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循证医学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
什么是循证医学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科学,即是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与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治疗措施。
由于循证医学具有将最佳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的选择三方面恰当结合的特性,医生的诊治决策会使病人获得最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这对既往传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医生仅根据经验、直觉、基础理论或动物试验结果的推理,或零散的、非系统的人体研究结果诊治病人的方式,予以完善和发展,在医学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循证医学的实践过程
临床医师撰写临床研究论文时,根据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做好科研设计,根据设计收集病例资料,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得出结果,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样的结果才能为他人接受和应用。而这些临床实践经验不仅是自己的经验总结,同时更需要借鉴别人的经验,这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掌握某一领域的最新、最可靠的知识。所得出好的科研结果能帮助临床医师正确地回归应用于治疗的病人,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如何正确评价这些文献并正确应用于病人的治疗过程,便是循证医学实践的过程。
循证医学研究中最佳最新资料主要包括用系统回顾(systemicreview)或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方法获得的经过评价和综合的资料。循证指南是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制定的针对特定疾病在特定地区或人群中应用的指导原则。实施EBM的步骤包括以下四步:(1)从病人存在的情况提出临床要解决的问题;(2)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3)评价资料的准确性和实用性;(4)在临床上应用这些有用的结果。
三、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四、循证医学与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
治疗一例2型糖尿病人,运用循证医学进行内分泌学临床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1提出临床问题。从病史、体检得到的资料中,正确选择必需的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确定疾病的原因和诊断,进一步决定采用对病人有效而经济的治疗手段,每一步临床医师每天必须面对并进行抉择,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定夺。如下列门诊病例:一位65岁的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肥胖,15年前诊断为糖尿病,2年后发现血压升高,血糖和血压在此过程中未得到良好的控制,目前患者出现糖尿病肾病,24小时尿的微量白蛋白增高。提出问题:为延缓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临床上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外,是否需要严格的控制血压控制多少为宜
3评价证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质量评价标准对检索出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价,通常需要评价:(1)文献结果的真实性;(2)结果的可靠性;(3)结果的实用性。通常通过以下方面检查研究结果是否真实和可靠:是否盲法比较;研究人群是否全面;试验方法是否科学;可重复性;统计方法是否正确。确定了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果重要。最后通过结合病人情况确定治疗方案。因此,对本例2型糖尿病人应积极控制血压以改善和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孙红(通讯作者)庄捷魏晓霞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循证临床药学作为循证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领域,是将循证医学理念与方法开展临床药学实践的过程,强调最佳证据
与临床专业知识相结合。处方点评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尚无国际经验借鉴,国内缺乏必要的标准和经验,不同单位点评
深度和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处方点评水平和深度,本文以糖尿病处方为例,将循证临床药学成果运用于处方(医嘱)点
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循证临床药学实践;处方点评;合理用药;糖尿病
处方点评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为
目的的处方质量综合评价管理工作。2007年5月1日实施的
《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
制度。2010年2月,卫生部又下发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
范(试行)》进一步强调了处方点评的重要性,意在遏制临
床药物滥用的现状。但是由于处方点评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
度,尚无国际经验借鉴,国内缺乏必要的标准和经验,不同
单位点评深度和水平参差不齐。不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由于
缺乏人力以及从事这项工作的药学人员自身的能力问题,
处方点评工作存在流于形式、评价滞后和执行不力的问题[1-3]。
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或终生使用药物,然而由于患者常伴
