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家庭教育(精选5篇)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在家庭生活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而亲子间的沟通是父母对孩子产生影响的重要渠道。

亲子沟通是人际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特指父母与子女在观念、情感、行为上的交流与沟通。它包括父母与孩子间的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虽然国内对亲子沟通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各研究者对其内涵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二、亲子沟通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亲子沟通对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会以父母为榜样。良好的亲子沟通有利于父母及時发现孩子认知发展特点的变化,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孩子开发潜力和创造性;良好的亲子沟通伴随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这也将使孩子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从而在学习上更有动力,更敢于去探索和认知未知世界。反之,如果亲子沟通常常出现问题,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疏远,可能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忽视或者期望过高,这将会影响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亲子沟通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符合社会传统习俗的行为方式。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社会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它是在孩子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即儿童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中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孩子的主要交往渠道,一个是家庭内部交往,主要是亲子关系,一个是家庭外的同伴交往,即同伴关系。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沟通,孩子就会在家庭活动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对他们的社会性和情感性发展有重大影响,当孩子们能够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孩子将更有信心和力量与其他同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这将进一步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减少攻击性行为。总之,积极的、温暖的亲子沟通会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而冷漠的、攻击性的亲子沟通模式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因此将更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叛逆和反社会行为。

(三)亲子沟通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

儿童人格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最关键的几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所以,家庭中儿童与父母的相互作用,亲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对儿童以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一个人的人格之核心部分或基本结构,是在学龄前即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大体上定型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亲子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谐、民主、轻松的亲子沟通模式,将使孩子形成较为平和而乐观的心境,反之,紧张、焦虑的沟通模式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养成多疑、猜忌、敏感的性格。良好的亲子沟通使父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孩子,从而能更深刻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三、几种常见的亲子沟通模式

只有掌握好的亲子沟通策略,才能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积极轻松的家庭氛围。目前比较常见的亲子沟通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专制型亲子沟通模式

在这种亲子沟通中,父母总要筑起绝对权威,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绝不允许儿女反对或拒绝,也不管自己是对还是错,甚至错了也不允许儿女反驳。如果孩子敢反驳的话,他甚至会责罚孩子。在这种沟通中,孩子习得的是蛮横,以强凌弱,固执刻板或软弱,妥协,无原则,自卑,胆怯的人格。

(二)冷漠型的亲子沟通模式

在这种亲子沟通中,父母爱自己胜过爱子女,因此在沟通中反应冷淡,对儿女爱理不理,对儿女的成就或失误也是满不在乎,或不十分注意。这种沟通是最不负责任和消极的亲子沟通模式。这种沟通模式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会对他人漠不关心,自私自利,甚至厌恶生活,自暴自弃,严重的会造成人格的扭曲,分裂,甚至走极端。

(三)溺爱型亲子沟通模式

与冷漠型相反,在这种亲子关系中,父母爱自己的子女胜过爱自己,因此在沟通中几乎是事事依着子女,甚至不管这些要求是否合理。这种过分的溺爱沟通的结果是容易使个体形成一种自私,不懂得关心别人,过分注重自己的性格,他们会缺乏自理能力,常常高傲,但在遭受挫折之后,却又会很快地变得自卑起来。

(四)民主型亲子沟通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父母非常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他们在日常生活和交流沟通中非常注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和孩子像朋友一般玩耍,沟通。但同时也不失作为父母的权威,能用温柔而坚定的沟通技巧来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并善于以身作则,他们不仅是孩子的父母更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在这种沟通中,孩子会热爱生活,善于交际,关心和帮助别人,善于创新,为人有个性又不失规矩,有自信又能自省。

四、改善亲子沟通的几种有效策略

我们相信,每对父母都深爱自己的孩子,都渴望能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然而很多时候,爱在说出口的那一刻,常常变了味。爱很重要,然而,爱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只有当父母真正掌握了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时,爱才能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巨大力量,否则孩子的心理健康将受到影响。

(一)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果他们的情绪不好,可能也表現不好,如果我们要帮助孩子拥有好的情绪,首先要在亲子沟通中接纳和尊重他们的情绪。如果孩子的情绪被否定,他们会容易失去勇气,只有当情绪得到认同和接受时,他们才会受到鼓舞,从而继续努力。有时候,父母们可以用简单的一两个字来表示对孩子情绪的认同,如“嗯”“哦”“这样啊”“我明白”等,有时候,也可以给予孩子一些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幻想,如“要是老师不布置抄写作业就好了”等,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此刻的感受。

