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凉山和乐山、雅安、甘孜13个县市调查,到目前为止存在26项礼金名目,每个县市存在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名目少,有的地方基本保持传统,有的地方花样翻新,不断派生和创新。礼金送什么对象,送多少数目,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美姑、雷波、昭觉(部分)、越西(部分)、甘洛(部分)、乐山市马边县、峨边县等依诺地区项目较多,昭觉、越西、喜德、冕宁、甘洛(部分)、雅安市石棉县、甘孜州九龙县等圣乍地区居中,布拖、普格、宁南等所地地区少一些。凉山彝族的婚礼习俗,男方送女方聘礼的同时,女方家也向男方或亲友回赠一些名目的礼金,以及钱或财物的“嫁妆”。如水田很好的甘洛县蒲昌,女儿出嫁了家里甚至送她几分地的水田作为基本口粮,这些水田价值好几万。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表二女方家回赠男方的礼金项目(单位:元):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0年之后,过去隐秘、仍然以等级婚姻为基础、讲门当户对的婚姻开始公开,聘礼行为也由过去的私下操作变成公开讨论。2010年以后,美姑、昭觉、布拖、西昌为主,喜德、越西、普格、雷波、金阳、冕宁、盐源、宁南紧跟,还有州外的马边、石棉、九龙与凉山携手同步,聘礼礼金可以说是“极速”上涨,到2013年底,聘礼已经高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尽管有些县在这期间口头或出台一些文件进行干预,部分县暂时被遏制,但总体仍然呈上升的趋势。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下面(表四单位:元)是课题组调查到的2014年3月止,11个县市目前出现的最高聘礼个案。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聘礼上涨与城乡人众收入上涨之间的关系,我们以课题组首先到达地点,喜德县一位彝族干部的个案为例。axpumuxga是喜德本地人,1996年参加工作,1998年12月结婚,当年每月工资收入297元,结婚时给女方家聘礼3000元人民币,3000元人民币刚好是他当年10个月的工资。到2014年2月,axpumuxga已经官拜喜德县某局局长,每月工资也从1998年的297元涨到4000元,扣除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两项支出,实发工资2987元。以2013年(axpumuxga2013年12月的工资和2014年3月的工资没有变化)为例,axpumuxga10个月的工资把扣除部分去掉,实发工资刚好接近3万元,比1998年涨了10倍。但是,从他1998年3000元的婚姻聘礼,到2014年喜德县城镇人口婚姻聘礼平均30万元计,15年,(1998年12月到2013年12月)工资仅涨10倍,但是聘礼涨了100倍。从axpumuxga的个案来看,婚姻聘礼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工资收入上涨的速度。2、礼金现状我们对婚礼礼金在10个县市的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在名目繁多的礼金中,以最基本的7项礼金在各地的存在(平均数)为例。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家庭的隐患。由于过高的聘礼负担,家庭经济承受压力大,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夫妻间、家庭内闹矛盾纠纷的可能性增加,造成家庭和社会的不和谐因素。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社会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老板、暴发户请客、收礼,有意炫富摆阔,成为滋生腐败温床,他们的带头行为在社会上形成不良风气,造成恶劣影响,群众对此很反感。另外,由父母做主,用巨额资金把妇女当商品一样“预定”,提高到人权的高度,婚姻不自由,违反了婚姻法自由恋爱的基本原则,是对女性的极不尊重和歧视。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聘礼还直接造成超生,违反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比如一家人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娶媳妇一个聘礼要20万,三个就是60万,没有钱有些人就超生女儿,女儿长大后收取聘礼,以女儿聘礼来解决儿媳妇聘礼问题。还有一些嫁给外族、外籍的,张口向外族、外籍要高聘礼,名之曰“彝族风俗习惯”,对彝族带来负面的宣传,损害了彝族的形象。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地方的倡议和措施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出得起高聘礼、礼金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是被逼跟风的,所以民间对聘礼的恶性上涨反映很激烈。能够刹住这股风,聘礼和礼金才有可能回到传统,回到理智。课题组在调查中,了解到群众对此的想法和诉求。