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桥梁的历史(三)|《钝笔杂抄》选读12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10.08浙江

(接上期)

瑞安桥梁的历史(三)

北区兼西南桥梁目录

1、黄钟大吕,响彻桐溪桥

2、碧林书院,湾前云屿桥

3、谢堂之燕,飞栖澄头桥

4、抗日英烈,林公桑岙桥

5、季敩后裔,建造济民桥

6、探花故里,桐乾宁丰桥

7、近臣牌坊,周渎矮凳桥

8、武科进士,山下唐家桥

9、地质学家,张更蟠浦桥

10、程门高足,谢岙谢公桥

11、陈虬之墓,长山廻龙桥

12、盘谷孙氏,岘下龙山桥

13、桥形奇特,陶山八卦桥

14、福泉之胜,陶峰仙门桥

15、贞白先生,词前永安桥

16、交通古道,陶山金施桥

17、霞碧山人,碧山河南桥

18、狄氏望族,世居后垟桥

19、张氏望族,花园河西桥

20、蕙兰画家,白云乡牛桥

21、金潮港上,丰和乡金桥

22、骆宾王后,定居张骆桥

23、监察御史,娄公湾下桥

24、云山将军,故里娄渡桥

25、山乡要津,湖岭湖屿桥

26、巾子山源,桂峰黄林桥

27、卓敬之族,朱山石洞桥

28、梅源诗林,林溪溪坦桥

29、文江故居,鹿木河岙桥

30、方家二贤,读书彭埠桥

31、造桥义士,献身岩头桥

32、龙鸿书院,声传通源桥

33、抗御金钱,殉难湖石桥

34、国旗飘扬,高楼飞虹桥

35、昭明太子,驾过大金桥

36、岩庵奇观,大峃山门桥

附录:宋桐溪之祖钟源《神仙谣》古风(百染台体)一首:

三千弱水蓬莱高,万年老仙三伐毛。青霞为衣无云袍,洞庭归去情陶陶。有时手弄风雨飘,化为下士春波涛。王母夜宴遥相招,西盼瑶池骑巨鳌,瑶席桂爼罗蟠桃。从中秦女吹凤箫,醉跨黄鹤游九宵。东南西北行周遭,下瞰浊世徒劳劳,骷髅白骨埋青蒿,长啸一声云雾消。

元,钟氵覩《望白云吟》:

我心如白雪,皎皎天之比,炎江气郁蒸,油然变翳黑。白似翳天章,黑欲为雨泽,寄言瞻望人,慎勿观容色。

元,钟士贵《龙山秋月》:

桂魄娟娟出翠微,最高有客挹清辉。却疑绝顶骊珠在,光射蟾蜍不敢飞。

《鹿岩晚照》:

拳石当年识赵高,夕阳芳草冷柔毛。臃然不避人争逐,自是云根立得草。

《古洞玉泉》:

巨崖裂处水潺溪,滴滴琼瑶润石门。昨夜雨馀岩溜急,雪花缭乱白鸦翻。

《灵祠翠柏》:

社庙千年古翠存,苍枝偃蹇老龙蟠。扶持自有神功在,黛色撑空风雨寒。

明,钟清《招木徵士奕》:

禁柳烟轻新茗熟,乳莺声乱野棠开。东风石凳松阴午,正好闲携博局来。

《卓忠毅公遗像赞》:

奇骨耸异,至诚动神。孝凭虎背,忠逆龙鳞。两朝抗疏,九族化尘。其君不负,惟公一人。煌煌天语,万禩如新。

明,钟珹《劲节亭》二首:

几个筼筜半亩地,方亭面面碧山宜。使君多暇还乘兴,一枕清风祗自知。

春水池堂春草生,翠云深覆小方亭。清风直节无人见,酌酒一杯歌独醒。

清,钟洪名《春日偕陈云路游云顶》:

搅胜香台外,招游独喜君。涛声千树出,梵语半空闻。水落花飞雨,峰高寺入云。到来诸品净,迥异世尘分。

云屿宫桥,在云屿与湾前之间,北通桐溪,南通前垟,同治(1862-1874)间重建,长三丈阔四尺。湾前位于丁岙山南麓山湾之前,故名。村多陈姓,于清初自塘下上马迁此。上马陈系宋儒陈武之族裔,但元时已有隐逸之士长民金先生定居于此。

据嘉庆《瑞安县志·隐逸传》载:金建字长民,居湾前里,隐居不仕,以《春秋》教授乡闾,学务躬行实践,不事词章记诵。性耿直,见人有善,亟于称道;有过,辄面斥不为贷,士大夫翁然尊慕。元至正间,方国珍海艘犯境,献策筑城,备御一从其言,郡赖以安。省府交辟征为秘书管勾,不赴。优游田里,自号林居子。国珍据郡,以礼延致,终不屈。创“碧林书院”作诗二首。

邅吾道兮昆仑,曾拂衽兮艰阻。退独处兮幽深,窗冥冥兮曷睹。羌纷纷兮披猖,人峥嵘兮旁午。匪独怨兮兹今,慨寥寥兮千古。

秀佳木兮华滋,故人惠兮来思。月皎皎兮独照,风瑟瑟兮轻吹。进以饭兮玉屑,劝以酒兮金卮。君少留兮我心怡,勿轻去兮使我心悲。

塔山陡门桥,在塔山与澄头之间,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6)间,是瑞安最早的古陡之一,淳祐壬子(1252)又重建。桥三孔,1955年重建时仍将原铭刻“宋淳祐壬子仲冬月日重建”的桥面石安放中孔之上,以资纪念。这是目前有史可查最早的唯一古陡。桥东为澄头村。据旧志氏族门载:澄头有谢姓聚族而居焉。始祖讳廷兰于宋崇宁间由温州康乐坊来此定居。

据朱鸿瞻《竹园类辑》载:《澄江谢公墓志铭》云:“澄川距治二十五里,山水清樾,谢氏之族世居之,其上世自晋,安,石为世名臣。刘宋康乐守永嘉,季子宣,子家于郡传五世而徒澄川,澄川之世凡二十有四而得君。”澄川故产杰人,自刘宋迄唐宋元及明之初载,多膺簪组其后,无显仕,其人率皆俊雅藻,不愧江左家声,澄川即澄头,谢岙理学渊源谢佃为同宗。

附录:谢灵运《郡东山望溟海》:

开春献初岁,白日出悠悠。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策马步兰皋,绁控息椒丘。采莲遵大薄,搴若履长洲。白桦缟阳林,紫虈晔春流。非徒不弭忘,览物情弥遒。萱苏始无慰,寂寞终可求。

桑岙桥,在桑岙,桥以村名,今称沙岙,光绪元年重建,东通十八家,西通岭南,桥长二丈阔四尺。沙岙为浦西乡驻地。明嘉靖时属集善乡二十五都之十六都。桑岙,因地多桑树得,后谐称“沙岙”。村多林姓,旧志载,其先于清乾隆间由县城迁此。族中闻人近有革命英烈林凯为浦西沙岙人。

林凯(1916-1944)谱名学锦,号惠风,又号岂凡,父尚浦,母桑氏。1933入瑞中读书,民国廿四年入江苏镇交通兵学校,后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旋转为黄埔军校为学员。1937年“七七事变”。随军校迁往四川铜梁。次年提前毕业,分配至王跃武第24集团军100军63师188团,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兼团副。民国33年(1944.8)衡阳失陷。部队奉命在湖南阻击向湘西侵犯日本侵略军。以保护宝庆机场,林凯率一营连续打退日军四次进攻,与敌遭遇战,不幸壮烈牺牲。宝庆县长将林凯战死于塔下山,改名为“林凯山”。进行祭奠,以纪念抗日英烈。200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林凯为革命烈士。

济民桥,在桐乾,俗称堂前桥,元时建,乾隆五年(1740)庚申重建,民国元年被水冲塌,里人季仲麟等重修,桥长一丈八尺阔七尺。元代桐乾就有季姓居此,修桥者季仲麟便是后人。据《瑞安县志·氏族门》载:瑞安季氏之先唐末有讳谦者,佐吴越武肃王定浙东,爵至延陵侯,世为芝田人,六传至南宋有讳俨者,淳熙中进士,授龙游令遂家焉。四世孙讳复初号月泉宋末避兵至瑞,为吾始迁祖,月泉积德垂裕,子姓日番,仲子端二一友居仙浃,季子端三一支居莲池,郡邑故有:“仙浃季氏,莲池季氏”之称,实一本也。由月泉至今十世二百八十馀年,实德懿行,高风大节,足以为子孙劝者历历可考。旧谱毁于兵燹,永乐初伯祖松庵徵士尝修之。正统中伯考怡然处士续修之原本惟宗支一图,实行一录。今复增以容像先莹祠堂三图,思命世次艺文之录。正统辛未,凡十世孙敩撰。以上是明正德六年(1511)季氏第十世裔孙季敩为《季氏宗谱》撰序。作者季敩字文峰,明弘治十五年壬戌科成进士,累官至广西参政。近据桐乾文史前辈季品三先生证实,莲池季氏端三公之后人便是季敩,他是桐乾季氏之贤者,以“天官大夫”之称。清乾隆,嘉庆及民国《瑞安县志》均有传。“乾隆志季敩传”较详,简介“嘉庆志”。

季敩,按《王阳明文集》,字彦文号文峰,登弘治壬戌进士。居官勤慎,智识深沉,有将略。由吏部文选司郎中出守江西南康府。时郡属多剧盗,流劫三省。抚臣王守仁调十哨官兵征剿,敩奉檄奋勇深入,捣破水砂坑,航坑,石川,上龙,孤狸,朱雀,黄石等处贼巢,生擒贼首高文辉等,又攻破浰头寨,擒斩贼首池大容等。疏闻,升敩为广西参政。季字有“月泉诗派”始迁祖季复初传子端义,端义传其子耻庵,耻庵传子兰坡,与从子竹所,兰坡传其子粟然,粟然传从子敬斋,敬斋传从子静学而静学又传从子东郊,派传八世凡十人,其音韵清和,格律高古,皆发乎性情止乎礼义,可以通盛唐,追魏晋而缀三百篇之锗馀矣!