有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等并发症,且降糖药物的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多,给临床
治疗中药物的选择带来了困难。因此,临床药师不仅要熟悉
各种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还应掌握最新的循证指南,根
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用药处方进行正确、有效的
点评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2013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糖尿病综合管理指南
2013共识,二甲双胍已成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基石,胰高血
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DPP4-I)和α-葡糖苷酶抑制剂(AG-I)不增加体重、不
引起低血糖,降糖地位在提升,而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TZD)
增加体重和水钠潴留、易引起低血糖,降糖地位在下降[4]。
处方点评标准以《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规定》、《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为依据。处方
点评内容包括一般点评、门急诊处方点评、医嘱用药点评三
伍、药物的用法与用量、联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重复用药
等现象,如发现医嘱存有不合理用药时,遵循循证临床药学,
减少问题处方的出现。以下案例是临床药师在处方点评过程
中如何运用循证临床药学进行实践的。
案例1根据药品不良反应选药,提高用药安全性:患者,
男,78岁,因发现血糖升高8年,左足破溃7d于2013年
11月28日入院。患者既往有2型糖尿病、痛风、高血压、
冠心病病史,无传染病,无药物、食物过敏史。8年前有前
列腺手术史。病程中患者有间歇性跛行、头昏胸闷等症状。
查体:T36.3℃,P50次/min,R20次/min,BP160/70mmHg。
神志清,问答不切题,查体配合。心率50次/min,律齐无
杂音,双肺底闻及细湿罗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左足第
3,4趾内侧皮肤红色、轻度肿胀,少许渗出,无异味。实验
室检查:空腹血糖10.63mmol/L,餐后血糖17.8mmol/L,尿
酸576Lmo/L,尿素氮9.44mmol/L,肌酐146.8umol/L,心电
图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未下传,ST-T改变。入院
诊断:(1)2型糖尿病;(2)糖尿病足;(3)痛风;(4)高
血压病;(5)冠心病;(6)房室传导阻滞。入院后予胰岛素
控制血糖;单硝酸异山梨酯30mgqd扩张冠状血管;呋噻米
20mg,qd,螺内酯20mgqd改善心功能不全;苯磺酸氨氯地
平片5mgqd降低血压;别嘌醇片100mg降低尿酸;西洛他
唑100mgbid改善足部微循环;甲钴胺0.5mgtid营养神经;
头孢唑肟钠2.0g抗感染并且局部换药等综合处理。
案例2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特点合理选药。患者,女,71
岁。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诉:糖尿
病病史已有6年,开始使用口服降糖药降糖治疗,近半年血
糖控制不佳,先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17U-中12U-晚
15U)降糖治疗。此次因血糖控制仍不理想入院治疗,血糖
检查示空腹血糖12.8mmol/L,餐后2h血糖16.6mmol/L。住
院期间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采用格列美脲片1mg睡前服用,
联合门冬胰岛素30(早、中、晚三针)降糖治疗,临床药师
审核医嘱发现联合用药不适宜。
分析:从两药药动学角度分析,联合使用不适宜。门冬
胰岛素30注射液是一种双时相(预混)人胰岛素类似物,
含30%速效的门冬胰岛素,和70%中效的精蛋白门冬胰岛素,
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发挥作用,服用后2.5h达
发挥降糖作用,易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同时,《成人2型
糖尿病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提出胰岛素促泌剂的
主要不良反应与胰岛素一致,均为低血糖和体质量增加。因
此,除基础胰岛素之外,不建议其他种类胰岛素和促泌剂联
合使用。
处方点评不仅有利于提高处方质量,减少用药差错;还
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卫生资源;更有利于增加患
者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信任度,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
谐社会。虽然现阶段由于各医院重视程度不同,标准掌握不
统一,以及缺乏经验等原因,医院间处方点评工作质量存在
很大差异。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和深度是当前药学人员们面
临的严峻问题。
循证临床药学和经典循证医学一样,循证临床药学是以
患者为服务对象,实践的主体是直接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
专业人员,实践的领域是围绕患者用药的全部活动[8],实践
的方法可借鉴循证医学实践的方法,即提出问题、查找证据、
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和后效评价。
循证临床药学实践对处方点评有指导和促进作用,临床
药师应主动跟踪优秀循证临床药学,遵循并坚持循指南药物
治疗策略,将最新循证药物治疗学成果运用于处方点评,提供
满足于临床、患者需求的临床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刘宪军,赵志刚.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剖析与思考[J].药品
评价,2012,9(11):12-15.
[2]吴永佩,颜青.《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释义
与药物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药房,2010,21(38):3554.