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把彝族规矩还给彝族”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确实乱套了,我们彝区以前还是有规矩的。”昭觉县的“全国模范调解员”、“凉山州十大调解能手”黑比格坡说。虽然对婚姻是否收聘礼和礼金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都反对目前聘礼、礼金过高的现象,都认为应该把它控制在一种理性的、可以承受的、礼仪习俗的范畴。即: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⑴聘礼是彝族传统风俗习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应该保留。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宁南县民委一位彝族干部说:“作为一种彝族传统习俗必须保留,再多的乱象都不是取消它的理由,应该理解为彝族的一种良好习俗,但是要保留在适当的范围。他认为,送一点聘礼就是有个心意,是对婚姻的一种承诺,表达男方对女方的一种诚意。但是现在涨到30万、50万,农村也超过20万,这就会让好多家庭、好多男性同胞感到超负荷。钱都不正常地集中到不应该花的地方去了,就会影响生产、生活的投入,甚至影响到一个地方经济的增长,影响到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乐山市马边县原县委副书记立克石波说:在婚嫁中实行一定的聘礼和礼金,并不只是在彝族中存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物质文明提高了,彝族人民生活改善了,手里有了钱,聘礼、礼金跟着涨起来。但是涨到过高就不是正常的风俗习惯,是派生出来的消极成分,老百姓就会承受不了,对此应该有客观正确的认识。彝族女性没有赡养费,没有继承权,子女对父母也没有赡养义务,聘礼可以理解为一种一次性赡养费。所以该保留的、正当的风俗习惯我们就要保留,该维持的要维持,该过渡的要过渡。原始的、正当的要维持,派生出来的,不合理的统统去掉!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⑵男方送女方钱财是“身价钱”,是买卖婚姻。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课题组在冕宁县民委调查时,部分彝族干部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彝族婚姻习俗男方送女方钱财作为聘礼是“身价钱”,是一种买卖婚姻。越西县一位女干部也认为:国家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广大妇女自尊、自立、自强、自信“四自精神”,提出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尊重妇女的合法权利。妇女好不容易解放了,现在感觉又返回去了。我们觉得彝族婚姻有它神秘的地方,民族文化应该保留,聘礼问题上应提倡文化特色,不应打上金钱的烙印。聘礼过高的家庭,男方认为“你是我花钱买来的,想打就打”,那么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树立?对她在家庭中的地位会不会产生影响?如果她在家庭中的地位没有了,家庭生活中容易产生家庭暴力。家庭不稳定,她的权力如何维护?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⑶“诺苏节韦布诺苏毕”(把彝族规矩还给彝族)。在各县调查时,彝族群众不时说这样一句话,认为应该为彝族礼俗“正本清源”。他们并非要拒绝移风易俗,反对革除陈规陋习,而是要人们注意不要对彝族文化曲意理解、画蛇添足,反对把彝族婚姻礼俗推向市场化,反对把女性商品化。这也是许多通晓彝族文化人士的态度。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美姑县的倡议和措施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物价、房价的上涨,教育成本的提高,让许多人在儿女婚事上不得不算经济账。农村女孩接受高等教育有了工作,她们的聘礼也随之上升。女性学历文凭的升值,不完全是人们开始重视教育推崇知识,而是认为女孩学历越高,之前家庭为此付出越多。凉山贫困地区农村家庭供一个大学生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确实要大得多,她们读书上学后,不再只是乡村生活的成本,负担的是在城市教育、城市消费、城市医疗的成本。这种超负荷的成本自然被计算在子女养育的成本中。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凉山各县的措施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课题组在布拖调查,座谈会上有干部群众反映:布拖是国家级贫困县,群众收入低,生产生活困难,但民间婚丧嫁娶却历来比其他地区铺张浪费。婚姻聘礼方面,2009年之后“步步高升”,到2012年10月,农村涨到17万-18万,单位涨到28万-30万,国家公职人员叫苦,农村群众更是因聘礼变穷,因聘礼返贫。