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耶鲁大学的耶鲁儿童研究中心主任阿尔伯特早在80年代指出:“离婚是威胁着80年代儿童的最严重和最复杂的精神危机之一。”这种家庭解体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在现实生活中,离婚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离婚而造成的子女在心理、道德行为上的问题,却不能被我们忽视。如果为人父母者,能从子女教育的角度出发,多花一些经历维护自己的婚姻,在为自己考虑的同时,也想一下孩子的发展,就会减少很多需要的补救措施。
一.离婚子女的心理变化与特征
2、他们容易缺失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
3、他们容易出现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个性形成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在个性塑造上,父母亲是子女的首任教师,而离异家庭带给子女的却是残缺不全的个性影响与教育,这样必将造成子女后天性格形成中的缺陷。有的离异父母各自抱着补偿子女或者视子女是今后生活的包袱等心理来处理与子女的关系,致使子女在性格形成中,出现多种性格缺陷。
我所接触到的高中阶段学生中,不少离异家庭的子女,父母是在他们读小学阶段就离异的,但当我问及他们的父母亲时,他们一般都是闪烁其词,不愿多谈父母和他(她)的家庭。这现象表明:父母离异的阴影,至今还在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成为他们永久的一块不愿揭开的伤疤。
二.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
究竟父母离婚事件本身,是否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唯一因素?有研究者发现:父母离婚后包括孩子在内的新建立的家庭生活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父母离婚后,对孩子不出四种命运:
1、父母不再结婚,孩子归属于父亲,如此就是父亲归属下的单亲教养环境;
2、父母不在结婚,孩子归属于母亲,如此就是母亲归属下的单亲教养环境;
3、父母再婚,孩子归于父亲,如此就形成了孩子家有继母,外有生母的环境;
4、父母再婚,孩子归于母亲,如此就形成了孩子家有继父,外有生父的环境。
上述四种环境下生长的孩子,命运将不会相同,唯一可以希望的是,父母离婚后,能继续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当然这有很多困难。
其一,父母没有再婚,因为孩子的抚养费,探视权等问题,还会继续引起争执和矛盾,孩子有时就不能避免成为争斗,攻击的武器,就不易建立良好的单亲抚养环境。
其二,父母再婚,继父,继母的关系,在加上还可能出现的同父异母,同母异父,兄弟姐妹关系,或者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关系。使孩子很难良好适应。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一定是有影响的。但是就影响而言,离婚本身并不是唯一因素,离婚后如何安排孩子的生活,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三、如何关爱孩子?
第一、离异家庭的父母亲应尽量避免在子女面前流露自己的反常情绪和行为。
夫妻离异,对离异双方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会带来双方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而子女,特别是年幼的子女,因其有很强的模仿性,加上在压抑的家庭中生活,会很快受父母的影响,导致其在心理上出现不正常的变化。因此,无论子女和离异后的哪一方生活,不要在子女面前说或者做一些过激的事情,以免伤及子女已经受到伤害的心灵,使他们更压抑,更消沉。离异家庭的父母亲应该做到的,是如何让子女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父母的行为,并接纳这个现实,从而使他们尽快的走出家庭离异的阴影。
第二、改善人际关系,矫正自卑等不良性格影响。
第三、尽量减少、避免社会不良刺激对离婚家庭孩子的影响。
离婚家庭中的孩子,对外界的刺激感受性提高了,这既有可取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父母,老师可以利用可取的一面,采用正强化的方法,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增进同伴友谊,减少对不幸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