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学院

【要闻速递】2022年国内国际十大新闻

新华社评出2022年国内十大新闻

新华社评出2022年国际十大新闻

一、RCEP生效奏响一体化“亚洲强音”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区启航。一年来,成员国间零关税产品比例大幅提高,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推进,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中国与各方携手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完善全球经济治理。RCEP生效实施再次表明,共谋发展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

二、汤加火山猛烈喷发威力罕见

三、乌克兰危机加速百年变局演进

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方宣布在乌全境实施战时状态。美国等北约国家持续“拱火”,对俄方实施制裁,向乌方提供军援。芬兰和瑞典申请加入北约,“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乌克兰危机激化欧洲地缘政治矛盾,导致全球能源和粮食供应短缺等问题。面对危机,大多数国家拒绝跟风制裁俄罗斯。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伴随这场危机,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四、美联储“强收缩”损害全球经济

3月16日,美联储为缓解高通胀宣布加息25个基点,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这一年,美联储连续7次累计加息425个基点。这一“强收缩”导致多国货币汇率跌至历史低点,输入性通胀压力陡增,债务违约风险上升,金融市场剧烈震荡。美国收紧流动性,拉升美元汇率,向外转嫁危机,致使全球金融环境收紧,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欠发达国家经济造成损害。

五、太空探索蓬勃发展亮点频现

5月12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首张照片。这一年,人类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上不断前行。7月11日,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全彩宇宙深空图像对外公布。9月26日,美国进行世界上首次防御地球免受小行星撞击威胁的测试。中国人巡天探宇的脚步从未停歇。神舟十四号飞船将“太空三人组”送上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一飞冲天,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完成。中国航天员乘组首次“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成为太空中最耀眼的“中国星”。

六、中共二十大对世界影响深远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大会向世界展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传递新时代中国一如既往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烈信号,在全球引发广泛回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共二十大对世界影响深远,为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注入强大稳定性,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将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七、拉美左翼强势回潮重塑政治版图

10月30日,巴西左翼领导人卢拉在大选中击败对手当选总统。此前,哥伦比亚左翼领导人佩特罗于6月当选该国历史上首位左翼总统。到年底,拉美地区主要人口大国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都选举产生了左翼政府。如何实现经济振兴和民生改善,是拉美左翼政府面临的现实挑战。左翼力量的强势回潮深刻改变拉美地区政治版图,也对国际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八、各国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九、疫情反复延宕持续冲击全球

疫情反复延宕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给世界经济和民众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加剧供应链紊乱,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各国应着眼人类共同福祉,加大宏观政策协调,在产业链供应链修复、公共卫生、贸易金融、粮食与能源安全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十、中国元首外交书写时代新篇

2022国内十大新闻

2022国际十大新闻

回望2022,重大国际军事新闻盘点

2022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来,俄乌冲突战火难熄,伊核协议谈判久拖不决,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全球军事安全形势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岁末,新华军事梳理全年重大国际军事新闻,助您管窥全球军事安全形势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日澳签署防务合作协定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右)和澳大利亚时任总理莫里森以视频会议形式出席《互惠准入协定》(RAA)签署仪式(共同社)

1月6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澳大利亚时任总理莫里森举行视频会议,签署了有关日本自卫队和澳大利亚军队联合训练和应对灾害的《互惠准入协定》(RAA)。RAA是部队联合训练时简化携带武器入境和海关手续的协定,使两国间部队派遣变得顺畅,安全合作更方便展开。签署后,两国首脑举行了会谈。会谈中确认双方为实现“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而携手合作。除了《日美地位协定》,这是日本首次缔结此类协定。

三、俄乌冲突

这是2月24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拍摄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讲话的电视画面。新华社记者白雪骐摄

2月21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2月24日清晨,普京发表电视讲话说,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晚些时候发表讲话说,乌克兰决定与俄罗斯断绝外交关系。自2月28日起,俄乌双方代表已举行多轮面对面和视频谈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强化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这场发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之际的热战,加剧了全球的地缘政治集团对抗,将引发世界各国间新的分化组合,加速世界变局的演进过程。