(二)讲述孩子愿意接受的语言

父母能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让他们积极地看待自己,父母教育孩子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孩子成为仁爱而坚强的人。有效的亲子沟通能帮助我们从精神上给予孩子物质上不能给予的东西。因此,我们需要学习讲述那些孩子们愿意接受的语言,这样的沟通才有效。例如,我们可以描述我们的所见所闻以及我们自己的感受,不要去评价孩子的性格能力,不要仅仅只是夸奖孩子“好”或“真棒”等。

(三)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愤怒

言语有时候就像刀一样锋利,有些话会留下永久的伤疤。然而,父母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产生诸多不耐烦的情绪,甚至是愤怒,那么要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怒气而不伤害到孩子的情感呢?首先,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手势来指引和提醒,用简单的描述性语言来提示。但是,假如大人的情绪已经很恶劣了,父母可以直接给孩子选择,给出明确的警告,或者用“当我”句式的宣言,向孩子表达你当时的情绪。当然,当我们真的非常生气时,要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愤怒而又不羞怒孩子,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检验。

总之,亲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影响着父母与孩子间亲子关系的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责任尤重,应该多理解孩子,多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关怀、尊重和交流的良好氛围。亲子沟通的学习是父母一生的功课。

参考文献:

[1]林建.论亲子关系在儿童人格成长中的重要作用[J].《黑河学刊》,2010年07期.

[2]胡雁波.试论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3期.

[3]贺银才.浅谈亲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4]华鲁士著,郑慧玲译.家庭沟通[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

[5]刘金华.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6]修巧燕.家庭中亲子关系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

[3]朱俊卿.农村亲子关系特点的定性研究[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5):35-37.

[4]陈丽,刘艳.流动儿童亲子沟通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01):59-63.

[5]郑会芳.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家庭亲密度与其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6]上官青木.养育方式与学习能力[N].中国青年报,2002-12-12(A10).

[7]廖运生,宋淑娟,陈勃.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研究[J].前沿,2009,(08):155-157.

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我校申报成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并成立了德阳市级课题《家庭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组,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重点研究指导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式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因为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家长与孩子之间能否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又在于家长与孩子能否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我们课题组侧重对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进行培训,主要形式是开展“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目前已经举办三期30次培训,参训家长普遍反映获益匪浅,与孩子的沟通效果及亲子关系得到很大改善。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植入新观念,营建新关系

父母与孩子沟通乏力甚至无效,孩子对父母不尊敬、不孝顺的现象多数是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比较陈腐和落后,如“打是亲,骂是爱,孩子不打不成器”,“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有权威”,“孩子的成绩是父母的脸面”,“好父母就是把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殊不知这些观念往往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会削弱孩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严重伤害亲子关系。

因此,“父母效能训练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给家长植入与孩子和谐相处的新观念,如“提升父母亲子沟通能力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用沟通滋养心灵,让真爱完善人格”;“孩子生来就具备无限的潜能”;“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别拿想象当标准要求孩子”;“温暖来自父母的尊重与关心”……这些新观念让家长改变自己的同时孩子也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

如一位参加过“父母效能训练营”的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以前我奉行的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孩子居高临下,觉得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去做,不然的话就是一顿训斥。但这样往往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自从参加了‘父母效能训练营’后,我学习到如何用孩子的心去看整个世界,如何了解孩子并鼓励他。如何发现孩子的长处,如何换位思考,处处为孩子着想。孩子也开始体谅、尊重我们,现在我们父母与孩子都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彼此。”

二、培训知行合一,注重实践体验

如一位参训母亲在培训感想中说:“培训中,老师通过以阅读、讲课、讨论、自由参与角色扮演等方式对我们进行教学,让我们试着用学到的新理念与新方法和孩子交流。通过边学习边运用,我发现孩子的话渐渐多了,自信心增强了,学校里发生的大事、小事都乐于说给我听了,还有他的感受和评价。让我知道他平时在想些什么,对各种事物的看法等,使我及时掌握了他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对他进行引导和提醒。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不仅需要老师的教诲,孩子自身的努力,更加需要我们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正确引导。通过学习让我学会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沟通方式,在获得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进步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心灵的成长。”

