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举行的北约75周年峰会上,虽然讨论了继续援助乌克兰等重要议题,但在东道主美国的推动下,峰会中国仍然是峰会的首要议程。美国的小算盘不言自明,就是要建立亚洲版北约,而且目标指向了中国,在峰会中对中方大肆抹黑,还扣上了各种“帽子”。但是北约内部在该问题上,并非都愿意跟着美国走,也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铁板一块”只是表象。
美国取土建立亚洲版北约
从表面来看,北约在宣言中对中国妄加指责,宣称中国“挑战了北约国家的安全、利益以及价值观”。此外,北约还连续第3年,邀请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所谓“印太四国”参加峰会。这也表明,美国在大力推动北约在对华问题上,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协调与合作。
事实上,美国这几年一直在寻求建立亚洲版北约,试图给外界灌输这样一种印象,就是欧洲不能与亚太分开,亚太也离不开欧洲。也可以说东亚和南海等亚太问题,是可能对欧洲带来负面影响的,借此把北约盟友引入到亚太事务中来。
从美国的战略来看,是企图先利用乌克兰战争,拉着欧洲一起将俄罗斯彻底击垮,然后再专心建立一个封锁的“小圈子”,一起围堵中国。随着俄乌之间陷入持久战,美国担心将主要精力放在乌克兰,会让自己分心,同时也可能让中国在亚太地区“占据优势”。
因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本月初时曾公开表示,需要“强烈认识到,这两个方向是相互关联的”。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直是美国亚太政策的追随者,他也附和道,“乌克兰的今天,就是东亚的明天”。
美国希望打造美日韩同盟
虽然一些北约成员,以及韩国和日本等国,对美国的政策持支持态度,但在北约内部,并非所有国家都愿跟着美国走,特别是在对华关系上。
英国虽然在去年,与日本敲定了《互惠准入协议》,规定了英军和自卫队互访进行联合演习和训练的程序。但英国外交大臣拉米,在近日举行的东盟外长会上,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时强调称,中国是英方重要的合作伙伴,愿意继续同中方沟通,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保持长期稳定和可预测的双边关系。这里说的可预测,实际就是不让双边关系失控,可控才能可预测。而要达到可控,显然英方是不会去触碰中方红线的。
英国外交大臣拉米在东盟外长会上,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会谈
法国虽然也与日本达成了英日类似的协议,但马克龙的对华政策与美国有明显不同。在俄乌冲突没有解决的情况下,马克龙担心将亚太安全事务纳入北约,会削弱北约在欧洲方向的军事力量。另外,马克龙去年访华后,与中方达成了众多合作协议,是希望提升法中关系的。这些因素让马克龙在去年,否决了北约在日本东京设立联络处的想法。
德国去年曾向南海派遣了一艘军舰,也在经贸方面提出过所谓的“减少依赖”。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过去8年来,中国一直是德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以去年为例,双边贸易额达到了2531亿欧元,来自德国的投资更是达到了119亿欧元,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而绿党籍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在去年访华时也强调,不同意所谓“脱钩断链”的说法,还将中国形容为德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最后她还强调,会以独立自主的方式,与中方发展关系。
马克龙访华时前往广州中山大学
也就是说,英国、德国和法国这些西欧国家,虽然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也曾派遣海空力量来亚太地区,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参加澳大利亚举行的“漆黑”军演等。但在对华政策上,步调并不与美国完全一致。
除此以外,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匈牙利,立场则与美国完全相反。在北约峰会上,匈牙利明确表示,北约是一个防御组织,而不是一个“针对中国的组织”,匈方更不会在此问题上支持北约。匈牙利与中国之间的双边关系正在不断加强,美国企图将北约的触手伸向中国周边,破坏对华关系,是不符合匈牙利自身利益的。
匈牙利反对北约针对中国
除了意愿方面,北约成员有没有能力跟着美国走,跑到亚太来保持长期的军事存在,现在也要打一个问号。现在的欧洲的已经陷入经济困境,许多国家开始削减开支节衣缩食。北约峰会后还要继续大力支援乌克兰,美国现在还要求盟友承担更多防务责任。本身家里就没有余粮,一边要继续援乌,一边要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是否还有钱在亚太长期部署军事人员和资产呢。这就好比一个饿了三天的人,你还要给他用开塞露。
美军现在没有信心独自面对中国,就打起了盟友的主意,不但不帮盟友搞经济赚钱,还从盟友身上捞油水给自己的经济回血。不给马儿吃草,还想马儿跑,北约盟友难免会对美国有怨言。如果未来特朗普可以再次上台,这些北约国家恐怕会继续“大出血”。
如果特朗普再次上台,北约国家将面对更多的“保护费”
总而言之,美国要建立亚洲版北约的打算,在北约内部是存在分歧的,并非都愿跟随美国的脚步。如果北约大老远跑到南海或东亚,耀武扬威进行军事挑衅,中方绝不会坐视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