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进展!知错就改,小天才接受消协整改建议对违规APP立即下架。
国家层面对于未成年人的上网问题已经非常重视,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其中专门增加了网络保护专章。
【测试】
该APP内部还设置了【朋友圈】板块,可供学生用户在里面自由发表心情状态“说说”。然而,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许多青少年学生在里面忙着公开“找朋友”。“我找对象,女,14特别漂亮。”这是此前一位小学刚毕业的女生在上面发表的一条状态,还有人在声称找朋友的同时直接留下了自己的qq号码。
“我要当学霸”APP【朋友圈】板块部分截图。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这款学习类APP内置多个板块,包括英汉字典、学习资料、课外阅读、朋友圈、讨论组等。其应用分级是“年满7周岁”。开发者是成都宝宝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上述“我要当学霸”“初中历史”“专注自习室”三款APP在安卓端应用市场的下载量分别为139万、16万、18万。
【分析】
小公司“自杀式”变现?目标群体并非核心用户
“大平台只会去删这种内容,甚至封号,不可能作为运营手段。”他解释称,凡是做过社交尝试的,基本都出现过这类问题,监管成本太高,索性直接砍掉社交功能。此前他所在的团队也有过打算做学习社区/论坛,设几个运营人员维护话题,提高用户黏性,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讨论学习问题,结果非学习问题的内容量远大于学习问题的内容量,在运营的半年期间,被管控了好几次,“国家对于大平台盯得很紧,而且同行也会相互举报,最主要的是自己管也管不住,成本太高”,在张锋看来,这种运营模式是被证伪的,所以后来大部分机构基本就不再做了。
【破解】
未成年人的触网及网络风险问题,已经有法可依
在学习类APP各种乱象屡禁不止背后,郝盼盼说,“如果沉迷于网络,未成年人可能会把线上接触到的不良信息和行为转变到线下,进行模仿。其次,由于这类不良信息产生的刺激更强,容易让未成年学生丧失对学习和正常人际交往的兴趣,逐渐荒废甚至退出学业。此外,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产品中推送的婚恋交友板块,也容易给犯罪分子实施不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从而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等造成重大威胁。”
“想要更好地对未成年人做好保护,离不开学校、政府、家长、网络产品提供方等多方的合力。”郝盼盼总结说,除了网络产品提供方以及家长方面要有所作为之外,学校要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来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网信、公安,工商行政等部门也有大量工作要做,比如不断出台新政策新举措,划定可能影响未成年身心健康和成长的网络信息的种类范围和判断标准,从源头上进行治理。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博、张锋、吴琳均为化名)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邮编:210092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