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年人需要的“情绪价值”谁来给
“小朋友有迪士尼,年轻人有漫威和好莱坞,老年人有什么呢?”
放在以前,这个问题可能会问倒很多人,但现在,几乎人人都可以说出答案:微短剧。
在文化产品的“适老化”上,没有什么比微短剧更成功。据今年9月份DataEye短剧热力榜显示,热度TOP5中,中老年短剧占据两席。其中,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播放量超过5亿,登上热度榜首。
图源|上观新闻
微短剧的火爆,反映出庞大的市场需求,背后是中老年人追寻的情绪价值。
一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网民规模达3.25亿,月人均上网时长高达127.2小时,相当于每天有超过4小时在网上“冲浪”,且他们对微短剧的使用率远远高过长视频和短视频。
为啥中老年人这么爱看微短剧?中老年人有钱有闲,缺的是“情绪价值”,而微短剧最擅长的就是“刺激情绪”,每集一两分钟,反转不断,通过高能输出吸引受众迅速沉浸其中。
中老年人追剧、看直播、购买保健品都无可厚非,但这几年,利用中老年群体对情绪价值的需求而开展的诈骗事件越来越多,例如“假靳东事件”“网红诱导老年人打赏”“保健品骗局”等。
熬夜追剧、使用假保健品都有可能损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在主播的暗示怂恿、平台的支付套路诱导下,本就对网络支付操作不熟悉的中老年人也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高额费用。当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被别有用心者当作牟利工具,受到威胁的不仅仅是他们的钱袋,还有他们的情感和信任,堪比中老年人的“杀猪盘”。
二
空虚感难以填补。中老年人已经或者正在退出职业生涯,工作带来的充实感和价值感,逐渐被无所事事的空虚感所取代,离开有节奏的工作状态,如果心理准备不足,很容易感到失落和迷茫,于是,自由却孤独成为银发人群的状态。对于这一变化,很多人不能立即适应,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被社会抛弃、冷落的感觉。
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1%,其中,有36.6%的人感到孤独。随着老龄化状况的加剧,中老年群体对情绪价值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图源|图虫
三
相信尊重的力量。当人们步入老年阶段,面临的挑战既包括身体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而在众多情感需求中,尊重、平等是他们最需要的。须看到,他们曾经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为各行各业的发展付出努力,如今虽然老去,却也不希望成为别人的负担。要尊重长者,把他们看成身边的普通朋友、普通亲人,鼓励全社会用平常心对待他们,这样的方式会让他们更舒服。
“老骥伏枥”奉献余热。提供更多老一辈发挥余热的机会,让他们参与新的社会活动或扮演新的社会角色,帮助改善老年人因社会角色变化而引发的情绪低落,重拾自信,保持生命的活力。
比如山东邹城“管得宽”服务站的银龄志愿者们,用“不服老”和“管得宽”的精神,助力解决社区治理难题,在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了情绪价值。
完善养老服务。如今的养老服务,不仅要做好对老年人的照顾,更要针对老年人的孤独感、空虚感和需要被肯定被需要等特点,设计适合老年人的教育培训、健身休闲、“关心下一代”等活动,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
比如,持续探索“代际融合”模式,鼓励有意愿、符合条件的年轻人和老年人跨代共居,让年轻人帮助老年人正确“触网”、了解社会等,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
又如,针对老年人推出符合他们需求的文旅产品,用富含独特主题与鲜明地方特色的体验式旅行、个性化定制旅行服务帮助他们放松身心、丰富精神世界。
再如,发力影视剧的“银发内容”供应。除微短剧之外,这两年以老年群体为主角的影视作品开始出现,如讲述老年人退休再就业的《老家伙》,反映相互扶持共同乐观面对生老病死话题的《老闺蜜》等。可以说,为老年群体“量体裁衣”的创作正在开始。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我们的愿景,在保障老年人物质生活条件的情况下,全社会应尽快搭建起能够满足老年人需要的文化空间,让老年人在“悦己”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