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昭觉县也由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监察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7部委局于2012年1月发出《关于严禁国家公职人员违规宴请借机敛财的通知》的通知,虽然没有专门针对聘礼、礼金这个方面下文,但县里主要领导也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谈到聘礼、礼金上涨带来的社会问题。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课题组调查中得知,尽管社会上婚姻聘礼、礼金涨势汹涌,还是有地区有群众能自我约束,坚持传统,抵制聘礼上涨,至今保持良好习俗的情况。如甘洛县新市坝镇、阿尔乡地区,这里的尔吉、沙呷两家世代通婚,在婚姻聘礼、礼金方面自成规矩。近年来,尽管婚姻聘礼、礼金上涨之风也冲击到这里,但是到目前为止,新市坝镇、阿尔乡尔吉、沙呷两家聘礼最高的仍然只有5万,中等的2-3万,少的1万,甚至几千;礼金方面甘洛其他地区已经很高,但是这里仍然较低,如舅舅礼金2000元,舅舅儿子礼金500元,叔父礼金1200元,爷爷奶奶礼金800元,格者觉者(类似族人礼金)500元,总共才5000元左右。这些都是尔吉、沙呷两家为主的当地村民,坚持传统和谐的婚姻文化礼俗规矩,自觉维护文化传统的结果。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九龙县的倡议和措施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课题组在冕宁县调查时就从县民委同志那里得知,挨近冕宁县的甘孜州九龙县彝族近年来也存在婚姻聘礼上涨的问题。5月21至22日,课题组对甘孜州九龙县进行了考察。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九龙县和凉山的冕宁、雅安的石棉有密切的婚姻关系,所以,受这些地区的影响,九龙县形成的规定在第4条就只好是“儿子婚嫁娶外地媳妇不在此规定范围,本县内女子出嫁一律按此规定执行。”这也说明,对待婚姻聘礼上涨的问题不能各自为政,要大家一起配合行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马边的经验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高石头村会议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紧挨凉山州美姑、雷波两县,同属大凉山诺苏依诺次方言文化区。2012年以前,马边县同样存在婚姻聘礼、礼金过高的问题,自2012年8月,马边县以官方、民间结合的方式,对此开展了一些措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4年3月21日,在马边县民族事务局召开的座谈会上,马边的同志谦虚地说:“我们是受美姑县的启发。”下面是课题组调查的情况。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小凉山彝族地区目前需要解决的几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一个是毒品,一个是彝族年的统一,一个就是婚姻聘礼问题,我们马边还有民间纠纷中发生打、砸、抢的问题。2012年8月以前,马边彝族婚礼舅舅礼金高到17000至18000元,仅礼金方面下来达到7万多元,加上回门钱、订亲钱,一共达到8万至9万元。聘礼方面,城镇女子达到23万,农村女子8万,并且在不断上涨。问题十分突出,亟需得到遏制。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此情况下,马边县在县委、政府的支持,群众的配合下,以民间的方式开展了遏制婚姻聘礼、礼金过高的一系列工作。当时,马边县委组织部对全县60来个村支书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县文化馆的曲比兴义同志就借这个机会,讲当前突出的聘礼、礼金上涨问题,同时向村支书们调查咨询这方面的解决办法,村支书们和村民们对此非常支持。曲比兴义他们又招募志愿者,借助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会,印发资料到乡上、村上进行宣传,征求老百姓意见。两个月的宣传反馈的信息非常好,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支持这个行动。之后,他们又在每个村选了6个德古代表,一共300多人,加上一些老百姓和部门老领导,2012年8月9日,“马边德古文化协会”和“马边彝学学会”牵头,在马边县建设乡高石头村召开了400多人参加的“规范协作,禁止买卖婚姻”民间大会。会上通过了“马边彝族婚礼礼金(聘礼)规范标准”,将聘礼统一为5万元,对“卡巴洛萨”(礼金)也进行了规范约束。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表六马边县规范前的婚礼礼金: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表七马边县规范后的婚礼礼金: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规矩的坚持很重要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德古文化协会”和“马边彝学学会”对10月25日这一天结婚的进行了估算,如果每户节约5万元,155户共节约775万元开支。2013年也是马边全县彝族结婚人数较多的一年,年初到年底,如果以每户节省5万元计,大概节省了4000多万元。