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吐槽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但是,没有哪一份工作是完美的,每一份工作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烦恼。

今天,我就来吐吐槽,作为一名工作了8年,咨询经验近4000小时的咨询师,我都有哪一些烦恼呢?

这次,先讲讲心理咨询的“慢”和来访者期待的“快”之间的冲突。

1

心理咨询是一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因为心理咨询行业在中国发展滞后,心理教育和科普还远远不足,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

导致不少人对心理咨询服务有过高的期待,会认为心理咨询师是像神一样的存在,只要自己付了几百块来咨询一次就能解决自己所有的问题。他们常常很着急:“老师,这个问题做一次咨询你能帮我解决吗?”“老师,做一次咨询有多大的效果?”

心理咨询是一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首先,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匹配程度和关系建立的如何,心理咨询师的技术和经验,来访者改变的动力和个人的领悟能力,还有是否有支持来访者改变的外部环境因素等。而这些都是难以准确量化的。

其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人的心理问题是过去几十年各种问题缓慢累积叠加,最后以非常态或者症状的形式爆发出来(有人的问题甚至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

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形成的问题,如果用两年去改变,也还是算快的了,但不少人却期待用更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那种“药到病除”效果显著的心理咨询不是一个能够百分百确定发生的事。如果有心理咨询师对你承诺:“你来做三次咨询,我就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这多半是假话。”这人很可能是鱼龙混杂的心理行业中搅浑水的鱼。

还有,任何一种改变本身并不容易。心理问题的改变更加复杂,需要一个人抽丝剥茧的深入认识问题(没有认识问题,何来解决问题),慢慢清扫由过去的伤痛带来的长期淤积的情绪,再逐步调整思维、认知,改变行为习惯和应对方式,持续巩固成果,最后才能达成真正的改变。

所以,这注定心理咨询对人的改变是一个慢慢来,需要很多耐心的过程。

2

一种冲突:心理咨询过程的“慢”,与来访者的过高期待以及社会节奏的“快”之间的冲突

以前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时,老师告诉我们,第一次咨询,甚至前面两三次咨询,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不断提问,搜集个案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料。

如果心理咨询师在第一二次咨询中,更多的是在认真、用心听对方倾诉,只是“嗯”、“哦”的给予回应,一样会被认为这是好的、成功的咨询。

当然,这是书本和老师说的话,这话对的前提条件在于:来访者一开始准备长期做心理咨询。

而现实复杂而多变。

等咨询师自己开始实操,接个案,会发现这样的方式,新手咨询师在中国市场很可能活不下去,也没办法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

因为这样的方式容易没有市场,它不符合来访者对改变的期待,和对速度的渴求。

对于不少来访者而言,如果第一次咨询,咨询师只是听ta倾诉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很多人自己的情况都没怎么说清楚,就希望心理咨询师帮ta解决问题:“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做?”“老师,你告诉我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有的来访者非常着急,希望咨询效果立竿见影,一次咨询就解决很多问题。

当然,这一点本身就是很好的咨询切入点和探索材料,也许正因为ta的急躁和缺乏耐心,才出现了生活和情绪的上的困扰。

通常心理咨询需要预约,可现实情况是,我经常面临着情绪救急的“紧急咨询”。

“老师,我现在情绪很糟糕,你现在可以安排咨询吗?”如果我刚好有空,便会接这个个案,如果没空,对方要么找其他人做咨询,要么等ta情绪过去就算了,不再做咨询。

有时候,我一天会遇到3个这样的客户,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个过程也需要一个人很多的付出和努力,是很艰难的自我探索之路。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回避问题,逃避是我们的天性,很多人只想把问题丢给别人,或者期待问题能够自行消失。

加上我们整个社会正在高速运转时期,什么都在讲究速度和效率,一切都要追求“快快快”。

而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一点的影响,包括我本人。

也许,很多人的心理病正和整个社会节奏太快有关。

总之,心理咨询过程的“慢”,和来访者对快速改变的期待以及整个社会节奏的“快”之间,会产生一种冲突。

这种冲突会影响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其平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

只接受一次心理咨询服务也是极好的,也许这是一次自我探索的开端

基于现实和本土化的咨询经验,我会采取了更灵活的策略,对于每一个第一次来咨询的个案,我不期待他们会长期进行咨询,比如做个10次、20次咨询什么的。

还有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匹配的问题。

我这个心理咨询师并不适合所有的来访者。有的来访者者做了一次心理咨询,觉得我不好,不喜欢我,或者感觉我不适合ta,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我通常假设:他们可能在做了一次咨询之后,基于前面讲到的各种原因,就回到生活中修行,暂时不再来做咨询了。

如果我们可以多做几次咨询,我也会和ta们讨论,ta们希望咨询的节奏是怎么样的,对咨询师的期待是什么,怎么样的方式ta们会感觉舒服……

愿意长期做咨询,进行深度自我探索的来访者我们就慢慢做,做得细一些,希望“短、平、快”的来访者可能一两次咨询就结束了。

心理咨询在中国还不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服务,被不少人认为只有“有病”的人才去做心理咨询,导致很多有心理困扰的人讳疾忌医。再加上花几百块做咨询,很多人会舍不得,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花钱买有形物质而非精神健康需要的阶段。

