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为“天价彩礼”降温:零彩礼,不丢人兴国县信息公开

在网传的2022年全国彩礼排行榜上,江西以不含车房的38万元彩礼高居榜首。虽然网传信息不够权威,但“天价彩礼”确实是各地丈母娘“棒打鸳鸯”的利器,也让一些农村家庭面临“娶妻难”的尴尬。如何为“天价彩礼”降温?江西各地采取了不少实招新招,以期移风易俗。

背不动的彩礼

在昔日的贫困县抚州市广昌县,一家婚介所的老板郑森华说,农村人嫁女怕被说闲话——“辛苦培养的女儿白送给别人”“不收彩礼,女儿要被退回来”。过去有段时期,当地彩礼低于12.8万元免谈,有的除了彩礼,还要求有“一动(车)不动(房)”以及“万紫(五元纸币颜色)千红(百元纸币颜色)”才行。

当了近50年媒人的鹰潭市余江区潢溪镇金墩村潘水兰说,在攀比心作祟之下,当地彩礼曾经平均在40万元左右,有的甚至“高到没有边”。81岁的石城县屏山镇长溪村村民赖世钦说,移风易俗工作推动之前,村里的结婚红包礼数多达36种,按最低标准也要花费1.5万元,再加上彩礼钱,娶个老婆一二十万元少不了,而不少农村家庭的年收入不过三五万元。

在一些农村地区,适婚单身男女青年比例失调,也让农村男青年娶媳妇变得困难。一名村支书说,当地20岁至40岁的适婚单身青年中,男性将近150名,女性不到20名,“就算外出打工,20个男孩,顶多一个能自由恋爱成功”。?

树新风还得出实招?

过去,不少媒人总觉得多要彩礼才能彰显“女方金贵、男方诚意”。为此,江西通过探索举办媒人培训班,让媒人“换思想”“改做法”,成为移风易俗的宣传员、示范员。

此外,江西多地还通过完善制度、加强引导、规范管理等举措,持续在婚俗领域推动移风易俗。

广昌县早在2017年就将各村移风易俗工作考评情况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范围,2022年将其纳入意识形态责任制考核、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2022年9月28日,广昌县为“零彩礼”的10对新人举办移风易俗集体婚礼,大力宣传倡导新婚尚。参加集体婚礼的新娘饶九秀说,婚礼在线直播,观看量破4万人次,这么热闹又有仪式感的婚礼,是多少彩礼都换不来的。

2019年7月,鹰潭市月湖区公布婚丧喜庆事宜操办标准,提出“结婚彩礼总数控制在8万元以内”“每对新人红娘一般不超过2人,媒礼每人每桩控制在1000元以内”等具体细则。月湖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董治华说,这些标准都是在充分打捞民意并结合当地实际后提出的,能够获得群众认可,推广较为顺利。2022年以来,区里涌现了21对“零彩礼”新人。

赣州市石城县屏山镇长溪村妇女主任赖彩霞说,村里成立祠堂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对家有喜事的村民推广婚事新办,将“彩礼最高不超过5万元”“宴席不超过15席(150人)”等具体内容写入村规民约。目前,村里彩礼在3万元左右,婚事花费也减少至过去的1/5。

还需久久为功?

基层干部认为,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各地需在资金保障、信息平台搭建、党员干部带头等方面主动作为,持续发力。

一要保障资金,让移风易俗可持续。基层干部反映,推行婚事新办不是没办法,只是部分乡镇和村庄重视不足,缺乏工作积极性,需要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调动基层自治组织参与的热情。以广昌县为例,自2017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按工作成绩给予村民理事会8000元到1.2万元的经费支持,用于硬件建设;如群众对理事会成员的满意度达到优良,理事会成员一场婚事还能得到200元的误工补贴。

三要党员带头,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导示范作用。石城县屏山镇新坊村党支部书记陈小林的儿子2022年8月结婚,儿媳是邻村人,没提任何彩礼要求,双方办酒席下来一共只花费不到10万元。陈小林说,村里零彩礼、低彩礼很常见。

石城县民政局副局长赖华等人建议,要鼓励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并通过探索村民理事会做媒等方式,淡化媒人的盈利色彩,增强基层干部的信誉度和凝聚力,减少因彩礼而产生的民事纠纷。

THE END
1.吉安府志:卷1至卷8铁溪又一百一十里至罗坑达泰和兴国交界北一十里为黄冈桥又一百四十单为北坑岭达吉水新淦之区而南四十里至永喙坑达泰和西北八十里至平山达安福跻陵连花厅乡二袭西乡二十都上西乡十山都东西广九十里南北裹一百零酬里东至永新县城一百里分界工五里东南至永新县界二十里东北至安福县城体百四十五里分界八十里西至湖南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09414&remap=gb
2.赣南日报数字报例如,从时空跨度来说,《人文赣县》将赣县管辖时期平固县(今兴国)、赣州城(今章贡区河套老城区)的重要历史文化事象纳入采写范围,更好地照顾到赣县历史文化的连续性和统一性。而把诸多历史文化事件按11个时(朝)代分段编目的方法,不仅使赣县人文历史内涵显得格外丰满,也使赣县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 https://szb.gnrbs.cn/html/2024-10/21/content_95768_17908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