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营销业所讲的咨询,不管是自称战略咨询、市场咨询、品牌咨询、定位咨询,其业务实质无非是帮助客户规划市场,也就是STP,找到企业应该进入的细分市场,抓住核心目标顾客,确定产品定位,从而推动企业增长。
在此基础上,有的公司重点会放在帮助企业规划4P战术执行,如设计产品线组合、提供产品开发建议,制定价格策略或渠道策略,提供门店包装等;有的公司重心则在于为企业设计品牌顶层架构,确立品牌核心价值及价值体系、诉求主张、个性人设、VI视觉等等。
咨询公司这么做,有其道理。因为他们需要做出来效果给客户看,证明自己做的方案能实际推动业绩和增长,而且也要给市场和业内外其他公司看,证明自己的水平,从而获得更多客户。
但是,如果咨询公司只是给企业做一套战略规划、品牌顶层架构、组织架构、产品规划和研发建议、商业模式设计方案等等,那就很难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这些都需要长期落地去实施,才能获得成效。
因为道理很简单,一个品牌从无到有突然有了知名度,突然多了很多知道它的人、记住它的人,那么销量必然攀升。
一是要包装大师。
而在今天这个自媒体当道的时代,创始人IP开始变得愈发重要。要想获得企业客户信任,建立影响力,首当其冲就是包装营销大师,制造光环效应。
阳狮、萨奇等其他4A同样历史悠久,也不缺乏代表作,但他们就是没有奥格威这么牛的创始人IP加持。
但是,在同行中出名没用啊,你得在客户那里、大众那里出名。毕竟同行只是你的竞争对手,客户才是衣食父母。
二是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甭管你是叫定位、超级符号、冲突、品牌人格论、冲击波营销,总之得有一套自己做业务的逻辑、体系和工具。方法论对于背书公司实力、赢得客户信任至关重要。
比如奥美之前非常知名的“360度品牌管家”,后来发布的“BigideaL”(品牌大理想)和“Fusion”。
向下滑动查看
(这一做法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本土化做得非常好,这可比阿里的金庸文化、六脉神剑之类早多了。早些年,李叫兽在网上名声大噪,他在谈文案写作时也是将业界常说的用户洞察、具象化等创作理念给包装成了具体生动的X型文案和Y型文案)。
关于方法论,我还要多说几句。
作为方法论,最重要的自然是有用,它得逻辑自洽,理论上站得住脚,经得起市场验证,真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这一点勿庸置疑,也没什么好讲的。
我想强调的是,方法论还有非常重要一条,那就是它要足够简单。假如我问大家,在国内什么营销理论最火最流行?那无疑是定位论。
虽然很多定位专家把定位论解释得特别高深,看似无所不包,古往今来、四海八荒全都是定位。但实际上,各大定位公司操作出来的代表性案例,对定位的使用基本上都是一个东西——品类位置。帮助企业品牌在其所处行业、品类中找到一个有利位置,比如“XX行业领导者”“高端XX”“业内销量遥遥领先”等,这就是定位。
对于企业客户来说,这就特别好懂,也非常方便落地实施。就连定位界内部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定位一听就懂,一用就错”,说得就是这回事。
就像提到市场营销的大宗师,那必须是菲利普·科特勒,各大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使用的教材都是科特勒老爷子的《营销管理》,但是科特勒营销管理体系最最基础的“STP+4P”,你给企业主解释一下,一多半企业主都得懵圈。
硅谷王川在2021年发过一条微博,他说:“很多大众认同的理论,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易于传播;之所以易于传播,是因为它比较简单,容易被大家相信”。诚哉斯言!
最后,方法论还要有原创性。比如有人在定位的基础上,发展出来占位、插位、跃位、借位、错位等等理论,还有人在华与华超级符号、品牌谚语的基础上,发展出来什么超级话语、超级图案、词语战略,这都是没用的。方法论不是文字游戏,不能随便编个概念,套壳别人的方法。
所以说,搞一套自己的方法论是很难的。它得管用,逻辑要自洽,要有原创性和理论基础,还不能太复杂,得让客户听懂。
我自己大约从2014年就意识到了原创方法论的重要性,但我自己研究、思考了十年,现在还没有完全搞出来自己的理论体系,只能说是完成了一小步。真的很难。
三是要有明星案例。
每家代理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客户,但是有客户不等于有案例,实际上多数代理公司都是“有客户,没案例”。
特别是对于很多大公司来说,他们身边的乙方和供应商多得是。就算是给可口可乐、瑞幸等大品牌做个X展架、投放了几个达人的公司,也会宣称自己服务这些品牌。
所以,所谓案例首先得能说清楚你帮客户做了什么,得有具体的内容、动作、作品,不能是泛泛地服务过。这个具体动作和作品,还得在业内有影响力,行业人士普遍知道。那么这就是案例。
而如果你的案例,说出去就连普通消费者都知道、能让人惊叹“原来是你们做的”,那么恭喜你,你有了一个明星案例。
明星案例,对于咨询公司做业务至为重要。比如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就让定位系公司吃了十年。华与华今天声名赫赫,和蜜雪冰城、西贝的成功分不开。微博如日中天之际,提到杜蕾斯的微博营销大家都知道环时互动。而提到胜加、群玉山,很多人都能想到B站的《后浪》,还有踢不烂那几句经典文案和品牌片。
要做出明星案例,这就特别考验代理公司筛选客户的能力。
但是如果是一个初创企业、新兴品牌,在找了乙方之后业绩迅速窜升,一跃成为知名大品牌。那么大家就会认为这家乙方特别牛逼。虽然实际上也可能跟乙方没半毛钱关系,但是人们就是这么归因的。
所以乙方要有意识特别是有能力,去筛选那些有成长潜力和空间,并且愿意投入资源做品牌做营销,还认同你的企业客户。
虽然不容易做到,但这是努力的方向。不去修炼这些,反而在公司叫什么名字上下表面功夫,甚至相信改了名生意就好了,那就走偏了。能不能收得起费用,跟叫什么名字有啥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秦孝公颁布招贤令,商鞅入秦,先后用王道、帝道、霸道三种思想游说秦孝公。结果,前两者孝公都兴致缺缺,直到谈及霸道,孝公才与商鞅长谈了三天三夜,从此将国政大事悉数委任于商鞅。
这也是当时竞争不够激烈,搁今天商鞅怎么可能有三次提案机会。商鞅其实就是一个咨询顾问,他在寻找战略支点去试秦国老板,从而得到服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