四、韩国日本正式加入北约网络防御组织

这是2022年3月2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北约总部。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5月5日,韩国国家情报院正式加入设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CCDCOE),代表韩国参与该中心培训和研究活动,成为该组织第一个亚洲成员。11月4日,日本宣布正式加入北约合作网络防御卓越中心,成为继韩国之后第二个加入该组织的亚洲国家。北约借助日韩之力,进一步介入东亚事务,也将使地区安全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五、多国航母云集“环太平洋2022”联合演习

6月29日,由美国主导、26个国家参与的“环太平洋2022”大规模联合演习正式拉开序幕,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纷纷派出航母或“准航母”参演。参加今年“环太平洋”演习的包括7个美洲国家、11个亚洲国家、5个欧洲国家和3个大洋洲国家,各国出动了38艘水面舰艇、4艘潜艇、9支陆军部队和170多架飞机,超过2.5万名官兵集结在夏威夷周边海域进行大规模海上演习。

六、北约正式签署芬兰瑞典入约议定书

8月9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拜登(左二)签署同意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的议定书。新华社发(沈霆摄)

7月5日,北约30个成员国的代表签署芬兰和瑞典加入条约的议定书,正式启动给欧洲安全带来新挑战的北约北扩进程。芬兰、瑞典原本奉行军事不结盟政策,但于今年5月正式申请加入北约。近年来,北约在俄周边地区的军演规模连年扩大,双方之间舰机对峙摩擦事件大幅增加。

七、伊核协议谈判久拖不决

11月23日,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伊朗外交部举行的记者会上说,伊朗与美国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中主要在三个问题上存在分歧。新华社记者高文成摄

八、美新版北极战略加剧极地博弈

九、朝鲜半岛局势升温

据朝中社4月17日报道,朝鲜日前成功试射了一新型战术制导武器。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恩进行观摩。新华社/朝中社

11月18日,朝鲜试射“火星炮-17”型新型洲际弹道导弹后,美国空军B-1B战略轰炸机19日进入朝鲜半岛;韩国22日宣布,号称“国产萨德”的远程地对空导弹“L-SAM”试射成功……在此前的朝鲜核导与美韩军演对峙之外,朝鲜半岛又新添了朝韩之间的导弹“竞赛”。今年以来,韩国和美国进行了多次联合军事演习,包括“乙支自由护盾”联合军事演习、“警惕风暴”大规模联合空中演习等。9月23日,美国“里根”号核动力航母打击群时隔5年再度以训练为目的驶入韩国釜山海军作战基地。

十、土耳其持续打击叙利亚库尔德武装

11月21日,土耳其官员称,该国东南部加济安泰普省靠近叙利亚边境的地区遭到叙境内库尔德武装组织袭击,致多人伤亡。图为当地医疗人员在转运伤员。(美联社)

11月,土叙边境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土耳其战机20日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北部两支库尔德武装发动代号为“爪剑”的空袭。这轮空袭被认为是对13日发生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爆炸袭击的报复。21日,土耳其加济安泰普省东南部边境地区遭来自叙利亚方向的炮弹袭击,多人伤亡,土方指认库尔德工人党和“人民保护部队”发动袭击,随后展开报复性空袭。24日,土方打击了叙利亚北部的库尔德武装据点,包括用重型火炮打击库尔德武装“人民保护部队”目标。

二〇二二从十大热点看生态环境

北京2022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资格赛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举行。新华社发

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

这一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7月29日,由中央宣传部、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核心内容拓展为“十个坚持”,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系统性和创新性。该书既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权威辅助读物,也是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社会各界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热潮,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有力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生态环境保护注入强劲动力。

