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总工会日前印发《关于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加强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通过项目合作、购买服务等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进一步接长工会手臂、扩大工会朋友圈,推动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据悉,这是全国总工会首次就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制定指导意见。
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对于更好满足新时代职工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团结引导社会组织人士听党话、跟党走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指导意见》确定了5项基本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工会主导、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坚持因地制宜探索。
“‘十四五’时期,有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专业服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和普遍受益’的工作格局,推动全国工会联系引导劳动领域社会组织工作提质、扩面、增效。”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指导意见》明确了10项工作重点,包括:
《指导意见》鼓励在社会组织中组建工会、服务党建、建立创新示范基地(点),条件成熟的地方探索推动在党委领导下成立由工会主管或主导的劳动领域社会组织联合会。此外,要用好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帮扶)中心等工会服务职工阵地,为劳动领域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场所、搭建交流平台、统筹整合资源。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印发《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总工办发〔2021〕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全总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已经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七届书记处第44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
2021年7月7日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联系引导
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
联系引导劳动领域社会组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工会的重要政治责任,是党的群团改革的重要任务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工会十七大和全总十七届四次执委会议精神,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推动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就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把握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策和主张贯彻落实到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工作中,更好团结引导劳动领域社会组织人士和广大职工群众自觉听党话、跟党走,确保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坚持工会主导,履行联系引导职责。始终突出工会主导地位,把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大旗扛在工会组织肩上,把服务职工阵地和主导权掌握在工会组织手里,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规范和管理,坚决防范劳动领域社会组织被敌对势力渗透、拉拢、利用,为落实“五个坚决”要求发挥建设性作用。加强政治倾向把关,依法规范有序组织实施,严防和杜绝非法社会组织参与其中。
三是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突出职工需求导向。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职工需求为导向,调动发挥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推动健全工会服务职工工作机制、打造工会服务职工综合体,促进提高工会服务职工的专业化水平。
四是坚持高质量发展,改善职工生活品质。深刻把握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实际,积极推动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发展格局激发新优势,更好满足职工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
五是坚持因地制宜探索,积极稳妥推进落实。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社会组织发展状况和工会工作基础、职工群众现实需求,实事求是探索,积极稳妥推进,在联系引导劳动领域社会组织为广大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中实现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的效果。
(四)工作目标。
“十四五”时期,通过指导推动各级工会联系引导劳动领域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有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专业服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和普遍受益”的工作格局,推动全国工会联系引导劳动领域社会组织工作提质、扩面、增效,做到久久为功。
二、明确工作重点
(一)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制度体系。着力建立健全工会社会组织工作制度体系,特别是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推进工会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工作的意见》、《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配套出台实施意见或管理办法,实现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鼓励支持地方工会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二)严格预算管理,落实经费保障。坚持先预算、再购买的原则,将工会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管理,依法规范组织实施。从当地实际条件出发,认真研究编制工会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年度预算,重视对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力度,确保工作所需资金投入到位。
(六)创新载体机制,做实联系引导。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实践,通过在社会组织中组建工会、服务党建、建立创新示范基地(点);鼓励用好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帮扶)中心等工会服务职工阵地,为劳动领域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场所、搭建交流平台、统筹整合资源;与劳动领域社会组织人士加强联谊交友、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服务帮助;条件成熟的地方探索推动在党委领导下成立由工会主管或主导的劳动领域社会组织联合会;鼓励支持在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为劳动领域社会组织搭建服务职工平台,统筹用好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等,稳扎稳打推动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
(七)创新数字赋能,突出精准服务。顺应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发展趋势,深化大数据运用,加强对职工群众特别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从业职工群体需求的调研分析,搞好需求侧管理,有针对性地满足职工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推动提高新时代工会服务职工工作质量和水平。在市域社会治理中探索建立职工群众需求、社会组织资源、专业服务项目等基础数据库,联系引导社会组织精准参与供给服务职工的公共产品。
(八)强化绩效管理,加强监督评估。增强绩效观念,科学设置工会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从过程、质量、成本、直接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提高工会购买服务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建立由工会、受益职工代表及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组成的综合评价机制,对承接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项目管理、服务成效、经费使用、受益职工群体满意度等内容的综合考评,加强廉政风险评估和防控,推动提高这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十)着力品牌引领,健全激励机制。重视品牌建设,强化品牌效应,积极评选推出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服务职工经典案例和优秀项目。探索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各级工会通过表彰或表扬激励工会社会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优秀劳动领域社会组织和优秀劳动领域社会组织人士,更好推动这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协作联动,形成整体合力。积极参与同级党政社会组织工作协调机制,注重加强与党委统战、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工委和政府民政、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社会组织信息共享、政策指导等方面争取支持。着力推动工会社会组织工作部门与工会各业务部门的协作联动,调动发挥产业工会优势作用,形成协同推进做好这项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开展调查统计,夯实工作基础。深化调查摸底,了解社会组织生态,掌握本地社会组织特别是劳动领域社会组织情况,建立做实工作台账及其基础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把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数和工会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情况纳入工会系统统计年报,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向基层延伸,不断提质扩面增效。
(四)注重典型示范,积极宣传引导。及时总结各地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为广大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的鲜活经验和创新做法,注意选树典型,通过典型示范,高质量推动工作面上展开。坚持宣传报道、正确引导、规范指导相统一,注意把好政治关、政策关,加强宣传和引导,确保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五)加强理论研究,搞好队伍建设。加强对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实践总结、规律提炼和理论研究,为这项工作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加强业务培训,使工会干部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和全总要求,学习掌握工会社会组织工作法律政策体系,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工会社会组织工作干部队伍,更好推动这项工作在工会工作全局中发挥作用、彰显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