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组成汽车技术

------国家发改委公告定义(2012年前)(专家层面定义)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将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而常规混合动力汽车(油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节能内燃机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如电能)驱动的汽车。

(国家战略层面定义)

1.2、新能源汽车的类别

按享受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进行分类:

1.2.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是指可以使用外接电源为车辆动力电池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共有两套动力系统,分别是发动机和电动机。

这两套动力系统不仅可以相互独立工作,也可以互相协同,从而驱动汽车前进。

1.2.2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就是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车。不同于多见的并联式混动车,增程式车只用电机驱动,而不使用内燃发动机进行驱动。

对于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来说,内燃发动机的唯一作用就是驱动发电机发电,为电池充电、驱动电机或为其它用电设备。

1.2.3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池为动力源,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和国家标准各项要求的乘用车辆。

1.2.4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用车载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电力作为动力的汽车。

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动力。

1.3、混合动力汽车

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通过应用先进技术手段使车辆油耗明显减低的汽车。

根据混合动力驱动的联结方式分:

1.3.1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系统中动力电池和发动机通过发电机发出的电能都通过逆变器输送给电动机,由电动机驱动汽车行走。

总体结构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只有电动机的电力驱动系统,其特点更加趋近于纯电动汽车,但在发动机—发电机—电动机驱动系统中的热能—电能—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大。

1.3.2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

发动机和电动机通过不同的离合器来驱动车轮,可以采用发动机单独驱动、电动机单独驱动、或者发动机和电动机混合共同驱动三种工作模式。

此外,当发动机提供的功率大于车辆所需驱动功率时或者车辆制动时,电动机变成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

并联式与串联式相比,无需另外配置发电机,与串联式相同的是都对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不高,电池成本低。

1.3.3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SHEV)

综合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结构而组成的电动汽车,主要由发动机、电动-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三大动力总成组成。

发动机发出的功率一部分通过机械传动输送给驱动桥,另一部分则驱动发电机发电。

发电机发出的电能输送给电动机或蓄电池,电动机产生的驱动力矩通过动力复合装置传送给驱动桥。

混联的电动机和发动机配合更加默契,能够适应的工况更多,节油效果更加出色。

相对于串联式和并联式来说,混联式对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较高。

1.3.4燃料电池汽车(FCEV)

燃料电池汽车本质上是纯电动汽车的一种,只是电池系统与一般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系统不同,一般电池的活性物质贮存在电池内部,而燃料电池工作是燃料和氧化剂由外部源源不断地供入电池内部,在电池内部正负极催化剂的辅助下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电能,然后输出驱动电动机转动。

因此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系统结构形式与其他纯电动汽车是完全相同的。

2.1、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结构组成

(1)发动机:发动机2大机构4大或5大系统: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点火系统;起动系统。

(2)底盘:底盘作用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底盘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

(3)车身:车身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驾驶员、旅客乘坐或装载货物。轿车、客车的车身一般是整体结构,货车车身一般是由驾驶室和货箱两部分组成。

(4)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发动机的起动系、汽油机的点火系和其它用电装置。

汽油或柴油与空气的混合气燃烧后,燃气的压力作用于发动机气缸内的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的直线运动,活塞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发动机曲轴末端飞轮转动的动力再经过离合器和变速器,由变速器变扭和变速后,经传动轴把动力传递到主减速器上,最后通过差速器和半轴把动力传递到驱动轮上。

三、新能源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不同

从外形上看,电动汽车与日常见到的汽车并没有什么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动力源及其驱动系统,即纯电动汽车的电动机相当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蓄电池相当于原来的油箱。

3.2、动力控制不同

内燃机汽车:

新能源汽车:

3.3、传动系统不同

3.4、转向系统不同

3.5、制动系统不同

ABS系统和制动真空助力系统,真空助力的真空源取自发动机运行后进气道内真空度。停车后真空助力作用消失。涡轮增压发动机、缸内直喷发动机带真空泵或辅助真空泵。少部分车型带能量回收系统。

纯电动汽车:

ABS系统和制动真空助力系统,真空助力的真空源来自于12V直流电驱动的真空泵。在停车时真空助力也可起作用。

3.6、空调系统不同

7、低压电源不同

8、仪表显示不同

内燃机汽车仪表显示:

纯电动汽车仪表显示:

9、能量补充不同

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组成

电动汽车的结构主要由电力驱动控制系统(即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汽车底盘、车身以及各种辅助装置等部分组成。除了电力驱动控制系统外,其他部分的功能及其结构组成基本与传统汽车相同。

虽然各种车型的电力驱动控制系统不完全一样,但基本组成都是由动力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VCU、DC/DC变换器、车载充电机等几部分组成。

THE END
1.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小米汽车懂车帝提供小米汽车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买车信息,在这里您能找到小米汽车下全部车型,懂车帝是一个汽车资讯平台,懂车更懂你。提供最新汽车报价,汽车图片,汽车价格大全,行情、评测、导购等内容,看车选车买车就上懂车帝。https://www.dongchedi.com/tag/series/11324365
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征及优缺点混合动力汽车具有发动机和电动机两个动力源系统,车辆具有多种行驶模式如:发动机单独驱动、电机单独驱动或发动机电机混合驱动,并可以根据不同的行驶工况选择合适的驱动/制动模式以实现良好的燃油经济性及动力性。 混合动力汽车根据动力机构的转矩转速耦合方式的不同,分为串联式 、并联式 和混联式 。 https://m.elecfans.com/article/2023186.html
3.什么是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优缺点→MAIGOO知识摘要:当纯电动汽车还在举步维艰时,混合动力汽车已经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各大4S店,并且成为不少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三种。什么是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同时具有串联式、并联式驱动方式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包https://www.maigoo.com/goomai/172768.html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特点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特点A.排放性能好B.成本高C.制造难D.控制复杂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https://www.shuashuati.com/ti/3db51ab6b5d9414caef7fc7449eb4744.html
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介绍(一)三、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概念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池汽车动力传动系中具有两个电机系统,即发电机和电机驱动系统,兼备了串联混合动力车载能量源的混合以及并联混合动力机械动力的混合。 其可分为开关式和功率分流式两种类型: 离合器起到了串联结构和并联结构的切换作用。 https://blog.csdn.net/m0_63227758/article/details/139379046
6.驱动系统混合式动力客车动力总成简介混动客车动力总成型式主要有串联、并联和混联的模式,其中串联式结构,是现今国外运用最广和技术最为成熟的一种结构,并联式结构目前在国内占有较大的优势,常规混合动力客车,处于运行阶段的混合动力客车主要以常规的串、并联式为主,混联式最近几年发展迅速,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 http://www.360che.com/news/161117/70221.html
7.混合动力驱动国际工业自动化网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也可实现零排放控制。在繁华的市区低速行驶时,可通过关闭发动机和离合器分离使汽车以纯电动方式运行。但这样就需要功率足够大的电动机,所需的电池容量也相应要大。 3、混联式驱动系统 图3 混联式驱动系统简图 混联式驱动系统是串联式与并联式的综合,其结构示意图见图3。发动机发出的功率一部https://www.iianews.com/ca/_01-ABC00000000000124199.shtml
8.一本书读懂新能源汽车(一本书读懂新能源汽车)书评(3)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具备串联式和并联式两种混合动力系统结构,主要由发动机、电机1、电机2、行星齿轮动力分配机构、电机控制器、传动装置、动力电池和充电器等组成。该混合动力系统的特点是利用一个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将发动机和两个电机的动力耦合在一起。单排行星齿轮结构可以实现无级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099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