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款:仁兄潘桐冈,对此处知虚己好,丁未夏,板桥。
潘西凤(1736~1795),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竹刻家、篆刻家,字桐冈,号老桐,别署天姥山樵,以字行。浙江新昌人,侨居扬州。王虚舟弟子,工书法,精于刻竹,名重于时。与郑板桥友情甚笃,称其为“濮仲谦后金陵派竹刻第一人”。
Lot1466
清钱大昕小像臂搁
长23cm
题识:潜研老人小像,子婿瞿中溶敬刻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晚号潜研老人,今上海嘉定人,著名学术大师,乾嘉学派代表人物。乾隆十五年举人,授内阁中书,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二十二年授编修,历官多省。先后主讲南京钟山书院,娄东书院。精研精史,音韵典章、金石等。并兼通中公历算。一门父子、兄弟名重当世,有“九钱”之称。工书法。
瞿中溶,活跃于清嘉庆年间,篆刻家、书画家,兼通医。幼名慰劬,字木夫,又字镜涛,上海嘉定人,诸生。官湖南布政司理问。为钱大昕女婿。博览群籍,尤精金石考据,富藏汉镫、铜像、古泉、古镜、汉砖瓦等,号称甲于娄东。在湖南为官之余,遍及荒郊野岭遗址,搜访古遗物,获得不少古物和资料。当时金石爱好者无不慕名与其结交,共作考证辨析。
Lot1469
明三松款竹雕红娘窥简图笔筒
高15.5cm
估价:RMB130,000-150,000
题识:三松
朱稚征,号三松,生卒年不详,应为明末至清初年间人。朱稚征与祖朱鹤、父朱缨,合称嘉定三朱,祖孙三人竹艺相承,开嘉定竹刻一脉之先。据金元钰《竹人录》载,三松善画远山淡石,丛竹枯木,尤长画驴。其雕刻刀不苟下,兴至始为之。作器赠人亦随性而为,“意所不属,遗以多金弗顾也”。朱三松以北宗画技入竹,兼为竹人与文人,所刻作品亦富文人意趣,明时已宝贵,至清代金元钰时,已是“琼弁火齐,名重五都矣”。
Lot1471
清竹雕羲之爱鹅竹笔筒
直径6cm;高11cm
无底价
Lot1473
清王梅邻刻爱莲说竹笔筒
高18.5cm;直径13cm
估价:RMB500,000-600,000
题识:嘉庆丁卯秋八月上浣制于滋兰草庐,梅邻山人。
钤印:梅、邻
王梅邻,名恒,字筠谷、茂林、仲文。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嘉定人。梅邻世袭家学,曾祖父王之羽师事吴之璠,潜研竹刻艺术;之璠无子嗣,吴家创流派王家承袭,至梅邻四代嫡传不灭。擅采北宗画法入竹刻构图,风格隽永耐人寻味,堪称嘉定派竹刻艺术之中流砥柱。
王梅邻早期作品崇尚古法,中晚年作品变法,另有阴刻法皆精妙绝伦。本器纪年嘉庆丁卯(1807年),可窥探王梅邻艺术风格演进的轨迹,具有时代分水岭的重要作品。清代中期,竹刻艺术渐趋于秾华浮丽,古朴典雅日少。惟梅邻恪守高雅清朗的审美意蕴,同一时期的竹刻家难有与其颉颃者,显赫声誉犹胜父执辈。
Lot1479
元张成款剔红香盒
直径9cm
估价:RMB90,000-120,000
款识:張成造
元代是中國古代雕漆工藝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出現一批有名的雕漆匠師,楊茂、張成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據《嘉興府志》載:“張成、楊茂,嘉興府西塘楊匯人,剔紅最得名。”
Lot1483
清乾隆剔红缠枝花卉纹蝈蝈罐
高14.5cm
估价:RMB40,000-80,000
Lot1497
清乾隆仿雄黄料香盒
直径7.8cm
估价:RMB280,000-400,000