附录:季应祈《闲居筼筜》:青山淡淡暮云收,竹树重重水自流。俗客不来鱼鸟散,一壶风月似深秋。

季氏十世孙广西参政季敩《松月轩》诗:纷纷落叶萎苍苔,月下和风一扫来。顷刻苍蝇鸣石鼎,啜残碧碗鹤移回。

宁丰桥,在桐乾,同治季建,长二丈四尺阔六尺余。据《瑞安县志·氏族门》所载:博爱乡桐乾村有孙氏聚族而居,先人桐彪于明正统间由城之南里移居,清乾隆戊戌探花孙希旦即其第十一世孙也。兄弟子姓,皆以文学有声。

《宝香山吊卓侍郎》:碧血伤千载,青山绕旧村。一朝能养士,七族竟衔宽。古寺骑牛路,春风化鹤魂。徒封遗疏在,流恨满乾坤。

《宝方寺夜中有怀舍弟》:独宿招提境,寒宵客易愁。草深鸣蟋蟀,月黑叫鸺鹠。已失联床兴,谁同秉烛游。遥知千里梦,应到碧峰头。

《宝方寺竹》:雪节霜枝压梵檐,沉沉苍玉立寒烟。分明一幅萧郎画,挂出江南暮雨天。

矮凳桥,在周渎,跨周渎河,明万历九年(1581)辛巳建,光绪十四年重修,桥长三丈阔六尺。洲渎地处飞云江西岸口,泥沙沉积成洲,村西并有河渎故名,村分东爿和西爿,与桐田垟为邻。桐(田)乾已有桐利和桐江之分,四村都在飞云江北岸,南江中有大沙洲称为桐田沙。这一带颇有文化、人文、古迹,据《瑞安县志·古迹门》载:石牌坊,有“仁爱坊”在集善乡桐乾为宋义民丁谦立。旧志:丁谦为桐乾里人,足迹不入城市,不乐闻争讼,事有干忤者,率以理谕,每逢岁歉,必减租以恤佃,人称为厚德望者。

又有“近臣坊”在桐乾,为明上林苑署丞戈誉立。《旧志·氏族门》载:博爱乡周渎有戈姓聚族而居,始祖宋户部侍郎斌迁此,至十世孙誉号赤庵明天顺七年(1463)癸未,贡入太学诠试第一。成化二年(1466)丙戌,授上林苑署丞,后赠礼部员外郎,勅周渎所居里,建坊表之。

戈文炳,乾隆诸生,有《登鳌山阁》诗:青嶂崇丹阁,山灵接上台。几时鳌戴至,犹带海涛来。地欲邻三岛,人思睇九垓。文恒遥夜动,辉映读书台。

碧山镇山下村有东桥、坟下桥、隔院桥等三条小桥,长均一丈许阔四尺。桥史不详载。该村西南0.3公里有自然小村庄叫浦边,村多姓唐氏,旧志载:宋乾道二年(1166)始居于此。氏族门载:唐氏郡望晋昌,先人肇基明万历间由县城振文坊迁居,清光绪庚寅武科进士唐龙超,授蓝瓴侍卫。乙丑举人唐黼墀,官湖北候补知县,为族中闻人。

近代唐澄士(1898-1975)名溥,以字行。就读温州中学,毕业后患病在家,自修阅读二十四史及历代诗文大家文集,十年后又入上海大厦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历任上海、温州、瑞安、杭州等中学任教师,还兼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早年著有《陆九渊》、《陆象山哲学》由商务印书馆即将出版但毁于“一二八淞沪战火”。文稿又在“文革”被毁,诗文遗作皆佚,付之东流矣!族人唐唯逸(1915-1989)字魏臣号微翁,从事中学教育。

赋《乙丑人日迎春诗会上》七律一首:闾阁处处添层屋,里巷家家除旧衣。玉海宏刊新境界,吟坛佳韵落珠玑。蹉跎发已丝丝白,俚语漫辞莫见机。

9、地质学家,张更蟠浦桥。

蟠浦陡门桥,在潘岱蟠浦,今之前垟与后垟,二村隔直河相望,蟠浦陡门有上下之分,为瑞安古陡之一,建于宋咸淳(1265-1274)间,长一丈四尺。明嘉靖时为二十四都,这里是飞云江冲积河谷平原。曾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晋代古墓砖,其下有白塔矶名胜。前垟东南1.7公里有芦浦村,因盛长芦苇得名,村多姓张,著名地质学家张更故里。

张更(1896-1982)字演村,陶山芦浦人。192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地质系,师事李四光,1933年又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36年毕业回国,历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重庆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中央大学理工院院长。1949年10月任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局陕北勘察大队总地质师,北京石油学院教授兼地质系主任,1978年起任石油勘探开发研究总地质师、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地质学报》编委等职,著有《浙江平阳明矾石矿》、《安徽铜官山之磁矿床》、《石油地质学》、《中外油气地质学》等。

附录:清,钱国珍有《白塔》五律诗:日射白塔直,云横江水深。孤根盘地肺,峭壁矗天心,雅雀朝喧集,鱼龙夜半吟。半空振铃语,遥知海潮音。

清,周绍基《蟠浦江头晚眺》:斜阳莘末雨萧疏,正值潮平岸阔初。雁影参差红树杪,鸡声咿哑白云居。风横烟艇人呼渡,水落沙洲客网鱼。坐久江亭渔唱起,一钩新月恰当庐。

安定桥,在谢岙,又名谢公桥,因宋谢公佃居此而得名。始建于宋,后倾圯,清同治二年(1863)癸亥重建,民国五年又重修,桥长一丈五尺阔五尺。又有复兴桥亦在谢岙,民国廿五年建长一丈五尺阔五尺。

据《瑞安县志·氏族门》载:北首乡谢岙,因谢氏居此得名,谢氏族中闻人,谢佃字用休一名天申,弱冠时与潘旻同赴洛阳程颐问学,又入蓝田吕大临之门。北宋元祐(1086-1093)以贤良方正科推荐知閤门事为掌礼议之官。其事深受程门嫡传弟子尹炉子所器重,其论学问答见《程氏全书》及朱熹《伊洛渊源录》。卒葬谢岙梅垄山之原,其墓今尚在。事见《浙江通志》,乾隆《瑞安县志·儒林传》,列入乡贤祠为乡贤祀之,今其子孙蕃衍聚族而居,并以谢佃与清代孙希旦合祀澄头学渊书院。仅诗一绝。

附录:《南雁山月牖》:碧窦玲珑境界宽,恍然如牖夜忘关。嫦娥有意怜寥廓,分与清光下广寒。

廻龙桥,在吴岙,长五丈阔二丈,东通梓岙,西通朱山底。清光绪丙午(1821)重修。朱山底为长山之东,这里为潘岱乡一自然村,有县文物保护单位陈虬之墓在此山麓。

陈虬(1851-1904)原名国珍,字庆宋号子珊,后改志三号蛰庐,瑞安县城人,祖籍乐清斗山,光绪己丑举人,出身贫苦,祖父以更夫为业,父业漆匠。陈虬自幼勤奋好学,自学成才。戊戌变法前和汤寿潜字蛰仙,合称“浙东二蛰”,和陈黻宸宋恕合称“东瓯三杰”。陈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改良派思想家,有造诣很深的中医师。是我国最早的新式中医学校创办人。他的生平以维新变法思想和中医实践两方面的光辉成就载入史册。

陈虬著作丰富,有《蛰庐诊录》、《利济医药讲义》、《元经宝要》、《瘟疫霍乱答问》、《利济本草》、《利济医统》、《医雅》、《医绎》及诗文集《蛰庐诗草》等书。

附录:《秋夜》:斗转参横拱太清,梧桐院落坐深更。秋声近挟银虬静,雁语遥争铁马鸣。一枕清风高士梦,半钩新月美人情。严城八月笳声促,催动愁心半夜生。

龙山桥,在潘岱乡,北通岘下,南通前垟,建于明嘉靖间,桥长六丈阔二丈。岘下在前垟北2.5公里,原名檐下,因孙氏大宅连楹绵亘得名。本村堡城称“安义堡”。多孙姓,据旧志载:孙氏祖先惟睦五季时自闽长溪迁居于此,传五世为绍兴辛未进士,知沅州叔杰,之后耕读传家至清乾隆间,有孙祖铎九岁能属文,就婚于城中,殷富项氏,生子希曾,希曾弱冠时读书郡城,交游名士。“衣服都雅,有游闲公子之风”。希曾之前连续四世皆单传,希曾亦娶县城富户贡生项灴之女,继娶张氏,邑庠生讳熙载之女,胡氏,太学生讳观涛之女、丁氏,处士讳汉兰之女。丁氏夫人生子三女二,长衣言,字克绳又字邵闻号琴西,道光庚戌进士,官翰林院侍讲。生嘉庆乙亥八月十七丑时,娶云峰山叶氏,子诒谷,诒让。次子锵鸣字克昌,一字韶甫号藻田,晚自号止庵,娶叶氏,继配林氏,侧室黄氏、张氏、姜氏、林氏。生子诒韵至诒棫等八人。三次嘉言字克谟号子喻,附贡生,娶陈氏继娶曾氏,子二,长诒豫,次诒燕。孙氏世系,邑之著族也,于光绪间出仕高官倾家迁居县城居焉。孙氏多人其事,民国《瑞安县志》有载,不赘。

孙衣言在国子监任教习时,有琉球门人阮宣,诏书来知其以存留,官代郑生学楷留闽,并闻东生国兴消息《喜简二诗》:

