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鄙视链”背后那些喜忧参半的大数据

北上广的婚恋市场是否真的沦为“人肉交易所”?户口、房产至上和“婚恋鄙视链”真的存在吗?现实残酷,婚恋网站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婚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现阶段又能为人们的感情,做些什么?

户口、房子和家庭背景:那些带套路的“鄙视链”

所谓“婚恋鄙视链”的由来:在北京公园的相亲角,一大帮老头老太太拿着写满儿女资料的卡片,彼此交流试探。好几百人的现场,俨然成了人肉场,房子、北京户口和家庭背景成了“硬通货”。

期间有数不尽的“雷人语录”:

北京老太:“你们外地人怎么还那么多事儿,能找个北京的够不错的了,还挑什么啊。”

外地老太:“我们家儿子不缺房子不缺钱,你家的北京姑娘有什么?搞不好还农转非呢。”

对现场是这么描述的:被征婚的大多是70和80后的城市中产,“北京籍、有房、经济条件好”是相亲市场的标配,有的甚至要求必须是“党员”。

户籍和地域间的踩踏赤裸裸。老北京们眼中,京籍和京户,就像大清朝的镶黄旗和正黄旗,天壤之别。“你哪儿人啊?”只要察觉口音不对,便果断拒绝“我们不找外地的!”

更多时,调查是一种“套路”。老人们说“天儿不早了,您赶紧回吧,别赶上晚高峰”。以地铁为例,如果半小时内能到家,说明房子基本在三环附近,一小时的基本在城六区。还用类似“停车费贵不贵”,来推断对方房屋是不是中高档商业小区。

文中的“排羊”鄙视链

10年前的北京相亲角“一撇”:社会现实了?还是北京人变坏了?”

2007年冬天,笔者在地坛公园采访时认识了龚海燕,网名小龙女,她是世纪佳缘创始人。当时刚刚创业的她,拉着一帮小姑娘在公园里贴传单、围场子。场景和如今的相亲角如出一辙,阵势甚至更大。那天,寒风中相亲的人按照“海归”“国企”“私企”“离异”等标签,分成更细致的区域,比如今有过之无不及。

“人肉交易”三六九等,写实还是言过其实?

那是号称“北京房价便宜”的年代,两万块钱一米的房价和两千一个月的房租会被认为“很贵”,每月三五千块钱是一份正常甚至比较体面的工资;人们联系都用qq和msn,手机、汽车、短信和通话费比今天要贵得多。普通北漂来京工作五七年买不上房子是正常,户口不好落。

“相亲角”十年前的场景如出一辙,来的都是大爷大妈,换纸条、对暗号,同样十分关心车、房、收入、户口,唯一的差别是,当年车很贵,因此“有车就行”。

其中一些老人让相亲角充满了一股奇怪的“力场”。他们有备而来,每个人都怕自家孩子吃亏;但又不自觉地在算计别人:搭便车、攀高枝。结果,现场没有年轻男女之间,目光相遇擦除的火花;有的只是目的明确的老人之间,机警的试探。

显然,十年前的结果和如今的“相亲鄙视链”并没有区别。问题是,你们认为这群有备而来的老头老太们,能代表婚恋场中的年轻人吗?

刺眼:婚恋大数据看“鄙视链”背后的尴尬和焦虑

前两天,跟几位在婚恋网站的朋友,说到了这件事。“人肉买卖”和“婚恋鄙视链”是不是婚恋主流?我们试着把大数据串联拼接,得出了一些严肃有趣的逻辑和结论。

世纪佳缘大数据显示,“房婚”时代来临

一、人口比失调女性受教育提高致“难婚”

人口性别比,通常用女人基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人数表示。联合国认为102-107间,为正常。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70后”为206。严重失衡。

另外,2015年女性人数占研究生总数为45.4%,相比2000年上升15.2个百分点。多读了几年书,导致女性(经济、学历、性格)择偶标准的提升,客观上婚配年龄上升。

二、一线城市“裸婚”时代到“房婚”时代

世纪佳缘对上年度签约客户的调查数据显示,57%的单身女性认为结婚需要单独准备婚房。房价太贵,男方无力负担,“是否可以由女性提供住房”52%的单身女性明确拒绝,69%的受访女性表示婚房由男方独立提供,自己不需要准备;认可租房结婚的女性仅占10%。曾因“买不起房”分手的男性受访者,一线城市占58%,二线城市63%。买房压力不只是北上广深。

三、一线城市的“户口歧视链”存在吗?

