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自动续费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付费网站和APP(应用程序)迅速发展,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仅面向会员,以谋求利润。这导致大量消费者不得不选择开通会员,而自动续费已成为他们频繁遭遇的“消费陷阱”。许多消费者在未经充分告知的情况下,被自动续费所困扰,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基于此,今年5月,新京报贝壳财经联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开展APP(应用程序)自动续费情况问卷调查。截至5月22日,该问卷共回收632份。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自动续费APP类型、提醒方式、关闭流程、消费者维权意愿和难度等方面对问卷进行分析。

基于问卷反映出的问题,记者近期还专访了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音江,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安邦,北京京师事务所律师许浩等专家,共同解读这份报告。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APP自动续费乱象影响面较广,消费者的意见较大。其核心问题在于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的“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同时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

陈音江表示,“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范了‘自动续费’,让经营者知道了‘自动续费’服务的红线在哪里;对消费者而言,维权的依据更加明确;也为监管部门的日常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一部分问卷数据分析

一、问卷数据分析

APP自动续费情况调查曝光!内容类APP成受访者吐槽重灾区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APP自动续费现象普遍,高达94%的受访者遭遇过APP续费“套路”,多为“音乐、视频、网文、漫画等内容类”“网盘类”“文档、扫描等工具类”三类APP,其中内容类以高达89%的比例居受访者吐槽高位。

在约65%的受访者看来,遭遇APP不规范自动续费行为的维权过程并不容易,APP开发厂家、支付渠道和应用商店成为他们眼里影响问题解决的三大主要因素。

(一)自动续费人群覆盖率高达94%,超八成为内容类APP,超四成受访者遭遇网盘类APP自动续费

APP自动续费现象普遍出现在受访者生活中。问卷数据显示,高达93.99%的受访者拥有被APP自动续费的经历。

受访者还票选出经常出现自动续费的三大类APP,分别为:音乐、视频、网文、漫画等内容类,网盘类,文档、扫描等工具类。其中,音乐、视频、网文、漫画等内容类APP呈现“断崖式第一”,88.55%的受访者遭遇过该类型APP的自动续费;40.57%和30.98%的受访者曾分别被“网盘类”“文档、扫描等工具类”APP自动续费。

(二)86.53%的受访者在订阅时遇到过页面默认勾选

工信部曾发布通知要求采取自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的不得默认勾选、强制捆绑开通,但问卷数据显示,当前APP会员订阅页面默认勾选的情况依然较为严重,86.53%的受访者表示在订阅时遇到过页面默认勾选。

同时,大部分受访者对平台目前采取的扣费提醒方式并不满意。其中,36.7%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不满意,27.61%的受访者认为不太满意。相反,认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受访者共计9.26%。26.43%的受访者保持中立态度。

(四)仅有21.38%的受访者了解关闭自动续费全流程

根据问卷数据,75.42%的受访者遭遇自动续费后仍选择继续使用APP,其中37.88%的受访者选择使用APP的同时关闭自动续费功能。用户对当前APP自动续费取消方式和流程掌握情况如何?

(五)66.33%的受访者在订阅前基本不看APP自动续费或会员服务协议

(六)尝试维权和“默认倒霉”、强势维权的用户比例基本一致

在多数人眼里,没有强提醒的APP自动续费行为一直“悄悄”进行,他们收到扣款提示的那一刻才想起自己开通了这类服务。面对自动续费套路,受访者的维权意愿并不十分强烈,“默认倒霉”、尝试维权和强势维权的受访者比例基本一致。

数据显示,遇到自动续费问题后,33.5%的受访者选择默默接受,“自认倒霉”;33.16%的受访者抱着“尝试解决,不行就算”的态度;采取行动且态度较为强硬(选择“努力挽回损失”“必须挽回损失”选项)的受访者占比为33.33%。

(七)超7成受访者选择联系APP官方客服维权

(八)超六成受访者认为“维权不容易”

多数受访者认为,遭遇APP不规范自动续费行为后,寻求退费的过程存在一定难度。问卷数据显示,在65.15%(很不容易31.99%+太不容易33.16%)的受访者眼中,维权并不容易,只有11.45%的受访者认为容易,23.4%的受访者保持中立意见。

