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交易7000亿平台疑暴雷,遭遇“黑天鹅”?)
岁末年终,餐饮圈引发一阵轰动,多家商户反映某啦啦平台提现出现问题,导致商家维持经营困难,无法给职员按时发工资,本就因疫情举步维艰的餐饮界再次出现危机。
多数商家在本次事件中反映,某啦啦提现问题存在已久,催款效果不佳,公司多次以疫情、银行、系统升级等理由回复商家,但仍未有实质解决问题,甚至有资金挪用之嫌。后续媒体报道显示,某啦啦方面承认,因机房迁移和系统升级导致提现延时,并承诺2023年1月1日起恢复正常,之前挤压的历史订单将于1月底前全部解决,并给予商户一定补偿。
对于商户提现难的问题,我们仅能从公开渠道获得信息,在没有获得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无法对客观事实作出判断。目前,对于该问题官方回应为系统升级,实则以人工结算的方式提现,其原因可能涉及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挪用平台商户资金等问题。根据媒体现有信息,目前某啦啦平台可能涉及以下法律问题:
第一,民法层面,服务商平台可能存在合同违约问题。某啦啦系统和商户约定,收取的营业额T+1日自动到账,不需要手动提现。然而,自2022年12月2日开始至12月底,营业额一直没有到账。也有商户透露,2022年11月已经发生没有按照T+1日约定的期限而延期到账的情况。合同层面,由于服务商向商户承诺正常提现日期为T+1,目前无法按照正常期限提现,某啦啦未尽合同义务,未对商户提前说明,存在合同违约,商家可根据《民法典》提起诉讼,要求某啦啦返还提前金额并赔偿相应损失。
第二,行政法层面,某啦啦平台可能涉及未取得支付牌照而开展支付结算的服务。据了解,某啦啦自身并未取得支付牌照,而是与已取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某某驿站进行合作,故而餐饮商户的资金大概率在某某驿站的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中,某啦啦正常情况下无法随意挪用餐饮客户的资金。然而,由于某啦啦与某某驿站属于关联公司,存在复杂的资金关联交易,不排除两者都有挪用餐饮客户的资金的可能。更为严重的是,某某驿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自2018年起在支付领域多次被处罚,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在2022年7月没收其违法所得高达716万元,于2022年10月受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的处罚。
根据《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三条,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支付机构依法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管理。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如果该服务商确实未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也未与持牌支付公司达成合作,有可能违反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可能涉及行政违法,面临行政处罚。
第三,刑法层面,某啦啦平台可能涉嫌多起罪名。根据刑法第272条的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财物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使用的,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即可能构成挪用资金罪。根据刑法第271条的规定,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即构成职务侵占罪。当然,这当中还有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集资罪等,由于案件事实披露不详,飒姐团队在此不逐一分析。
综合而言,对于目前难以提现的商户,飒姐团队建议先和某啦啦平台及时沟通,询问平台解决方案。商议不成,最好的办法是寻求民事诉讼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