三、重视孩子的主体作用,促进亲子双向互动

父母是成熟的个体,是教育者、监护人,是社会价值观、信仰与社会行为的直接传播者和体现者,在亲子关系中负有重要责任,起主导作用。调适、建设良好亲子关系,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综合素质。然而,孩子的主体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亲子关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亲子双方的各种态度和行为有着相互的影响。

我校除了对父母开办“父母效能训练营”系列培训课程,还对学生举办“搭建心的桥梁”等活动课与讲座,让学生懂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是每个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促使学生反省自己在处理父母关系时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帮助学生改善与父母交往的方式、方法,增进对亲情的感受和体验,促进亲子关系。学生在讲座反馈中写道:

“我明白了应该与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当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承担自己的一半责任,这样才是积极、正确的态度。”“我们要经常与父母沟通,有时要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思考、理解父母,要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要培养自觉性,不让父母为我们担忧。”“我们在与父母交流时,应注重自己的态度,使自己的语气较为平缓,不要过激,要和父母将心比心,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父母意见交换。”

为了进一步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我们还邀请参训父母偕同孩子一起参加以“心心相映,携手共进”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通过“蒙眼认亲”、“心有灵犀一点通”、“假如时光倒流”、“暴风骤雨我抵挡”等一系列需由家长与孩子协作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互相支持、努力配合,达到最高的默契,从而理解对方所思所为,增进双方深层了解。家长与孩子普遍反映亲子沟通方式得以改善,心的距离得以拉近,亲子关系进一步密切。

四、指导家庭教育个案,推动家教良性发展

我们除了对家长和孩子通过培训、讲座、团体活动等方式进行亲子沟通指导,还对个别有需求的父母和孩子进行个案指导。我们在指导过程中发现,不少带着孩子来咨询的父母最初认为孩子出现问题只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想请老师劝导孩子或给父母支招改变孩子。有时候主动前来求助的孩子也以为问题只是自己的,但我们在咨询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往往源于父母的教育观念与方式,源于亲子沟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在指导孩子的同时与家长联系,分析孩子问题的由来,或请家长前来参与咨询,指导家长调整教育方式,从根源上改善孩子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留守儿童;亲子伦理;家庭教育;调适对策

一、引言

随着中青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使农村留守家庭规模变小,结构趋于不完整。在农村家庭中,“父母在,不远游”等传承千年的家庭伦理定律逐渐被打破,许多农村家庭亲子之间感情疏远,两代人之间的伦理冲突越来越频繁,造成了家庭伦理的缺失。特别是很多家庭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远离孩子,远离家庭生活,以至于不能保证给孩子必要的家庭教育,对家庭伦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我国现代广大的农村家庭中,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他们无法尽到教育子女的义务。因此,分析农村留守家庭里的亲子关系,总结利弊得失,并提出相应的调适农村留守家庭亲子伦理的对策,不但有利于改善目前农村家庭亲子关系的状况,使家庭成员人格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对整个社会的家庭道德建设产生重大的作用。

目前,社会各界的学者们对民工潮问题的研究己经深入到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各个专题的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大多是从社会学、人口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侧重于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注重实证研究。鉴于此,本文试从家庭伦理的角度分析民工潮对农村留守家庭中抚育阶段亲子关系的影响,并提出调适对策。

二、农村留守家庭亲子伦理的现状

美国社会学家w·古德曾指出,如果说“家庭是由父亲、母亲和孩子组成的一个社会单位,那么成年人与其子女有着亲子关系是形成家庭的一个条件。”亲子关系是家庭的核心,而其中的抚养、赡养关系又是亲子关系的核心部分,父母的抚养教育对子女早期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1.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的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亲子联系都被看作是一种由父母抚养孩子并塑造孩子行为的过程。一些实证研究也发现,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抚育阶段的亲子关系,主要是建立在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即家庭教育基础之上的。但是农村留守家庭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诸多问题,两代人之间思想价值观念存在差异,使得农村家庭亲子关系出现失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融于家庭生活中自然而然进行的终生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广泛性、情感性、反复性、终生性、深刻性、权威性、继承性、生活的融合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等多种特点,其优势是任何形式的社会教育都难以替代的。然而很多外出打工的父母认为孩子只要能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父母最大的责任,“养而不教”是很多农村父母头脑中普遍存在的观点,他们当中很多人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