另有百合网数据显示:每年平台撮合恋情约50万对:其中,北上广深“本地人+外地人”“外地人+外地人”的组合占比70%;并逐渐提升;一方面,外来人口因为“虹吸效应”,异地打拼有门槛,人员素质普遍很高,职场上升空间大,受访者更看重对方的发展空间,并没有过分焦虑。

可见,“本地人不找外地人”是被放大的局部现象。

婚恋网站无作为?婚恋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干啥?

有件事确实让人看走了眼。十年前,笔者认为婚恋市场应该是百亿和千亿的规模,为啥?人多市场大,外加婚姻的刚需属性。但根据第三方数据,2015年中国婚恋市场整体规模为83亿元,网络婚恋市场规模为27亿元,渗透率32.5%。这说明,撮合婚恋的难度很大、成本很高。

百合网婚恋大数据和AI的作用

百合网有个朋友叫杨晶,她对笔者这种说法表示“嗤之以鼻”。大数据如何进行画像、匹配和撮合呢?她介绍了三个层面:

一、基础静态信息匹配:外貌、收入、自我描述、资产等基础信息元素,由系统做所谓“门当户对”的匹配和推送。

二、动态识别和智能学习。包括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画像”。

三、心理行为测试升级。通过与心理学、人格社会学等专业的机构和院校合作,通过对性格、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隐性元素”分析,在“恋爱类型、个性和价值观兼容、以及互动关系”四个维度,匹配。随着这类测试样本数据增多,性格匹配的方式和精准度也将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逐渐为个人缩小匹配范围,优化减少和精准地推送对象。这是婚恋数据匹配逻辑,与社交软件的不同。

婚姻都是被“算计”出来的不过是“算法”不同

杨晶的这番“安利”,并没有解答笔者的疑惑:数据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笔者问她:婚恋大数据这么牛,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单身呢?上网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啊?

她说了句很有意思的话:“现实的爱情和婚姻都是被‘计算’和‘算计’出来的,只是逻辑和依据不同。相亲角的老人们的‘算法逻辑是’:房子+收入+户籍红利;婚恋平台的是通过AI、大数据和婚恋指导矫正,当然,数据分析会给你提供决策建议,但只是工具和辅助。”

说到人之间的相处,有个观点挺有趣:很多时候,你面对的并不是另一个人,而是另一种肉体的“心智模式”。比如,一个人经常性投资失败、感情失败,实际上是即是因为固有的“心智模式”和思维、行为习惯决定的。

现在很多用户、客户(付费用户)太难伺候,因为人经常处在一种拧巴的心智模式下:一面焦虑现实、看重物质,一面伤感内心的美好无人知。每个人都谨慎,不相信别人、不相信算法数据,只信自己,有时又在固执地骗自己。

