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安全专家: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

文│腾讯公司安全管理部高级总监李佳腾讯网络安全与犯罪研究基地高级研究员张娜

中国已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移动通信功能的高用户粘度,移动网络从“信息媒介”转换为“生活平台”,成为人们日常活动的第二空间。随着通讯和网络的发展、普及,电信网络诈骗日益成为威胁公众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公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屡打不尽,犯罪数量依旧处于高位,严重影响公众的财产安全和互联网生态的清朗环境,甚至破坏社会秩序的和谐与稳定,危害性极大。

一、电信网络诈骗七大特征

与以往“简单结伙”“单兵作战”不同,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运作模式日趋专业化、公司化,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活动地域呈现跨境化,并逐渐形成恶意注册、引流、诈骗、洗钱等上下游环节勾连配合的完整链条,各环节精细分工、专业运作、技术应用迭代升级,形成电信网络诈骗“新范式”。进入2019年,电信网络诈骗无论是在高发类型、目标人群还是诈骗套路方面都在不断发生新变化,呈现新趋势,并衍生出多种新类型新手法。这些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更加隐蔽,利益关联更加复杂,给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和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交易型诈骗最为高发,纯获利类诈骗日渐淡出

由于网络购物和网络支付的普及,网络购物和服务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交易类诈骗占比遥遥领先,是最为高发的诈骗类型。诈骗行为人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购物人群和场景,衍生出更加多变的话术和手法,以致交易诈骗所占比例居高不下、连年攀升。

同时,在网络购物、支付时,消费者日趋理性,面对“免费送”这种“天上掉馅饼”的诈骗伎俩,警惕性明显提高,纯获利类诈骗随之大幅减少,并有淡出之势,这与长期不懈的宣传教育和针对性的专项治理密不可分。

(二)90后被骗概率高,中老年人被骗金额高

根据用户举报数据显示,18-28岁之间的被害人所占比例高达54%。90后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同时也因社会经历有限,对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不足,而成为被骗概率最高的群体。

(三)广撒网骗财骗信息,全面榨取被害人价值

现阶段,“随机诈骗”与“精准诈骗”相互交织,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的新趋势。诈骗行为人常以用户注册、商品邮寄及提供服务需要为借口,要求被害人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在骗取被害人金钱的同时,设法获得公民个人信息,为再次实施精准诈骗提供“弹药”。

(四)“杀猪盘”兴起,多种黑产相互勾连

近期,电信网络诈骗开始与赌博黑产相互勾连。新近出现的“杀猪盘”是一种东南亚博彩骗局,诈骗行为人以交友为名义博得被害人的好感和信任后,以各种方式诱骗被害人进入赌博平台或虚假的投资平台投入资金,骗取钱财。近期被骗金额巨大的交友诈骗案件,多是采用该种手法。

(五)群聊群控做迷局,新型技术成诈骗工具

人工智能因其相比人力更加稳定、高效、成本低廉,也开始被诈骗行为人用作实施犯罪、破坏网络秩序的工具。诈骗行为人在诈骗实施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制作自动化程序、设备,用于群聊群控场景。同时在诈骗上游犯罪中,黑产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破坏网络平台安全策略,为网络黑恶源头犯罪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六)跨平台诈骗日益增加,多平台成引流入口

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各类平台的出现和发展。通过对社交场景下诈骗行为的分析,发现相当一部分诈骗行为源自多平台、跨平台的引流。诈骗行为人利用多平台运作场景丰富、触达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精心设计场景,将被害人诱骗至其他平台进一步实施诈骗。其中二手交易平台、婚恋招聘网站、短视频平台出现诈骗引流较为突出。

二、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的难点和原因分析

一直以来,公安、司法机关对电信网络诈骗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各网络平台亦不断完善安全策略,电信网络诈骗蔓延之势有所遏制。但现阶段,作为网络空间治理的顽疾,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治理仍存在诸多难点。

(一)上游、源头黑产输送海量账号和精准信息

1.互联网恶意账号是电信网络诈骗的源头

恶意注册养号黑产为电信网络诈骗源源不断地供应各类账号资源,用于为诈骗行为人提供网络身份并隐藏真实身份,以增加平台溯源难度、逃避法律追究。为保持账号的正常存续和使用,养号群体会模拟真实账号使用场景,将账号加入更多好友、群组,定期更新日志,绑定真实身份,开通支付等功能,甚至开设网店,以此提升账号价值。这些账号营造出一种真实、连贯的工作场景和生活场景,使诈骗场景更加立体化、生态化,让被害人更容易放松警惕。

