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婚恋态度探究——来自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的证据AnExplorationofFemaleUniversityStudents’AttitudestowardsMarriageandLove—EvidencefromSingleCategoryImplicitAssociationTest

杨柳,郝冉冉,王雪茹,谢雨晴,杨敬云,乔洋,韩佩玉*

西南民族大学教育学与心理学院,四川成都

收稿日期:2023年10月9日;录用日期:2023年11月14日;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3日

摘要

关键词

女大学生,婚恋态度,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外显态度,内隐态度

AnExplorationofFemaleUniversityStudents’AttitudestowardsMarriageandLove

—EvidencefromSingleCategoryImplicitAssociationTest

LiuYang,RanranHao,XueruWang,YuqingXie,JingyunYang,YangQiao,PeiyuHan*

SchoolofEducationandPsychology,SouthwestMinzu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Received:Oct.9th,2023;accepted:Nov.14th,2023;published:Nov.23rd,2023

ABSTRACT

Keywords:FemaleUniversityStudents,AttitudestowardsMarriageandLove,SingleCategoryImplicitAssociationTest,ExplicitAttitude,ImplicitAttitudes

Thisworkislicensedunderthe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InternationalLicense(CCBY4.0).

1.引言

态度(attitude)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于态度的定义,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2003)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将其定义为“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所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化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个成分”。根据态度的定义可以进行推测,婚恋态度(attitudetowardmarriageandlove)是指一个人对婚恋带有价值判断和感情色彩的结果。态度具有价值表现功能,在很多情况下,特有的态度常常可以表现个体的主要价值观(章志光,2008),所以婚恋态度也是对婚恋观(viewofmarriageandlove)的表现与反映。

目前心理学界对婚恋态度的概念和构成尚未明确,但对婚恋观有一些理论研究。苏红和任永进(2008)认为婚恋观是指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陈静(2009)认为婚恋观就是男女双方对恋爱、婚姻和性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其中包含爱情本质、择友标准、恋爱道德、恋爱与婚姻关系、婚姻道德与责任等一系列问题。综合多位学者观点,婚恋观除了包括个体对于恋爱和婚姻的观点,还包括对于性行为以及处理婚恋关系中出现的各种状况的看法和态度。婚恋态度是对婚恋观的表现和反应,其概念和构成可以从中延伸。本研究将婚恋态度定义为一个人对婚恋带有价值判断和感情色彩的结果,进一步认为其由个人对婚前恋爱、婚后生活以及性的主观看法三部分所构成。

国内关于婚恋态度的研究成果与国家、社会的重视程度未成正比,成熟的研究少并且未整合为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也存在许多局限和不足。首先,目前心理学界对婚恋态度的概念与构成尚未明确,仅对婚恋观有一些理论研究。其次,婚恋态度的测量方法有待改进。现有研究大多仅采用问卷及量表进行测量,方法单一,且忽略了内隐态度,未能完整测量个体对于婚恋的态度。

2.研究方法

2.1.研究参与者

63名女大学生有偿参加实验。所有研究参与者视力正常,右利手,熟悉电脑的基本操作。

2.2.研究工具

恋爱外显态度采用大学生恋爱态度问卷(周海涛,2010)进行测量,包含21个题项,可以归纳为4个因素,分别为增益性、道德性、浪漫性和自主性。该问卷采用5级评定法计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示恋爱态度越积极。本研究中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71,信度尚佳,可以接受。

婚姻外显态度采用婚姻态度量表(Braaten&Rosén,1998)的修订版(庾泳等,2011)进行测量。该量表适用于已婚人群和未婚人群,包含20个题项,分为一般婚姻观念和自我婚姻评价或展望两个维度,从1(完全同意)到4(完全反对)进行四点计分,得分越高则表示婚姻态度越积极。本研究中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7,信度理想。

外显性态度采用简易性态度量表(Hendricketal.,2006)进行测量,共23道题,包括宽容性、生育控制性、交流性和功能性4个维度。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性态度越开放。本研究中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46,信度尚佳,可以接受。

