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会员实际情况、信口承诺但永不兑现、雇佣“婚托”行骗等是许多不规范婚介所的“杀手锏”
调查
婚姻中介鱼龙混杂
知情者透露,这些所谓的征婚者,大都为婚介机构的“红娘”。在虚假前提下开始的相亲,各种猫腻可想而知。
不过,这也仅仅是婚介市场乱象的冰山一角。有专门研究人士总结,婚介业存在着十大欺诈行为:免费建档、夸大会员实际情况、编造优秀会员、信口承诺但永不兑现、乱点鸳鸯、利用会员充当“婚托”、雇佣“婚托”专门行骗、“红娘”常换骗人不变、热闹的联谊会有数量无质量以及经营场所“不翼而飞”等等。
真相是否如此呢?11月9日,记者以相亲者身份,来到了南宁市人民路一家婚介所。应征时,记者说没带身份证,对方称只要有身份证号码就可以。一名声称从深圳过来的女子说,会费是1000元,保证介绍成功,不成功可以一直保留会员资格。如果没钱,可以先交300元,交了钱他们就会让应征女子过来跟记者见面。
在澳门街一家婚介所,记者到时,大门紧闭,门把手被人破坏。隔壁的一家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旁边确实是一家婚介所,前几天有两个中年男人被骗后,闹着要退会费,把门给砸了,婚介所的工作人员从此也不见了踪影。
知情者透露:有一家婚介所在金朝阳办公,被查处后,又变换某个名称注册继续开张。再被查处后,他们又改换名称,搬到其他楼层招揽生意。据他所知,该所已经改了几次名,从该楼9楼至6楼,反复搬来搬去。
思考
正规中介为何难存活
业内人士透露,在南宁,做得比较正规、口碑又比较好的婚介所只有寥寥数家,这个数目在南宁市大大小小上百家婚介所当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亲需求越来越多,为何正规中介却如此之少?
“劣币驱逐良币。”北湖路一家正规婚介所目前拥有7000多名会员,每年都可成功撮合上百对新人,该婚介所负责人韦先生谈起正规中介难以存活,用了上述话语。
韦先生说,婚介所是一个需要前期积累客户资源,建设口碑的行业,刚开始经营时,不太可能盈利,赚钱需要耐心,更需投入。正规婚介服务一般规定征婚者在交纳年费后,每年可约见3至5个见面对象。每次约见前,婚介机构按照“了解征婚者→选择见面对象→安排约会→反馈约谈”的流程为征婚者服务,需要花费不少的人力,加上房租等成本,在前期客户资源少时,肯定亏本。
另外,征婚者普遍有攀高心理,男的要白富美,女的要高富帅,不是说需要征婚的人就素质不高,但凭心而论,也仅仅是矮个里面选高个,正规征婚资源,往往对客户没有吸引力。
“一边是婚介盈利的普遍规律,一边是征婚者普遍的攀高心态,鱼龙混杂的中介就乘虚而入,不仅入会费低,而且一次找来多个‘婚托’,征婚者反而认为其服务及时、数量有保障。”另一业内人士说,极低的行骗成本让很多正规经营者产生巨大心理落差,要么濒临倒闭,要么同流合污,进而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
尴尬
被骗者失声监管不到位
不过即使有敢言者,他们的维权道路也并不顺畅。婚介行业管理涉及民政、工商、公安、物价等多个部门。然而,成立婚介所,很多情况并不通过民政部门审核;工商部门虽负责婚介机构注册登记,但执法权限有限;警方也经常会遇到取证难、定性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