位于四川省若尔盖县唐克镇白河牧场的黄河出川口新华社发

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这一年,美丽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党的二十大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战略部署,不断拓展和丰富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和路径。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国各地加快形成点面结合、多层推进的美丽中国建设工作体系,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福建、江西、广东等省份和杭州、深圳、宁波等城市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建设美丽中国的地方实践典范,美丽中国百人论坛年会在江西赣州成功举办,发布《美丽中国在行动2022》等研究成果,营造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的良好氛围。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COP15第二阶段全体会议上,与会代表鼓掌庆祝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新华社发

③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这一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开启新征程。担任COP15主席国以来,中国一直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推动各方凝聚共识,以强有力的政治意愿和务实行动推动COP15进程。习近平主席向《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12月7日至20日,COP15第二阶段会议围绕“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主题,引领近40个缔约方、利益攸关方宣布一系列重大行动与承诺,历史性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确立“3030”目标和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指引国际社会携手遏止并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现状,擘画未来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蓝图,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同时,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扎实成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五小虎”出镜迎虎年、“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都表明中国大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正在逐步展现。

④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这一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效能进一步彰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原创性成果和制度性保障。6月2日,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部完成,标志着自2019年7月启动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圆满完成。两轮督察受理群众环境问题举报28.7万件,完成整改28.6万件,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集中公开曝光262个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出警示震慑作用。同时,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在系统谋划,以切实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履行好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形成工作合力。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等18家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权责明晰、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⑤COP2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

这一年,COP27向正义迈出重要一步。11月6日至20日,COP27以“共同落实”为主题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会议聚焦《巴黎协定》务实履行,达成了相对平衡的一揽子成果,释放了坚持多边主义、合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积极信号,特别是就损失与损害资金作出框架安排,有力回应了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诉求,是气候峰会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正式提交《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反映出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进展和成果,深入参与近百项议题谈判磋商,坚决维护我发展权益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积极为解决难点问题提供建设性搭桥方案,体现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努力。

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这一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由理念愿景转化为现实行动。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的必然选择。6月10日,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该方案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减污和降碳的目标有机衔接,切实发挥降碳行动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牵引作用,并充分利用现有生态环境制度体系协同促进低碳发展,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浙江首创减污降碳“双指数”,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区域指数和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指数,实现对减污降碳进展和效果的量化评估,为持续完善减污降碳工作提供决策指引。

⑦黄河保护法

⑧新污染物治理

⑨绿色冬奥

这一年,北京冬奥圆满兑现绿色办会庄严承诺,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冬奥会。为全面落实绿色办奥举措,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等原有奥运场馆被充分改造利用,新增场地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影响,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成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的大道速滑馆,碳排放趋近于零;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用“张家口的风点亮北京的灯”;赛时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占全部保障车辆的84.9%,为历届冬奥会最高。此外,在开幕式上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大火,充分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

⑩EOD(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新模式)

这一年,EOD开发新模式由试点项目进入常态化实施阶段。作为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开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的创新性开发模式,EOD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3月14日,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支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八大领域项目,并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更加精准的资金支持。4月28日,生态环境部批准58个项目开展第二批EOD试点,以两批试点项目作为依托,推动EOD模式深入实践。同时,加快推动“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重大工程实施,积极扩大生态环境有效投资,增加绿色资产。