其一:来鸿归燕喜联翩,春信梅花动海天。江馆风光宜此日,槐厅灯火记当年。诸生邹鲁多方雅,汉殿东校孰后先。独有高歌青眼客,深怀犹可託诗篇。

孙锵鸣作《秋杪招同人游西山得三绝句》:

其一:长江一带碧于螺,红树青山夹岸多。落帽风寒出山去,疏林叶脱水生波。

其二:搔首无奇可问天,秋光辜负已年年。山云作意添诗料,点缀枫林落眼前。

其三:乌桕黄枫闪夕晖,六朝粉本认依稀。寒鸦轻易游人甚,故榜篮舆侧侧飞。

八卦桥,在陶峰镇,相传南宋邑人,广东提刑张声道捐资建造,南北相向跨架于陶山河上。石桥为五孔梁式,跨度25.4米,面阔2.35米。各孔均铺石条桥板,桥板石正面磨光,并刻有花纹,桥墩各缝均立方形石柱五根,左右两根石柱斜度较大,其上架塔石梁一根。在中孔左右两缝桥墩两侧,又各立有形同桥墩结构的石柱一排,每排五根石柱上架搭石梁一根。造形独特,全国罕见。桥墩镌刻题,现已漫漶不清《瑞安地名志》载。

又据《瑞安县志·桥梁》所载:八卦桥在陶山,东北通瓦窑,南通陶山街,又名八角桥,通山门,长九丈四尺阔一丈五尺。陶山街文化称盛,名人辈出。据《文史资料》所载,近现代董氏三代人:

董训(1907-1999)字座铭,陶山街人。民国19年(1930)毕业于上海大厦大学教育系。早年曾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中校参谋。民国33年因父病回瑞任陶山中心学校校长,民国36年(1947)春赴台,后至退休一直从事教育事业。此后又一直任温州同乡会总干事,办《温州会刊》,并著有《瑞安历史文物简介》、《故乡集锦》、《历史名贤概述》、《瑞安民间文艺》、《明代乡贤故事》等,1997年被瑞安市九中聘为名誉校长。

董邦龙(1936-)是董威之孙,董训之子,虞廷凯之外甥孙。生于陶山中央街10号,系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上海师大和华东师大。后在上海从事教育工作,任上海大学海通进修学校名誉校长等职。

里人唐唯逸有《纪念抗日四十周年怀台胞》:

一水竟教两地遥,鱼沉雁杳散魂消。孤衾尽湿离人泪,归思频兴东海潮。忆昔乌头随转徙,至今白发尚飘摇。九州处处花似锦,好为长空架彩桥。

仙门桥,在陶峰镇沙门山仙门宫前,俗称十间桥,因桥十孔得名,长八丈余阔六尺,石板桥,清光绪间重建。东通石坑、坑中、坑底,西南通河西。仙门原称沙门,因其山得名。位在山庄之北。清乾隆间诗人郁晴笠居此。据《瑞安县志·氏族门》载:县城郁氏仅数家,往时陶山有郁豫字逸凡,清诸生,著有《钝笔丛录》名世。近据《清·民国诗词集》:郁豫字逸凡,又字诚立,生于乾隆之初。著有《叶韵辑略》、《蚓吹集》等著作。乾隆五十一(1786)丙午,时人为其《钝笔丛录》为序称他:“心地光明,学问渊博,爱福泉山水之胜迁居就之。吟詠之暇,博极群书,与余往来频数,素称莫逆。”尚存诗一百二十九首。从晴立山人诗中分析,先生时住仙门或住河西等等,有待陶山之学人研讨矣!下录《秋日邸中晚坐云岭》:

漠漠秋光渺渺天,一林残照半溪烟。白云多在深山处,遥度钟声出福泉。

《河西邨喜谷峰过访》:独坐思逾寂,幽人忽过焉。访余茆舍下,留酌夕阳前。屈指谈时事,甘心老石泉。何愁双鬓白,相契在忘年。

《仙门邨即月》:仙门古村落,两岸聚人家。茆屋多运绕,松阴夹迳斜。山晴浮翠霭,溪碧涨寒沙。此地真幽静,行行兴亦赊。

《仙门村秋眺》:幽静兹村里,傅闻仙迹藏。岭云秋更白,野树晚逾黄。山翠沈峰影,溪烟障水光。钟声何处起,吾意忽茫茫。

《邨夜枕上闻雨》:倚枕闻风雨,疎灯烬已残。流穿松迳外,声入竹窗寒,不寐添愁剧,思家欲梦难。芳谁怜独夜,萧索到更兰。

《邨中杂咏》三首录二:

其一:萧闲寻野趣,薄暮倚柴门,云鏁悬岩寺,烟生隔水邨。人情堪白眼,客路易黄昏。只有檐前月,清寒照酒尊。

其二:狂歌聊自适,未敢动悲号。懒性将成癖,宽心不任劳。田家花径少,茆店酒簾高。时共邨翁语,免令坐郁陶。

《白云窝十六景》:

《仙门晓日》:侵晓过仙门,晨光来相照。山山烟雾开,万象呈奇妙。

《西山落照》:峰影将收尽,残阳泊树颠。晚钟山上寺,声出白云边。

《水阁观涛》:高阁枕江开,登临日几回。奔涛千万顷,时拥雪山来。

《屏峰堆锦》:诸峰当面起,环列如屏障。鸟迹类回文,云霞覆其上。

《雷江夜渡》:解缆篱师至,遍舟渡客过。雷江潮正满,两岸夕阳多。

《岭上白云》:何处觅仙踪,白云岭上封。君看舒卷处,只是护高松。

《石鼓闻声》:空山生石鼓,屡扣屡闻声。响彻林泉外,遗音逼太清。

《春潭夜雨》:欹枕听潭鸣,山中夜雨声。潮来溪水渺,春水满田生。

《松林秋月》:松林万树涛,片片涌秋月。月色与松声,悠然吟兴发。

《双涧流泉》:涧水交流下,渟渟绕竹林。于中成小筑,高枕听鸣琴。

《陶山浮屠》:古刹两浮屠,双悬影不孤。也能增胜览,写入画图无。

《龙耕瀑布》:翠石被龙耕,飞泉逾蓬渤。一坐便生寒,此间无六月。

《丹台积翠》:炼丹人已去,片石台犹在。岚灭复烟销,秋秋翠不改。

《仙溪晚钓》:仙溪环浅碧,向夕坐投竿。未计鱼终得,思同濠上观。

《梅峰霁雪》:朝起一登楼,千山逢雪霁。处处冷光凝,莫并梅峰丽。

《孤屿梅花》:腊月寻芳去,遥从孤屿来。已知春信近,消息到寒梅。

以上是福泉山白云窝十六景,附诗十六首,为郁豫,晴笠山上所作,录在《蚓吹集》。

永安桥,在雀儿岩水碓下,民国四年重建,通贞白祠,长二十丈阔一丈。贞白祠,据嘉庆《瑞安县志·游寓》载:梁,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刘宋末,为诸王侍读。永明十年,脱朝服挂冠神武门,上表辞禄。历江左诸名山,至安固山中栖止。与梁武帝有旧,及即位,书问不绝,冠盖相望,给黄金朱砂等物。后合飞丹,色如霜雪,服之体轻。帝益重之,赐以鹿皮巾,屡聘不至,惟画两牛以献,一散放水草间,一著金笼斗,有人执绳以杖驱之。帝笑曰:此欲为曳尾之龟,岂可致之。国家有大事,无不咨询,日常数讯,时号“山中宰相”。今犹以山相名其里,以姓名其山,爱松风,每闻其响,欣然而乐。今有升仙坛,真诰岩,白云岭,炼丹石,种玉畦皆其遗迹,卒谥“贞白先生”。故名“贞白祠”祀之。

清,郁豫字逸凡号晴笠山人,以贞白寺诗咏之。

《重游贞白诗》:乘兴来萧寺,山山紫翠分。名因仙侣得,地更断尘氛。施食餐幽鸟,开窗放白云。忽闻老僧语,今日又逢君。

《和钱谷峰贞白寺避暑元韵》:禅房深处失炎天,好响僧窗伴醉颠。雨霁山中消暑气,林深树杪出飞泉。谈经悟我同参佛,把酒招僧且学仙。贞白芳踪疑可见,清池皓月向人圆。

《秋过贞白寺有感》:怊怅曾游地,兹来兴不同。剧谈无老宿,独立吊秋风。狼藉残经在,凄凉往事空。一声孤鹤唳,何处觅澄公。

明,永嘉人陈仁卿字君融,有《游贞白寺》:

三涉寻山到永嘉,白云深处此为家。一丘多种千年术,片石时栖五色霞。

金施桥,在金施桥村,为金施两姓所建。以姓名桥,村沿桥名。该桥亦称金师桥,军师桥或金丝桥等称。桥长五丈阔九尺,宋咸淳壬申(1272)建。旧时马屿去温州必经此桥,东通桐岭,西通陶山,北至宝法(方)寺。清探花孙希旦少年时去宝方寺读书路过金施桥。孙希旦《瑞安县志》有传,不赘。他宝方寺留有诗多篇。

《初到宝方寺寓斋作》:龙宫枸岩曲,禅房挂木杪。来此非世情,萧然寄尘表。邱壑既逶迤,庭阶亦窃窕。步履云气随,把酒岚光绕。消消石上水,濯濯烟中篠。寝兴惬静便,游眺极缥缈。梵响度初月,天花落清晓。庶将求无生,一悟谢纷扰。

《宿宝方寺》:碧峰潭澄绕化城,禅房深处景尤清。千峰日落人初到,上界风高钟忽鸣。窗外星河低夜色,山中梧竹借秋声。飘然不作人间梦,疑有莲花脚底生。

《宝方寺》:独宿招提境,寒宵客易愁。草深鸣蟋蟀,月黑叫鸺鹠。已失联床兴,谁同秉烛游。遥知千里梦,应到碧峰头。

※※※※※

项霁字叔明号雁湖有《留宿宝方寺》:松楼掩映夕阳边,为汎陶湖上钓船。出寺钟声微似磬,罥峰云气淡疑烟。栈车尘面亦何事,禅榻髫丝殊可怜。肯就嬾残分半芋,十年宰相误神仙。

