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套路!小心婚介机构的“甜蜜陷阱”陷阱新浪财经

市民李女士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交友活动信息,留下联系方式后,对方邀请其到线下门店进行沟通,然而在现场,李女士不仅一位心动男嘉宾没见到,还陷入了一场“洗脑车轮战”,直到凌晨一点,她最终签下合同,并支付了5万元服务费才算结束。“谈了大概6小时那时候,已经12:30了,我的思绪已经很乱了,个人判断能力也下降,就鬼使神差地把钱付了,我觉得我是有被套路到的。”

回家后李女士越想越不对劲,当天凌晨五点时,向对方提出要求终止合同,但对方表示,至少要扣除10%违约金。那么,门店里的六个小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6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日月光中心写字楼33层的这家机构,门头写着“金禧佳人”,而半个月前,李女士来这里时,门口挂着的还是另一个名字,墙上的营业执照显示,现在的这个公司5月27日才刚成立。

随后,一名工作人员将记者带进了一间小房间,开始“摸底调查”:“芝麻信用分方便给我看一下嘛?我看一下征信是不是正常的,因为男生我们也会看房本、车本。”

紧接着,又换了一名工作人员推销,没有价目表,价格从9800元起跳,这一步,主要是“捧”。“你的很大一个优势,说实话形象气质还是OK的,我刚刚给你看的那些男生,都是我服务的B级员,如果要找一年赚一两百万元的男生,相对来说服务成本会更高。”

一个多小时后,机构又派出一名新的工作人员,换了个角度施加压力。“年薪300多万的女士,在我这里花了十万八千八,她在生活中谈了4段,4段感情都是渣男,就是给别人花钱,别人还要绿她的那种。当然现在找到了,现在第三个。”

记者还发现,合同中的手写公司全称,与合同章上的企业信息并不一致,同一地点的机构名也多次更换,疑似通过“换皮”来规避一些风险。

事实上,今年315时,央视就曝光过,一些婚介相亲平台,通过捏造虚拟对象、诱导消费等方式,把客户当猎物,用各种套路和话术围追堵截,让消费者一步步踏入陷阱,支付高昂的服务费。

对此,陈欣皓律师认为:“对于这个服婚介服务机构来说,他根本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果最后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的话,那么中介机构也应该去向法院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实际损失,如果没有办法来证明的话,就应该向消费者全额退还相应的服务费用。”

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介绍,他们每个月都会接到几百起类似投诉,针对这一情况,5月底,市民政局已会同多部门,联合发布了首个婚姻介绍服务机构合规指引,提出:设置3~7天冷静期,征婚者有权在此期间解除合同且不承担违约责任,婚介机构一般应退还除已实际发生的合理支出外的全部服务费用。

“就是客户可以在7天之内无理由退费,3~7天冷静期也是这个含义。其实是给消费者多了一个权益保障,同时呢它也倒逼婚恋机构、专业服务公司,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服务认可度。”上海市婚姻介绍机构管理协会会长徐天立解释道。

THE END
1.风险提示揭相亲平台消费陷阱:"轰炸式"推销"凑数式"服务记者用手机号在几个婚恋平台分别注册了账号,当天就接到了各家销售人员的邀约电话。此后,记者每天都会接到10多个催促到店面谈的电话和短信。当记者表示不方便接听电话时,对方会在晚些时候持续打电话骚扰。 “只要不答应到店、不确定面谈时间,对方就不挂电话。”深圳的李女士说,不堪骚扰之下,只好选择去店里看看。说http://credit.wuzhi.gov.cn/news/content/1565312067998
2.会员隐私随便看红娘见人开价婚恋网站套路有多少?会员隐私随便看 红娘见人开价 婚恋网站套路有多少? 现在很多人相亲交友找对象,都会通过婚恋网站,但你有想过吗?你提交的个人信息,可能正在裸奔。某媒体报道,在世纪佳缘网站后台,员工可以随意查看用户的个人信息,以便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此外还有销售红娘当“托”捞客,随意决定签单价格等乱象。http://m.cetv.cn/p/412636.html
3.世纪佳缘灰黑产业链被曝:网络相亲情不深套路深另一方面,用户体验的难题,行业始终难以解决,而用户与平台的纠纷,很容易成为压垮婚恋网站的最后一根稻草。 简单来说,如今平台在销售、签署合约与履行义务等环节上,仍然存在很多灰色地带,这部分集中表现为线下红娘诱导消费、签订“霸王合同”等情况。 据搜狐财经报道,2019年,一位珍爱网注册用户与线下红娘面对面交谈时,对方https://www.hntv.tv/sehui/article/1/1469202035949694978
4.网络诈爱——你以为的爱情,可能都是套路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泉州市公安机关共接到此类警情逾百起,其中有个别受害人深陷骗局不能自拔,被骗金额高达数十万元。本期封面纵深,早报记者经过暗访,揭秘一些混迹于交友平台和婚恋网站男女的套路,提醒市民朋友,网上交友需谨慎,在未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切勿与对方发生任何借贷关系。 ■本期执行 李菁 傅恒 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18-06/12/content_5829431.htm
5.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转发)常见套路:犯罪分子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发布虚假门票销售信息,自称票要临时转让,发来钓鱼网站链接或二维码或通过涂改、黏贴等方式把低价票伪装成高价票转卖。 常用话术:“没时间去,急转演唱会门票”“你直接转账给我,我在大麦网上直接改地址”“给你账号和密码登录扫码进场” https://webs.nuist.edu.cn/_s75/2021/0609/c3258a178606/page.p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