THE END
1.北约还推动()入约,在中东欧强化军力部署,对俄施加更大压力。这些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北约还推动( )入约,在中东欧强化军力部署,对俄施加更大压力。这些动作表明,美国和北约无意缓和乌克兰局势,而是想拖延冲突进程,不断消耗俄罗斯国力,从而趁机渔利。A.芬兰B.捷克C.瑞典D.立陶宛的答案https://www.shuashuati.com/ti/3ec65ff282fe420a9be1983556c8989c.html
2.多国军舰已经到位,北约给了中国两条路意大利的航母行动更早一步,其航母已经停靠在日本港口,显示了北约对亚太局势的极度关注。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等也有意向在亚太进行更多的军事部署。这种看似“联合行动”的举动,其实是一种带有明确政治目的的极限施压,试图将中国逼入一个不利的境地。面对北约的步步紧逼,中国目前并没有做出直接的回应。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725837455665894&wfr=spider&for=pc
3.乌克兰议会通过修宪决议“加盟入约”将写入乌克兰宪法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近日表决通过了一项对宪法作出修改的决议,将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作为战略目标写入了宪法。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决议通过的现场还发表演讲称,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的目标是现实的,他本人也将推动乌克兰齐心协力实现这一目标。有分析人士认为,波罗申科此举也是为了在下届总统选举中赢得更多选票。 https://news.cctv.com/2019/02/18/ARTI3lksNa8b4bzZgCQxJbY4190218.shtml
4.美称北约将为乌克兰入约“制定道路”,但无时间表据法新社消息,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当地时间11日表示,北约将为乌克兰制定一条“改革之路”,使其最终能够加入北约,但不会给出“时间表”。 据报道,沙利文在维尔纽斯举行的北约峰会上对记者说,将制定一条“乌克兰的改革道路”,但“我不能给出时间表”。他还宣布,美国总统拜登将于12日会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xNDg3NjQxMA.html
5.英媒:美不愿乌“入约”的背后盘算英媒:美不愿乌“入约”的背后盘算 参考消息网6月25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6月21日刊登题为《是否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左右为难》的文章,文章摘编如下: 美国总统拜登本月对于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直言不讳。他宣称:“我不会降低这件事的难度。”尽管该国勇敢对抗俄罗斯,但还需要证明自己:“它是否达到了http://m.northnews.cn/news/2023/0625/2220006.html
6.乌克兰为何缘尽北约?10月23日,乌克兰正式放弃加入北约,但保证继续在安全领域与北约合作。这一消息是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透露给媒体的,他还宣布,另一个前苏联国家格鲁吉亚也不会在2014年“入约”,因为格鲁吉亚仍然没有满足北约成员国的条件和要求,需要继续努力。 乌克兰、格鲁吉亚的曲折“入约”路 https://qnck.cyol.com/html/2013-10/30/nw.D110000qnck_20131030_1-10.htm
7.国际观察土耳其“放行”瑞典北约北扩再进“半步”2022年7月,北约正式启动吸收芬兰和瑞典的北扩进程。按照规程,北约所有成员国必须一致同意才能接纳新成员。土耳其此前一直不同意瑞典“入约”,一个重要原因是土耳其认为瑞典对于库尔德武装的支持者“过于仁慈”,而库尔德武装被土耳其视为恐怖组织。 瑞典为推动“入约”进程,不断调整本国反恐政策,包括修改http://www.xinhuanet.com/20240124/e1b6bd60599d404fafe21205d0a717f5/c.html
8.《同床异梦:美国的欧洲安全战略》之第三章——北约战车驶向何方但东欧国家却不这么看,在他们眼里,加入北约的"对话合作",就意味着跨入了北 约的大门,同时也迈入了西方世界的天堂。 东欧既是西欧向东扩展的基地,也是俄国进入欧洲中心的跳板。从13世纪 90年代开始,东欧一直是欧洲外交、军事和政治斗争的主要舞台,是欧洲列强争夺的对象和讨价还价的筹码。在其短暂的独立历史中,东欧也http://ias.cass.cn/xsyj/mgwj/201506/t20150615_2702559.shtml
9.[今日环球]克宫:俄与北约实际已“直接对抗”[共同关注]俄乌冲突·英媒 乌总统:如要结束冲突 乌须尽快加入北约 [正点财经]关注俄乌冲突 俄称打击乌西方装备 乌称能源设施遭攻击 [三农长短说]一根甘蔗“两头”甜 四川泸州 “黄金”水果甘蔗成熟 皮薄味甜易出汁 [今日亚洲]乌克兰“入约”心切 北约:等等特朗普 [兵器面面观]北约成员国在援助乌克兰的问题上https://tv.cctv.cn/2024/04/05/VIDEYCl7tkPij2hzQx5dzKPt2404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