内隐态度测量使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CategoryImplicitAssociationTest,SC-IAT),专用于测量对单一态度客体的内隐态度。根据婚恋的三成分说,本研究从婚前恋爱、婚姻生活和性爱取向三方面对女大学生的婚恋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即婚前恋爱SC-IAT、婚姻生活SC-IAT和性爱取向SC-IAT;三个独立的SC-IAT合并后形成总的婚恋态度SC-IAT。

2.2.3.婚恋内隐态度SC-IAT的材料选取

三个独立SC-IATs的概念词和属性词皆不相同。婚前恋爱SC-IAT采用张溢(2012)的概念词和属性词,婚姻生活SC-IAT采用的是魏韬丽(2019)测量女研究生婚姻态度的概念词和属性词,这些词都经过评选,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性爱取向的概念词和属性词选取自段梅玲(2010)筛选的性词、正性词和负性词。对于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的数据,本研究利用Karpinski和Steinman(2006)提出的计分方法计算内隐效应值(D值)。

2.2.4.婚恋内隐态度SC-IAT的程序模式

Table1.SC-IATtestprocedure

Figure1.SC-IATspecificexperimentalprocedures

2.2.5.研究程序

采用E-prime2.0软件编写实验程序。实验在安静无噪音的实验室中以个别方式进行。为平衡顺序效应,32名研究参与者先进行问卷调查,后进行SC-IAT测验,剩余反之。研究参与者在电脑上进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时,32名先进行相容测验,后进行不相容测验,剩余反之。实验过程中要求研究参与者尽可能地高度集中注意力。

3.结果

3.1.女大学生恋爱态度测量结果

3.1.1.女大学生外显恋爱态度及各维度特征

Table2.Resultsoftheoveralltestoffemalecollegestudents’explicitloveattitudesandeachdimension

3.1.2.女大学生内隐恋爱态度效应结果

Table3.Acomparisonofresponse-timeoffemalecollegestudents’implicitattitudestowardsloverelationships

Table4.Animpliciteffectsdifferencetestforfemale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sloverelationships

3.1.3.女大学生外显恋爱态度与内隐恋爱态度的关系

Table5.Correlationanalysisoffemaleuniversitystudents’exotericloveattitudesandimplicitloveattitudes

3.2.女大学生婚姻态度测量结果

3.2.1.女大学生外显婚姻态度及各维度特征

Table6.Resultsoftheoveralltestoffemalecollegestudents’explicitmarriageattitudesandeachdimension

3.2.2.女大学生内隐婚姻态度效应结果

Table7.Acomparisonofresponse-timeoffemalecollegestudents’implicitattitudestowardsmarriage

Table8.Animpliciteffectsdifferencetestforfemale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smarriage

3.2.3.女大学生外显婚姻态度与内隐婚姻态度的关系

Table9.Correlationanalysisoffemaleuniversitystudents’explicitmarriageattitudesandimplicitmarriageattitudes

3.3.女大学生性态度测量结果

3.3.1.女大学生外显性态度及各维度特征

Table10.Resultsoftheoveralltestoffemalecollegestudents’explicitsexattitudesandeachdimension

3.3.2.女大学生内隐性态度效应结果

Table11.Acomparisonofresponse-timeoffemalecollegestudents’implicitattitudestowardssex

Table12.Animpliciteffectsdifferencetestforfemalecollegestudents’attitudestowardssex

3.3.3.女大学生外显性态度与内隐性态度的关系

Table13.Correlationanalysisoffemaleuniversitystudents’explicitsexattitudesandimplicitsexattitudes

4.讨论

4.1.女大学生恋爱态度的总体情况

从总体上看,女大学生的外显恋爱态度和内隐恋爱态度均为积极,二者呈现出一致性。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基本成熟,在此年龄阶段,会有强烈的“爱与被爱”的需要,并且丰富的大学生活和社会文化环境都在鼓励大家追寻爱情,爱一个人或者被人关爱,都会成为女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袁立,2005)。大学生渴望恋爱,是当代大学生生理成熟的标志,也是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结果。

