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五大问题,希望有所帮助!
1.欠缺谐和的家庭环境
一些家庭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家庭如农夫、民工、未就业人员与经济贫穷家庭的小孩生活水准不高,有的小孩欠缺必要的学习条件,留守孩童、流离孩童已变成社会现象。有的家长婚姻生活可疑,单亲、重新组合、隔代养育与旁亲监护养育小孩的数目增加;还有的家长因个性化、收益等缘由,争吵玩耍不断,欠缺互爱互敬。家庭的不跟和谐生活的动荡让未成年人连最起码的归属感也没有,有的小孩对父母亲丧失安全感、对家庭丧失自信心。一般而言,无法得到家庭温暖和关怀的小孩,其人格特点表现出攻击性与叛逆性,非常容易走进歧路。
2.思维老旧教育不妥
有的家长把小孩当作自身的私有资产,不重视生命的价值;非常一部分父母亲优秀人才意识狭窄,“望子成才”,“逼子成龙”。盲目的家庭教育忽略了小孩的个性化成长,小孩的人格威严受到陵犯,因为心理需求和自我成长不能实现,导致很多小孩精神扭转,形成不良的品德。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父母亲也应当思考力,对独生子女娇惯趋向已造成我们的小孩存活能力不强、责任心缺少、竞争力不强。
3.学习能力差
4.不能言传身教
有的家长及监护人自己素养差,欠缺爱心,社会角色跋扈,这造成了有的小孩游走在社会边沿,心里失望,还有的小孩得了严峻的'心理疾病,妄自菲薄。
5.父母亲也要接受教育
1、过度保护
家长如果过于重视满足孩子表面需求,很容易忽视其心理需要。比如:玩耍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跑跑闹闹中难免可能受伤,此时,父母如果因为怕孩子受伤而阻止其跑动、玩耍,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体弱多病,同样心智发展也会受影响。所以,家长不能过度保护,干预孩子的正常生活。
2、过分宠爱
在中国,对子女过分宠爱是很多父母的通病,无论孩子有什么要求,家长都会无条件满足。长此以往,小朋友无法抵抗挫折,容易形成孤僻、自私等性格缺点。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在教学小朋友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既不能爱得“过火”,也不能冰冷相待,父母不可以任何事情都顺从孩子,代替其完成任务,而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其实,孩子的'自我尝试反而是一种能力的锻炼。
3、揠苗助长
4、过分专制
父母年纪长,阅历深,本身就是长辈,很容易以一种权威、专家的态度教育孩子。父母如果经常用权威性的话语来规范小朋友,甚至对他的人身自由进行了限制,那么小朋友便会长久感到恐慌,甚至越来越不自信,这都不利于他们心智的成长。如此以外,在家庭教育中,还容易出现限制孩子说话、挑剔孩子过失、以偏概全等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