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3.13山东
常州市,江苏省地级市,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
常州境内水系发达,从古至今,能工巧匠在这里纵横交错的河流上,修建了众多各式各样的桥梁。不仅便利了交通,如今更加彰显出常州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
兔年的正月初七、初八,寻访了常州城内的几座古桥,收获满满。
一、新坊桥
单孔石拱桥,位于和平南路中段东侧,始建于南北朝萧梁大同元年(535年),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重修。是常州市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被誉为常州众桥之祖。
二、琢初桥
钢筋混凝土平桥,位于青果巷东首,跨古运河,桥呈南北向,与新坊桥平行。始建于民国时期,由常州慈善家伍琢初先生捐款建造。
三、飞虹桥
单孔石拱桥,位于东坡公园门口西首古运河与市河交汇处,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每当夕阳西下,桥身像彩虹一般倒影水中,故民间俗称“飞虹桥”。
三孔石拱桥,原在市区西仓街,俗称西仓桥,跨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由江南巡抚周忱倡建。1986年拓宽运河常州市区段,按原样从城西移建于东郊舣舟亭公园。
文亨桥,又称新桥。系三孔石拱桥,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新桥与西仓桥(广济桥)相距不甚远,堪称姐妹桥。
单孔梁架式平板桥,采用青石和花岗岩条石构筑而成。位于青果巷与东下塘间的南市河上,始建于民国7年(1918)。此桥建于清朝灭亡和民国开始之时,以“中新”寓意“中兴”之意。
瞿秋白、张太雷、赵元任、史良等许多革命志士和文化名人都曾泛舟此河和登临此桥。
天禧桥,又名弋桥(驿桥)。始建于宋代。桥东北为青果巷,桥西北为西瀛里。登桥远眺,两岸垂柳碧波,河边有“星云”、“白云”两亭分列其中,颇有江南烟月之胜景。
原址在东下塘附近,民国时修建。其时的东下塘,老运河两旁风景如画,尤其到了春天,桃花、杏花烂漫时,游人甚多,故百姓为其取名为“杏花桥”。
觅渡桥又名舜宜桥,明正德八年(1513年)由常州知府李嵩主持建造,初为单孔石拱桥,后多次重建、修建。20世纪70年代,觅渡桥随子城河的填没而被拆除。
觅渡桥的桥北,便是瞿氏宗祠。少年瞿秋白经常走过觅渡桥,“觅渡”一词,仿佛是瞿秋白一生行迹的隐喻,瞿秋白的一生都在“觅渡”。如今,“觅渡”精神已深深扎根于常州人的心中。
拍了一张觅渡桥小学的照片,聊以自慰,也算是一种怀念吧。
沧海桑田,这些幸存的古桥是每一个常州人的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