2.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依旧严峻

除了为恶意注册及养号环节提供身份绑定信息,公民个人信息也是“精准诈骗”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当公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既有观念还停留在“广撒网”的方式时,精准诈骗因其针对性强,更易突破公众的心理防线,为诈骗实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阶段,黑产团伙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在有漏洞的目标网站服务器中建立“后门(webshell)”以拖取存储数据,通过交易、互换等方式批量获取,公开渠道抓取,甚至利用少量金钱报酬诱导个人出卖自己的身份信息。除此之外,亦存在部分公民自愿提供个人信息甚至身份资料的情况。

3.黑灰产源头平台工具泛滥

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的账号,在注册及养号过程中,需要对抗和突破互联网安全保护措施,也需要进行批量自动化操作,各类黑灰产平台工具因此应运而生,如“秒拨”动态IP服务平台、接码平台、打码平台、辅助验证平台等,他们服务于源头犯罪的各个环节,日益泛滥。

(二)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助推电信网络诈骗高效运转

一方面,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帮助诈骗行为人大量获取数据、快速整理数据、智能分析数据。公民个人信息可能散乱存在于各个数据库或是存储介质中。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诈骗行为人通过扫描漏洞建立后门或制作恶意SDK植入App,获取大量包含公民个人信息的数据,并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手段,对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智能挖掘与分析,最终实现对被害人的精准画像,定向设置不同的诈骗场景,提高诈骗成功率。

最后,高科技的应用也为电信网络诈骗黑产上游犯罪行为对抗和突破互联网安全保护措施提供了支持。如前文所述打码平台,从早期人工识别和输入,到利用人工智能训练机器批量识别,再到近期除使用AI、OCR等技术手段之外,已开始采取Hash值匹配校验与人工打码相结合的稳定方式,大大提高了破解验证码策略准确率。

(三)刑事打击落地困难重重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持续高发的形势,公安、司法机关也积极深入研究,总结刑事打击面临的困难,具体如下:

1.犯罪成本低,回报率高

诈骗行为人通过网络实施诈骗,依靠技术手段实现全自动、批量化运作,极大地节省了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特别是随着黑产链条分工的日益细化,每个犯罪节点只需集中投入特定的设备、程序、人员等即可实现自上游到下游诈骗实施的整个过程,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成本会日益降低,一旦得手,将会获得巨额的收益。

2.被害人分散,打击成本高

首先是被害人地域的分散。由于电信网络诈骗具有非接触性,基本不受时空限制,涉及地域范围广,被害人数众多,跨区域作案已成常态。多地报案,多地办理,极大地浪费了警力资源,也给案件侦破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跨境作案,侦查取证难

近年来我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力度不断加大,多地联动打击逐渐增多,使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成本和风险上升,大量诈骗行为人开始转移至境外,以逃避国内监管和打击。这些犯罪团伙通过网络直接实施或者遥控犯罪,增加了执法和司法工作的难度,如管辖与司法协作困难、取证与固定证据困难、境外抓捕的成本巨大等。

4.分工细化,法律适用难

针对公民自愿提供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是刑法中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故而被害人的自愿将阻却犯罪成立,由此在被害人自愿提供身份信息被用于黑产的各个环节时,如何认定行为性质,尚需讨论。这些法律规制上的困难,客观上也影响了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总体效果。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诈骗威胁,腾讯守护者计划整合腾讯的黑灰产大数据优势和AI能力,推出智能反诈中枢,致力于从源头防止企业数据和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并协助司法机关进行诈骗案件打击治理,帮助用户识诈、防诈,形成全方位的防护体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首先,守护者智能反诈中枢通过对腾讯自有平台、警方及合作伙伴所提供的用户投诉、举报、异常信息等数据进行AI智能分析比对,筛查其中所包含的黑产、欺诈信息,再经由反诈骗专家进行最终的研判。

同时,为了从源头防范企业数据和用户隐私泄露造成的诈骗风险,守护者智能反诈中枢联合腾讯安全,输出企业安全整体解决方案,保护企业数据资产,阻断黑灰产对于企业信息数据的窃取。

