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兴国佳偶天成|兴国的传统习俗之传统婚礼

中国人向来是重视风俗的,上至统治者,下至平民对风俗都非常重视,“为政必先究风俗”、“观风俗,知得失”为历代君王恪守。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华大地各地都有各地的风俗,所以“入乡随俗”就成了客居他乡者必须跨越的一个难关。

在兴国一样有着兴国的风俗习惯,婚丧嫁娶、生儿育女都有各种风俗。兴国绝大部分都是客家人,风俗习惯也大致沿袭了客家人的礼制。结婚是每个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自古以来婚姻的风俗是比较繁琐的,旧时不讲有房、有车、有存款,讲得是礼数。你要是做的不好就会落下个“冇下冇数”的坏名声。

旧时的兴国,婚姻最关键的是媒人,谁家小伙子或者姑娘长成了就会有媒人上门说媒,如果年龄大了还没有媒人来就会着急,俗语“日子嚓嚓过,不见媒人撑伞过”就是当时大姑娘愁嫁的写照。媒婆会先要小伙子和姑娘的八字找算命先生先预先合一次,这样做能保证做媒的成功率。

旧时媒人找算命先生合八字

媒人做好预先的工作后就会到双方家庭说合,双方家长同意后女家就会正式开出生辰八字即是出生的年、月、日、时,男方家里必定会拿着八字找算命先生再合一次,若是合上了,这门亲事就算是成了一半了。

普通家庭的生辰八字用红纸写

土豪家庭的“八字”用银子打造

佳偶天成

接着就是双方见面了,经过“看东道”“看聂娘”之后女方就会开出礼单给男方,有酒席的鸡鸭鱼肉、菜、酒、花生、豆子、米、油、谷的数量,给父母的衣服”脱娘衣“,给姑娘置办的衣服等等物品数量。这时候男家也会讨价还价,叫做“讲亲”。讲亲,讲亲,越讲越亲。旧时这一个环节是很认真的,“讲亲”环节谈崩的也不鲜见。现在不同了,这个环节就是意思意思了。在兴国嫁女一般是不能赚钱的,否则会遭人唾弃。男方给的聘礼都要当做陪嫁给女儿压箱底的,很多还要打发多一些给女儿,打发越多女儿在男家越有地位。

这是近代的一份完整礼单,上面清楚的标记了物资和现金的数量,以及”讲亲“完毕后郎家答应给付的金额。

男方家将聘礼如数交给女方家里这叫“过礼”,之后就是择良辰吉日结婚了,这又要麻烦算命先生了,这道程序双方都会很在意,男方将择好的日子送交女方叫“报日子”女方一般都会拿着日子找自己信得过的算命先生再研究研究,旧时的家长想想结婚时辰关系到小两口的幸福和双方家庭的运气。

旧时的良辰吉日帖

文革时期的良辰吉日帖革命意味十足

接下来就是结婚了,旧时结婚是非常热闹的,提前一天甚至是几天双方家庭就开始热闹起来,提前酿上一缸米酒,杀猪宰鸡准备喜宴,四邻八舍开始来帮着借桌凳碗筷。接亲是男方的轿子头一天到女方家,接亲的人数也是有讲究的,要逢单数去,逢双数回,还要选几个有儿有女命好的人挑“头担”“二担”男方一般都会找一位家族里德高望重的人带着钱去女方家“找礼数”。出嫁那天有很多人要男家的红包,讨个好彩头。礼数复杂,给女家父母的“周全礼”给写字先生的“翰墨礼”给媒人的“喜逢礼”,给帮着收拾嫁妆的“簪花礼”,给背新娘子上轿的”迎花礼“,给掌勺厨师的“匀厨礼”,给端菜的“承盘礼”等等等等,多到不胜枚举。

婚礼中的”找礼数“

第二天就是成亲的日子了,兴国叫”过门“或者”转门“一大早女方家在男方找完”礼数“之后在陪娘的陪同下新娘子就开始哭,客家人叫“哭嫁”,哭得越伤心说明女孩对娘家的感情越深。一般挨个找自己的亲人哭,七大姑八大姨全都会找齐,相互哭一阵后她们就会安慰新娘子然后给她一个红包,这时候新娘子又会找下一个该哭的人了,哭声有点像叙事也像在哭着唱歌,一般都是会说些对娘家的不舍和不放心父母兄弟姐妹之类的话,小时候我最喜欢听新娘子哭了,看见她哭得很伤心我却总是忍不住笑起来。可是很多年都没有见“哭嫁”了,现在的人结婚都是开开心心的,挺好。

