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吉莱恩特在电视中看到一则新闻,美国有一位小伙子,一直遇不到自己喜欢的人,于是突发奇想,扔了一个漂流瓶在海里。结果,一年之后,真的有一位女孩联系他。现在,他们早已喜结连理,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呢。
“这种恋爱方式真浪漫,为什么我不能试试呢?”吉莱恩特忽然心潮澎湃,他在工作室转来转去,视线落到排列整齐的牛奶瓶上,立刻就有了一个好主意,“让这些亲爱的瓶子们帮我去寻找爱情!”
一个月后,吉莱恩特向老板请假,专程飞到伦敦去找埃莉丝。短短两天的相处,让他们的恋情不但没有“见光死”,反而更加依恋彼此。又过了半年,大学毕业的埃利丝终于来到吉莱恩特的身边,他们成了一对幸福的情侣。
半年后,有3对恋人将要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吉莱恩特和埃莉丝决定为大家举办一场一场浪漫的集体婚礼。他们亲自动手设计方案,婚礼现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硕大的牛奶瓶,那是他们共同的“媒人”。
【关键词】性格类型;民族大学生;择偶偏好
1问题提出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被试选取民族学生比较集中的北方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和宁夏师范学院的大学生400名,其中北方民族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各150名,宁夏师范学院100名。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45份,其中有效问卷338份,有效回收率84.5%;男生131名,女生207名;汉族99名,少数民族学生239名。
2.2研究工具
统计工具主要用SPSS15.0。
2.3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法。问卷由三部分组成:被试基本情况;艾森克人格问卷(陈仲庚修订版);理想择偶条件偏好量表(信度为.86、效度为.62,六个维度分别为社会经济地位8项,人品事理7项,情趣5项,个性条件3项,生理条件4项,气质4项,共31项)。
3研究结果
3.1择偶偏好性别差异比较
结果表明:女性在有财产、职业好、有孝心、事业有成和无不良嗜好方面有显著差异。虽然其他各项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选择未来配偶中的重要程度不同,男性排在前5位的是对人好、忠厚、有责任心、有孝心、性格好;而女性排在前5位的是有孝心、有责任心、忠厚、性格好、对人好。见表1。
3.2不同性格类型与择偶偏好差异比较
结果表明:内外向性格与人品事理、情趣和个性条件有显著差异,与社会经济地位、生理条件和气质无显著差异。
3.3民族与择偶偏好差异比较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汉族与少数民族只在社会经济地位和气质维度有显著差异,体现在高职位、有财产、职业好、高职称、家境好、事业有成、高学历、有情趣、容貌好、文静、身材好、温柔。
4分析与讨论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理想择偶条件与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乐国安[15]的研究中,男女性择偶条件排在前5位的是年龄、婚姻史、身高、职业和学历,与大学生的择偶条件有一定的差距。
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在择偶偏好上有一定的差异。虽然本研究的差异只体现在社会经济地位和气质方面,但由于样本资料中,18个民族中的12个民族人数过少,因而本文并未作进一步的验证。
参考文献
1Edward,J.N.(1969).FamiliarBehaviorasSocialExchange[J].JournalofMarriageandtheFamily,31,518-526.
2Winch,R.F.(1958).Mateselection.Astudyincomplementaryneeds[M].Newyork:harper.
3Murstein,B.T(1980).Mateselectionin1970s[J].Journalmarriageandfamily,42,777-792.
4Howard,JudithA.,Blumstein,Philip(1987).SocialorevolutionarytheoriesSomeobservationsonpreferenceinhumanmateselection[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
5Li,NormanP,Kenrick,Douglas(2005).Sex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inpreferenceforshort-termmate:what,whether,andwhy[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
6Buss,D.M.Shachelford,T.K.(2001).Ahalfcenturyofmatepreference:theculturalevolutionofvalues[J].Journalofcomparativefamilystudies63(2):491-502.
7Schmitt,DavidP(2004).Patternsanduniversalsofmatepoachingacross53nations:theeffectsofsex,culture,andpersonalityonromanticallyattractinganotherperson’spartner[J].TheAmericanpsychologicallyassociationvolume,86(4):560-584.
8钱铭怡,王易平,章晓云,等.15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0(5):40-42.
9罗萍,封颖.从性别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4(5):631-633.
10童杰辉.中国人择偶模式在10年中的变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2):10-14.
11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6):31-33.
12韩荣炜.两性择偶标准的差异研究[J].婚姻家庭,2002,(1):491-502.
13钟道平,钟绪朗.一项关于我国青年择偶标准性别差异的内容分析[J].青年探索,2003,(5):56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