款识:乾隆年制
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现场上曾释出同类料杯,器形质地一致,成交额高达成交价1,625,000港币,可见其珍贵。
本品存旧配红木底座。
Lot1502
明灵璧石研山
长20cm;高12cm
估价:RMB200,000-300,000
Lot1505
明英石大研山
高53cm
Lot1509
清雍正皮球花纹白石长方盆
长114cm;宽58cm;高23cm
估价:RMB150,000-200,000
Lot1513
清早期董沧门款灵芝砚
长17.5cm;宽13.8cm;厚2.8cm
出版:
1、北畠双耳、北畠五鼎,《観砚録》,东京,1984年,154-155。
2、《中国名砚展》,1984年,53号。
展览:中国名砚展,1984年,日本砚石研究会。
董汉禹,字沧门,康熙年间闽中人,善写松竹,精治砚,工篆刻,与同时代雕刻大师魏汝奋、杨玉漩等齐名,盛及一时,多有作品进贡,开清早期砚石、寿山雕刻一时之貌。其雕刻艺术深为黄任所赏识,曾被黄任聘于府中制钮多年,其作品传世者甚少。黄任《秋江集》题林涪云陶舫砚铭册后有“董生病后杨生殁,谁复他山我错攻”诗句。
Lot1514
清林在峨铭落花游鱼砚
长15cm;宽9.5cm
题识:静极而动如春水鱼端溪峡内十里产嘉鱼,味丰而美,出峡即不可得,岂止端峡余灵所钟耶!偶于研背写两尾游冰泳其上,并录朱子调息箴二语,春波无际,正如三十六鳞变化时也。庚午三月既望轮川。
著录:
1、林在峨《砚史》卷6。
2、欧清煜、陈日荣编,《中华砚学通鉴》,浙江大学出版社,327页。
林在峨(清),字涪云,号轮川,福建人,林佶子。好古工文词,精行楷或写意作竹石花卉。著有《陶舫集》、《砚史》。
Lot1517
清康熙余甸、林佶款玉带砚
长18.8cm;宽13.4cm;厚4.5cm
估价:RMB200,000-250,000
题识:
1、宛陵梅庚赞,侯官林佶书
2、耕兮鑿兮留方寸兮,甸
出版:《中华古砚》
林佶(1660-1720后),字吉人,号鹿原,福建侯官人,林侗之弟。康熙五十一年特赐进士,授内阁中书。佶工于楷法,又善篆隶。文师汪琬,诗师陈廷敬及王士祯。家多藏书,徐干学锓《通志堂经解》,朱彝尊选《明诗综》,皆就传钞。自着有《朴学斋集》传于世。
Lot1519
清张廷济诗文端砚
长11cm
估价:RMB100,000-200,000
题识:黼海盐受之姪辛鉤摹刻,石之砚铭曰:石墨著而黑,文字虚生白,白与黑谓之黼,黼形如斧,此可覩铭而书之,叔未甫,道光庚子五月五。
盒盖题识:黼张叔未铭,泉唐杨氏藏,福庵居士题。
钤印:廷济、张叔未
张廷济(1768-1848),原名汝霖,字顺安,号叔未,晚号眉寿老人,室名八砖精舍,浙江嘉兴人。嘉庆三年解元。金石学家、书画家。精金石考据之学,收藏鼎彝、碑版书画甚丰。
Lot1525
清乾隆紫檀浅刻张宗苍款山水楼阁图笔筒
直径15.5cm;高16cm
款识:宗苍
张宗苍(1686-1756),字默存,字墨岑,号篁村,又号太湖人,晚称瘦竹。横渠(张载)十七世孙,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以主簿理河工事。善画,师承清代娄东画派的传人黄鼎。乾隆十六年,清高宗弘历南巡时,他以吴中十六景画册进程而得到皇上的赏识,命入京而成为宫廷画家。乾隆十九年,弘历帝因张宗苍在宫内效力甚勤,又年已及暮,特加恩赏户部额外主事。第二年,张宗苍告老还乡,隐于家。小传见于《国朝画征录》、《墨林今话》、《清史稿》、《国朝院画录》、《桐荫论画》、《国朝书画家笔录》等书。
Lot1526
清奚冈记金冬心自刻像紫檀笔筒
直径13.5cm;高12.5cm
估价:RMB350,000-450,000
1、冬心老人自写,七十水景于挹江僧舍