(九)超六成受访者认为自动续费维权不易APP开发厂家成第一责任方

维权路漫漫,影响受访者解决自动续费问题体验的因素有哪些?APP开发厂家、支付渠道和应用商店成为受访者的三大“问责对象”,同时它们也是受访者常见的维权渠道选择目标。其中,APP开发厂家以79.97%的比例,成为民选第一责任方。

同时,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将受访者解决问题的渠道选择(第13题)与他们主观认为的维权难易程度(第14题)做了交叉分析发现,选择向“提供会员服务的官方客服”“支付平台客服”“下载APP的应用商店或其他渠道”维权的受访者,大多都认为维权“不太容易”或“很不容易”。

(十)约68%受访者认为APP会员价格偏高

除自动续费外,受访者对APP会员服务还存在其他看法。在当前APP会员定价、分级等方面,受访者表现出与APP之间的潜在冲突。

对于APP会员价格,68.02%的受访者认为目前会员价格水平偏高,仅4.05%的受访者认为偏低,27.95%的受访者认为会员价格处于中等水平。

(十一)超7成受访者认为“套娃收费”行为属于“店大欺客”

会员分级对APP开发者而言,是精细化运营、获取长尾效应的商业手段,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沦为受访者眼里的套娃行为。问卷数据显示,73.57%的受访者认为APP设置VIP后又开通SVIP的行为属于“店大欺客”;20.54%的受访者将其理解为“市场行为”;5.89%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或抱有其他看法。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一)研究方案

本选题的研究方案如下:

1.样本数据收集:为确保数据的全面性与可靠性,我们将无差别选取具有互联网使用习惯、符合国内互联网网民结构的测试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研。

2.问卷设计与分发:根据研究需求,设计结构严谨、问题明确的问卷,涵盖订阅诱导、用户协议默认勾选、续费优惠、续费提醒和取消步骤等方面。利用线上方式进行问卷分发,并通过合适的激励策略提高回收率。

3.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收集到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揭示自动续费业务的用户满意度,包括用户覆盖率、默认勾选率、显著提醒率、维权难易度和价格满意度等。此外针对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计划构建简单的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上述各因素与用户对自动续费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及其论证

本研究结合了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和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方法,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自动续费及其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我们希望得出更为科学、系统和有说服力的结论,为自动续费商业模式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是选择一个或多个典型、代表性或独特的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从中发现规律和原理。本研究旨在选择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消费者,深入分析他们的付费购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及提供建议。从不同阶段出发,研究消费者满意度的变化和自动续费取消难度的关系。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收集大量受访者的意见和信息,从而获得数据和事实。本研究的问卷将涵盖订阅诱导、用户协议默认勾选、续费优惠、续费提醒和取消步骤等方面。

3.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法

定量分析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数学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定性分析主要是对非数值数据进行解释、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

第二部分专家解读

在刘安邦看来,《实施条例》关于自动续费规范,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避免因为不清楚或误导性的自动续费而发生纠纷,简化消费者维权程序,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促进公平交易。

此外,许浩认为,《实施条例》的出台还保障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及时有效地解决司法实践中的APP自动续费的法律问题,明确了经营者的提示义务。

在自动续费问题上,洪涛认为,消费者的选择权应该被充分地尊重。对于法规提到的“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他表示,所谓“显著”应该是消费者的“显著”,而不是经营者的“显著”。

陈音江认为,现实中不少商家通过免费试用或超低折扣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在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开通自动续费功能,然后每次扣费的时候不再另行通知,而且关闭自动续费的设置也非常隐蔽,不管消费者在不在使用,需不需要这样的服务,都一直自动扣费,哪怕消费者卸载了,也同样照常扣费,类似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财产安全权。

问卷数据显示,超六成消费者认为针对APP不规范自动续费行为所进行的维权并不容易。那么,如何增强消费者在被“非法自动续费”侵害时的维权意识,提升维权体验?

