请媒人向女方家提亲。《礼记》云:“纳采用雁。”
◎问名
男方请媒人问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即后世所称的“庚帖”。
◎纳吉(正式订婚)
男方将占卜合婚的吉兆报告女家,男女双方换定贴,确定婚姻关系。10◎纳征
男方向女方家送聘礼,男方向女方赠送彩礼之后,婚姻关系就宣告成立。女方也应回赠男家一些彩礼,但数量要少得多,只要有象征意义就行。男女双方互赠的礼品都必须是双数,其中有成双成对的意思。◎请期选择结婚日期,由男家卜得吉日,请女家商定。◎亲迎
在结婚之日,由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归来举行婚礼。古代迎亲初用车,后来变为用花轿。最隆重的是拜堂仪式,包括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婚后第三天,新妇还有归宁之礼。元代文学家元好问的《雁丘词》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诗中说的就是大雁情。大雁是终身一侣,天涯共飞,是世间最有感情的鸟之一。它最懂乡思,冬去春来,飞行十分有序。古人正是利用雁的这一习性和美誉,才把其作为贽见之礼。古代六礼,除了纳征,其余五个步骤都需要提雁。
早婚早育:男子二十行冠礼、女子十五行及笄礼,表示成年,可以婚配。《汉书.惠帝纪》:“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三、中国古代的婚姻习俗讲究门第,门当户对。五不娶:丧妇长女;世有恶疾(有恶性疾病的);世有刑人(家有犯罪的);乱家女(生活作风不检点的);逆家女(不听长辈话的)。三不出:《大戴礼记》:“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七出:唐律疏议》——“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泆,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小问题:为什么《诗经.氓》里的女主人公被弃还家,“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作品:《快嘴李翠莲记》
《快嘴李翠莲记》,见于明代嘉靖时人洪楩编刻的《清平山堂话本》,又名《六十家小说》,是目前保存宋元话本最多的一部集子。李翠莲,心直口快,刚强泼辣,虽然她“姿容出众,女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但她因为不符合中国古代对女子“四德”之“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