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的长河中,检察故事如熠熠星辰,闪耀着正义的光芒。在一个个真实案例里,检察官仗义执剑,在公诉席上捍卫公平正义;他们不畏艰难,为了找寻真相不懈执着;他们深入一线,为法治社会筑牢根基。
为全面宣传全市检察机关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展现新时代新乡检察队伍良好形象,新乡市检察院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2024年度“检察好故事”征集评选活动,并开设“新乡检察好故事”专栏,从今天起集中对作品进行展播。
让我们一起走进检察故事,聆听检察之声,共同见证新乡检察的铿锵誓言,感受法治的温暖与力量。
让证据“说话”
戳破甜蜜的陷阱
“……相亲时要注意甄别,别让甜蜜的‘婚事’变成苦涩的‘刑事’……”最近河南省获嘉县检察院检察官在社区普法宣传时,以一起真实办理的案例为原型,为群众揭开埋藏在婚恋相亲中的陷阱。
50多岁的王某是个普通农民,但前些年妻子因车祸去世留下了近百万的赔偿金。随着儿女相继成家,独自生活的王某倍感孤独决定再找个伴。2022年12月,王某经婚姻介绍所牵线结识了苗某。
苗某40多岁,身材高挑,面容姣好,能说会道,当日开私家车赴约,两人相谈甚欢。王某对苗某心生好感,认为自己遇见了人生“第二春”。
既然“猎物”如此轻易“上钩”,苗某在心中默默认定了王某这棵“摇钱树”,交往的四个月里苗某因各种理由不停向王某索要了108余万元。
“最初她要钱是看病,还给我发了在医院的照片,我没起疑心。最重要的是,她一直说的是‘借钱’,还给我打了借条。”原来,苗某索要的钱虽多但颇有技巧。她向王某“借钱”累积到一定数额后会给王某签署借条,并承诺“如不按时还钱车和人都归你”。交往中她逐渐向王某袒露想找一个对自己好、有能力帮助自己的人,并与王某发生了性关系,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很快,苗某要钱的理由从看病变成了还账、刷单,数额也越来越大。
频繁的转账很快掏空了王某的积蓄,但一提到按照借条还钱,苗某就用没钱来搪塞。看着一笔笔转出的钱如同打了水漂,王某最终确认自己是被骗了,向公安机关报案。
检察官提审嫌疑人
“我这是借钱,给他写了借条的!我不是诈骗!”2023年7月10日,案件移送检察机关,但提审田某时检察官犯了难。面对王某巨细无遗的转账清单,苗某却拒不认罪,反复强调自己是借钱,试图用经济纠纷逃避刑事责任。
“既然她不认罪,那我们就寻找其他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把案子办成‘铁案’!”为了证实田某的行为,检察官决定自行补充侦查。
在王某口中,田某是一个已经离婚、再寻良缘的女子,但调取了当地婚姻登记处的文档后检察官发现,田某并没有办理离婚登记。而婚姻介绍人则直接证实了苗某接近王某的目的不纯,介绍人说田某让其介绍对象时明确表示自己是单身,并有聊天记录证明让她“介绍一个有钱的”。
检察官了解案情
庭审中,检察官出示了调查的全部证据,认为田某以非法占有目的与王某相识、相交,交往期间隐瞒婚姻事实骗取他人大量钱财,应当以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面对铁一般的证据,苗某终于低下了头。2024年3月28日,法院采纳检察院公诉意见,判处苗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十万元,责令被告人苗某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退赔被害人八十余万元。
明察秋毫寻真相,铁证如山书正义。面对嫌疑人拒不认罪认罚,检察官抽丝剥茧查清犯罪事实,及时固定证据,准确指控被告人的犯罪事实,让被告人心服、审判人信服,抚慰受害者伤痛,维护法律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