刘安邦建议,处于弱势群体的消费者学会维护自己的权益,敢于向市场监管、消费者协会等投诉、举报,乃至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权。他同时建议经营者增强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此外,他还建议拓展维权渠道、提高投诉处理效率,方便消费者维权与监督。

洪涛表示,在治理过程中,既要保护消费者,又要保护市场主体,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新京报:根据问卷调查目前遇到过APP自动续费的受访者高达94%,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普遍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规范自动续费具有哪些社会意义?

洪涛:APP自动续费服务面较广泛,本人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需要服务时,平台可以收取费用;不需要服务时,平台收取费用,消费者可能会不乐意。因此,关键在于平台服务是否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选择权应该被充分地尊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十分必要。

陈音江:目前自动续费模式非常普遍,尤其是通过网络协议方式接受的可持续服务。因为不少商家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固定客源或可持续性收益。部分商家提供的服务,只需上传到网上,不管消费者用不用或使用多少,成本都相差不大。如果消费者用得越多,商家的利益就越高,因此这种使用场景非常多且普遍。

刘安邦: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实施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实施条例》的规定,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有利于避免因为不清楚或误导性的自动续费而发生纠纷,有助于简化消费者维权的程序,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促进公平交易。

新京报:工信部曾发布通知要求采取自动续费方式提供服务的不得默认勾选、强制捆绑开通,但问卷数据显示,当前APP会员订阅页面默认勾选的情况依然较为严重,86.53%的受访者表示在订阅时遇到过页面默认勾选。这主要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益,应该如何治理?

洪涛:这里涉及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等诸多消费者权益,应采取多元多层次治理的方式,当然治理的目的是促进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避免“一治就死”的现象出现,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要保护市场主体的利益。

陈音江:默认勾选在法律上规定得相当明确。法律规定消费者有知情和自主选择的权利,经营者应当真实、全面地提供商品或服务信息,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而不是通过默认勾选等方式误导消费者选择其推荐的商品或服务,否则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的还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本来只想购买一种商品或服务,却被强制购买其他商品或服务。

许浩:该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相对应的是经营者的告知义务。

消费者自主选择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自主决定选择商品或服务的种类、数量、价格等,不受任何非法干涉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洪涛:所谓“显著”应该是消费者“显著”,而不是企业方“显著”,应转变“我有什么、我就卖什么,你消费什么”,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他需要什么,我就卖什么,我就满足其消费需求”。以消费者“他”为中心,而不是以“我”为中心。

刘安邦:《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对自动续费项目作出了更加细化的规范,指出网络交易经营者“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五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且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应当提供“显著、简便的随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选项”以便消费者依自身需求变更或终止服务。但对于何为“显著方式”仍未作出明确认定。

我认为地方性法律规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显著性”作出更具体的规定,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维权。比如字体要多大,不设置二级目录,醒目的一键退订等。

陈音江:从法律上来说,“显著方式”就是要以一种能够足以引起消费者注意的有效方式来提醒消费者。

我认为既然要以显著方式提醒,说明商家有提醒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简单地从形式上履行提醒行为即可。“显著”应当理解为足以引起消费者注意的方式,例如消费者常用的、消费者容易看到的方式,应当在商家与消费者签约时,就约定每次扣费前通过哪种方式、哪个渠道更有效地提醒消费者。

要求以“显著方式”提醒的信息,肯定是定与消费者有重要利害关系的信息,建议以后立法或修法时改为“有效方式”,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这样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更大,对经营者的责任要求也更高。

许浩: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五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提醒方式是否显著应考虑到普通消费者在尽到一般注意义务情况下接收到提醒的高度可能性。比如,要求消费者作为用户定期去查看站内信已超出普通消费者一般注意义务的界限,故站内信提醒方式难谓显著。

这对网络服务经营者在电子格式合同预先拟定、自动续费商业模式持续开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交易经营者在探索新商业模式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消费者知情权、自由选择权的保护。

洪涛:消费者需求、消费者习惯、消费者喜好是企业的出发点。

对于另一方面,部分经营者本身就不想让消费者了解这些取消信息,就算消费者看到了这些信息,也很难找到取消功能或者关闭会员服务的具体位置。取消或关闭的方式往往设计得非常隐蔽、非常复杂,就是故意让消费者无法轻易取消或关闭。有的甚至在消费者取消或关闭时,故意通过赠送优惠打折等方式干扰消费者操作。

刘安邦:我认为企业应该采取更显著、便捷的方式进行说明。以普通用户能找得到、看得懂、前置性流程设置的方式,使得用户完整、准确地获取该类信息。

新京报:问卷数据反映的消费者维权意愿并不十分强烈,“默认倒霉”、尝试维权和强势维权的消费者比例基本一致,并且多数消费者认为维权存在一定难度。哪些因素影响了消费者在自动续费问题上的维权意愿及维权难易程度?