蔡英字莲渠,邑诸生,著有《焦桐山馆诗抄》计诗386首,宣统二年庚戌(1910)邑人李杞为之序。

蔡英《过宝方寺孙敬轩先生读书处》:峭壁倚禅关,苍松路几湾。新晴添竹粉,过雨长苔斑。书榻藏云古,僧钟傍午闲。数声啼鸟好,春尽落花间。

其子庭镐,嗜书如命,手泽万卷。孙澄源(1248-1321)字处厚为元代著名藏书家。承祖父业,遍读积书,与侄廑孙相与考订古今论述家学,乐而忘倦,自号靓佳居士。《东瓯金石志》录。

附录:王奕(1188-1262)字子陵,号霁轩,隐居碧山又号霞碧山人,著有《王子陵文集》佚。

《宝香山》:山如螺髻塔如簪,三面江环一径深。晓雾拂岸凝蜃气,夜潮归壑听龙吟。恋凉人坐临流石,带暝禽投隔岸林。独恨宝香名未称,祗应唤作小江心。

《重游福全山》:崎岖缘鸟道,载上福全游。拄杖看残照,横琴枕细流。白云空霭霭,青嶂自悠悠。更待黄昏后,听松月满楼。

《观潮阁》:南岸客来过北岸,浙山尽处见闽山。清秋井邑棋杆里,日落汀洲画轴间。

清,诸生张黻《访王子陵先生故居》:霭霭霞碧山,王公栖隐处。著书白云间,落叶满行路。知何廊庙才,来领林壑处。古道杏其攀,日落江头路。

后垟桥,在后垟村,以村名桥,长三丈阔六尺,东通沙门南通陶山街1.8公里,但桥史不详。因后山多松,俗称松林后垟,村多狄姓,据旧志载:白云乡后垟有狄姓九十余户聚族而居。先世狄继,避王曦之乱由闽赤岸迁瑞,族姓繁衍,代有闻人。明时仲范为永乐戊子举人,士仙为永乐辛卯举人,钟为天顺癸未选贡。旧志古迹方表载,明时有“荣恩”坊,在后垟或在陶山,为明泉州府判狄钟,龙泉知县狄璁立。旧志选举门载:狄仲范官授御史,狄士仙官授常州同知,明狄如玉,以人才科荐授宁府知州。狄俊成化岁贡,授上虞训导。有《福泉山晚眺》诗一首。

重阳初霁雨,落日绚天红。秋色归仙圃,松声动碧空。农耕青嶂下,僧定白云中。稽古寻碑石,灵山甲浙东。

明虞原璩(1367-1439)字环庵,又字叔圆,居瑞安双桥里,善书法,工诗,有《送狄仲范》诗:

东郊宿雨霁,朱霞绚晨光。阳春沛膏泽,草木皆天香。狄君文学彦,驾言朝帝乡。城闉掩车马,江淮维帆樯。旗亭一樽酒,宾朋与倘徉。丝桐奋逸响,瑶席列众芳。轻风拂高柳,柳影摇吟觞。春风生绿波,转觉离恨长。我欲采兰芷,缤纷纫佩纕。以之赠行色,高驰复安翔。遨游青云上,菲菲久弥彰。君谅保芳洁,远别庸何伤。

河西桥,在花园底,东通陶山街,西通白云乡,桥长七丈三尺阔一丈二尺,桥史不详载。花园底张氏,据《瑞安县志·氏族门》载:原籍闽赤岸,五季之乱迁至瑞安,由芳山乡张地垟转迁陶山聚族而居,以耕读传家,自北宋元丰己未(1079)有张时敏登进士第,元祐辛未(1091)时敏之弟时宪,继登进士第,后至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仲迈和敦诗,登进士第,绍兴三十年,仲远登进士第。淳熙十一年张声道,登进士第,官至湖南提刑。瑞安张姓支派众多,唯有花园张氏,科举成进士者,居各派之首。以谱牒为准。《瑞安县志》列传,北宋义士张顾,南宋医学家张声道最为显著,其事迹简述如下:

张颜字叔靖,居陶山花园底,父时敏,官宗学博士。北宋末方腊义军进攻郡城,并由桐岭逼近县城境时,顾率领乡勇几千人阻遏,使方腊军不得南下,使本邑赖以为安。平时熟悉历史上治乱事迹,地方遇事多向他请教,荒年出资赈济,旱则就湖筑堤坝蓄水以灌溉田亩。南宋绍兴初,郡守章谊荐之于朝,应召上《中兴十策》,不合执政者之意,归卒于家。邑乡贤祠,列他为乡贤祀之。

张声道(1150-1220)字声之,陶山花园底人。宋淳熙十一年(1184)登甲辰科卫泾榜进士第。历官朝清郎,永州知军,莆田知府,至湖南路提点刑狱公事。叶适《水心集》称:“为人恢疏谈笑,放旷山湖间,其立朝治民当世所推。”通医学,著《产科大通论方》,又称《注解胎产大通论》,《注解胎产五十四证大通》、《经验方》宋代之宋慈著有《洗冤集录》卷五,载:“救死方一则”云:“杀伤,气偶未绝,取葱白热锅炒热,遍敷伤处,继而呻吟,再易葱,而伤者无痛矣。葱白甚妙,救活人甚多,此载出自张声道《经验方》。”《岳阳乙志》录。宋慈所著《洗冤集录》一书,当今认定是世界上最早法医专著。声道《经验方》一则录在其中,名世。声道亦能为诗,近发现有《九折岩》二首:

其一:池绕九岩边,鸳鸯自在眠。圆荷浮簇簇,翠葆静涓涓。沾足已存雨,清和四月天。庭空无一事,真乐付诗篇。

其二:酒送钟声随晚照,雨添竹色荐新凉。栏干烛影水波静,簾卷杯深荷度香。

牛桥,在固社三太尉庙前,通井头,长一丈五尺阔六尺,桥史不详载。固社属白云乡,白云乡因陶贞白遗迹白云岭而命名,今归陶峰镇。据《瑞安县志·氏族门》载:白云乡固社有吴氏聚而居,始祖为唐谏议大夫吴畦,自会稽徙温之瑞,世有宦绩,至宋兵部侍郎洸,处州教授瀹,宗正卿沅,有宗祠在固社东垟。其后有吴继先于元明间居陶山白云乡固社。继承家学,博通经史,爱好书画,尤善蕙兰墨竹,亦工山水人物。其所写兰花与“黄金同价”之说,人称之为“吴兰”。永嘉人,明内阁大学士黄介庵。武阳人,明瑞安县训导江礼初。推重其画作,皆以诗咏之。

明,黄淮字介庵《题固社吴继先兰蕙图》:

倚倚湘浦兰,嶷嶷山中石。兰石岂同科,坚贞乃相得。君子有远行,炎荒赞筹画。持赠比南金,于焉写中臆。石以厉厥掺,兰以崇令德。芳芬有时歇,清誉无终极。

明,江礼初《题吴继先兰蕙图》:

练达延陵子,出自乔门生。刑曹与都宪,历试多才名。片言折疑狱,高堂皆仰成。而不事表暴,清飚播幽馨。广闻擢贤隽,天官任之行。春水生绿波,蒲芽旋复青。神京拥华谷,饯别难为情。忻方纫佩纕,中流驮扬舲。如君信伟器,况此伏握情。宦金必偶合,行当奏升平。

附录:唐,吴畦《夜台吟》:

山阴和乐本吾家,谏范曾蒙帝宠嘉。荆棘长安生梗塞,衣冠江浙蛰荣华。老峰卜筑千秋远,库水安居万世遐。嘱咐子孙文笔继,禹门腾踏岂教赊。

《赠子侄后裔诗》:吾弟松原辟地深,天然佳所称其心。子孙万世永高志,支派千秋积善阴。黄卷功成知步玉,青云路上即腰金。鸽原一脉何曾断,画锦鸣珂好听音。

原载《泰顺报》(诗,铭刻吴谏议之墓碑上)

《登南雁荡明王峰诗》:

明王嶻業与天齐,势压诸峰不可梯。霁雨孤钟云外渡,叫霜群雁月中栖。仰观碧落星辰近,俯视红尘世界低。七尺灵光双彩展,石门金鼎漫留题。

吴畦字祯祥,家安固之库村,今属泰顺县,畦登进士第,乾符中为河南节度使,督修黄河有功。中和二年召入朝,同平章事。后迁入安固定居,为吴氏之始祖也。《瑞安县志》传,故不赘。

金桥,在丰和乡社头,建于1963年,桥长102米,宽3.25米,高达14米,7孔,跨金潮港上。可通木帆船,西通堂梨埭,东通夏埭,夏埭本是娄渡自然小村,因夏姓始居于埭东而得名。但村庄历史悠久,北宋之前有人定居于此。据《瑞安县志》载:丁氏旧居永嘉,后迁瑞安丰和乡之夏埭,其先世丁期昌也。许景衡《横塘集》十九、《丁大夫墓志铭》;丁姜姓系出太公望,由汉以来多闻人。

丁昌期字逢辰。宋元祐三年(1088)举明经行修科,不获用,归隐永嘉东郊,世称经行先生,刘安节等曾从其学。先生与林介夫、王景山齐名,世称“皇祐三先生”。他有三个儿子,宽夫举乡荐,廉夫举八行科,志夫中绍圣元年(1094)进士,与许景衡同科。志夫有儿子康臣、康时分别中绍兴廿四年(1154)、廿七年进士。先生居永嘉时曾建醉经堂,讲学授徒,其后由瓯迁瑞安东门然后转迁陶山丰和夏埭聚族而居焉。前期丁氏文艺不显,直至近代有丁钟英存诗若干首。丁氏居夏埭金潮港左岸,为飞云江最大支流,钱塘之族丁立诚者赋《渡飞云江》诗咏之。