[3]方素清.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实施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分析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池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实践和特点。
循证医学(Evidence一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要求医务人员由以理论为基础加经验的医学模式向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模式转变,通过严格的检索、挑选和评价文献来回答临床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使临床医疗人员认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帮助并指导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并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是医院图书馆员的职责所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针对临床开展了一系列的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特色
2.2不断丰富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组织除了网络上大量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外,该院还购买了一系列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循证医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便利,但也对临床医疗人员了解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馆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制作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并指导临床医师使用。目前,因特网上与循证医学有关的网站已有5000多个,这些网站的内容新颖,且有很多是免费。为了便于临床医师使用,该馆将常用的几十种循证医学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做成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供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利用。
2.3多种教学形式并重为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该院图书馆根据需要采取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讲座,深人临床科室教学,举办临床医师短期培训班及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等多种教学与培训形式。
3在临床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循证医学;先天性巨结肠;小儿;临床教学
循证医学理论之风已刮遍整个国内医学教育界,为进一步探索出更有效的临床教学改革方法,我们将循证医学理论引入了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旨在促进医学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提高医学生各项综合素质,从而培养出更多有创造力的创新人才。
1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意义
1.1循证医学理念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的设计目的一致
1.2引入循证医学理论是继续教育的需要
循证医学理念实质上即一个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是继续医学教育并不断完善和更新医学知识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学也从经验医学模式不断发展为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自觉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1]是社会不断发展向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出的最迫切的要求,因而只有真正掌握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医学理念、循证技巧及方法,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循证医学理论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开设循证医学课程,使学生接受和建立循证医学理念
2.2进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案例式教学
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带教课程中,笔者提倡进行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案例式教学。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医学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结语
循证医学教育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循证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结合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将是未来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然而,将循证医学理论具体应用到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只是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一个案例,而目前,我国的循证医学理论、实践研究还刚刚起步,将其引入临床带教课程并有效结合,也只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开始。要真正意义上将循证医学理念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还任重而道远,还有赖于我们对医学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1]MalathiSrinivasan,MichaelWeiner,PhilipP.Breitfeld,etal.EarlyIntroductionofanEvidence-basedMedicineCoursetoPreclinicalMedicalStudents[J].JGenInternMed,2002,17(1):58~65.
[2]WilsonML.Educationandtraining:practicemakesperfect[J].AmJClinPathol,2002,118(2):167~169.
[3]TomlinA,DearnessKL,BadenochDS.Enablingevidence-basedchangeinhealthcare[J].EvidBasedMentHealth,2002,5(3):68-71.
TheoryofEvidence-basedMedicineinChildrenwithHirschsprung’sDiseaseClinicalTeachingCourseDesign
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可以改变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促使影像教学中注重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分析证据、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问题分析能力,为使学生成为优秀的医务人员奠定基础。所以,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可以革新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从说明循证医学展开,对医学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与教学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医学影像教学;循证医学理念;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一、循证医学说明
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当遵守科学依据,将医者的专业知识、研究证据、病人的选择结合在一起,综合分析,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由此可以说明,循证医学的三大要素为:最佳证据,也就是通过临床试验,深入、详细分析试验结果,得到最佳、最有利的医疗证据。专业知识,就是医生通过学习及临床治疗中所得到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病人的选择,就是病人从自身情况及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最适合的诊疗方案。因此,循证医学理念是“循、证”,即对医疗证据进行寻找和证明。