洪涛:流程繁琐,许多消费者采取了“默认倒霉”。但有消费者已经提出了,就应该引起重视,给予解决,不能够说消费者没有提出,我们就不管,平台应该畅通用户沟通渠道。

其次,消费者维权时往往难以举证。有些协议条款可能确实在形式上履行了提醒告知义务,但消费者确实没有仔细查看,所以也会觉得自己有一定责任,遇到问题之后不想发生争执,于是放弃维权。

此外,售后渠道不畅通也会影响消费者维权积极性。消费者维权通常是通过网络客服联系经营者解决,很多智能客服都是统一的固定回答,根本解决不了消费者的实际问题,这也客观上会增加了维权的成本。

APP方与其绞尽脑汁“算计”消费者,倒不如从优化服务出发,带给用户更好的会员消费体验,提高用户的黏性,让用户自愿续费才是长远发展之道。

新京报:遭遇自动续费后寻求退费的过程对65.15%的受访者来说不容易,只有11.45%的受访者认为这个过程容易,23.4%的受访者保持中立看法。APP开发厂家、支付渠道和应用商店分别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要真正约束好这些行为,作为经营者应增强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建议拓展维权渠道、提高投诉处理效率,方便消费者维权与监督。

第三部分测评案例

根据问卷数据,受访者常见的自动续费APP类型依次为:音乐、视频、网文、漫画等内容类,网盘类,文档、扫描等工具类,单车、租车等出行类,商超、外卖等消费类,问答社区、付费音频等知识付费类,其他。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访谈了多位拥有APP自动续费经历且在问卷中表明希望接受深度采访的消费者,依据上述分类,选取其中典型案例,邀请专家进行解读。

一、内容类APP案例

案例一:

3月18日,魏佳(化名)翻看某支付平台账单记录时发现一笔来自苹果商店的、每个月固定扣除19元的费用,她翻看以往账单,确认了这是自己在2022年3月开通的某视频平台包月会员费用。

案例二:

令张先生质疑的是,“这款长视频平台,是如何在我没有点击订阅、确认扣款的情况下,就把钱扣走了。我也反复询问了支付渠道和长视频平台的客服,他们都解释不清楚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

张先生对记者建议,希望服务提供方和扣款方在扣钱的时候,让消费者知道钱花哪了?我什么都不知道就被扣,比较生气。

二、网盘类APP案例

2022年,刘女士因为实习需要经常从某大厂网盘下载视频,她看中了会员的下载速度,于是开通了每月的自动续费。实习结束后,她忘了退订会员,直到每月某支付平台扣除会员费用时,她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取消。“这确实是我自己忘了,但它如果在扣费前能给我发送短信提醒,我可能就不会忘。它扣费前没有任何提示,至少我没见过。”

三、出行类APP案例

近期,在新京报贝壳财经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联合发起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有25.93%的受访者遭遇出行平台APP续费问题,其中,共享单车APP月卡续费提醒不明显最为典型。

多位用户反馈,某依托于支付平台的单车月卡服务续费提醒不显著,月卡属“无限期”续费;此外,有用户反映,依托于网约车平台的单车月卡续费合约期一年,结束后没提醒,建议完善提醒服务。总体来看,共享单车月卡续费服务关键信息提醒不够显著,需要更仔细查询才能知晓。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所谓“显著”应该是消费者“显著”,而不是企业方“显著”,应转变“我有什么、我就卖什么,你消费什么”,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他需要什么,我就卖什么,我就满足其消费需求”。以消费者“他”为中心,而不是以“我”为中心。