飞云江上水拍天,行人渡口争渡船。我从二客翦江渡,前山云起兜罗绵。须臾风捲色成墨,照眼一闪挥金鞭。霹雳山震水壁立,大雨强弩飞三千。长年胆壮兀不动,单浆破浪横船舷。我本无垢再洗濯,清凉竟体仙手仙。曹衣出水好画本,模糊莫学襄阳颠。鲛人情重若相送,明珠万斛抛匀圆。我谢江神恣傀赆,过江回报新诗篇。

录自《小槐移吟草》八。

张骆桥,在丰和乡张骆桥村,据《骆氏宗谱》载:与张姓同建一石板桥,以桥名村。桥史不详载。骆姓于明季自瓯郡迁此。郡之骆氏则在北南宋间自婺州之义乌,疑是唐骆宾王之族乎,张骆桥骆氏,相传附之编为故事。

骆宾王(626-684?)唐义乌人,七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号“唐初四杰“。高宗永徵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武则天光宅六年,徐敬业起兵扬州反则天,宾王为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终,或被杀,或云为僧。有集,《唐才子传》卷一。

传檄天下,斥武后罪状,文出宾王手。后读之,但嬉笑。至一杯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瞿然曰:谁为此!或以宾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中宗诏求其父得数百篇。附录骆宾王《在狱咏蝉》五律一首: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梁。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难飞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子心。

湾下桥,在湾下村,跨谷藤河,东北通山钟,东南通陶山街,桥长三丈阔七尺,桥史不详载。《旧志·氏族门》载:丰和乡湾下村有娄氏聚族而居。据项乔《瓯东私录》二:娄氏代生哲人,在唐,如宰相娄师德,在宋,如监察御史娄寅亮。丰和娄氏系监察御史寅亮之远孙。湖岭天长与丰和湾下为同源,皆其后人。娄寅亮(1092-1160)字陟明。正和二年进士,授上虞县丞。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被金兵追逼,逃经温台沿海至越州。寅亮在会稽上疏请求高宗建立皇储,应从太祖诸子孙中遴选有贤德者,暂赋予亲王待遇,担任一定职位,待皇嗣出生后,再“退处藩服”。高宗读后感悟。

后,经同知枢密院事富直柔推荐,于绍兴九年(1131)六月应召赴临安,寅亮又一次上书被高宗采纳之。升他为监察御史。被时相秦桧所忌,以“莫须有”罪罢官。寅亮被遣还乡,遇江水暴涨,父子同殁于大水。陈傅良在《奏乞褒录傅察,宗泽、娄寅亮子孙劄子》中,赞扬寅亮“敢建大议”,孝宗入继大统,他“以建储为定策之功之首”。应列“褒崇之典”,“以广恩惠,以劝忠力。”娄寅亮《宋史》有传。

附录:娄寅亮《请立太祖后劄子》

先正有言:太祖舍其子而立其弟,此天下之大公也。周王薨,章圣选宗室子育之宫中,此天下之大虑也。仁宗皇帝感悟其说,诏英宗入继大统。父子文孙,宜君宜王,遭罹变故,不绝如带。今有天下者,独陛下一人而已。恭惟陛下,克己忱勤,备尝艰险。春秋鼎盛,自当则百斯男属者。椒寝未还,前星未耀,孤立无助,有识寒心,天其或者深戒。陛下追念祖宗公心长虑之所及乎?崇宁以来,谀臣进悦,独推濮王子孙以为旧属,余皆谓之同姓,致使昌陵之后寂寥无闻,奔迸篮缕,仅同民庶。仰违天鉴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二圣所以未有回銮之期,黠卤所以未有悔祸之意,元元所以未有息肩之时也。

欲望阶天下子行中遴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视秩亲王,使牧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退处藩服。更加广选宣祖,太宗之裔材武可称之人,升为南班,以备环列。庶几上副在天之灵,下系人心之望。

附录:娄寅亮《仙岩即亭》

居与仙岩邻,未识仙岩路。片棹偶相及,山僧烦礼数。指点觅遗踪,行行道其故。是为梅雨潭,排空成瀑布。赏生六月寒,辑轩每相顾。嗟哉往来者,宁不忝尸索。南北兢战争,上劳当宁怒。何当掬半红,一洒腥膻汙。

附录:陈傅良《奏乞褒録傅察宗澤婁寅亮子孫劄子》

竊覩近者贈嶽霖煥章閣待制,與張某一子官。仰見公朝旌念舊臣,苟有勞烈,即錄其子孫,承襲重爵,以此勸士。天下知尊群親上之報不薄,而徇國者衆矣,幸甚。

臣嘗論本朝聖聖相承,每遇大事,則有無見特立之臣,奮不顧身,爲國建事。臣不暇遠論,姑述宣和以來三朝所覩:在徽宗時,則有傅察以死事爲節義之功之首;高宗中興時,則有宗澤以留行爲翊戴之功之首;壽皇入繼大統時,則有婁寅亮以建儲爲定策之功之首。然而傅察贈典雖甚優渥,宗澤致仕亦頗通貴,而兩家子孫未蒙旌異,棄善錄瑕,令人於邑。至於寅亮初以上虞縣丞,敢建大議,高宗嘉納,擢爲御史,其後時議不同,竟死小官,澤不及後,遂以乏祀。若以至和、嘉祐故事言之,宜在褒崇之典。一切勿問,臣恐傷忠厚之風,塞敢言之路,上無以發明高宗至公之心,下無以對敭壽皇善繼之美。欲望聖慈以所以褒賞岳飛子孫之意,推及三家,以廣恩惠,以勸忠力。

娄渡桥,在娄渡村,旧志载:元朝时有黄姓从闽迁此。其后裔建有“走马楼”式房屋,又在村前楼屋外设人渡,乡人称作楼渡,谐音简成“娄渡”。其后又在人渡处建桥,称为娄渡桥,村又因桥名,但桥史未详载。旧志所载丰和娄渡,有黄氏聚居,先人朝选公元避闽乱迁此,族中闻人晚出,当今有爱国将领黄云山。

黄云山(1901-1987)字奇峰,又名黄炎,瑞安陶山丰和娄渡村人。1925年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北伐战争时他革命军转战两湖战场,勇敢参战打败吴佩孚主力,屡立战功,晋升为营长。在抗日战争中由团长升为师长。抗战胜利晋升为军长。一度担任杭州警备区中将司令官。1947年蒋介石特委任黄云山为浙、皖、赣、闽四省绥靖公署主任,驻扎在文成大峃镇。在中共统一战线政策感下申明大义,将即将处决的共产党人及爱国民主人士及政治犯被予以释放。国民党以此“通共纵匪”之嫌,将他软禁在杭州,1947年底逃往香港。1948年与李济深组织“民革”选为中委,同年潜回杭州,为解放杭州做出贡献。1949年参加开国典礼,后任省政协委员,1987年逝世于杭州,1991年归葬于陶山。

其一:杖藜溪口漫步间,到得闲心始是闲。珍重道人能假榻,小轩终日卧看山。

其二:花到禅房几许深,回廊小径月阴阴。杖藜出郭成何事,闲得浮生半日心。

黄林桥,在桂峰乡黄林村西南,跨三十三溪上源,直抵巾子山麓,巾子山为本市最高峰,海拔1320米。东北牛腰山海拔1017.8米,均为三十三溪发源地,溪长15.5公里阔约40米为常流淡水河,从本乡流向东南,经永安、湖屿桥二乡镇汇合。桂峰乡境内,峰峦起伏,小溪流纵横交错,灌溉农田。种植单季水稻、番薯、豆麦等作物,山林茂密,风景优美。特别是巾子山开辟为旅游胜地,明季以来有骚人墨客者致此览胜题咏赋诗其上。

清,齐召南(1703-1768)字次风,号琼台,晚号息园,天台人。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工诗,《清史稿》传。有《巾子山诗》:水气连天白,人烟扑地浮。巾山山上望,一览小东瓯。

清,韩锡胙,字介奎,号湘岩,福建省莆田人,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官松江知府,工诗、古文、书画,有《滑疑集》,有《偕孙生丕绍立巾子山诗》:巾子岂如巾,青影半天得。瓯闽控其南,吴越枕其北。长年隐云雾,虚无漾屴崱。吾乡百岁翁,跻攀向谁或。孙生家最近,层巅旧谐极。清结凉夹游,兴发不可抑。鸣金集丁壮,然松驱鬼魃。十里山始晨,双足倦从息。盘郁杂树老,麟轺怒百逼。云海迷下方,苍芸府一色。绝崖手自攀,倚有众共翊。忽见两峰高,耸如双关直。始叹遥瞩时,离合非真识。后峰削正方,险绝无从陡。滂有石豁洞,清泉流湜湜。前峰尤岭崎,积雪立千忆。清秋盪空燄,阳辉淡无力。天风吹我衣,飘然欲振翼。九流东朝宗,蜗涎细钩勒。伏地纷田塍,峰房诩郡国。彼哉蛮与触,自恐战弗克。立身慕卑楼,放眼宁远测。嗟我咾登览,草履穿幽仄。奇踪竹自吟,古碑读还拭。何期徽平观,密迩桑梓域。孙生话语我,灵踪更奇特。石乳结灵脂,丛兰茂蓄谋植。哕哕鹰皇鸣,砌砌麋鹿匿。神人散语笑,回翔妙容饰。仙骨叹未具,邂逅谁与即。可知置茅亭,半岭供寝食。与子舒清啸,乾坤祠胸臆。

《登巾子山》:舄下双峰蚀藓文,澂江绕郭自沄沄。遥原荠树浓于点,若雨烟云湿不分。鹓鸾丹霄疑可睹,笙钟清响有时闻。青山似旧人非故,坠翮翻然忆此君。

《登巾子山阁》二首:

其一:寒烟漠漠罨江枫,有客骑驴纵短僮。想得溪桥诗思好,王鞭遥指酒旗风。

其二:叠幢云生忽有无,夕阳江上布帆孤。胜于黄鹤山樵笔,一幅浮岚暖翠图。

石洞桥,在东元,为永瑞交通孔道,初仅架石梁,清同治(1872-1874)间,为庠生卓殿魁所建,久圮,民国九年卓石生偈议重建,桥长六丈七尺,阔二丈四尺,费银圆五千七百元。东元村,村南有溪,是三十二溪东西源流之一,故又名东源。其北是朱山,村多卓姓,又名卓庄,据《旧志》载:瑶庄乡朱山卓姓人有一百九十八户,始祖卓默夫,宋宣和间自闽避乱迁此,宗祠在水口,民国九年修谱,谱藏卓石生家,章坑有三十二户亦与朱山同派,皆为卓敬公同族乎!据《嘉庆瑞安县志·艺文》载:“邑教谕,海宁人陈世修作有《上珠山多卓姓人感赋》诗云:森森夏木郁崇冈,怀古踌蹰落照傍。栖水百年留过所,兴朝一士感飞章。先几可植宗臣节,后死真从故主亡。谈虎人事遗事热,江心祠庙久荒凉。”朱山是属卓公之后裔也。

清,邑诸生李松筠《谒卓公祠》诗:骨相生来贯日忠,成仁就义自从容。宁甘三族归华表,恨少五兵销夕峰。骑虎孝昭风雨夜,徒薪识炳蓟燕封。真能不负朝廷养,瞻拜殊钦闲气钟。

溪坦桥,在溪坦东,跨林溪,又名三十一溪,北通长沙黄家垄,南通贾岙陶溪,东南通福泉林区。桥长十五丈阔八尺,历史上时建时坏,今又重建。溪坦旧称梅源,属芳山乡三十一都,溪以都名,溪坦村多王姓,旧志载:《梅源王氏宗谱》云,先世王益字虞臣,宋初历任两广节度使,剿虏大将军赠光禄大夫,前避王審知之乱,由闽赤岸迁瑞芳山乡转迁梅源历经宋元明七百余年,子孙繁衍,人口众多,但人文不显。至清初读书大盛,闻人辈出,从《王氏宗谱·艺文编》看,有诗一百余首,诗人十五家。从诗歌内容看,梅源地处福泉山两麓,故有咏陶贞白先生之诗篇。略录数篇,显示风采:

王玉鉴字观我,作《赋得岭上多白云》:白云似有意,片片补疏林。卧石堪为被,采芝披满襟。虽随迷岭雾,仍蓄济时霖。最喜留情远,丹炉护到今。

王奇佐号东国,作《赋得岭上多白云》:采艺陶岭上,入得白云深。素影摇银汉,晴光覆绿阴。横空迷鸟道,面对没疎林。不得清风引,无心直到今。

王之啓号佐斋,作《赋得岭上多白云》:陶岭白云深,胧胧接远岑。如烟凝玉树,似雪霁霜林。月上光无影,峰回峡有黔。无心时出岫,片片落松阴。

王就,乾隆间诸生,作《赋得岭上多白云》:皎洁云连岫,登临惹客身。无心出海峤,却喜伴仙人。叆叇银河廻,氤氲玉树新。行看令际会,片片躍龙津。

《赋得酒对高山饮白云》:把酒邀来头上月,峰巅更得片云陪。团圞翠黛如人立,缥缈岚光闯席来。红买杏花酾王碗,青翻竹叶倒垒,高山促我朝朝饮,长笑云间不醉回。

河岙桥,在鹿木河岙村,跨上大溪,西通湖屿桥,东南通彭埠,桥史不详,鹿木河岙旧属芳山乡三十四都。据嘉庆《瑞安县志》载,明末清初隐士邹元檄隐居于岙,与麂鹿、树木为伍,建草堂曰:鹿木居“以堂名为地方名,民国廿四年始称乡名为鹿木乡”。河岙又称于岙,胡岙,湖岙等名。

邹元檄(1615-1698)字羽臣,江西吉水人,后迁南京。元标从弟。明崇祯八年(1653)入学国子监,以贤良方正召,寻投牒归,所交皆是四方名节之士,身为“复社”骨干。明亡与沈寿民辗转金华、兰溪,抗清闽浙之间。顺治九年(1652)遁迹瑞安五云山胡岙。朱茅为庐,凿山为冢,麻衣草履,躬耕身结,“一腔热血,百折不磨”近五十年而卒。有《鹿木居诗集》四卷,董宏度、张士棋为序跋,间附陈子龙、侯方域点评。瑞安朱镖辑刻于嘉庆十八年。事见本集所附朱镖《邹文江先生行略》、《行略》等。

邑人洪炳文收集资料编成《木鹿居》剧本,以诗尾声:木鹿困居一草堂,五云深处自韬光。躬耕尚有遗民在,毕竟罗阳是首阳。

附录:邹元檄《鹿木居诗集》诗若干首:

《陶山偶戏》二首:

其一:幽灵不在晦,明月谁能同。鹤骨羁人意,渔梁过客风。种芝难待长,拔剑且酧空。酷负陶征士,南村徒自穷。

其二:只此沧洲意,萧然日暮心。繇来游侠士,所贵行藏深,赵燕风烈古,关河豺虎沉。咏怀如不作,吟罢一沽襟。

《秋日鹿木居得婺州山中即事》三首:树古村墟僻,茅堂曲涧通。琴书青竹里,枕箪绿梦中,迹异补锅叟,情同牧豕翁。惟怜篱下菊,信节耐凉风。

其二:园秋景故偏,叶减山光见。晓气通于烟,雾时银似霖。鸾凤合在林,燕雀群栖县。风韵响松涛,云零石一片。

其三:梦入麒麟阁,英风凛凛然。狂魂悬捧日,侠魄廻凌烟。孤愤韩非调,离骚屈子传。不知江汉客,何计下楼船。

《同陈定生坐灵谷松下》:到门五里竟长松,饭后肩与日影重。流响不听风谡谡,堕针如卧草耸耸。雨来灵籁传千壑,月过龙沙递万峰。杖履不徒文酒醉,维摩木榻几旬同。

刘光鞠字念生,瑞安人,诸生,存诗一首。

《岁暮访邹文江先生五云山中》:五云谣望隔嶙峋,此日行寻岁欲新。酒熟村村传汉腊,谷回曲曲枕高人。百年蕉梦看如许,三径梅花别有春。抵掌开元成往事,衣冠犹见古遗民。

彭埠桥,在彭埠西村,桥以村名,清季建东通彭埠西通西垟,桥长六丈阔八尺。彭埠相传彭傅二姓始居,以姓名村,原名彭傅,后以西有竹排埠头,方言“埠”与“傅”近音,改称彭埠。但本村闻人却是一对方姓的同辈人,简介如下:

方兆镐(1899-1977)字子京,鹿木乡彭埠人。高小毕业后,以品学兼优保送,入杭州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工专前身)与同学夏衍等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任浙江省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会长,组织学生示威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反动当局惊恐万状,省督军扬善德下令解散“甲工”学生会,并勒令校方开除方兆镐。后考取日本东京大岗山高等工业学校机械专科,学成回国后,历任上海高昌庙兵工厂工务处长,上海江湾劳动大学教授,四川省第二十兵工厂厂长,南京兵工暑上校研究员,民国26年(1937),七·七事变后,被派到香港办事处少将处长,专为抗战筹运军火。抗战胜利后,任全国公路总局局长,1949年后,在北京钢铁学院任教授,后在京去世。

方兆楷,1911年生于鹿木乡彭埠村,1936年毕业于日本东京精密高等学校。抗战胜利后,任铁道部青捣四方铁路工厂主任工程师兼技术科长,后调铁道部第三工程局,主持修筑内蒙古集宁市至二连、包头至兰州市2条铁路。现任铁三局高级工程师。下赋打油吟:

同源五云山北溪,同家方氏才子奇。同渡彭傅桥上过,同上书塾少年时。同求东瀛留学路,同成机械工程师。同时实践兴国梦,同赏邹公山中诗。

附录:邹元檄《雨后五云山中》诗:

长忧空中无盛暑,濛濛古木霖苍烟。雨深涧底百泉响,人坐阁中双瀑悬。白石未开藓色古,青天不动雷声渊。金筇更辟荒茸去,柴菌搏束大若拳。

《怀采芝叟》:采药云梯去,春风鹤未回。绿壶空树挂,黄石隔桥来。涧水烹山菌,松风走壁雷。山僮皆自得,一朴几时开。

《寻山中人》:群松交乱阜,晓日见溪湾。茅影匿寒竹,莺声过别山。石当流水隘,桥贩客尘间。向晚衡门掩,渔樵逐队还。

岩头桥,在岩头村,桥以村名,东通白云乡西通潮至街,南通丰和乡。桥为吴永文在清同光间建造。三建三毁志不改,艰难岁月二十年。

吴永文(1842-1901)榜名体勤,丰和乡山根村人(今属陶山镇),清咸丰间武庠生,同治间亲历所见金潮港岩头溪段(今属潮基乡)涨大水,冲走老人情景。便发愤造桥。第一次捐家产建成8孔石桥,次年春新建之桥被洪水冲毁。第二次卖田产再建12孔石桥,仍毁于激流洪峰之中。造桥英雄志不改,又外出捐募,族人变卖众田资助,聘能匠于光绪六年(1875)建成长68米,12孔石桩板桥,三次造桥历时20余年。桥成,但永文家产亦罄,只得离家出谋生,不幸殁于客乡,村人运其棺回乡安葬。吴义士其义举,可敬可畏,其义行可颂可咏,其结局可叹可歌,其精神令人永远纪念之。

