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这课文的语言看自然、平易,中间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同时还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看雪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课后,我还在想这一问题。也许我的评价真的有不妥的地方。但是细细想想如果孩子不能接受别人超过自己,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生气、妒忌的话,这样恐怕在以后的竞争社会中,就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心态。我想新课标倡导人文关怀,但是并非不让学生不受任何磨练和挫折。应该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对孩子来说也是极其重要的。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从识字、课文到语文园地,都突出了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这一主旨。
《看雪》是本单元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叙述台湾师生渴望到北京看雪景,从而表达了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情感。在教学本课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两点:
1、《看雪》这课文的语言看上去自然、平易,中间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同时还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您看见过真的雪吗”中的“真”字。在描写美丽雪景食连用了四个短句“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其中,“飘、铺、披”等词的运用如此准确生动,表现了雪的大。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我没有平均用力,而是捉住了这些重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去读、去品,使学生加深对全文的理解。
这篇课文,讲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本课教学,通过读、想、说的结合,在情景中学习课文,努力实现情感的交融。
一、欣赏雪景,走进“雪”的世界
一开始上课,课件中的雪景展示,把学生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课文中的“看雪”,在现实与虚拟的空间里,留一条通道——看雪,“雪”中的个味不同。这算是营造了学生阅读期待的心理。
二、品“雪中景”,悟“雪中情”,体验文字美
二、“读问句”,理心情,感受乡情。
本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出问话时的心情。在引导的时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将心情的变化,有试探到惊奇,由惊奇到羡慕,由羡慕到盼望。围绕“看雪”在情感上产生波澜。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课文中是回答问题,表示看过真的雪;在课堂上是表示肯定与赞许。二是“争着问”,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的教学,认识新的词语。在指导朗读时,注意对学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对比的反差中,产生学习期待。
三、读诗句,一家情,邀请“看雪”
出示小诗歌读一读,激发学生邀请台湾小朋友来看雪的热情,升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