农村留守家庭在孩子抚育阶段亲子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2.农村留守家庭子女的基本状况

到目前为止,能够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还只是较少的一部分,更多的人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伴随着的就是留守儿童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家庭的剧烈变化。那么,处于这种变化中的孩子,其生活、学习条件以及发展状况如何,在外打工的“游子”如何给予留守孩子必要的家庭教育等问题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目前留守儿童家庭主要有以下类型:(1)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与孩子一起留守的家庭;(2)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的家庭;(3)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与其他亲属在一起的家庭;(4)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单独留守的家庭。

三、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不良的原因

1.与父母的分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弱化,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

2.空巢家庭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影响,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未成年人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而父母双方都在外地务工的儿童亲子关系、亲子教育完全缺失,长期的分离焦虑状态使儿童对关怀的渴求得不到满足,缺乏感情交流,内心易产生失落、孤独等,这些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易使儿童处于长期的紧张、不确定感状态之中,这必然会导致儿童众多行为问题的出现。

3.隔代家庭教育的问题,导致亲子关系的错位

因父亲外出打工而生活在由母亲一人抚养形成的“单身家庭”,和由祖父母抚养而形成的“隔代家庭”(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后其父辈与其子辈所组成的“祖孙”家庭)中的“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的主体缺失,或由父母变成了其他的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一部分是其他亲戚。造成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感情抚慰和亲密关爱,从而对父母产生隔阂和生疏,导致亲子关系错位。

四、农村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的家庭调适建议

1.更新观念,调整期待

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马克思)和谐亲子沟通的情感性和潜移默化的渗透性,决定了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优良的家庭教育对于改善留守家庭亲子之间逐渐疏远的关系尤其显得重要。针对许多打工父母忽视儿童家庭教育的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要让外出打工父母明白家教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家教责任感,进而更新教育观念。尤其应重视父亲在农村家教中的作用和应尽的职责,孩子只有生活在父爱和母爱完整的家庭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树起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感。

2.提高修养,以身作则

3.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关键词】家庭教育课程化;家校合作;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含义

学校从提高家长科学育人的素质入手,以课程化的方式,对家长进行系列化、规范化的家庭教育培训,并建立长效机制,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使家长成为伴随孩子幸福成长的智慧型家长。同时,通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系列化,以健全的制度和校本教材为保障,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学生为主体,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构建良好的“三维”一体教育氛围,为家长搭建实践探索的舞台,打造家庭教育专业化团队,推动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目标一致,教育理念融通、教育过程同步、教育方法互补、教育资源共享,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实现共同育人的教育目标。

二、实施家庭教育课程化的意义

(一)做孩子人生的“航标灯”

(二)做孩子心灵的“倾听者”

(三)做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三、家庭教育课程化方案设计

(一)开设课程学习,构建学习型家庭教育体系

学校将构建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主要涵盖以下板块:①提高家庭教育的责任与理念;②孩子的身心健康指导和道德品质指导;③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④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学业指导;⑤家校沟通与融合以及新型家长素养提升等。结合家长学校系列活动,组织授课讲座,家长自主学习,开展亲子阅读、参观体验、校园开放等活动,进行家长沙龙研讨、家长互教互学、家访指导、个别咨询等,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丰富网络资源,为家长提供信息沟通、与辅导等服务。学校将对课程体系的内容建设、资源开发、教材建设、评价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长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做伴随孩子幸福成长的学习型家长。

(二)家校共同管理,做孩子校园生活的参与者

当前,跨塘实验小学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在学校的护学岗、膳食小组管理、综合实践活动听证会等方面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家庭教育课程的开设,全面开放学校大门,欢迎家长走进学校,参与更多的活动,陪伴孩子度过美好的小学生活,如每学期的家长会的策划与组织由班级家委会成员承担,号召家长每学期至少与孩子一起参与一次升旗仪式、班会活动,参与开展一年一度的学生运动会,担任裁判或者后勤服务等。越来越多的家长走进学校,拉近了家校距离,这有利于对孩子的培养。

