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挽回前任的“情感大师”,其实上周刚上岗情感

看到咨询师发来的“教材”竟然是恋爱综艺节目时,楚楚才意识到,这家情感咨询公司根本不靠谱。

后悔也来不及了,她已经签下了为期三个月、收费近一万元的合同,根据条款,她很难要回这笔钱,更别说她和签约公司根本不在一个城市,和“情感导师”一直只是线上交流了。

情感咨询机构,到底是怎样为客户服务的?

楚楚“受骗”记

2020年,楚楚有一名心仪的男生,两人迟迟没有进展,她一面担心无法更进一步,一面又不知道怎么能改变现状。

情感咨询示例

楚楚慌了,在她求助应该怎么办时,对方倾情推荐了机构的“金牌导师”。“金牌导师”也严肃地告诉楚楚,她对待感情的处理方法很有问题,需要尽快调整策略。

楚楚大失所望,“综艺是别人的,书是别人的,文案也是别人的,什么是你这个导师的?”但当楚楚把质疑抛出去时,导师总会重复最初诱导她买服务套餐时的话:“如果再不加把劲照做,你和他也就只能这样了。”

更离谱的是,在三个月服务期里,楚楚还被迫更换了三个导师,每一个导师在离开时,都说自己是要“回家乡发展”,并“给你推荐个更好的导师”。

楚楚很快就不再续约这个机构的服务,她选择在小红书上公开自己的经历,为其他用户避雷,结果发现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

社会学家的田野调查则发现,这类“广撒网”的情感咨询套路背后,是一套工厂式的流水线。

快速上岗的“情感专家”们

今年4月,深圳技术大学的刘海平发表了《流水线上的“情感专家”与逐梦的劳工——以广州婚恋咨询公司培训为例》,这一研究取材于2016年她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时,在广州某婚恋咨询公司参加情感咨询培训师项目的经历。

咨询师们零基础速成的关键,正是将情感咨询“流水线化”。在这里,“流水线”指的是将生产产品的流程划分成多个“标准化”步骤,即便是从未受过训练的工人,只要按照“标准”操作,就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受访咨询师告诉刘海平,“公司根据几千个真实咨询案例总结出来的万能模型”是培训的核心要义,也正是这条流水线上的“标准”。比如面对如何脱单的问题,是“自我认识-扩大社交圈-沟通技巧提升-约会技巧-建立连接-关系升级”的流程;婚姻维系,是“找出问题焦点/击退小三→二次吸引”;挽回前任则是“切断联系-自我提升-恢复联系-二次吸引-加强关系”。

公司创始人将其称为“亲密关系咨询产业化”,他坚信“一切都是流水线,客户咨询是一套流程,培养咨询师也有一套流程。你只需要对着电脑,把这个标准流程念给来访者听就行了”。

情感咨询和心理咨询有何不同?

同样顶着“咨询”之名,情感咨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更加成熟和规范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包纳广泛,亦有咨询师专攻亲密关系领域。虽然来访者的困惑相似,心理咨询工作却在许多方面与情感咨询大相径庭。

心理咨询师郭兰心认为,二者最显著的不同是,咨询师如何回应来访者的需求。

以情感咨询机构常见的“挽回服务”为例,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急切想挽回的诉求时,在安抚缓解之余,会先与对方一起往回撤一步,评估为何要挽回。

“我们可能要打破一些理想化的地方,让来访者思考为什么渴望和这个人建立一段关系,为什么会发展出来当下的人际方式?在生活里面有没有其他人际关系的支持,在其他人际关系里的自己也是这样的吗?”

“情感咨询则是从很多案例中找到共性问题,然后提出快捷的解决方法。它可能确实能满足当下的需求,但更像是一种饮鸩止渴。”郭兰心说。

对于情感咨询师,使两人和好是服务的最终目的,为了这样的结果,情感咨询师可能会直接介入两人的关系,例如代聊。但在心理咨询中,除了危机与伴侣咨询,心理咨询师不会介入来访者与他人的关系中。

心理咨询师封浩然认为,一对一的咨询一旦牵涉上第三方,就有可能涉及伦理问题,会打破心理咨询的保密性,也可能会降低咨询中的信任感,“比如有一对伴侣中的A委托机构去联系B,那B是否愿意被联系,B是否愿意被去做沟通,都涉及到可能不尊重个人意愿的问题”。

此外,心理咨询和情感咨询的收费、咨询模式也有差异。心理咨询通常会尽量采用线下面对面的形式展开咨询,有固定的见面频率,严格按次收取费用,不像网课或健身一样是“预售制”。

套餐看似提供了一种安心服务,但郭兰心认为,“我花多少钱想让我的另一半回来,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想法,发生了问题,不可能回到发生问题之前”。命令指导式的情感咨询,会导致来访者更加逃避问题的成因,只一心想着解决当下的危机就万事大吉。

在这样的情境下,情感咨询模式就有了个最大的问题——尽管情爱的面貌千姿百态、来访者的状况形形色色,但是情感咨询师为了追求效率和销售成果,提供的指导简单粗暴、千篇一律,无法容纳下每位来访者迥异的个人困扰。

情感咨询不靠谱,为什么还这么火热?