THE END
1.闪婚闪离背后的真相:婚姻不是生意,何以堕落?爱情红娘单身幸福有数据显示,合作的红娘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千篇一律的高压与紧迫,让很多处于困境中的人被迫作出选择,但事实是,这种选择很难带来真正的幸福。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健康的婚姻关系建立在自由与自愿的基础之上,然而在这些婚介中,情感的一切似乎都成了一种商品,买卖关系取代了情感的连接。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SQM1ID055616WX.html
2.大城市残酷的婚恋市场!58很真实,42很卑微!相亲交友在婚恋板块发了多种职业,学历,家庭背景的男女征婚的帖子,当然,制造的条件不会很差,和NGA老哥老姐https://go.cqmmgo.com/forum-222-thread-174061568429773155-1-1.html
3.婚恋报告精华爱情可信度不高,毕业意味着分手,很难走向婚姻。而12%的理科女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忠贞的,可信度甚高;占18%的文科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以发展为婚姻。 综上,通过对jy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爱情表征着两个相爱的人连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为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https://www.liuxue86.com/a/4881259.html
4.相亲市场残酷现实谁的追不上谁都追不上的女人在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里,相亲作为一种传统的婚恋方式,依然占有一席之地。但相亲市场上的现实却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残酷。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流传:“有一种女人,谁都追不上;另一种女人,谁都追不上。”这句话看似拗口,实则道出了相亲市场上的两种极端现象。前者代表着那些条件优越、眼光极高,让众多追求者https://www.jianshu.com/p/418fc1c57db7
5.很多人对北京婚恋市场的残酷一无所知标题: Re: 很多人对北京婚恋市场的残酷一无所知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Sep 19 17:24:14 2024), 站内 20多岁时就意识到了,如果给富二代当姨娘,家境不重要,比如韦雪也能有给秦奋生孩子的资格,重要的是够漂亮和出色的工作能力,以及能输出充分的情绪价值。 如果嫁社会地位很高的高级知识分子,需要家境http://images.newsmth.net/nForum/article/FamilyLife/1766857217?p=2
6.话说婚姻:残酷的婚恋市场婚姻是要接来自天府婚介话说婚姻: 残酷的婚恋市场 婚姻是要接地气,恋爱与婚姻是有区别的,在婚恋市场上有哪些现实不得不面对的。 一、年龄 女人在适婚阶段,年龄越年轻价值越高,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婚姻价值在递减。 https://weibo.com/1268542220/Js06coXDA
7.创新真人秀节目(精选十篇)受《超级女声》产业化成功运营的启示和诱惑,2006年,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节目形态。野外生存类真人秀节目渐入佳境,表演选秀类真人秀火爆荧屏,职场类真人秀异军突起,婚恋类、旅游类、整容类等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su91p4.html
8.婚恋综艺走热是表象,背后的脱单市场才是庞然大物详细解读可是很多在物质条件上看似是婚恋市场佼佼者的精英,却是威廉·德雷谢维奇笔下“优秀的绵羊”——在学术和职场的常规成就方面能够攻城略地,但缺乏面对现实困境的能力。 原本充满优势的外在条件,无法掩盖难以扭转的巨婴心态,这种寻求依赖、爱商长期不在线的特征使他们很难在日常交往中培育出成熟的感情,只能转向婚恋产品。可https://36kr.com/p/1722785775617.html
9.红娘揭相亲市场残酷法则:30岁以上的女生就太老了又是一年黄金周,对部分单身男女来说,相亲或许和“十一”更配。来自沪上部分婚恋介绍所的消息称,8天的假期,约会单子早已排得满满当当。笔者和一些相熟的职业红娘聊了聊,从她们的口中,大约可以摸底时下的婚恋行情,以及这个相亲市场的残酷法则。 “这两年,红娘越来越不好做了。”祝老师说,“五年前,来征婚的就是想https://m.dutenews.com/p/75283.html
10.脱口秀演员徐志胜一语道破女性婚恋市场残酷真相知名脱口秀演员徐志胜凭借其犀利敏锐的观察力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在国内脱口秀界享有盛誉。近日,他在某档综艺节目中的一段关于女性婚恋市场的见解引发了广泛讨论,引发了社会对这一话题的深刻反思。 徐志胜的观点 徐志胜在节目中指出,女性婚恋市场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女性在择偶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公。他认为,女性在婚姻http://www.jnfh.cn/index.php/PVZAb/realtime248844
11.《鱿鱼游戏》折射的残酷现实:穷人看似随机性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以剧中的典型人物逐一分析: 1,嗜赌男主离异前,曾在汽车厂常年做工,属于工人阶级;金融男通过高考逆袭后,属于知识分子,其身高外形在职场竞争和婚恋市场都占据优势,穿着与工种都属中产阶级;两人从小生活在首都首尔的某街区,家中均有自住房,没有房租压力,其母均有自我谋生能力,这是典型的“小市民阶层”。他们就好比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9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