2、岁寒风雨,草屋萧闲,鄙性疏懒,不耐苦吟。惟以笔墨自遣,每于酒半灯下,辄写小帧,数日以来,不觉亹亹,盈册就中,抚黄子久、倪元镇、沈石田、董思白诸公笔意,盖取其荒率天真,未敢以为似也。时在乾隆甲寅嘉平廿又六日,蒙道士奚冈记。
钤印:“蒙泉外史”、“奚冈”
奚冈(1746-1803),初名钢,字纯章,后字铁生,号蒙泉外史、散木居士、奚道人等,室名冬花庵,钱塘(杭州)人。工书法,行书、草书、篆书无一不精,山水、花卉有恽寿平气韵。在篆刻上,他宗法秦汉古印,领浙派篆刻阳刚风气之先,与丁敬、蒋仁、黄易齐名,号称为“西泠四家”,并与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合称为“西泠八家”。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又字吉金,号冬心、古泉、金牛、昔耶居士、曲江外史、稽留山民、百研翁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时来往于扬州间。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未就。工诗及古文词,善篆刻,精鉴赏。书法工隶、楷,将《国山碑》和《天发神谶碑》融化于隶、楷间,独创一格,号称“漆书”。画笔高古,不同凡俗,居当时画坛首席,为“扬州八怪”之一。
Lot1531
清乾隆紫檀竹节纹闲余板一对
高12.8cm;宽33.5cm
估价:RMB180,000-250,000
三希堂中即有陈设与本品殊为一致的紫檀闲余板。因三希堂空间很小,没有地方放置桌案,为了放置物品,即制作有此类小巧的半圆形闲余板,镶嵌在坎窗上,可放置小型器皿,起到桌几的作用。今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三希堂中,挂满壁瓶之墙壁旁侧的门扉之上,仍挂有造型与本品一致的闲余板,可资参照。
参阅图
Lot1534
清早期黄花梨提盒
长30.5cm;宽19.5cm;高23cm
估价:RMB150,000-180,000
Lot1536
清阮元“雪岭同云”理石屏四册附阮元《石画记》五卷全(清道光二十年(1840)仪征阮氏学海堂刻本)
长74cm;宽46.5cm
题识:雪岭同云。夜来雪满金庭洞,晓色沉沉阴尚重。山头雪气寒更高,山外同云凝不动。雪人峰有太古雪,此石岂非雪所冻。旧游我作剡溪梦,书成应属文徵仲。画仙仿文衡山笔意,揅经老人题于琅嬛仙馆。
钤印:伯元、阮氏石
著录:阮元,《石画记》卷三。
阮元,字伯元,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被尊为三朝阁老、一代文宗,著述颇丰,于金石、古董赏鉴方面都有很高造诣,尤酷爱大理石,品评甚多。其所著《石画记》收录众多石屏题记,此件大理石挂屏所题诗文,即载录其中第三卷,记为“雪岭同云”,与此石屏名相同。
本标的附阮元《石画记》五卷全,全书共四册,为清道光二十年(1840)仪征阮氏学海堂刻本。
Lot1537
清阮元为曹秋舫刻朝纲一品英雄独立云石对屏
板48.5*41.5cm;框94.*59.8cm
云石题识:
1、朝纲一品。秋舫先生素好云石,善为修饰,家藏甚富,若大若小,各有形式。或有山峰俯仰,或是峭壁自支,或若飞禽往还,或即走兽停行。种种异品,各有所趣。戊戌之春,余偶游吴中,秋舫饰斯石次余,观玩之下,爱不忍释,即题朝纲一品四字于左,并缀数语以赠之。贻性老人芸台氏。钤印:伯、元;
2、英雄独立。人之好古,不如好石。山川毓秀,天然之趣,自得画中之意。曾见王氏藏石,名闻江浙,楼台亭阁,山坡石竹,溪涧树木,宛如一幅图画,令人可喜。秋舫得此二石,一是莺,一是熊,可谓英雄本色也,真是无上神品。即题英雄独立四字,以颜其石。赏者勿为轻视,尚宜珍之,老秋以为然否?癸未仲春清明后一日,贻性老人芸台氏题并记于半石斋之南窗下。钤印:阮、伯元。