和已经形成一定行业规范的心理咨询相比,情感咨询尚处于野蛮成长的状态,不仅没有行业标准,大约连统一的伦理共识都不存在。

刘海平在论文里提到,2017年,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但几年过去,行业乱象仍未有太多改善。

不过,即便质疑与批评的声音众多,为何仍拦不住一家家情感咨询公司创业并井喷?为何一位位迷茫的来访者投入情感咨询,而不是心理咨询的怀抱?

一个原因在于当代社会的剧烈变化,年轻人的状态是流动的,传统婚恋观念已经越来越难匹配这种状态。年轻人在抛弃传统,但破旧未能带来立新。怎么做才是好的?年轻人没有答案。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认为,中国城市里的年轻人在对待爱情时正在变得“流动、不安和开放”。在城市化的极速前进之下,我们早已无法像祖辈那样,世世代代居住在确定的区域里。人们越来越四散到现代大都市里谋生,看似更容易和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相遇,拥有了更多邂逅浪漫的机会,但也意味着更容易分别离散。

吉登斯认为,当年轻人不能再依靠前人的经验指导,寻觅爱情就仿佛是航行在一个“待绘制的区域”中,充满了“新的危险”。

在这段旅途中,心理咨询给出的建议,是“要去北方、必须南行”的反直觉的“绕远路”,但情感咨询能提供一个看似确定的、可以直接为问题努力的实操方案。

刘海平有一位毕业于顶尖大学的朋友,平日里潇洒干练,但她在感情受挫后,却转而信奉起了Ayawawa。刘海平对朋友说过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她说,‘我们学习这么好,为什么情感这件事情不能像学习一样,只要我努力了就能得到回报?’”。

Ayawawa与情感咨询的相似度很高,他们的理论都是确定的,至少在宣传的时候,会让受众相信,“这么做出改变、做出努力,你就能够收获感情”。

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是,情感咨询师和来访者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与强调陪伴、倡导平等的心理咨询大不相同。比如刘海平调研的公司就要求,咨询师必须自称“某老师”,咨询师经常使用居高临下的祈使句、反问句,并频繁使用“必须”和“应当”等词汇。但正是这种关系的设置,让渴望快速解决问题的用户相信情感咨询师是专家,从而更青睐情感咨询。

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张鹂研究过心理咨询在中国所遭遇的“水土不服”。她提到,中国的心理治疗师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如何使来自西方的心理和精神病学知识和治疗模式“符合”中国的社会规范、文化价值观和欲望。

“尽管治疗师努力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但他们发现,很难改变来访者那种胜过一切的、对来自权威指导的期望。”

这与文化心理有关。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钱铭怡等人认为,中国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始终被要求听从长辈、权威和专业人士的指示,对专家的信任与依赖深植于潜意识之中。

专家代表着“权威”,代表着“确定性”,正是人想要在不确定中所抓住的救命稻草。“当他们病急乱投医时,如果能跳出来一个专家,给到这种确定性,哪怕是伪专家也行。”刘海平说。

信任与依赖,指向了对咨询效果抱有的更大期待。张鹂发现,心理咨询的来访者往往期待着直截了当的诊断,和能快速解决问题的指导。

人在最病急乱投医的时刻,难免会有渴望快速解决问题的心态。封浩然理解这一点,“来访者不太愿意去慢下来,但我并不认为是来访者的问题,他们在焦虑地面对现实问题时,最想要的不会是先去探索自己的内心组织结构”。

无法被心理咨询满足的需求,成了情感咨询蓬勃生长的温床。且不论实际效用如何,“怎么追到喜欢的男生”“怎么阻击丈夫出轨”“迅速搞定女孩的泡妞技巧”等话题一眼看上去,就更能切中当代人的感情焦虑。人们求解决,又不求甚解,只要能快速解决当下的问题,就可以先松口气。

情感互助,如何本土化

诸多情感咨询公司的“踩坑”案例都表明,复杂难明的情感关系用模板、流水线的方法去解决,很可能“治标不治本”。

郭兰心遇到过觉得心理咨询不能快速解决当下问题的来访者,他们有人结束了心理咨询,转向情感咨询,但在受到“二次伤害”后又重回心理咨询。

郭兰心认为,如果问题被情感咨询的技巧暂时盖过去,人际模式中的问题很可能还会再浮现出来。“一旦再次出现,甚至可能还有新的问题出现时,来访者就没有再应对的能力了,甚至有可能受到更大的伤害。”

刘海平也和心理学出身的情感咨询师交流过,发现他们对情感咨询成功率不高心知肚明。“有些客户期待在三个月的咨询里解决30多年的问题,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还有专门做挽回的咨询师告诉她,就算挽回成功了,70%几率还是会再次分手。

这也让刘海平开始思考,当人们批评情感咨询“治标不治本”的时候,“本”到底是什么?情感咨询真的一无是处吗?