这样案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依靠守护者计划智能反诈中枢的能力,2019年上半年,腾讯守护者计划协助公安机关开展电信网络诈骗及上游黑产打击行动,协助各地公安机关共计破获案件26件,抓获人员1500余人,涉案金额近4亿元。

未来,电信网络诈骗还将保持集团化、链条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诈骗手段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迭代更新,跨境犯罪的遏制有赖于司法协作制度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任重而道远,电信网络诈骗总体态势依旧严峻。

为此,政府、司法机关、行业、公众应共同努力,共筑反电信网络诈骗坚固防线,守护他人、守护自己,将反诈骗工作进行到底。

THE END
1.线上相亲被骗婚恋平台是否担责?——中国青年网“一方面,线上婚恋平台的快速发展和低门槛准入导致市场混乱,部分平台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不法分子利用线上相亲的虚拟性和隐蔽性,故意进行欺诈活动。用户自身缺乏防范意识、过于轻信他人,对潜在的风险认识不足,这也是重要原因。”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月丽说。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youyue.youth.cn/yw/202411/t20241112_15643042.htm
2.婚恋风险状态查询(非婚姻状态)婚恋风险预测查询是指通过身份证号和姓名,来查询出身份对应的结婚或恋爱的风险状态评估。婚恋风险状态分为:低风险(或未查到风险)、中风险(或可能存在民事风险)、高风险(或可能存在刑事风险)。婚恋风险状态并不是婚姻状态(例如:未婚、离异、已婚等)查询。婚恋风险状态是根据大数据模型(案件、地域、年龄、性别等多层维度模型)分析推算http://sfhgrhlfxcx.haotongcha.com/
3.个人婚恋风险查询(非婚姻状态)婚恋风险预测查询2、查询结果只显示低风险(或未查到风险)、中风险(可能存在民事风险)、高风险(可能存在刑事风险),不显示个人隐私信息。3、婚恋风险状态并不是婚姻状态(只显示低、中、高风险;不显示未婚、离异、已婚、再婚等;婚恋风险不是婚姻状态)。4、如果您输入了错误的身份证号或姓名,查询结果都是“低风险(或未查到风险)”http://shenfenhunyin.suinidai.cn/
4.2022网络安全运营服务机制及网络反诈应对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涉安”法律在安全监督管理方面的共性,法律相关条款完善公司网络安全制度、平台治理、反诈应对等,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对通信运营商、互联网运营商的安全运营、反诈机制建设提出借鉴,从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到网络安全保护与发展,促进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监督,依法治网,安全运营全https://www.rbc.cn/shangxun/2022-12/14/cms1357811article.shtml
5.世纪佳缘或被持续追责婚恋网站实名制仍形同虚设婚恋平台之责? 张起淮是北京市蓝鹏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也是苏享茂一方的代理律师之一。张起淮告诉记者,正在做的工作是全面梳理已有证据、法律关系,并完善和弥补证据,理出相关观点和头绪,然后做出代理方案。 “苏享茂案件具有典型性。”张起淮认为该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还是刑事法律关系?如果属于民事法律关系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20170923780044458.html
6.河南高院刑案办理四个文件汇编作为衡量、检验刑事裁判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 2.办案要追求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要严格依法办案,准确适 用法律;要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政策目的,维护党的执政基础。定罪量刑在考虑刑 法规定的同时,还要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社会公众的朴素认知。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506/13/832246_1122503355.shtml
7.刑事案件一审判决书(精选6篇)吴启兵、汪才辉先后与王红宇合作成为安徽富鑫融资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鑫公司”)的居间商,招募业务员虚构第三方女性身份,到婚恋网站以谈恋爱、交友的名义结交单身男性为好友,通过QQ聊天博取对方信任后,以普通投资者身份向对方推荐国际原油期货,诱骗被害人王某甲、徐某、张某等人到“富鑫公司”非法搭建的“ISA”平台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5zn4n1k.html
8.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简介击水律师事务所地址→MAIGOO百科婚恋、同居、离婚、亲子关系、子女抚养等争议解决; 遗嘱、遗赠、继承等纠纷争议解决; 婚前、婚内夫妻财产约定,父母财产赠与等财产隔离; 遗嘱、意定监护协议、养老协议等文书草拟和签订指导; 家族及家族企业财富管理; 常年私人/家族家事法律顾问服务。 刑事法律业务、企业刑事风险管理 刑事案件全程辩护; 代理被害人参与https://www.maigoo.com/citiao/31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