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独居老人高龄纯老家庭多,突发急病或跌倒,向谁求助?

上海老龄化率高达36.8%,其中独居老人超过30万人,还有许多高龄纯老家庭。很多独居老人在生活中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独自在家,遇到突发疾病或不慎跌倒等紧急情况时,能否得到及时救助?

子女理应是独居老人的第一求救对象,但如果子女无法及时赶来,当下,不少社区在为老人应急救助“托底”。“一个居民区一年遇到独居老人应急救助数量虽不多,但责任重大。”不少社区干部表示。

不过,记者日前调查发现,以社区为主来响应独居老人的应急救助模式,遭遇不少难题。

社区给予独居老人许多关爱

炎炎夏日,65岁的江建萍每日都会上门看望88岁的顾秀娣。“我主要来看看,顾阿婆身体怎么样,生活上有没有需要我帮助的。”江建萍说。

五里桥街道有个“老伙伴计划”,组织居民志愿者与社区内孤老、高龄独居老人结对帮扶。顾阿婆的子女住在外区。江建萍是与顾阿婆结对的志愿者,两人住在同一个居民区。

当志愿者发现老人需要救助后,会将情况报告给社区,社区干部赶到现场,对老人开展救助。

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加剧,纯老家庭的数量也在增加。“在纯老家庭中,尽管夫妻两人共同居住,但因两人都上了年纪,很多事情力不从心。社区也要为他们的居家安全‘托底’。”曹家渡街道叶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超说。最近,在辖区内的一户纯老家庭,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王老伯在家不慎摔倒,站不起来了。王老伯的老伴扶不起他,赶紧呼叫社区干部来帮忙。

社区家庭医生被称为家庭健康的守护者。记者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全科医生1.1万人,家庭医生7000余人,累计签约居民超过110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老年人。当独居老人突发医疗意外,家庭医生是否可以“托底”?

市卫健委基层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家庭医生针对已签约的患者会做好“健康守门人”,提供疑难杂症转诊的便利渠道。针对其中的家庭病床患者,家庭医生会提供定期上门随访服务,同时观察病情变化。但遇到居民突发医疗意外,主攻慢病的家庭医生也需寻求急救120救助。“中国的家庭医生与国外的私人保健医生有明显不同。前者负责基本医疗保障里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随访,后者则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实现全天候24小时对接。”

基层期盼“是否还有更优解”

记者发现,当独居老人在家遭遇突发疾病、不慎跌倒等紧急情况,由社区来响应,固然能够给予老人一定的支撑,但也遇到一些难题。

一位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情:一位居民志愿者结对一位独居老人。他每天敲开老人家门,探望老人。有一天傍晚,他没有敲开老人的家门。因为当天上午,他见过老人,所以他当时觉得,老人大概出门遛弯了。第二天一早,他又去敲门,还是没人应门。他赶紧通知了社区干部,社区干部到现场查看后,隐约感觉老人在家,于是请人撬开了老人家的大门。门被撬开后,大家发现,老人躺在厨房地面上。原来,老人前一天不慎摔倒,爬不起来,也无力呼救,就在地上躺了一夜。

这位居民志愿者对自己没能及时发现老人出现险情,感到内疚。“我开导他,千万不要这样想。”这位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说,志愿者与老人结对,纯属帮忙,他对老人的居家安全不应该承担“超负荷”责任。

“但这一事情中反映出,当独居老人、纯老家庭老人遭遇意外紧急情况时,居民志愿者的发现功能可能会‘失灵’。”

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居民志愿者也是老人。在上海社区中,类似“老伙伴计划”的结对服务还有叫法:“小老人”帮助“老老人”。此外,在大多数社区,由于愿意出来做志愿者的小老人数量有限,一位志愿者往往要结对三到五位老人,照顾力量有限。

而居委会,由于人手与资源等受限,社区干部在救助中经常感到力不从心。“我们很担心,无法及时响应老人的应急求助。”一位社区干部说,居委会不是24小时都有人值守的。

还有社区干部反映:社区对独居老人的应急救助,没有统一的操作手势,处置全凭到场社区干部的个人经验与工作能力。很多情况下,社区干部到达现场后,第一反应是将老人送医。如果老人有子女,同时通知老人的子女到医院。但有些情况就比较复杂。当社区干部打给子女后,有的子女会说“不送医,等我赶到了再说”。此时,社区干部就比较为难了:如果强行送医,老人子女会有意见,但如果不送医,又担心老人有闪失。“应急救助是有很强专业性的服务,应由专业的人对老人的救助做出判断。”

还有一些老人对社区的应急救助不理解,也给社区干部的救助造成困扰。

“独居老人愿意向居委会求助,是对我们的信任,更是我们的责任。但要做到更及时、更专业地帮助他们,是否还有更优解?”不少社区干部这样说。

上海探索“一键通”“应急中心”服务方式

近年,上海民政部门与一些街道通过引入第三方力量,作为社区干部的帮手,探索了居家老人应急救助响应新服务方式。

覆盖最广的是由上海民政部门牵头的“一键通”为老服务项目。据了解,早在十几年前,上海便在全国率先探索了“安康通”服务,即设有“一键呼叫”功能。该呼叫功能中有急救按键,可链接公安110、叫车等多项服务。这也是“一键通”为老服务项目的雏形。

三年前,上海开展调研发现,“一键通”服务在有的区开展顺利,在有的区仍有盲点。为普及这项为老服务项目,民政部门在当年牵头启动了“一键通”服务覆盖,将这项服务延伸至每个区和街道。