情感咨询的一套“万用模板”将千奇百怪的情感问题套路化、扁平化,这些方法或许确能解决一部分人的现实困惑,正如有的人也确实从Ayawawa的理论中尝到了甜头。

无论如何,需要确定的一点是,泛心理健康领域目前有着相当大的行业真空,婚恋咨询业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打着咨询旗号的骗子仍在将这潭水搅浑。

但每个领域都有着做出努力、以使行业更加规范、帮到更多人的实干者。心理咨询中,中国心理学会在尝试启动心理咨询的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有些情感咨询公司也设想着将咨询服务做成开放共享社区,“遇到问题你来搜索,会立马找到我们整理出来的一些案例方法”。

希望有朝一日,国人的情感问题,能够找到最适合的那个答案。

THE END
1.《原生家庭·婚恋版美国心理咨询师苏珊·福沃德,以数十年咨询经验原生家庭·婚恋版 美国心理咨询师苏珊·福沃德,以数十年咨询经验,直击几乎每个婚姻、恋爱中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新华书店旗舰店书籍文轩网旗舰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原生家庭·婚恋版 美国心理咨询师苏珊·福沃德,以数十年咨询经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0069076095130.html
2.2023年泡妞课程恋爱VIP课程合集,实战恋爱脱单大全永久更新恋爱书籍《搞定真命【米豪方法】》 恋爱书籍《坏蛋之道》 恋爱书籍《征服校园》 魔卡《强大心态养成2022新版》 《成功人士遵循的因果论》 晚晴30天婚恋研习社 甄琦学长-成功男人的情感刚需 2022年9月更新课程 RSD朱利安《高共振沟通》 红丸作家《理性手册》电子书 https://zrt9.com/21919.html
3.龙哥风向标20230620~20230627GPT拆解撸丝社解压码整个流程可以通过自动化工具来实现,例如使用大语言模型生成书评,自动提交书评获取奖励。需要开发一个自动提交书评的工具来实现这一步骤。整个项目组可以由技术总监负责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商业分析师负责市场分析和盈利模式设计,人工智能专家负责AI技术的应用和优化。整个项目组需要协作完成整个流程的自动化实现。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35917846
4.周小鹏打小对心理学痴迷,阅览了大量心理学书籍,虽然大学是医类专业,本着医身不如医心卯着劲走进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家庭情愫使然,主攻了婚恋家庭咨询,没有hold住劲,成为了《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教材》考试用书的编委。 机缘巧合走进了百合网,在外人看来婚恋专家其实就是一个高级红娘。 周小鹏自己有段时间也很茫然https://baike.sogou.com/v70057348.htm
5.余灏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评分:9.3 响应率:中 约聊人数:320 远程:看清关系真相,解决婚恋情感困扰 当我们刚陷入爱情时,属于一元阶段,几乎看不到对方真实的样子。我们把自己对另一半所有美好的想象,都投射到对方身上。此阶段情感浓度最高。 当两人真正建立了亲密的情感关系,便进入了二元阶段。除了两人之间的情https://www.zaih.com/falcon/mentors/2bsongicpdk
6.16本书让你懂得“性福”为何物《滚床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婚恋专家逐层解构 “90%以上的性功能障碍是心理问题”、“‘处女情结’的男人其实是占有欲和自卑心理作祟”、“男人为什么吹嘘夸大本来不存在的经验和能力”、“为什么平素温文尔雅的他,滚床单时却那么粗暴不堪”……你还有什么疑问?这里都能告诉你。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05/17/535749_334742342.shtml
7.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工作总结(精选6篇)虽说自我进大学后就阅读了大量人文方面的书籍,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生活的目标、意义,但身处急剧变迁的时代,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仍常常感到困惑、迷茫。所以我在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又去参加了四川大学心理学研修班的学习。当时并非是想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而是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轻松、更快乐,更能坦然面对生活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erengongzuozongjie/20190712092902_2133807.html
8.云南心理咨询心桥心理心理书籍捐灾区 云婚协网 昆明儿童福利院 香港商報中国窗 国家图书馆,-2 专家顾问 中国心理学会 云南健康研究会 香港浸会大学-175 讲师培训班 浸会大学图书馆 中国讲师网 中外名医风采,-2 2006年捐赠《亲子师生沟通》一书5.5万册 心理咨询师捐书5.5万册讲述亲子师生沟通 http://www.kmxinqiao.com/
9.潍坊专业心理咨询潍坊心理咨询专家潍坊心理医生贾爱强,1963年出生,山东青岛人。年轻时曾患过长达十多年的社交恐惧症和惊恐发作,并由此与心理学结缘,潜心学习,走上了助人自助的心理学之路。完成了从心理患者到心理咨询师再到行业权威的升华和蜕变。 九十年代进修于于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 http://www.wfxinyu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