事实上,很多有心理或者情绪困扰的人平常一直在忍耐,如果不是情绪累积到一个实在受不了的点了,ta不会选择来做心理咨询。

所以,第一次咨询,来访者很可能会哭,也许是大哭一场,咨询师需要陪着ta哭,直到情绪平复后开始谈话。

基于这些原因,我越来越对来访者的第一次心理咨询心怀职业的敬意和责任感。

因为你知道这一次咨询可能对ta们意义重大。

也许帮助ta们更正确和更深刻的认识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

也许这次咨询会促进ta们更好的自我反思,是ta们自我探索和的开端,以后会看更多心理学书籍、电影,尝试做更多次心理咨询(这些都有利于心理咨询服务在中国的普及);

也许这一次心理咨询帮助ta们发泄了一下内心堆积的情绪,缓解一些内心的孤独,让ta们多了一点力量去面对生活的难。

孤独是很多来访者的共同点,很多人在生活中找不到一个可以安心说心里话的人,找不到一个可以被他人理解的地方。

这是一件让人感到难过的事。

而接受心理咨询服务是满足这些需要又健康的方式之一。

我们人生会有不同的阶段,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难题要应对,比如青春期的挣扎和烦恼,大学刚毕业面临着职业的迷茫,之后会有婚恋的压力,有孩子之后又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步入中年还有中年危机等着你,老了还要面临衰老和死亡恐惧……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来自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更好地生活,走过漫漫人生路。

所以无论来访者第一次咨询之后是否继续再来做心理咨询,我都发自内心的祝福ta,希望内心痛苦更少,生活更好。如果以后有心理困扰可以再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也许是找我,也许是找其他人。

我也认为哪怕只是做一次心理咨询也是极好的,一直坚信做一次咨询有一次咨询的效果和帮助。

这让我可以保持比较平稳的职业心态,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我就在这里,一切顺其自然。

THE END
1.《原生家庭·婚恋版美国心理咨询师苏珊·福沃德,以数十年咨询经验原生家庭·婚恋版 美国心理咨询师苏珊·福沃德,以数十年咨询经验,直击几乎每个婚姻、恋爱中人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新华书店旗舰店书籍文轩网旗舰店 登录查看更多图片 > 原生家庭·婚恋版 美国心理咨询师苏珊·福沃德,以数十年咨询经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0069076095130.html
2.2023年泡妞课程恋爱VIP课程合集,实战恋爱脱单大全永久更新恋爱书籍《搞定真命【米豪方法】》 恋爱书籍《坏蛋之道》 恋爱书籍《征服校园》 魔卡《强大心态养成2022新版》 《成功人士遵循的因果论》 晚晴30天婚恋研习社 甄琦学长-成功男人的情感刚需 2022年9月更新课程 RSD朱利安《高共振沟通》 红丸作家《理性手册》电子书 https://zrt9.com/21919.html
3.龙哥风向标20230620~20230627GPT拆解撸丝社解压码整个流程可以通过自动化工具来实现,例如使用大语言模型生成书评,自动提交书评获取奖励。需要开发一个自动提交书评的工具来实现这一步骤。整个项目组可以由技术总监负责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商业分析师负责市场分析和盈利模式设计,人工智能专家负责AI技术的应用和优化。整个项目组需要协作完成整个流程的自动化实现。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35917846
4.周小鹏打小对心理学痴迷,阅览了大量心理学书籍,虽然大学是医类专业,本着医身不如医心卯着劲走进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家庭情愫使然,主攻了婚恋家庭咨询,没有hold住劲,成为了《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教材》考试用书的编委。 机缘巧合走进了百合网,在外人看来婚恋专家其实就是一个高级红娘。 周小鹏自己有段时间也很茫然https://baike.sogou.com/v70057348.htm
5.余灏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评分:9.3 响应率:中 约聊人数:320 远程:看清关系真相,解决婚恋情感困扰 当我们刚陷入爱情时,属于一元阶段,几乎看不到对方真实的样子。我们把自己对另一半所有美好的想象,都投射到对方身上。此阶段情感浓度最高。 当两人真正建立了亲密的情感关系,便进入了二元阶段。除了两人之间的情https://www.zaih.com/falcon/mentors/2bsongicpdk
6.16本书让你懂得“性福”为何物《滚床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婚恋专家逐层解构 “90%以上的性功能障碍是心理问题”、“‘处女情结’的男人其实是占有欲和自卑心理作祟”、“男人为什么吹嘘夸大本来不存在的经验和能力”、“为什么平素温文尔雅的他,滚床单时却那么粗暴不堪”……你还有什么疑问?这里都能告诉你。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205/17/535749_334742342.shtml
7.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工作总结(精选6篇)虽说自我进大学后就阅读了大量人文方面的书籍,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生活的目标、意义,但身处急剧变迁的时代,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诱惑,仍常常感到困惑、迷茫。所以我在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之后,又去参加了四川大学心理学研修班的学习。当时并非是想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而是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轻松、更快乐,更能坦然面对生活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erengongzuozongjie/20190712092902_2133807.html
8.云南心理咨询心桥心理心理书籍捐灾区 云婚协网 昆明儿童福利院 香港商報中国窗 国家图书馆,-2 专家顾问 中国心理学会 云南健康研究会 香港浸会大学-175 讲师培训班 浸会大学图书馆 中国讲师网 中外名医风采,-2 2006年捐赠《亲子师生沟通》一书5.5万册 心理咨询师捐书5.5万册讲述亲子师生沟通 http://www.kmxinqiao.com/
9.潍坊专业心理咨询潍坊心理咨询专家潍坊心理医生贾爱强,1963年出生,山东青岛人。年轻时曾患过长达十多年的社交恐惧症和惊恐发作,并由此与心理学结缘,潜心学习,走上了助人自助的心理学之路。完成了从心理患者到心理咨询师再到行业权威的升华和蜕变。 九十年代进修于于北京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 http://www.wfxinyu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