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史铁生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猪之间的差距还大”。
大多数人对某一问题或现象无能为力,这是由于对人生的几个关键问题认识模糊从而无法作出正确选择,而且概念不清就不能形成清晰严密的通识知识体系,在遇到关键问题就会吃大亏。
人们往往会把利益关系的感情当做真情实感,当你明白后就不会轻易感动。
懂了这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终究是没有践行。没有践行的原因可能有三种:1.你根本没懂道理,也不知道怎么用;2.你懂了但是结果对你不够有吸引力;3.你懂了,但你觉得逻辑不强,得不到你想要的结果。
不舒适是成长必须经历的。
底层逻辑:世界道理一共也就那么多,千头万绪总有个源头,提升认知,就是正确认识底层知识。
第1章先打自己的脸,才能深度思考
(1).记忆和表达都是经过大脑加工的,都不是绝对的客观事实。所以我们对自己、对别人的评价、别人对我们的评价都是主观的。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是不明智的。
(2).懒惰、放纵、自制力差本质上是认知能力受限,看不到某事带来的巨大收益,因此不足够产生动力。而有人能清晰的看见未来回报,所以努力。
所以认知低级的人不算是聪明人,认知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智慧。认知高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3).机会无处不在,认知受限就会分辨不出机会,能力不足就抓不住机会。
(4).你认为百利无一害的事情(学技能、提认知、好身材、好声音、构建知识体系)先做起来,“意外好运”自然会来。
(5).获得好人缘的正确方式是拥有更多的正面资源,即让自己有价值。
(6).形成比较完整清晰有逻辑的通识知识体系,提取记忆就会变容易。
(7).正视自己认知不足、不懂就学、趋利避害的人性、正视自己的欲望。
第2章构建知识体系
(1).知识的4个层次:信息知识、加工知识、体系知识、智慧。
学校竞争类似标准跑道的百米赛跑,社会竞争是定向越野跑,设置起点终点,随便你走路、跑步、翻山越岭、甚至坐车只要不被裁判看到就好。
大部分高层知识的修行都与高学历无关,没有人教也教不来。
(3).系统阅读(有明确主题的书籍)结合碎片化阅读(公众号)——获取知识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
随着碎片化阅读越来越便捷,你会发现很多人好像什么都懂,但真往深问两句,可能说不上个1、2逻辑,就算有也只是信息的搬运工。
(4).元知识=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要先通过系统阅读构件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分辨哪些碎片知识是有效的,避免被无逻辑的内容观点误导。
如何构建逻辑知识体系:
①用客观、辩证的思维方式往脑子里加东西+刻意练习说话的逻辑。
②左右互博:自己反驳自己的观点,多训练会一眼就能抓住应该深度思考的、值得向体系添砖加瓦的知识。
③深度思考:不是深化固有知识、排他性思考。而是自我辩论,发现矛盾、错误的逻辑,不断修正元知识的过程。在将知识大厦建高的过程中不断加固地基。
刘媛媛讲了具体怎么才算深度思考:
下推:假设成立,会引起一系列什么后果。
(6).知识变现点
(2).选择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4).小白到入门,入门到资深
第4章重新认识人际关系——互动
(1).人们被“有毒”的教育、信息洗脑,以至于对一些客观存在的事实视而不见,选择固执的相信与自己现有的杂乱不堪的认知系统相容的东西,所以会对一些超出这个系统范围的事实难以理解,甚至处理不好一些基础的事情。
(2).4种基本关系:父母与子女;亲戚——朋友关系的亲戚才能维系亲情;婚恋关系;社交。
(3).婚恋保鲜:3种吸引力
①原始吸引力:性吸引力随着频繁快速降低
②心理吸引力:共同经历、爱好(多会没有新鲜感、少会无话可说)
③社会吸引力:通过自我提升逐渐增加。
(所以说从人性上来看,其实不论男女,在前两种吸引力相差不大的同时,社会地位高、财富多的人更有吸引力,不是势力拜金,而是这本身就是另一种类型的吸引力)
浪漫什么的只是甜点,吸引力才是根本。
练习: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事情,比如xx为了xxx放弃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只身跟随xxx回到举目无亲的城市,美其名曰为了爱情,好像很伟大。实际上这种关系一般不能长久。婚姻本质上是一场博弈和权衡,当然也包括一小部分的爱情,但维系关系的根本还是合作,双方利益平衡才能持续合作愉快。如果合作让一方全盘放弃自己的利益,除非能用另一种同样大的利益弥补否则这是一个失败的决定。
敲黑板!!要维持稳定长久的恋爱、婚姻,就要减小原始吸引力,适当增加心理吸引力,让对方有一点忌惮——“形式危机感”,如果两人不努力维持,关系随时会破裂。但要通过提高社会属性上的吸引力,增加“实质安全感”。
(3).有效社交+自我增值哪个更重要?