框上题识:
1、旧时月色。师冬心先生法于麦吾庵,丁巳二月,羽谷;2、西墙清品。法冬心意□□,羽谷氏夏翚;3、灵心吾师,夏翚羽谷氏写并题;4、独占春魁。偶临忘庵老人本并句。羽谷。
钤印:怀米山房
此云石对屏,两方形制相同,皆攒边打框镶板并嵌云石屏心,其所嵌云石纹理奇巧,一石纹黑、一石纹褐,一作鹰立枝头、一作走兽形貌,两相呼应,合为英雄独立之意,别富意趣。此对屏不仅屏心意韵相对,且石屏、木框上皆存题款,题款亦成对,可相互映照。两石屏一角,皆刻“怀米山房”朱色钤印,可知此对屏为曹秋舫怀米山房旧藏之物。识石屏题款,皆阮元为曹秋舫所作,文中咏此对石屏之奇巧,亦赞曹秋舫之藏石丰美,署年癸未,当为道光三年(1823年)。其中言曹秋舫获得此二方石屏后,邀请阮元赏观,阮元对此对石屏爱不忍释,遂各题“朝纲一品”、“英雄独立”并撰文以记录,颇可见阮元、曹秋舫二人的交游。
石屏框上题款四处,皆落“羽谷”款,当为清代画家夏翚题刻。
Lot1538
清阮元赠伊里布云石板
39*33.5cm
估价:RMB55,000-75,000
1、峰晴雪积。苍山画仙仿马远笔法,写卢纬卿句意。莘农心赏。
2、翠微雷雨。苍山画仙仿董北苑笔法,写周为宪句意。莘农题。
钤印:神品、伊氏石
爱新觉罗·伊里布(1775-1843),清朝宗室大臣,字莘农,满洲镶黄旗人,巩阿岱后代,签署《南京条约》的中方代表之一。早年历任通判、知府、知州、按察使、布政使等职,以及陕西、山东、云南巡抚,在任上以清廉闻名。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敏。
阮元(1764-1849),字伯元、良伯、梁伯,号芸台、云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授编修,道光十二年由云贵总督授协大学士,道光十五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傅,曾任浙江巡抚十年。工书法,精鉴赏,能画花卉竹石,著述颇丰。着有《揅经室集》。阮元生于乾隆中期,长于经术,训诂考据之功力深厚;嗜好金石,于金石名砚诸项收藏甚丰。
Lot1552
清末-民国吴浸阳制“逍遥游”琴
全长125.5cm;弦长114cm;
首宽19cm;肩宽20cm;尾宽14cm
估价:RMB380,000-500,000
印章:梁铭越;琴禅
题刻:
1.龙门桐高无枝,斫为器,贯以丝,蒙庄妙旨,庶在兹,洪都佳士与古会,薰风解愠我所思。浸阳契友属铭。庚子六月梦坡。
2.浸阳契友正之。此琴合神农古意,其人得庄子高风。史量才题。
3.吴君浸阳奇士也,精研古学,兼通音律,尤善斫琴,去年与余同客吴门,乐共晨夕,得兹良友作师资焉。此琴係古寺旧桐木梁所斫,凡斧斤髹漆之事,皆浸阳躬亲而督治之,斫成名之曰:逍遥游。相与汗漫九垓,其将徙于南溟欤?庚申初秋武林叶希明谨题。
4.緤马兮阆圃,餐英兮瑶京,挟飞仙兮览蓬瀛,听广乐兮登太清,壮游寰宇而逍遥兮,锡以嘉名。龙沙聚会之岁古益州。吴浸阳制于吴门。
腹款:古蜀吴德华斫杭州叶希明,古寺中旧桐木梁也。
琴仲尼式,桐木胎体,鹿角霜灰,设牙徽,岳山、承露为老红木材质,方形龙池及凤沼,为中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学家梁铭越先生旧藏。梁铭越(1941——)河北北平人,自幼随其父梁在平学习古筝,并师从胡莹堂学习古琴,1957年进入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学习小提琴及理论作曲,1964年,他前往美国夏威夷大学音乐学院深造,后转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师从西格、胡德等教授学习民族音乐学。其父梁在平为台湾古筝界的开拓者,音乐风格和创作受到古琴深远影响,特别是演奏技法和音乐表达,与古琴大师杨时百、管平湖、张友鹤、郑颖孙等交往甚密。祖父梁如斋为今虞琴社创社成员之一。