《挽吴永文》无名氏:书剑武庠客,人间花甲春。青云未得路,沧海扬风尘。造桥破家业,通衢壮志心。何山埋玉处,断肠丰和人。

(以上属北区)

通源桥、隆泰桥,皆在平阳坑。①通源东通清垟之鹅头,桥长三丈阔八尺,清乾隆初重修,②隆泰底大坑,桥长三丈八尺阔九尺,清嘉庆间重建。

平阳坑明嘉靖时分属安仁乡四十四都和广化乡四十七都,平阳坑村1946年归高楼区文华乡后划归永和乡,为区、镇所在地,濒飞云南岸,瑞文公路穿境而过,是通往文成县水陆交通枢纽。因地处平阳坑岭北麓山坑口而得名。北宋崇宁(1102-1106)间在此建造龙鸿书院,为安仁刘氏所创,延师高士薛良贵主讲执教,生徒颇多,重有名气,与当时的塘岙、梅潭、凤岗合称四大书塾。薛良贵后于政和二年(1112)登壬辰科进士第,官至朝议大夫。龙鸿书塾直至南宋端(平)嘉(熙)间尚存,刘氏后人,刘炎为山长,刘浩治学执教。二刘同登淳祐六年(1241)辛丑科徐俨夫榜进士第。徐伊夫平阳人与刘浩皆能诗词,《全宋词》各存一首。

附录:刘浩《满江红》词[寿陈侍郎十一月十五日]

岳渎储精,冰壶里,精神可掬。三万巷,龙蛇落纸,琅玕撑腹。便合弹冠登要路,如何袖手缄空谷。又谁知,天独授先生,长生箓。

鹤易怒,龟多缩。竹太瘦,梅偏独。算人间何物,可传心曲。但愿君如天上目,年年此夜团如玉。更有人,千里共婵娟,偷香祝。(时出爱姬《翰墨丁大全集》卷四)

附录:刘木字大有,嘉熙戊戌进士,官处州守。与二刘同宗,亦有《酬卧云》:

美人隔云水,广水几千里。白日有没时,相思无穷已。夜雨翳灯花,凉风折窗纸。披衣不能寐,讵得闻鸡起。纵来志士肠,高若雪山峙。岂不念推折,藉此可憑恃。蔓草委地滋,孤松插天起。感若知我深,赠言故及此。

《感怀》:几度言归未得归,归心常切故山微。人于愁处酒难著,春正好时花已稀。残月明池蝌蚪集,绿阴满院伯劳飞。浮生滚滚只如此,未必今朝悟昨非。

湖石桥,在湖石村,西通西村,东通甘洲。宋代建,清嘉庆十九年改建,长三丈九尺阔一丈。湖石村位在石龙西北0.2公里处,瑞文公路穿境而过,昔村内有深湖,湖边有巨石而得名。明嘉靖时属于四十八都,民国廿四年属高楼区丰裕乡,1951年析归石龙乡。近代发生大闹金钱会事件。

张家珍(1813-1864)字献之,居湖石村,县学生员。咸丰九年(1859)秋,家珍友郑日芳游说家珍参加金钱会,被大骂叱咄。后,家珍率众至营前,协助当地丁壮捕捉金钱会来此侦探者。组织附近各村民团数千人,林有森、谢学本及禀生高王风等都起来响应。当时,金钱会势力控制平阳钱仓,江西垟、南港,延至瑞安平阳坑岭,荆谷山、仙篁竹、沙垟、首尾数十里,会员数万人。家珍以数千之众扼住金钱会西窥泰顺,北援青田,南踰闽峤的要道,成为义军发展的一大障碍,双方因此常发生战争,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家珍杀义军祭旗,连破附近据点。相持30余日,后被义军包围,通瑞安路断。家珍派有森、学本及弟崇新,间道走青田,达永嘉,请知府黄维浩,瑞安知县孙杰,发兵夹攻击,官府畏不敢动,二十四日,家珍听说下游有义军至,即率千众前往,至大日汤岙(今顺泰乡)被义军拦截后,杀死,肢解,悬其头于江岸。家珍死后,金钱会解除后顾之忧,便开始瑞城之战。后事详见《瑞安县志·大事记》卷一。

金钱会起义从咸丰十年起义(1860)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围城之战,连续攻城近三个月,同治元年一月清军从飞云江口入,另一路从南下,金钱会被歼全军覆殁,官府为张家珍立祠,孙衣言为之传,孙锵鸣、黄体芳赋诗颂之,为祠撰祝文表之。

附录:孙锵鸣《舟过湖石追忆张献之》

吾友古之侠,斯才宁易求!迹活心自洁,口吃辨如流。为感泽袍义,终将肝脑酬。书生能杀贼,一死亦千秋。义声初振日,襏襫尽横戈。所憾空拳传,徒令壮志磨。山深民气劲,时乱国殇多。剩有荒祠在,西风动薜萝。

附录:黄体芳《安固二忠诗次戴鳌峰广文韵》

其一:板屋良人赋小戎,羊肠转战态何雄。醉挥露布儒能将,死卫云江败亦功。遗像共惊髯以戟,平生谁信行如铜。黄巾十万终须尽,郑账先旌节义风。

其二:名门生长部簪缨,亮节能将日月争。琐尾一家仇未雪,丧元三月面如生。神驹渥水岭长逝,啼鸟春山怨不平。赖有佳篇当合传,后先毅魄莫相轻。

飞虹桥,在高楼三港殿前,光绪十三年(1887)里人阙少瀛建,东通溪口,桥长十八丈阔七尺。高楼明嘉靖时属于嘉屿乡四十九都。地处飞云江北岸,泮溪两侧别称凤楼,宋时已有高楼里地名。据《旧志》载:此处风景独好,有《凤楼十景》:

钟山鸣鹤,洪滩浴鸥。鳌峰叠翠,莲治凝香。清潭泛月,罗水观于。鹅头残雪,霞桥绿荫,马岩夕照,米洞晓烟。十景之诗未有见录。

此处是新中国国旗图案设计者曾联松先生之祖籍。

曾联松(1917-1999)祖籍高楼,后迁县城。民国21年(1932)毕业于瑞安县初级中学,次年进南京中学。民国25年(1936)就读重庆中央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参加抗日救国会(秘密学联)。民国27年(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沙(沙坝)磁(器口)区第一届委员会宣传委员和支部书记。民国32年返瑞。民国33年任瑞安中学教师。民国36年8月去沪任党领导的秘密新闻据点现代经济通讯社秘书。

1949年8月,精心设计新中国国旗图案,9月27日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采用。1950年、1979年曾二次应邀参加北京建国周年和30周年的庆典活动。1999年影片《共和之旗》摄制成功,获第三届电影创作源泉奖。

1949年后,历任华东各省市供销合作社驻沪联终办事处计划统计科科长、上海市日用杂品公司副经理、政协上海市委常委。先后主办、主编、编写《华东合作社通俗版》、《日用杂品商品知识》、《陶瓷发展史提要》、发表《风展红旗如画》、《五星红旗是怎样设计出来的》等文。曾被评为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9年10月1日,瑞安市外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出资,在滨江大道立曾联松半身铜像。

下选录曾联松诗作若干首:

《负笈入蜀》(1937):国破山河异,人亡四海忧。烽烟燃大地,血泪染芦沟。天下兴亡责,匹夫赴同仇。溯江正负笈,直上险滩头。

《瞿塘峡口望白帝城》(1937):多少兴亡事,烽烟付水流。三分成鼎足,一蹶失荆州。峡口瞿塘险,孤城白帝秋。岂无隆中对,吴蜀捐同仇。

《蜀道艰难奉命离渝》(1941):茫茫云雲锁山城,却有嘉陵日夜鸣。坝畔潮声催鼓角,林间月色侣黎明。方期江阔浪无限,却恨水浅石纵横。蜀道艰难秋萧索,长风万里雁南征。

《登话桑楼怅望》(1944):独上江楼思黯然,万方多难对烽烟。裹尸未获男儿志,伏枥频添驽马车。闻道冤沉戈同室,更恨煮豆箕相煎。蹭蹬事逐秋风至,浪迹天涯路几千。

《临别赠言》(1946):饮恨消魂健行楼,水光山色不胜愁。思君长遂云江水,源远流长无尽头。

《入选吟》(1950):和壁混沌璞未开,幸有玉人琢剖才。推敲图案三千幅,五星红旗入选来。

《赴京观礼》(1950):乘风秋日走燕台,香拥红旗桂蕊开。巧夺开工遗玉宇,叼陪盛典粹英才。霞帔牛斗留诗去,铠甲山河入画来。更喜月明燕赵夜,高歌万户一新醅。

大金桥,在大金村,以村名桥,今称大京桥,民国元年(1912)被大水冲毁,后又为里人所建。桥长四十丈阔八尺凡二十九间。外达高楼、石龙、文成,内通宁益、枫岭、青田。曾名大经,方言谐音为大金,今名大京。村在高楼北偏东3.4公里处,桥东跨泮溪。该村历史悠久,宋时已有“大金堡”地名。文化较发达,据《瑞安县志·庙宇》载,这里有古殿名曰英济殿,祀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亦称梁储殿,又称白马殿。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被册封为“太子”。统是梁代著名文学家,著有《文选》一书名世。因病早卒,谥为“昭明太子”所著遂,名《昭明文选》,相传萧统来安固访师陶弘景出山,足迹踏遍瑞安,后人为纪念他,故在场桥、鲍田城郊、十八家、大南山中,陶山及高楼之大金等地多处建梁储殿祀之。但有些地方将庙神姓名错位,高楼大金,将“英济”错为“广济”,庙神也变为三港爷。另外有翠华门古址,城垣内居住明卓敬后裔已历二十世园内曾有卓公祠,荒废久矣。东首新修卓公衣冠墓,落成谒墓那天发现坟墓极不合官坟规格,有失历史文化意义与价值,有负卓忠贞公也。

