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家长在孩子生活自理及意志品质方面教育认知的薄弱。多数家长在这一阶段过度重视孩子各方面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孩子本身行为习惯的培养,日渐促使了亲子关系的疏远及对立,限制了孩子社会健康、社会领域的发展。
2.幼小衔接引发家长的焦虑。
从数据中可以得知,多数幼儿园仍对学龄前孩子进行“小学化”教育,且教育内容不符合孩子成长与发展规律,因此造成了孩子“不想学”、“学不会”等状况。学习要求的盲目与不科学,造成了孩子提前出现“厌学”情绪,使得亲子关系紧张。
学龄前阶段的家庭教育分析:学前孩子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认知和行为对孩子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优良行为习惯具有重要影响。
学龄前阶段家庭教育目标建议: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孩子运用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小学阶段家庭教育情况
2.生活习惯问题的高发与凸显。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取得一致性。
从数据中得知,小学阶段家庭与学校教育从理念到方法都存在较大区别,同时存在隔阂与信息的不对等。因此在家校共育方面,学校与家庭很难形成合力,对于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的发展也造成了诸多不利。
小学阶段孩子家庭教育分析:小学是孩子第一个正式的学习阶段,孩子身心发展都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此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融合、形成合力,可为孩子今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目标建议:树立孩子责任感、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努力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建立科学合理的家校沟通模式。
(三)中学阶段家庭教育情况
1.家长行为及家庭环境的问题凸显。学生卷显示,45%的孩子表示当自己问家长一些问题时,家长不会乐于回答、48%的孩子表示不赞同和父母在一起相处时是快乐时光、51%的家长认为孩子什么都不缺,不需要给零花钱、72%的家长认为孩子大了,需要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家长不应该参与。
2.亲子沟通方式存在的问题严重。初中段78%及高中段83%的孩子很少与家长谈及学校的事、77%的家长表示在家里和孩子谈的最多的话题是人生哲理与道理、88%的家长表示在与孩子交流中,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
3.家长对家庭教育认知欠缺引发矛盾升级。
根据数据显示,家长在孩子中学阶段,因学习成绩所产生的焦虑情绪水平明显下降,焦点问题也升级至亲子沟通、互动、相处方面。
中学阶段孩子家庭教育分析:中学孩子步入青春期,容易出现反叛、自我、情绪不稳定等特征,直接影响了家庭关系的健康发展。家长需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认知水平,正确引导孩子良性发展。
中学阶段家庭教育目标建议:培养道德品质、科学生涯规划、促进学习能力、鼓励合作交流。
三、陕西省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服务体系缺乏
2.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家庭教育服务存在障碍。我省具备心理咨询及家庭教育指导资质的专业人士超过一万名,但因组织、宣传等原因,该人群与家庭、学校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致使社会专业力量难以走进家庭教育。
3.培训指导欠缺。绝大部分教师及家长不具备或欠缺正确认识及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多数教师及家长表示希望接受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培训及指导。
(二)家庭教育认知存在偏差
1.家庭教育以学习成绩为导向。多数家长及教师认为家庭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孩子的成绩,孩子成绩的好坏代表着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导致家庭教育开展目标的偏差。
2.局限家庭教育为长辈对晚辈的教育。由于父母在家庭中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其权威的地位,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真正含义。父母的批评称之为“教育”,孩子的意见就是“犟嘴”。
(三)重智轻德
1.应试教育心态。家庭与学校应试教育、升学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学校与家庭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唯有文化课成绩为学校与家庭追逐的目标。
2.学校德育体制问题突出。目前,德育工作在很多学校仍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由于德育成绩的表现需要较长的周期,而导致很多学校及家庭不予以重视。
3.道德价值观教育从“只说不做”到“只字不提”。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多数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目标为升学及发展,更有一定数量的家长认为孩子只需要好好学习,其他任何事都不用管,无形中使孩子树立了不良价值观导向。
(四)生涯教育欠缺
1.对生涯教育认识不足。由于教育评价体制的阶段针对性,中小学生涯教育没有得到学校及家长的正确认知及重视,将导致孩子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自身动力等不良结果。
四、加强陕西省家庭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议
2.为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支持和服务体系。通过协调社会资源,为这些家庭建立系统的家庭支持和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适合这些儿童发展特点和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关爱帮扶。
3.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统筹协调多种信息平台资源,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知识。一方面,可借助传统媒体,设立家庭教育专栏、专题,开展公益宣传,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搭建新媒体服务平台,通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家长提供快速便捷、科学高效的家庭教育服务,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
(二)重视学校在助力家庭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家长传达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交流活动,向广大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和成功观,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成长规律、特点,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3.提高班主任主动帮助家长的意识和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班主任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学校可首先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在此基础上让班主任承担起指导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的重任。
(三)构建科学的家庭教育监测评估制度
(四)落实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2.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的模仿性极强,所以家长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部分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良示范,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家长要提升自身家庭教育能力。广大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时时处处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和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