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归纳整理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1、精神状态:(1)感知觉、注意力、记忆、思维(2)情绪、情感(3)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4)个性完整性和稳定性2、生理状态近期体检情况3、社会功能状况(1)工作、学习(2)社交例如:★请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1)精神状态:A、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敏感B、情绪、情感表现:经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脾气暴躁,烦闷,心烦,感觉活着特别没意思,很绝望C、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等):工作精神头不足,没有兴趣D、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人格相对完整。2)生理状态:A、有无躯体异常感觉: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经常头痛、头晕、腹痛,睡眠很差,难以入眠,梦很多,睡不踏实B、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医院检查未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3)社会功能状态:A、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工作效率低,领导交给的任务,总是不能按要求完成。B、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不愿意与外界交往,常常同避热闹的场合,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大妻性生活变得很少,毫无兴趣,大妻关系有些紧张,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
二、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1、知――认知(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2、情――情绪、情感3、意――意志(言行一致性)4、行――行为5、个性――稳定性、完整性(自知力)6、社会功能――工作学习、社交7、躯体症状――
五、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1.如果此问题是针对神经症病人提出,应当使用许又新的量化评定方法;2.如果是针对重性精神病人提出,可以采用BPRS;3.如果是一般而论,可以选用有针对性的自评量表或他评量表
六、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生物原因2.社会原因(负性生活事件影响、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3.心理原因(认知、情绪、动机、个性……)例如:★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生理原因:该求助者在青春期生理上处于发育阶段,由于认识水平低,形成的心理问题容易泛化而转变成心理障碍。2)心理原因: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认知观念不合理,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负性情绪记忆3)社会原因:家庭教养严厉;少年受父亲训斥而感觉恐惧;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上述生活事件的影响和错误认知,以至于不敢与异性交往,青春期,家教严,生活事件的影响
七、如何对该求助者的个人成长史资料进行整理?1.婴幼儿期2.童年期(身体发育、家庭、事件、亲子关系……)3.少年期(青春期发育、亲子关系、学校、交友、性心理……)4.青年期(偶像、就业、恋爱婚姻、社交……)5.个人成长史中的重大转折以及现在对它的评价
八、说明选择心理测验的理由。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量化问题的严重程度2.选择与探求病因有关的量表,如生活事件量表、人格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3.选择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的量表。例如为了排除重性精神疾病而采用MMPI,为了排除智力障碍而采用韦氏智力量表
九、根据本案例,你认为需要选择何种量表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1.选择MMPI,探询其病理人格特征,并为作精神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2.选择SDS(SAS),评估抑郁(焦虑)方面的状态和程度3.选择SCL-90,了解其心理生理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4.选择EPQ(16PF),了解人格方面的病因5.选择L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了解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6.选择韦氏智力测验,了解是否存在智力障碍可根据需要来选择所需要的量表,不要写没有用的。智力量表一般不用;涉及到内因时,可选用16PF、EPQ、MMPI、应对方式问卷;涉及到外因时可选用LES;情绪问题可用SAS、SDS;SCL-90可用于了解其心理生理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严重程度
十二、如何撰写咨询方案?(所含的内容?)(1)求助者概况(人口学资料、主诉、亲属介绍、临床观察)(2)诊断与鉴别诊断(3)使用的咨询、治疗方法(4)咨询的步骤和阶段(5)咨询目标与评估方法(6)双方的责、权、义(7)咨询意外和失败的应对措施(8)本方案允许意外修改的可能范围
十三、咨询师应如何选择适合求助者的咨询方法?一般原则:(1)根据问题的不同(2)根据阶段的不同(3)根据对象的不同(4)根据咨询师的专长和经验
十四、制定咨询目标应把握什么原则?(1)双方共同商定(2)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之间的关系(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将其快乐、满足等期望作为咨询目标(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问题时,需要重新调整和确定新的咨询目标(5)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七个要素,并予以落实
十六、如何评价咨询目标的有效性?1.具体2、可行3、积极4、双方可接受5、属于心理学性质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近期与远期、特殊与一般、局部与整体)
十七、在本案例中,求助者产生阻抗的原因是什么?(1)阻抗来自成长的痛苦(2)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3)阻抗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例如:在咨询过程中如果出现阻抗你如何分析并予以解决(13分)(1)阻抗的四个方面(4分)A、讲话样度上的阻抗:沉默、少言、赘言B、讲话内容上的阻抗: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设提问C、讲话方式上的阻抗: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D、咨询关系上的阻抗: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等(2)阻抗产生的原因(6分)A、阻抗为自成长中的痛苦:1)开始新行为的问题2)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的问题B、阻抗来自功能性行为失调:1)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获益2)阻抗的产生源于求助者企图以火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C、阻抗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1)阻抗来自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2)阻抗来自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3)阻抗来自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3)需要注意的问题(3分)A、要解除戒备心理B、正确的进行诊断和分析C、以诚恳助人的态度应对阻抗
十九、如何把握评估咨询效果的方法?(1)根据求助者自我报告(2)根据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3)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4)咨询师对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5)心理测验结果的前后对照(6)如果评估远期疗效,应当追踪回访
二十一、请谈一下摄入性谈话的注意事项。(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2)提问中避免失误;(3)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作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二十二、咨询师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1)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处境的深入了解;(2)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并因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3)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4)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并加以利用;(5)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以便将来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面质。
二十三、咨询目标的拟订(或拟订的咨询目标是什么)(13分)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协商不能确定,以求助者日标为主。(4分)拟定的咨询目标是:(1)近期目标:缓解焦虑、恐惧,减少回避行为次数(商定次数),逐步增加与他人交往的次数,减少发脾气次数(双方商定具体数值)。使用Scl-90测验,观察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分数是否降低至正常范同。(5分)(2)远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接纳自我,建立良好人际关系,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5分)
二十四、如何做鉴别诊断?(或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应和哪些诊断相鉴别?)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1.5分)2、与焦虑症相鉴别:根据CCMD-2的标准,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与其疑病症状相比,焦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疑病症状的伴发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1.5分)3、与恐惧性神经症相鉴别:恐惧性神经症的特点是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该求助者对肝癌有恐惧的症状,是对疾病的一种正常情感体验,且恐惧不是其最主要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恐惧性神经症。(1.5分)4、与肝癌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自述右腹部不适,但经北京各家大医院的诊断,均末做出明确的诊断,由此推断肝癌的诊断不成立,因此可以排除肝癌。(1.5分)注意各种神经症及躯体疾病的判断依据。
二十七、试述心理冲突的特点(一)、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无论持什么道德观点,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视为不道德的(二)、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两个特点:一是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到的使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二是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