“一键通”涉及的为老服务内容很多,应急救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当老人感到身体不适,需要医疗紧急救援时,拨通“一键通”,后台工作人员会“兵分几路”:一路始终保持与老人联系,一路通知急救120前往现场,还有一路同步告知家属,如联系不上家属则通过公安110来实现对接联系。

除了覆盖全市的“一键通”服务,上海一些街镇探索了由专业人员上门响应的救助服务。

2012年,静安寺街道为高龄独居老人安装了可以接到社区“乐龄生活馆”的“一键呼叫”设备。有老人发出紧急求助,“乐龄生活馆”作为后台中枢,可就近派单给分布在街道的7个站点,在站点24小时值守的工作人员,会赶到老人家中进行救助。

应急中心还通过智能化设备,部分解决了老人独自在家发生意外时的及时发现问题。提供这一服务的上海莳花斋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水说,企业为签约老人在床单下设置一条睡眠监测带,应急中心可远程监测到老人的睡眠、血压心率等情况,如果老人在家发生意外,部分情况可以远程反馈回来。不久前,一位没有白天睡觉习惯的阿婆,后台值班人员从其监测带传回的信息中了解到:老人上午一直在睡觉。值班人员告知老人联系人,请他上门查看。后来发现是虚惊一场,阿婆只是前晚没休息好,第二天睡了一个懒觉。

专家建议:培育更多市场化力量

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独居老人、纯老家庭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多,应急救助服务将越来越成为刚需,但目前此类专业化的服务还太少。

不少社区干部认为,上海通过整个各方力量,推出了不少覆盖居家老人生活日常的为老服务,如为老送餐服务、家门口的社区食堂、长护险服务、适老化改造等等,但对于老人居家应急救助资源的整合、对于市场化力量的培育远远不够。

如,对居家老人的应急救助可与家庭医生服务有所衔接。有专家建议:街道摸底独居老人数据后,应同时与家庭医生联动。一旦发生意外通过“一键通”呼叫,可同步到家庭医生端,以此做好急救后的康复和随访。

目前,市场上的居家老人应急救助第三方服务也需进一步完善。

如,“一键通”服务开展十几年且很普及,但很多老人却没有感受度,甚至还不知道有这项服务;老西门街道“老年人应急服务中心”在2023年处置了8起紧急求助,因处置及时,老人都化险为夷了。该应急服务中心已覆盖了5个街道,可除了街道购买服务,目前自行出资购买服务的老人还不到百位。

业内人士分析,这固然与老年人及其家属的养老观念有关。有的老人在没有具体呼叫需求时,往往宁可选择不装这个系统,认为自己身体不错,“装了有些忌讳”;有的老人没有碰到过紧急情况,觉得这些应急服务没有必要。

但应急服务的使用便利度与价格,也是老年人与其家属考虑是否使用的主要因素。

朗读

阅读次数:

返回顶部

您的浏览器不在兼容范围内,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可用建议使用以下浏览器:

您的浏览器在兼容范围内:

GoogleChrome浏览器63版本及以上;360浏览器非兼容模式9.1版本及以上。

THE END
1.家庭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最有效问题描述: 家庭纠纷找哪个部门解决最有效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1753206 人·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家庭纠纷的解决途径多样,首选双方自行协商或通过亲友调解。如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789840.html
2.家庭矛盾找哪个部门处理律师解答 专业整理,在线解决法律问题 1、家庭矛盾找哪些部门解决要分情况处理,不同的家庭矛盾的调解可以选择多个部门。2、不涉及法律纠纷的家庭矛盾可以找村居委会或者是人民调解组织申请处理;涉及法律纠纷的比较严重的家庭矛盾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基层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或者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再https://mip.66law.cn/v/wenda/862833.aspx
3.个人有困难得向哪求助?家庭困难找哪个部门?有经济困难该求助谁家庭困难找哪个部门?有经济困难该求助谁 当个人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多个渠道的帮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求助途径: 政府部门:如民政局、社会保障部门等,这些部门可以提供针对个人困境的救助措施,包括生活补贴、医疗救助等。 社区组织: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是离个人最近的基层组织,他们通常了解社区成员https://www.tianhezz.net/article_64178.html
4.心理诊疗室:那些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心理动因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敏曾在写《中国女性反家庭暴力报告》的时候,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给家暴妇女支持小组打电话求助的女性,遭受家庭暴力事件最短的是3年,最长的是40年。 而根据加拿大的研究,当一个遭受家暴的女人终于决定报警时,她此前遭受暴力的次数,竟然平均达到35次! https://story.hao.360.cn/topic/LNrZQkrnNHC7Qw
5.结构派家庭治疗一、关于家庭求助问题的观点 病人的症状实际上是家庭认定的结果,也是家庭功能失调的表现,症状是维持或曾用来维持系统的一个策略。 界定问题的三个原则 (1)个人是一个独立的次系统,也是系统整体的一部分,要把个人纳入整个系统去思考。 (2)家庭结构的改变会促使体统中的成员和内在精神过程也跟着改变 https://www.douban.com/note/787375267/
6.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6篇(全文)20.遇到压力您会最先向谁求助?【单选题】() A家人或亲友B男∕女朋友 C同性朋友D专业人士 E自行解决F辅导员老师 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 第3篇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对策 贫困大学生是指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中,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无力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很困难的学生。贫困大学生是当前高校https://www.99xueshu.com/w/fileh1qia55z.html
7.大学生心理降状况调查报告及问卷(精选9篇)A学业 B家庭 C感情 D就业 E人际交往 F其他 26、遇到压力你会向谁求助() A家人 B亲人 C男/女朋友E老师 F学长 G专业人 H不找任何人 J其他 27、面对学习,就业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你() A自信乐观 B迷茫彷徨 C逃避 D 28、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wujsvk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