在外显恋爱态度方面,有部分细节值得注意与思考。本研究的研究参与者在《大学生恋爱态度问卷》各维度上的恋爱态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增益性、浪漫性、道德性和自主性。增益性的排序较前可能是因为随着经济和社会进步,女性的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00后的女大学生更加看重个人发展和自我提升。自主性排于末位则可能是因为教育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更多的例如“PUA”的恋爱骗局被揭露和曝光,所以00后的女大学生开始更加理智地面对爱情中发生的事情。浪漫和道德一直是恋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浪漫可以推进恋爱关系进程,道德则是可以维护恋爱关系的稳定,

在内隐恋爱态度方面,需要注意的是,63名研究参与者的恋爱态度内隐效应值D均大于0,这表明所有研究参与者的恋爱态度都是积极的。这可能是因为,在女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对应于Erikson人格发展八阶段的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与他人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例如恋爱关系与婚姻关系,来帮助个体摆脱孤独的情绪,所以女大学生的内隐恋爱态度是积极的也是情理之中了。

4.2.女大学生婚姻态度的总体情况

在婚姻方面,女大学生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出现了分离的情况,具体显示为,女大学生的外显婚姻态度为中立,内隐婚姻态度呈现为积极。外显婚姻态度和内隐婚姻态度呈现的分离态势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在中国的社会背景下,婚姻不再是两个人的风花雪月,而是两个家庭的柴米油盐,所以比起恋爱,大家对待婚姻更加慎重。在当今时代,购房压力、教育压力和医疗压力三座大山压得大部分中国家庭喘不过气,使部分中国青年面对结婚望而却步。大部分女性还会面对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一旦生育,女性就极其容易失去在职场中已获得的地位,但作为全职妈妈照顾家庭,又会令女性失去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类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在这种现状下,00后女大学生的外显婚姻态度并不积极也是可以理解的。

女大学生的内隐婚姻态度呈现积极,这可能是因为,青年在此年龄阶段会有建立稳定亲密关系的需求和倾向,所以他们会对婚姻这种非常稳定的亲密关系有着本能的靠近和追求。

4.3.女大学生性态度的总体情况

在性态度方面,女大学生的外显性态度和内隐性态度均为积极。女大学生的外显性态度积极,这可能是因为通过近年来国家的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性教育的普及,帮助女大学生们能够更加科学更加理性地认识性。并且近年来我国主流文化对性的消极态度有所减弱,不再过分地“谈性色变”。女孩子们从小学、中学和大学各阶段均能接触到合适的性教育,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性。

虽然本研究中女大学生的内隐性态度呈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势,但是由于本部分的效应量为小效应量,所得结果仅作参考,今后需要进一步的数据和研究资料佐证。

4.4.女大学生外显婚恋态度和内隐婚恋态度的关系

4.5.研究局限与启示

首先,本研究样本数量及代表性不足。由于研究经费不足,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参与者数量较少,且范围局限。后续研究应努力克服地域与经费的限制,增加研究参与者数量并扩大取样范围,丰富研究数据,从年龄、民族、情感状况等方面测量女大学生的婚恋态度。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内隐性态度虽然统计量检验显著,但效应量为小效应量,所得结果仅作参考,需要进一步的数据和研究资料佐证,后续研究应进一步收集数据进行检验。

根据态度的三成分说,态度分为认知评价、情感反应和行为倾向三方面。后续研究可以从这一角度继续研究婚恋态度的深层结构。

5.结论

通过对女大学生外显婚恋态度、内隐婚恋态度及其关系的研究,现有结果可以表明:

(1)女大学生外显恋爱态度和外显性态度积极,外显婚姻态度中立。

(2)女大学生内隐恋爱态度、内隐婚姻态度和内隐性态度均积极,平均内隐效应值D均大于0。

THE END
1.筑基2社心11课婚恋家庭定义:离婚是依法解除婚姻关系 一、夫妻心理冲突的因素: 这些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需求不满 1.自我价值,自尊 自我价值得不到对方承认,自尊心受损 亲朋好友其他的人尽量不要掺和到两个人的婚姻中,有外人的时候给他更多的面子,在美欣赏,满足价值感 https://www.jianshu.com/p/a69dff64a7fe
2.论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论文(通用10篇)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偏差的原因分析上,有的学者认为,“校园内宽松的文化环境影响”和“传统伦理道德的婚恋观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是导致大学生恋爱虚荣心理的重要原因;“恋爱挫折归因不当”和“自我评价不当”是大学生产生恋爱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较简单,缺乏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以及“社会http://mip.bylw.yjbys.com/qitaleilunwen/112317.html
3.婚姻法小三是如何定义的?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与他人建立婚姻关系之后,禁止与夫妻另一方之外的第三人存在同居关系。有时,在发现对方出轨后,对方会向其提出离婚的请求,在另一方提供能证明另一方出轨的证据后,离婚财产怎么分配? 一、小三是如何定义的? 通常情况下,第三者被定义为破坏别人家庭的人和合法夫妻关系的人。婚外恋,指有婚姻关系https://www.64365.com/zs/822209.aspx
4.婚姻10婚姻关系 11定义 12中国古代婚姻 13未来婚姻趋势 14婚姻发展史 15婚姻的名言 16登记制度 17词条图册 1介绍编辑 婚姻(3)婚姻,由两个人一起生活而组成的合法结合或契约。 婚姻从表现形式上看,是双方财富、心理和生理的结合;从本质上看,是双方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盟约。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使双方结合趋于规范化的主https://baike.sogou.com/v155210.htm
5.婚恋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通用6篇)婚恋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培养高尚婚恋情操 教育目的:通过教育,使全体官兵正确认识树立正确婚恋观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保持军人本色、正确处理婚姻恋爱关系的思想道德基础,确保官兵思想健康、文明、稳定。授课要点: 一、培养高尚的婚恋道德 二、陶冶高尚的婚恋情操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aa1kb11.html
6.《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课件.pptx对个人的择偶标准、婚姻关系、家庭生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030201婚恋观的定义03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正确的婚恋观能够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减少因婚恋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01有助于建立健康稳定的婚姻关系正确的婚恋观能够使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婚姻和恋爱,避免盲目冲动,从而建立健康稳定的婚姻关系。02有助于个人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07539097.html
7.名词解释丨亲密关系心理学文章定义 亲密关系(Intimate Relationship)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指主体体验到的,同时可能被社会所认可的一种亲近(Close/Closeness)。这种亲近的主观体验可以是情感和认知上的亲密,包含相爱的感觉、心意相通以及感到彼此对对方而言是特别的;亲密也可以是物理和身体上的亲近,但是性与亲密关系没有直接联系,性接触可以在没有亲密性https://m.xinli001.com/index.php/info/100496538
8.正视现代婚恋观,目前社会的婚恋观人们对于婚恋关系的期待和追求各有不同,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婚姻模式。有的人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共鸣和心灵契合,追求灵魂伴侣;有的人注重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追求经济稳定和物质享受;还有的人注重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追求情感自由和个性发展。这种多元化的婚恋观念使得人们对于婚姻的定义更加广泛,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http://www.aichao521.com/hunl/9189.html
9.婚姻的定义是什么现代婚姻观念接亲网结婚,是意味着今后的人生将和另一个人相伴一生,结婚,是意味着另一半是你爱情的结晶伴侣,所以结婚意味着自己将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相伴生活,而有部分人就会疑问婚姻意味着什么,婚姻的定义是什么,婚姻的观念是什么,这许许多多关于婚姻的问题,环绕着人的周围,让人对婚姻产生了疑惑,甚至陷入了死循环,所以今天接亲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42981.html
10.当出轨成为一种流行,婚姻还要继续将就吗有两性专家说,未来的主流将是分段式一夫一妻制,即频繁离婚、频繁结婚会越来越多,而自定义状态的开放式婚姻也会开始在小众中流行。 4 你们的第一段关系已结束,要共同开始第二段关系吗 90%的受访情侣认为,对方出轨还欺骗自己是不可原谅的事情。 但同样有90%的人认为,如果自己出轨了同样会选择欺骗对方。 https://m.jnnews.tv/p/597616.html
11.第七章挫折与应对(一)挫折的定义 挫折,即失败、失利。心理学中的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如一位学习成绩优秀、才华出众的大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努力,准备报考理想中的大学去读研究生,但在昨考前,一场大病https://jgxy.usc.edu.cn/info/1077/1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