THE END
1.感谢分享,全文转录一APP的主要业务1.移动广告平台:AppLovin是一、APP的主要业务 1. 移动广告平台:AppLovin是全球领先的移动营销平台之一,提供端到端的软件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扩展业务和商业变现。它通过连接广告主和移动应用开发者,实现广告投放和盈利。 2. 游戏开发与发行:AppLovin旗下拥有游戏工作室,如Lion Studios,开发了多款畅销移动游戏,并为游戏开发者提供必要服https://xueqiu.com/1114103116/315821426
2.移动APP商城开发:构建未来零售新生态的全面解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APP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城APP作为电子商务领域的重要分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购物方式和消费习惯。本文将深入探讨移动APP商城开发的重要性、功能特点、开发流程以及市场前景,为商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移动APP商城开发的重要性 https://www.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1322366065414144
3.APP出海的多样化选择:如何为开发者匹配最佳广告收益平台?总之,选择合适的广告平台对于APP出海的开发者来说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平台特点、考虑应用类型和目标受众、评估变现策略以及了解规则和政策,开发者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并实现更高效的广告变现。https://blog.csdn.net/QiDianAd/article/details/144296252
4.不懂商业模式画布,如何做好项目管理?附拼多多商业模式画布分析key附拼多多商业模式画布分析 拼多多商业画布分析 一、客户细分(Customer Segments) 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用户:这些用户对价格较为敏感,追求高性价比的商品。他们可能收入相对较低,但消费需求旺盛。 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学生群体和刚工作的年轻人,他们资金有限,同时也乐于尝试新的购物方式和平台。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N951NG051181GK.html
5.不懂商业模式画布,如何做好项目管理?附拼多多商业模式画布分析拼多多商业画布分析 一、客户细分(Customer Segments) 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用户:这些用户对价格较为敏感,追求高性价比的商品。他们可能收入相对较低,但消费需求旺盛。 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学生群体和刚工作的年轻人,他们资金有限,同时也乐于尝试新的购物方式和平台。 http://k.sina.com.cn/article_3181745997_bda5974d01901bcw6.html
6.APP有哪些商业模式app开发本专题为应用公园的APP有哪些商业模式专题,内容全部来自应用公园精心选择与APP有哪些商业模式相关的最新资讯,应用公园是APP在线制作平台,不会编程,也能自己制作APP。http://www.apppark.cn/k-3084.html
7.全新的商业模式有哪些类型?防止脑疝第十二节小儿惊厥的护理[考题精练]下列关于小儿惊厥病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A.全身或局部肌群张力过高所致B.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C.脑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所致D.神经肌肉发育不成熟的表现E. 肌肉收缩力增强的表现 https://www.shuashuati.com/ti/d08c7878c7654b31ba6a9bdf73cc015f.html?fm=bdbds
8.app商业模式包括哪些模式类型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手机APP。而APP的商业模式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APP商业模式包括哪些模式类型呢?本文将为您一一介绍。 1. 广告模式 广告模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APP商业模式。通过在APP中投放广告,从中获取利润。这种模式适用于用户量较大的APP,如社交类、新闻类等。https://www.marketup.cn/marketupblog/yxzx/13229.html
9.Calm是如何成长为美国收入最高的冥想App?心理学文章2. 平台化、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是否能让 Calm 继续成功? 从最近联合创始人的发言看,Calm 正向平台化、多元化的商业版图进军。 一方面,Calm 声称希望成为正念的旗舰品牌。同时,创始人 Tew 也表示希望能将这个应用发展成一个提供个人发展工具的平台 —— 用户可以提交各类教程,例如如何戒烟或者如何更有创造力,其他用户可https://www.xinli001.com/info/100411960/
10.app商业计划书范文(精选7篇)在苹果公司推出“App store”之后,应用程序商店这一商业模式的较高的盈利效率和独特战略定位,使得众多厂商模仿“App store”推出了自有的应用程序商店。 杰伊·巴尼等提出模仿企业的形式可分为直接复制和替代,而影响企业资源难以模仿的因素主要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因果不明、社会复杂性和专利权[2]。结合商业模式分析和模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4b71w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