现代演绎的客家哭嫁

这个时候女方家的喜宴也开席了,接亲的“车郎”吃完“盘汤”打完“满堂红”后新娘子哭得差不多,唢呐响起催着出亲了。女方家里就得送新娘子上轿了,新娘子脚不能粘娘家的土上轿,所以得背着上轿,一般由她的父亲或者兄长背上轿,手里拿着荷包,头盖盖头哭着坐进轿子。后面跟着的就是嫁妆和担子了,担子也是有讲究的,分“头担”“二担”等等。头担主要是一边是猪肉、鱼、鸡,俗称“三牲”还有一根吹得鼓鼓的猪肠,象征长长久久,另一边是鞭炮,蜡烛和给郎家父母的”上合鞋“,还有一对贴着囍字寓意吉祥的大柚子。二担主要是夫妻的合卺被褥合卺鞋帽等后面的就是嫁妆了,有几样东西是不能少的,澡盆和马桶一套,叫做“脚盆子孙桶”还有一张草席由媒人扛着。还有各式日用品都摆在担子里挑着,在嘹亮的唢呐声和鞭炮声中浩浩荡荡的接亲回男方家了。

头担

新娘子出阁

“头担”“二担”是走在队伍最前面的,由德高且好命的人挑着去郎家。

新娘子出阁了,唢呐吹响,喜庆又热闹。

现在的嫁妆都不用挑了,汽车一车就拉走了。

接亲的队伍再也看不见花轿,一溜的汽车也很气派。

现在不用轿子,在乡村汽车进不了的地方新郎就苦了,得背着媳妇走。

新娘子终于迎进了郎家,新娘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堂”,让新娘坐在一个大的圆簸箕里头静坐,一位长者在说完一段吉祥话之后宰杀雄鸡一只祭血于其四周,意为去“轿煞”,在拜见郎家祖先后由牵娘牵着进入洞房。进入洞房后在新床上撒上花生、红枣、瓜子、桂圆等果子,让小男孩上床上去抢食,叫“抢新人果子”讨个早生贵子的好兆头。新娘子一入洞房是不能坐床的,而是坐在一个小箩筐上,寓意多生孩子。有人会端来一盆洗脸水给新娘子洗脸,还会叫一个小男孩去新挑进门的”子孙桶“里撒泡尿,叫做“试尿桶”这两个仪式是有红包的。小孩都抢着去做。

新媳妇进门

坐堂

开祭

入洞房

撒新人果子

这些仪式过后也已是中午了,郎家的筵席也该开始了,那叫一个热闹啊,旧时四邻八舍的都在一起忙活,一派祥和。现在很多人都到酒店办酒席了,虽然也热闹,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媳妇洞房的第一天还有闹洞房的习俗,早先闹洞房比较收敛,现在的洞房闹得更为开放,有些甚至闹得节操满地。第二天开始新媳妇就要起得比婆婆早,进厨房开锅灶做早餐正式开始了媳妇熬成婆的漫漫征程了。婚礼的次日新娘子得回娘家,叫做“回铺”、新姑爷见岳父母叫“做生姑丈”,第三天是女方家到男方做客,叫“做生客”,这些完成之后一桩亲事才算是告一段落。

乡村婚宴

现在的婚事倒是没有以前复杂了,礼数上也是简单了很多,但是兴国人娶媳妇还是大致会按照这套程序进行,乡村里更是保持得更好。这就是延续了千百年的婚俗,它早已经融进了兴国人的血液之中。

祝天下夫妻美满幸福

图:舞光弄影、郑昌保、申康、老谢、部分历史图片由热心网友提供。

THE END
1.吉安府志:卷1至卷8铁溪又一百一十里至罗坑达泰和兴国交界北一十里为黄冈桥又一百四十单为北坑岭达吉水新淦之区而南四十里至永喙坑达泰和西北八十里至平山达安福跻陵连花厅乡二袭西乡二十都上西乡十山都东西广九十里南北裹一百零酬里东至永新县城一百里分界工五里东南至永新县界二十里东北至安福县城体百四十五里分界八十里西至湖南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09414&remap=gb
2.赣南日报数字报例如,从时空跨度来说,《人文赣县》将赣县管辖时期平固县(今兴国)、赣州城(今章贡区河套老城区)的重要历史文化事象纳入采写范围,更好地照顾到赣县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和统一性。而把诸多历史文化事件按11个时(朝)代分段编目的方法,不仅使赣县人文历史内涵显得格外丰满,也使赣县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 https://szb.gnrbs.cn/html/2024-10/21/content_95768_17908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