此琴为民国琴家、斫琴家吴浸阳亲制,底面有梁铭越收藏印章,及周梦坡、史量才、叶希明、吴浸阳题刻。民国时期,海上雅集,琴韵悠扬。吴浸阳、叶希明、史量才、周梦坡皆情深于古琴,怡园琴会,四方琴友汇聚之所,四人常于此间抚琴论道,琴声铮铮,余音绕梁。吴浸阳与周梦坡,曾于会中合奏《流水》,琴音交融,如高山流水。为传琴艺,编纂《怡园琴谱》,集众家之长,详释琴理。又常举办琴展,以飨琴友。史量才以其在报界之影响力,广为宣传琴道。叶希明则以所藏古琴,供世人观赏。民国之上海,中西文化交融。四人深谙此理,既传承古法,又融会新意。
吴浸阳(1882-1958),字观月,又德华,号纯白,又称纯白道人,四川灌县人。少年时曾出家青城山为道士,弱冠后下江南往来于苏杭上海之间,民国八、九年间供职于苏州盐公堂(堂址在苏州吴衙场,堂主叶璋伯,杭州人,也善操缦),与吴兰荪先生交往甚密,1919年仲秋,由仁和叶璋伯发起的苏州怡园会琴,是辛亥革命后吴中首次盛大琴会。函柬四十九,莅会名士三十三,操琴十四人。
周梦坡(1864-1933),名庆云,字景星,号湘舲,别号梦坡,浙江湖州人。大实业家、浙江兴业银行业主,苏杭铁路投资人。一生收藏书画、金石、古器颇丰。与张宗祥等主持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
叶希明(-1938),字璋伯,号鸥侣,一字松雪。清末民初时期,与南浔巨贾周庆云共事,任职苏州盐公堂,协助经营苏州府五县食盐运销、盐税征缴等。叶铭编《广印人传》记载叶希明:“性冲淡,善鼓琴,工篆、隶,蓄金石小字其多,兼治印绝精。著《松雪庐诗草》。”
史量才(1880-1934),名家修,出生于江苏江宁县(今南京江宁区)。是全国发行量最大、历史最长的、影响力最大报纸《申报》的老板。1927年史量才又收买了中国的另一份大报《新闻报》股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报业大王。
Lot1553
明“月隐”琴
全长121cm;弦长113cm;
首宽20cm;肩宽20cm;尾宽14cm
估价:RMB1,100,000-1,500,000
题刻:凝神益智,定性养心。
印章:蔼然轩主珍藏;宜尔子孙。
琴异体伏羲式,桐木胎体,鹿角霜灰,设螺钿徽,肩起二徽半,漆面呈冰绽间流水断,紫檀岳山、承露,玉雁足。龙池圆形,龙池两侧刻有“凝神益智,定性养心”,龙池上方印“蔼然轩主珍藏”,下方“宜尔子孙”篆书印。凤沼为海棠形,较为少见。
Lot1554
清顺治仲尼式古琴
全长120cm;弦长112cm;
首宽16cm;肩宽18cm;尾宽13cm
估价:RMB900,000-1,200,000
腹款:大清顺治丁酉岁在菊月之吉旦,三韩百禄山人承德郎王兴禹雅制
琴仲尼式,桐木鹿角霜灰,设螺钿徽,肩起三徽,形制秀雅,音色清透,漆面呈蛇腹断,方形龙池凤沼,龙池内两侧有腹款“大清顺治丁酉岁在菊月之吉旦,三韩百禄山人承德郎王兴禹雅制”。王兴禹,辽宁广宁人,顺治-康熙时期人士。三韩为辽宁至赤峰地区别称,承德郎为文散官名号,起始于金朝,用以授予文官。金朝时期,承德郎为正七品上的文官;元朝时被提升为正六品,并且是由皇帝敕授的;明朝时期,承德郎继续作为正六品的文官官阶,用于升授;清朝正六品概授承德郎。据《严州府志》第十三卷所载:“王兴禹,广宁人。由官生。康熙九年任。居官廉近人,有时俸入不给,泊如也。值闽逆,奉檄赞书军前,劳绩特著,擢金华府同知去,民讴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