二、医学影像教学中循证医学理念的应用与教学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白芝兰,戚威,张晓娜,等.循证医学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32):163-164.
[2]李长勤,闫呈新,朱建忠,等.循证医学在影像学研究生教学中的价值[J].循证医学,2012,12(5):314-316,320.
1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要求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地、明智地、深思熟虑地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信息来诊治病人。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医师应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并对其进行评价,找到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及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用于对每个具体病人的服务。
2循证医学的意义
2.1循证医学的必要性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每天均有许多医学,有许多新的科学证据产生。层出不穷的临床科学证据,只有被临床医生熟知和应用,才能对疾病的诊治产生重大影响。但由于传统医学解决临床问题的局限性造成某些疗法虽有充分证据证明有效,却长期未被采用(如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在20世纪70年代已有多篇文献证实有效,却在80年代末才被广泛应用);另一些疗法根本无效,甚至有害,却长期应用,例如利多卡因预防急性心机梗死后的心律失常,从疾病的病理生理推测,心肌梗死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是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不少人认为有充分理由对急性心肌梗死者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证明,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虽然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可以抑制心律失常,但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对病人无益。另外一个例子是β2受体阻滞剂,该药长期以来被认为其减弱肌力的效应对心衰的病人是有害的,而事实表明该药能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死率。随机对照试验使我们得以正确评价现有某些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循证医学实施的步骤
3.1确定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将在诊断、治疗、预防、预后、病因等各方面的临床情况转换为一个可以回答的问题形式。这些问题包括①临床表现:如何正确获得和解决从病史及体检中发现的问题;②病因:如何确定疾病的原因;③鉴别诊断:当考虑到临床病变的可能原因时,如何根据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治疗性进行排队;④诊断试验:为了肯定或排除某一诊断,在考虑诊断试验精确性、正确性、可接受性、费用、安全性的基础上,如何选择诊断试验并解释其结果;⑤治疗:如何选择对病人有好处而无害处的治疗手段,从效果及费用来决定是否值得采用;⑥预后:如何估计病人可能产生的临床过程以及可能产生的并发症;⑦预防:如何通过确定和改变危险因素来降低疾病发生的机会,如何通过筛检早期诊断该病;⑧自我提高:如何保持知识更新,改进医疗技术,进行更好、更有效的临床实践。
3.2寻找回答上述问题的最佳证据,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根据上述问题,采用各种手段包括上网、图书馆检索、会议资料和专家通信等,写下与需要回答的问题有关的最好证据。
3.3评价证据的正确性和有用性以及作用的大小和临床上的实用性在评价时常根据性质分为4个等级:A级: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B级:设计较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C级:病例报告或有缺点的临床试验;D级:个人的临床试验。
3.4在临床上实施这些有用的结果在实施前要考虑回答以下3个问题:①资料提供的研究结果是否正确可靠;②结果是什么;③这些结果对处理自己的病人有无帮助。
3.5对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价估计在实施以上1~4步时的效力和效果,以便在下一次实施中加以改进。
4循证医学的局限性[5,6]
【参考文献】
[1]刘鸣.循证医学———新世纪的临床医学[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2):79.
[2]王吉耀.循证医学[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4):279.
[4]Evidence-BasedMedicineWorkingGroup.Evidence-basedmedicine:anewapproachtoteachingthepracticeofmedicine[J].JAMA,1992,268:2420.
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肿瘤学;教学
1循证医学的发展
1.1循证医学的萌芽
在1789年,法国巴黎学派的PierreLouis首次将统计学观念引入了临床医学,他反对仅仅依据既往的古典理论就对患者做出临床决策,要求医生给予患者的诊断必须是依据对患者个体进行全面仔细的观察,同时运用医学的“系统性规律”,即“数值法”来对这些观察结果作出的结论[1]。Louis的这一思想和实践被后世认为是循证医学的开始。之后,随着医学的发展,学者越来越认识到对医疗实践进行评价的必要性。希波克拉底提出医学成果不仅来自合理的理论,也要依靠综合推理的经验[2]。这就将观察性研究首次引入了医学领域。阿拉伯医生Avicerma更提出在动物体内进行的药物试验结果不能等同于人体的用药结果,在药物试验中应当设计两种情况的对比,同时要满足可进行重复性评价[3]。与此相呼应的是AlexanderHamilton在1816年记述了一项大型对照试验,试验目的是评价放血疗法的效果[4]。这也是记载中最早采用交替的方法产生对比组的试验。
1.2循证医学的成长
1.3循证医学的成熟
2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肿瘤学教学
2.1指导学生寻找证据、解读证据、评价证据
2.2循证医学在肿瘤内科学教学中的实施
2.2.1循证医学理论与肿瘤学理论结合在学习
【关键词】循证医学;医学影像学;互联网;资源
1什么是循证医学
2延迟发展的循证医学影像学和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影像学特点
3循证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延迟的原因还在于医学影像学学科自身的特征
4循证医学影像学的网络资源
随着我国肿瘤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大家对于肿瘤内科教学工作的重视度也日益提高。为了研究肿瘤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循证医学思维培养方法和效果,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本院44名轮转医师,分别给予传统医学教学和循证医学教学,探讨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1.2方法
对照组22名医师接受传统医学教学,研究组22例医师开展循证医学教学,详细方法为:
1.2.2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挖掘存在的问题,将问题及时提出。针对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各不相同,在循证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医师站在循证医学的视角上来认识各种肿瘤诊断方法,评价各种方法的应用价值。
1.3教学评价指标
针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医师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分析其循证医学思维提升情况,针对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综合临床评价能力等开展全面评价。针对两组医师最终接诊的典型病例开展科学的知识考核及评价。
1.4数据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循证医学思维提升度
研究组接受循证医学教学后循证医学思维得到较好提升的有9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3%(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轮转医师出科成绩
研究组2个月轮转结束后,出科成绩为92.50±3.5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0±4.50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