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失独家庭都有相似的不幸,也都面临共同的难题,失独群体面临的困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
1身心疾病
很多失独家庭的父母觉得,孩子的离世,也埋葬了他们生活的希望,很多人长期以泪洗面、陷入悲痛的深渊无法重新振作,他们生活会陷入封闭,甚至跟亲友断绝来往。由于长期沉浸在负面情绪之中,很多失独父母还会患上身体上的疾病,心脏病、高血压最为常见。
2、经济压力
3、老无所依
4、家庭瓦解的隐患
解决之道自救加社会支持
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可以给失独家庭带来一点帮助:
严重的丧亲,尤其是“失独”带来的创伤,是很难靠自体的力量从痛苦中走出的,需要有社会力量专业人员的共同支持!丧亲的哀伤是如此巨大,这个哀伤需要被看见、被共情。心理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抱持的空间,咨询师的共情,是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安全链接。作为一种媒介使人有了身份的概念,并慢慢形成社会关系。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体验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让来访者去感受自己的哀伤。当哀伤得到共情时,来访者就会将这当作允许自己哀悼的讯号释放情绪,这样有助于来访者自我探索并找到哀伤的本质及应对的方法。
咨询师的专业陪伴,抱持住丧亲者,能让其慢慢走过失落、思念、后悔、自责、忏悔等等,一点一点去走过,一点一点去拾回生命的希望!
2、接纳意外,直面悲伤
“人生无常”,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面对丧亲之痛,可能最难做到的就是“接纳事实”这一步了。很多人会否认、回避这个事实,有的失独家庭甚至多次搬家,不敢接触和故去孩子有关的一切。
他们不是不愿走出伤痛,而是爱之深,痛之切,凭自己的力量真的无力重新振作。
所以我们要先看到这份伤痛的意义:源于爱。
但是也需要清晰地认识到:不触碰不是最好的方法,修通才是。
修通创伤不是背叛,不是选择遗忘,而是为了爱,好好活下去。这并不是一个放弃的过程,而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唯有先接纳事实,看到悲伤的意义,愿意让爱继续流动和传递下去,失独家庭的成员才有可能去探索和发现找回心理平衡的方法。
有位失独妈妈的故事,也许能给我们带来勇气和力量——独立学者,自由撰稿人柳红,是被称为“天才少年作家”吴子尤的妈妈,子尤上初二时被查出患有纵隔肿瘤,后又因为化疗得了白血病。住院期间,他开通了“子尤的博客”,很快,博客的访问量高达五百八十二万。然而,经过两年的治疗,他还是去世了。柳红在儿子子尤病逝后,承受着痛苦,依然坚持为儿子编辑出版作品,坚持在儿子的博客上更新内容,将爱传递下去,引领更多有着和她相似经历的人走出痛苦,走向新生。
柳红曾劝导一位和她有着相同伤痛的失独母亲:“我们虽然遭遇了不幸,虽然生活让我们成为了悲剧的主角,但我们要学会在悲剧中演出喜剧,在黑暗里放射光明。为了我们亲爱的孩子,好好生活。”
在这样的自我暗示与自我调整中,柳红这位失独母亲,重新实现了自我衡量、自我定位,开启了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