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遏制农村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旗帜鲜明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农村移风易俗重在常抓不懈,找准实际推动的具体办法,创新用好村规民约等手段,倡导性和约束性措施并举,绵绵用力,成风化俗,坚持下去,一定能见到好的效果。”中央有关部门也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对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进行专门部署和安排。
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怎么移,如何易?推进移风易俗,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近年来,金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移风易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国家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坚持守正创新、弘扬良好风尚,探索形成了“3456”婚改模式。在全区各级各部门大力推动下,一个个有力举措破除陈规陋习,一项项重大部署厚植新风正气,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劲吹于金台大地。
建立“三项机制”,凝聚改革合力
建立党政联抓机制。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双组长”领衔的婚俗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党政领导、民政主抓、部门配合、镇街落实、社会协同”的组织领导机制,有效保障婚俗改革顺利推进。建立条块联推机制。实行婚俗改革工作任务清单化、台账式管理,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建单”、“派单”,部门镇街和村(社区)“领单”、“销单”,定期对账交账,强力推进改革措施落地落细。建立城乡联动机制。整合城市社区文化、人才资源,组建婚俗改革专家团和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宣讲队,下沉镇村检查指导、宣传宣讲,着力补齐农村地区婚俗改革短板,以城带乡推动观念更新、化风成俗。
打造“四大阵地”,做强实践载体
打造婚姻家庭“辅导阵地”。建成国家5A级婚姻登记处,专设婚姻家庭咨询室和心理辅导室,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师,常态化开展婚姻辅导。打造红白理事“倡导阵地”。在全区130个村(社区)全覆盖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度化规范彩礼、婚宴、礼金等费用标准,创新建立报备承诺制度,大力倡导不讲排场、不摆阔、不攀比、不举债办婚事、拒绝高价彩礼、拒绝铺张浪费、拒绝低俗婚闹“四不三拒”文明婚事公约,全区婚庆支出平均下降30%。打造乡贤能人“劝导阵地”。成立130个乡贤能人工作室,吸纳896名乡贤能人参与基层治理,宣讲婚俗改革政策,涌现出了胜利村、紫原村、车辙村等5个“零彩礼”典型村。打造村史家风“引导阵地”。对全区30个村史馆、22个家风家训馆、135个文化广场全部增补婚俗改革内容,整理红色家庭教育事迹16个,推广家训家教典型20个,引导弘扬良好家风家教。
搭建“五个平台”,优化婚恋服务
搭建情定鹊桥交友平台。建立“金鹊桥”线上线下相亲交友平台,先后成功举办“我们约会吧·缘定金台”等大型相亲活动12次,参与人数达到1.5万人。搭建婚改政策宣讲平台。开展婚俗改革进家庭、进社区、进村庄、进军营、进机关、进企业“六进”文明实践宣讲活动,定期举办“幸福婚姻”等公益讲座和好家风、好家训宣讲活动,大力普及婚俗改革政策和优秀婚俗文化。搭建登记服务自助平台。认真落实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政策,在婚姻登记中心设置一体化终端机、自助照相机等新型智能化设备,全面推进婚姻登记“一网通办”。搭建结婚颁证特邀平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因地制宜打造西府天地、理想共创文化园等户外颁证基地,举办“相约七夕情定金台”等主题颁证活动,邀请道德典型、社会贤达等为新人颁发结婚证,进一步提升青年人对婚姻的尊崇感、神圣感和使命感。搭建婚姻纠纷调解平台。多部门联合组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在婚姻登记中心设立政策法规工作室,用心用情为婚姻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切实为幸福婚姻家庭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