(三)开发资源优势,打造校外教育的管理者

通过家庭教育课程实施,学校将全面发动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参与到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成为指导教师,如烘焙班、编织班、刺绣班等;结合学校吴文化特色教育,挖掘熟知吴文化的家长走进教室,充实现有的吴文化课堂……“妈妈教师”“爸爸教师”的身影将更多地活跃在校园内,以此拓展学校吴文化课程资源。

四、家庭教育课程化在跨塘实验小学的实践

(一)家长参与,共同编写校本教材

近年来,家长参与编写的校本德育教材(《和谐号动车在前进》《迎着朝阳起飞》)两易其稿,不仅融入了学生的道德品质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还发挥了家长“同盟军”的作用,让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共同实施,在参与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系列活动中,共同监督、引领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但教材的实施还没有形成体系化、常态化,希望通过校本教材这个抓手,进一步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二)搭建平台,携手家长亲近孩子

为了让家长真正去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学校开展了“书信沟通,幸福相伴”活动,鼓励孩子给家长写一封信,把自己的想法真正传递给家长,学校也相继开展了“大手牵小手,幸福慢慢走”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包馄饨,亲子共度阅读时光等,鼓励家长多陪伴孩子,指导家长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但由于生源绝大部分是新苏州人,地域差异、文化背景差异,造成家庭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需要全方位的引领、激发家庭教育正能量,推动各层面家长在家庭教育领域的全面提升。

(三)知心玩伴,创新家庭教育理念

近年来,本着创新家庭教育理念的初衷,学校鼓励家长做孩子的知心玩伴,走出校门,与孩子一起学说吴侬软语、带孩子一起逛苏州园林、和孩子一起品尝苏州美食……在多形式的互动、渗透和整合中,孩子进一步理解了“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还存在参与面不广等问题,如果能借助此项目的引领,一定能实现我们创新家庭教育理念的初衷,让更多的新苏州人真正融入苏州的文化。

THE END
1.讲座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应对现在的父母越来越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国家出台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说明了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 如果说孩子是一条鱼,那么家庭就是一个鱼缸。如果说孩子是一个果实,那么家庭就是树根。如果说孩子是一株花,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可见,家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https://www.jianshu.com/p/64bb73f48537
2.青少年家庭教育常见问题有哪些?如何正确处理家庭亲子关系→MAIGOO青少年家庭教育常见问题有哪些?如何正确处理家庭亲子关系 摘要:许多家长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同时随着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许多家长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致使他们无暇顾及甚至忽视对孩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和指导。现代家庭亲子关系多多少少都会出现问题,那么如何处理https://m.maigoo.com/goomai/202909.html
3.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孩子家庭教育问题有哪些,5个建议解决家庭问题:孩子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影响学习、生活和健康。 建议:制定合理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和其他有益身心的活动。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减少自己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 五、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问题:许多家长缺乏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http://www.woshiqian.cn/jtjy/36748.html
4.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3篇模板).docx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文将针对《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分析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一、家庭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35995042.html
5.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解析(七十六)三十来自前HR随笔三十五、如何通过梦想教育让孩子主动学习?(2)#每天早上学点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作者:安慧老师(接上一篇)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由于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即使不是大富大贵的家庭,孩子的生活也基本上是衣食无忧。因为他们不担心会挨饿,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什么好大学、好工作、铁饭碗就不再https://weibo.com/6178081953/OwAGN6w3R
6.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10个问题,点击获取沟通技巧*1. 为了更好的为您服务请填写孩子姓名 *2. 在家庭教育中您经常遇到的问题 【多选题】 孩子爱说谎 孩子有些自闭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缺乏自信 孩子依赖性强 孩子沉迷游戏 孩子叛逆 其他 3. 您非常幸运参与了此次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我们会安排专业老师专门为您解除困惑。https://www.wjx.cn/jq/10258818.aspx
7.智能家庭教育:如何关注家庭教育国际化与本地化:智能家庭教育需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要求和文化习惯。这需要开发国际化和本地化的教育资源,以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智能家庭教育。 6.附录:常见问题与解答 6.1 问题1:智能家庭教育与传统家庭教育的区别在哪里? 解答:智能家庭教育与传统家庭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智能家庭教育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https://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7309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