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呈现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建设不力和个体的自我内在调节能力不足上。社会支持系统建设不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家庭支持缺失。青少年成长的家庭环境十分重要,如果成长环境功能不全、不稳定,家庭成员的支持不力或严重缺失,家庭存在暴力、父母离异、家长忽视或过度保护等问题,都可能破坏家庭应有的良好支持系统,使得青少年在情感、教育和心理上得不到足够。
三是学校教育欠佳。学校生活中如果发生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不好、学业压力过大等诸多情况,就会导致青少年校园环境支持系统受损。
四是社会帮助缺乏。青少年会面临来自人际关系、自我和社会期望过高等方面的压力,当他们遇到这些问题需要求助,想要求助,但又不敢或不知道如何求助时,社会支持系统就不能及时启动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自我内在调节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情绪不稳定。青少年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一旦面对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或遭受指责等情况,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如果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跟不上,难以释放心理压力,就会常因一点小事面红耳赤、情绪激动。二是自控力不强。进入青少年时期,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三是缺乏自信心。由于青少年还未形成稳定的对自我的评价,一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轻则会感到自己无法应对,重则会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导致内在调节能力弱化。四是社交能力弱。青少年的社交需求高,但如果他们缺乏良好的社交技能,就可能在与人交往中遇到困难,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从而影响自我调节的效果。
二是培养情绪管理的能力。情绪管理是自我内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要教会青少年如何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情绪调节机制。
五是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家长要鼓励青少年与同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扩大社交圈子,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同时,家长、老师必须成为青少年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六是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家长可以鼓励青少年参加社区活动、志愿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
家庭、学校要在重建青少年的自我内在调节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要积极建设青少年的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转载自家庭教育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