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人际传播学

点评:人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才有了支持力量,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心情才能愉快。小蕾主要由于在适应大学的人际关系环境中遇到了挫折,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人际关系敏感问题,对同学比较敏感和多疑,心里感到紧张和不安,进而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产生心理压力。遂产生退学想法。

点评:小蔡的苦恼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同学关系处不好,不为别人接纳,认为大家都不喜欢自己,为此心烦。一方面她有与同学处好关系,被他人信任和尊重,让别人喜欢的愿望,但另一方面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因此,建议她学习和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必要知识,同时要冷静地从自己的为人态度、性格特征、思想方法等方面找找原因,也可态度诚恳地主动找几个同学聊聊,请他们帮自己找找原因。

事件:刘某,男,20岁,某高职院校三年级学生。该生自述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甚至是笨嘴拙舌。家中有一弟弟却非常外向灵活,特别能说,他很羡慕弟弟。自己平时几乎不开口说话,怕自己说错话得罪人,甚至有时候别人问他话也经常不回答。在大学期间朋友特别少,只跟自己同宿舍的两个同学接触较多,大三了自己班上到现在还有几个同学不认识,与女生更是没有接触。内心感到非常孤独、苦闷,觉得自己就像是行尸走肉,不知道自己活的有什么意义。

点评:小刘由于自己的性格非常内向,认为自己不善言谈,所以拒绝了与人交流和接触的机会,甚至有人主动与他交谈时,他都闭口不言。这样严重影响了他的社会交往功能,阻断了他与外界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而人是一种群体动物,需要与人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得以成为一个正常的人。所以他的内心非常孤独,失去了生活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点评:这是社交焦虑的一个案例。主要表现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不自然、严重害羞的心理,脸红,心情紧张,举止表情不自然,口干,盗汗等。像小黄这样的社交焦虑者应学会自我调节,比如学会放松自己,缓解焦虑情绪;不断提高自我意向,积极看待自己;以及增加自己的交往吸引力等。

事件:大学生小A小B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学习、生活中经常是行影不离。后来小A觉察到小B常常周末不在教室自习,问她去做什么,小B不肯说,又担心小A多心,影响两人的关系,内心很矛盾。小A则很不高兴,认为两个好朋友之间不该有个人隐私,若保留人人隐私就不是真正的友谊。她们的矛盾症结在哪里呢?

点评:像小玲这样既害怕得罪同学,又为自己的懦弱而苦恼的人在大学校园里并不少。其实,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尊重是人际交往的首要前提。性格懦弱的同学在人际交往中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尊严。要克服懦弱个性,从观念上强化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在交往中,既要作出适时的、有分寸的忍让和妥协,但这也要有一个限度。交往中过多的退让只是强化了别人不适宜的行为和态度,相当于教会对方不把当事人的感受放在眼里。

事件:小张以高考总分超过一类本科录取分数线60多分的绝对优势被某大学录取了。入学后,令小张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分数竟然比其他许多同学高出了很多。为此,他感到十分怨尤和憋闷,认为自己太亏了,太屈才了!与此同时,一种自傲感也油然而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总是不自觉地扮演着优胜者或领导者的角色,以居高临下的口吻和心态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做任何事情,总是瞧不起别人,常常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别人,造成人际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不仅如此,小张甚至连自己的学校都不甚满意,有的时候,高傲得把老师都不放在眼里。渐渐地,同学们离他远去,都不愿意与他交往,在离群索居的孤独中,小张感到极端苦闷。

点评:小张的人际关系不好,完全是自己的认知障碍所致。认知障碍是指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而产生的人际排斥。一个人如果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就会形成自卑或自负的自我认知偏差。自卑也好,自负也罢,都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认知障碍的具体表现很多,诸如对人际关系好坏界定的认知偏差、对他人评价的认知偏差、对自己评价的认知偏差等等,都是认知障碍的典型表现。上述案例中,小张的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我评价的认知失调,他过高地估计和评价自己,同时又过低地估计和评价了别人,自负心理膨胀,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在人际交往中,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这样的人际交往必败无疑。

THE END
1.人际交往心理学pdf下载“管理中的征服心理学”等16个篇章,分别从人际、商场、职场、爱情、婚姻、家庭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讲述了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深入挖掘人性背后的心理秘密,巧妙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行为动机,以期帮助读者认识自我、了解对手,掌握影响他人的心理策略,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http://downcc.com/soft/41750.html
2.人际交往的三条潜规则,没人明说,但很重要南方plus这一次,倬伦老师把她精心打造的《北大心理学女神倬伦:32堂课看透对方,搞定你想搞定的人》倾囊相授,学会心理学识人的底层逻辑,让你轻松解决人际难题! 不扯高深莫测的理论,从生活、工作的时机场景入手,普通人上手即用。 打开APP阅读全文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9/21/c2643865.html?group_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