情商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分为处理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情商高的人,在独处或交谈过程中,通过敏感地感知自我和他人的情绪变化,灵活调控气氛,达到想要的目的。
酒肉交易本质上是用其他等价物交换的,比如尊严、人情等等,酒肉是一种表现形式,是交易前的铺垫,谁会因为你这顿饭菜有多好吃、花了多少钱跟你合作?所以花在酒桌上的社交基本是无效社交。真正的有效社交一定是和自我增值同时进行,通过靠近在某一方面比你强的人,提升自我价值,让别人也对你“有利所图”,而不是单方向认识一群牛人,获取不了高价值的可交换资源。
(4).知恩要马上报:下次请吃饭是谎言
第5章重新认识人生
(1).活着为了什么?
哲学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唐僧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贫僧唐三藏,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233333~
大部分人只是想要一个满意的生活状态和更好的自己,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所以我觉得,活着的意义就是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获得丰富愉快的体验,同时能比以前的自己更好吧。大房子、车子、很多的钱和很多的爱都是获得情绪体验、变成更好自己的一种手段,没有那么可耻。如果在追求美好的过程中正视欲望和野心,能全情投入就是有意义的。
在山脚下、半山腰和山顶上看到的风景不一样,所以想要看到山顶有什么风景用这种心态去活,而不是到达山顶以后守住这山的山顶为目的,这跟一直在半山腰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就是说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体验的心态,可以继续到别的山上去看看,活着的意义就是一直寻找活着的意义,为了得到更多不同的体验。
(2).我们不能替别人做决定,不能承担别人的责任和风险。
很多人都爱给人提建议,有时还会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愿做选择,这些人往往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想知道如果自己当初这么选会有什么不同,所以想通过别人给自己第二次生命,如果行不通自己也不需要承担责任和风险。
(3).努力—智慧==机会(进入更大的世界)——努力—智慧==更多好运…
每个人都想要“变得更好”的结果,之所以懒是不想付出“变更好”的成本。
高效的努力:①强目标+规划:进步快,遇到天花板很容易跳出来;②内心需求:持久性。
(4).踩坑和避坑?
对于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人来说,频繁跳槽、多次面试这些都会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应该多踩坑,尝试不同环境,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踩得多了,爬出来就会越容易,越早踩坑越好。但不是随便踩一脚就能有收获,最好是在有一定的经验、非常谨慎的前提下踩,爬出来后就会了解7788,对之前思考漏洞有更深刻的认识。
(5).格局——认知层次——底层逻辑+知识体系
学习、职场都是独自修行的过程,不存在同伴和对手。要清楚整体布局,明白当下做的每一件事在未来会有什么好处,实现自我提升后,自然就把“假想敌”甩在后面。
当出现了一个与自己现有认知系统不符的观点,如果它会证明自己是错的,就需要我们要动地基,然后检查上层大厦里哪个错了,这样很麻烦,所以很多人会抵触不同声音,干脆把自己的体系当成标准。
(6).幸福感——比较是不可避免的
和别人比较:同情心,都是带有优越感的。我们在自己的潜意识里比较,认为我们其实很幸福,但是不会伤害到别人,依然可以帮助别人,在比较和帮助的过程中就获得了优越感和幸福感。
和自己比较:研究表明,中彩票的人幸福感只能维持3个月,当更好的生活成为“状态惰性”,即习惯了中彩票后的生活后,幸福感就会降低。比如,我希望有马甲线,通过健身慢慢地显露线条时我是最幸福的,马甲线出现后我的幸福感最强,但当马甲线加身,变成我的一部分我的幸福感就减弱,这是就形成了“状态惰性”,这时需要寻找新的目标,身体的肌肉线条,重复以上过程。
总结:
1.深度思考:如何通过刻意练习,训练逻辑思维?
对一个观点,不要斩钉截铁的下定论,要左右小人相互辩论。
具体方法:下推——假设成立,分析后果。
四个象限:先做重要紧急的,不做不重要不紧急的。
3.婚恋关系:“形式危机感”(原始、心理)和“实质安全感”(社会吸引力)
情商(独处、合作)和酒肉社交。
不同阶段比例不同,明确自己所处阶段和长短期目标。
所有的人际关系本质是互动,双方都有参与感才能维持一段好的情感体验,而一方付出,另一方被动接受只会越来越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