附录:明瑞安县教谕陈明彦《读卓忠贞公遗稿》:

忆昔高皇持寸铁,电扫风驱开日月。金陵自古帝王居,虎踞龙蟠定天阙。公辅文孙列绣裳,手扶羲御回扶桑。家令陈言贾生涕,绸缪未雨顾虑长。一朝南北烟尘起,昔日谟谋今已矣。臣日逊国臣安归,俱是天朝旧养士。人言民败本一家,夷齐管魏无争差。惟公慷慨志不负,御袍劲血相溅加。呜呼!为子死孝臣死忠,孤臣就义何从容。涤牏至性能驯虎,湛族精诚直贯虹。我今凭吊来江渚,犹见宝香读书所。遗编展读如见公,古道照颜光鼎昌。春秋庙祀古今存,一盏寒泉惊馨黍。

明,曹睦,邑人,《吊卓忠贞》

朔吹惊朝卷赤旌,孤臣持节值艰贞。纲常赖振千秋重,生死真如一发轻。江上望云秋倚马,帐中乘月夜闻鹖。谁家余子工徐抹,至宝天全不在雕。

山门桥,在大峃大岙山门口,清光绪初重建,民国廿年重修,南通大峃街,桥长四十一丈阔六尺,凡廿二间。大岙山门山,有岩庵奇观,世称“东南悬空寺”。相传八仙之一吕纯阳有《岩庵题壁诗》,据嘉庆《瑞安县志·寺观》载:岩庵,在大峃岙山门,峰峦奇绝,游踪罕至。

唐,吕纯阳有题《岩庵石壁诗》:

山中楼阁倚云端,极目烟霞万里看。法鼓应雷通世界,禅心映月照蒲团。风吹洞草三春暖,雨浅岩花六月寒。惟有紫微星一点,夜深长挂石栏杆。

明,李灿箕,仙游人,举人,工书法,明崇祯时任瑞安知县。作有《追和吕纯阳诗》:

空中楼阁倚云端,俯瞰乾坤一笑看。鹤背元风吹铁笛,漈头禅月坐蒲团。烽悬紫柱通天观,谷度白云漱石寒。更喜高僧携二仲,翠微顶上倚闲杆。

清,章观岳,乾隆乙酉(1765)选贡,工书法,任武英殿校对,庆元教谕,作《追和吕纯阳诗》:

秋来雅思最无端,禅室上楼极目看。日影梵钟朝务歇,松风鹤唳莫云团。天街霭漫花须冷,竹径泉流屐齿寒。此地已超尘不到,繁华虽艳欲何干。

危阶陟历倚云端,削壁千层怯仰看。一点禅灯明狮座,半瓯新茗荐龙团。簷飞细瀑晴常雨,阴合重岩暑亦寒。似有空中鸾鹤过,碧城十二曲栏杆。

(本文约25000字)

作者简介:陈正焕,浙江省瑞安市人,文史学者。长期从事瑞安文史研究,博览玉海藏书,熟知本地掌故。自从检察院退休后,先后整理出版了《钝笔杂抄》《瑞安百家姓》《瑞安唐宋元明诗词集》《瑞安清民国诗词集》(1至4集)。

THE END
1.这些易错难读火车站站名,你能读对吗?前段时间 主持人康辉 “读完全国易错地名”的话题 登上了热搜 不少网友再次被 “行走的活字典”折服 直呼“涨知识” 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全国这些火车站站名 你读对了吗? ↓↓↓ 藁(gǎo)城南站 郫(pí)县站 邛崃(qióng lái)站 仪陇(yí lǒng)站 https://iapp.dztv.tv/share/YS0xNzktMzYyNjc2MDQ.html
2.这些易错难读火车站站名,你能读对吗?前段时间 主持人康辉 “读完全国易错地名”的话题 登上了热搜 不少网友再次被 “行走的活字典”折服 直呼“涨知识” 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全国这些火车站站名 你读对了吗? ↓↓↓ 藁(gǎo)城南站 郫(pí)县站 邛崃(qióng lái)站 仪陇(yí lǒng)站 http://news.cnwest.com/tianxia/a/2024/12/05/22897043.html
3.这些易错难读火车站站名,你能读对吗?前段时间 主持人康辉 “读完全国易错地名”的话题 登上了热搜 不少网友再次被 “行走的活字典”折服 直呼“涨知识” 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 全国这些火车站站名 你读对了吗? ↓↓↓ 藁(gǎo)城南站 郫(pí)县站 邛崃(qióng lái)站 仪陇(yí lǒng)站 http://www.sjzntv.cn/news/bl/2024/12/1725350.html
4.福建省下温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政和县澄源乡下温洋水库管理房福建省下温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地址为政和县澄源乡下温洋水库管理房,位于福建南平政和县,福建省南平政和县牛背山社区居委会,福建南平政和县黄坦村委会,注册于2012年7月19日,法人是黄吕争,主要业务范围为淡水养殖、网箱养殖、畜牧养殖;禽畜、鱼类饲料批发零售;茶叶https://gongshang.mingluji.com/fujian/name/%E7%A6%8F%E5%BB%BA%E7%9C%81%E6%94%BF%E5%92%8C%E4%B8%8B%E6%B8%A9%E6%B4%8B%E7%94%9F%E6%80%81%E5%85%BB%E6%AE%96%E6%9C%89%E9%99%90%E5%85%AC%E5%8F%B8?mip
5.澄源乡天气预报15天澄源乡天气预报15天查询澄源乡天气网提供澄源乡未来15天天气,便捷查询澄源乡各地区天气预报15天状况,温度,降水量,空气质量,风力、生活指数等,还及时发布气象预警、各类气象资讯。助您放心出行旅游。https://www.tianqi.com/fujian-chengyuanxiang/24245/15/
6.政和县澄源乡下榅洋村村民委员会澄 开业 法定代表人:吕杨贵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4350725ME10292606 电话:- 邮箱:- 官网:- 地址:澄源乡下榅洋村 简介: 1、基本情况政和县澄源乡下榅洋村村民委员会成立于1900年01月01日,位于澄源乡下榅洋村,目前处于开业状态。 2、人员情况政和县澄源乡下榅洋村村民委员会法定代表人为吕杨贵。 上述文章是根https://aiqicha.baidu.com/company_detail_92572425375964
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布第五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的通知》(建办村〔2017〕52号)要求,在各地推荐上报基础上,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审查,并向社会公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决定将北京市房山区佛子庄乡黑龙关村等2666个村落列入中国https://www.mayortraining.org/show-123-2745-1.html
8.背乡离井是什么意思,背乡离井的意思,背乡离井造句和成语接龙背乡离井的成语接龙 井臼亲操操身行世世代书香香消玉碎碎骨粉身身远心近近火先焦焦眉愁眼眼高手低低头耷脑脑满肠肥肥头大耳耳食之谈谈笑风生生杀予夺夺其谈经经纬万端端本澄源源源而来来者不善 近期查询 背乡离井高官显爵刁钻促搯洞房花烛东撙西节 热门词语 你好怎么读作者怎么读电表怎么读轮毂怎么读https://fanyi.kkabc.com/hanyu/%E8%83%8C%E4%B9%A1%E7%A6%BB%E4%BA%95
9.岭腰乡天气预报岭腰乡天气预报查询岭腰乡天气预报查询一周澄源乡 > 东平镇 > 岭腰乡 > 石屯镇 > 铁山镇 > 外屯乡 > 星溪乡 > 熊山镇 > 杨源乡 > 镇前镇 > 展开 收起 天气生活推荐 教育 美食 健康 数码 家居 娱乐 生活 时尚 旅游 社会 情感 汽车 健身 育儿 科技 游戏 自然 历史 2025高考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好怎么办 最新报考专业指南 http://10tqw.com/weather/zhenghe_lingyaoxiang/
10.精华区文章阅读元文宗的圣旨对为什么追封孟子为“亚圣”有段说法:“孟子百世之师也。方战国之纵横、异端之充塞,不有君子,孰任斯文?观夫七篇之书,倦倦乎致君泽民之心,凛凛乎拨本澄源之论。黜霸功而行王道,距坡行而放淫辞,可谓有功圣门..可加封为邹国亚圣公。” 以孟轲与也曾被历代统治者尊崇为“亚圣”的颜回相比,他们https://www.newsmth.net/bbsanc.php?path=/groups/literal.faq/GuoXue/ctwh/lishi/gxzgwhs/M.1133567142.U0&sa=U&ei=Z_ddT7i1IoueiQfD9YSZBw&ved=0CDYQFjAI
11.福建省政和县美丽乡村澄源乡。福建省政和县美丽乡村澄源乡。 邵奕禄 千年古村落澄源乡旧貌换新颜。 古村新貌 小桥流水 古巷子里 独木老桥 老巷新房 老屋新貌 古镇之宝 镇龟塔 镇龟塔四周刻画着…… 莲花座 古典新貌 别样风景 别样风彩 独特之处 古廊桥 古廊桥旧貌换新颜 独特的视角 别样的美景 换个角度看廊桥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https://www.meipian.cn/cli243k
12.八百米山乡的脱贫路八月下旬,八闽大地似烤炉。然而在闽北,却有一块清凉之地——政和县澄源乡。“18摄氏度的夏天”,是这个平均海拔超过800米的山乡的一句宣传语。 政和是福建的贫困县,而澄源又是政和县最偏远的山乡。“受限于地理位置等,澄源的第二、三产业占比都较小,农业扶贫成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澄源乡乡长李重晶告诉https://www.xdkb.net/p1/114539.html
13.朱子缘:用诗歌与书画的旗帜,掀起一场闽江流域探源闽江源哺育八闽儿女的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一条河流,素有“母亲河”之爱称。她的涓涓之水发源于闽西北各水系,经千里汇流又从福州入海,干支流流经38个县市(包括浙江两个县),流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达60992平方公里(包括浙江境内的1070平方公里)。 http://lywh.hk.trst.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5&id=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