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在您撰写当前中小学家庭教育的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因此,要搞好家庭教育,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统一教育理念和思想,家校合作,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1.家长未能发挥应有的角色效应
家长,特别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作为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家庭的影响直接决定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父母孩子是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家庭才能给孩子带来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但是由于社会形势的压力,很多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认为家庭的责任是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物质需求,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学校应该关心和负责的,由于自身能力所限,一些家庭的父母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孩子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父母未能发挥应有的角色效应,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对学校教育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
学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地方,但不是孩子的“托儿所”,老师兼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是人类文明和知识的传播者,不是孩子的“保姆”,在大多数家长的眼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完全可以取代其他教育形式,只要上了学就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全都抛给学校,自己的任务就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得不到良好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学校难以顾及全面教育,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关心和爱护,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另外,由于很多家长在外务工,导致学校很难和孩子的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对孩子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状况知之甚少,耽误孩子道德的养成及健康心理的发展。
3.家庭教育中忽视孩子情感需求
学生家长由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对长远的家庭教育意义了解不深,更没有认识清楚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教育意识,平时家庭教育中只重视物质需求,缺乏对孩子们情感的投入,其实孩子们除了物质需求外更需要精神方面的需求,他们渴望父母的陪伴,享受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只注重物质层面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久而久之,孩子得到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越来越不成正比,孩子得不到自己需要的情感需求,缺失必要的家庭教育,给心灵抹上阴影,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习惯及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二、解决当前中小学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解决当前中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共同努力,以下是本文提出的几点对策,仅供参考。
1.制定科学教育规划,让家庭教育更科学
2.加强家校联系合作,共同开展教育工作
3.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培养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能力、技术、知识成为人们衡量一个人才的标杆和尺度,所以,现代学校教育的教育资源开始向智力培养方向倾斜,注重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相对的,有重视必然就会出现忽视,重智轻德就是这种现象下暴露出来的问题,学校和家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成绩上,以成绩评估学生未来的成长潜力,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成绩好坏最终决定了孩子能否考入好的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将来步入社会发展添加更多的筹码,但同时我们要转变这种唯分数论的理论,理性看待成绩分数,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间的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家长应该注重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孩子们向多维度发展,在获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互助友爱、邻里团结、讲文明懂礼貌、谈吐文雅、具有良好的家风,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向着人生目标一起努力奋斗。
4.重视教育方式方法,强化家庭教育效果
另外,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制造些困难,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机会,在逆境中成长的孩子将来面对挫折时才会有勇气,不畏惧艰难,形成不畏艰险、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成功不是必然的,没有捷径可走,获取知识,得到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学校和家长要教给孩子这些道理,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艰辛的,不要奢求快乐学习,只有不断积累,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迎来成功。除此之外,家庭还是温情、爱情、亲情构成的群体,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保护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总之,新时期要重视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实际与家庭实际密切联系与合作,促进学生们学习成才和身心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