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礼金虽然数目少,但名目多、不规范,不断变化、派生。过去新娘要骑马,要人背,现在不骑马,不要人背了,新娘家就要“步行礼金”。如马边这里就有“步行礼金”、“回门礼金”、“定亲礼金”、“嫁装礼金”、“做姑妈礼金”、“心慌礼金”等等。没有规范前,新娘穿36码的鞋,“步行礼金”就要3600元,穿38码的就要3800元,穿40码的就要4000元,有些要了“步行礼金”甚至还要“袜子礼金”。有些项目在原来的基础上花样翻新,所以规定中把“姑妈礼金”、“心慌礼金”等取消。从2012年10月25日至2013年底,实行新的礼金规定,这方面为全县彝族老百姓节约3000多万元。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虽然婚姻聘礼较难控制,“高石头村会议”后也出现超过5万元的情况,但是在民间人士的努力下,目前仍然把它控制在68000元以内。为什么没有超过68000元?是由于马边把媒人礼金规定在1200元,超过1200元的就追究。媒人介绍婚姻,聘礼再高他们也只能得1200元的介绍费,超过5万元的聘礼就追究,他们就不愿意承担介绍聘礼过高婚姻带来的责任。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石头村会议”还规定,违反“高石头村会议”规定的聘礼、礼金标准者,承担以下责任:1、赔偿大会开支10万元;2、承担全县同一时段所有遵守规范户的损失,每户按5万元计算;3、由违反者出资组织全县乡村原参与者再次召开大会,重新规范新标准;4、提议乡村组织不得让违规者享受政府给予彝区的一切福利。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的彝族同胞说:我们是彝族人,彝族人说彝族话,彝族人守彝族规,彝族道理彝族讲,大家应该有彝族文化自觉性。现在,政府搞各种扶持优惠政策,支持老百姓,让大家摆脱贫困,我们婚姻聘礼上花费这么多钱,欠这么多债,又返回贫困,政府多年的工作就白做了。作为政府官员也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也应该支持控制婚姻聘礼过高的行动。马边县能够比较好的遵守这些规定标准,原因是依靠民间的力量,在每个村由群众推选出两个德古,由这些德古成立了一个德古协会,德古协会能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也能不断监督遵守的情况。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马边的建议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聘礼是经济发展后派生出来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读,派生出来的去除,传统的保留。县委、县政府、民政部门规定,要求全县每一个村重新制定一个村规民约,必须把这四个内容(高聘礼、丧葬铺张浪费、彝族年不统一、民间纠纷中打砸抢)写进村规民约。遏制高聘礼首先在农村做试点,效果好以后,县群众路线教育办公室把村规民约转发全县,起一个示范作用,带动全县对这四个问题的整改。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建议与措施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定性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制止彝族“买卖婚姻”(聘礼)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21世纪10年代已经半个多世纪,行政高压、法律强制手段都已经用过,但是没有解决问题,直到今天还存在婚姻聘礼。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也有这些原因: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没有准确定性。三个方面:一、聘礼的存在属于礼仪习俗,还是婚姻买卖;二、聘礼的票子与车子、房子、牛羊有没有区别,多少数额属于礼节范畴,多少数额属于买卖性质;三、聘礼仅在凉山彝族中孤立存在,还是包括汉族其他民族普遍存在。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没有公平对待。长期以来是否曾把彝族聘礼和汉族及其他民族聘礼从现象进行对比,从本质上分析,而不是只把凉山彝族抖出来晾晒?是否考虑过每个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比如彝族没有夫呷介绍,自由恋爱相当于私奔,是伤风败俗等。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出现的高聘礼、高礼金现象是彝族文化传统的主体还是彝族文化的扩张、派生甚至变异?是文化习俗范畴,还是已经有买卖婚姻性质。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厘清关系,明确性质,公正态度,保留传统的、正当的、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风俗习惯;遏制和消除派生的、演绎的、误读的、变异的、恶俗的伪文化。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策略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着眼于长远,普及教育,重视女童教育,降低教育成本,让每个女性都能够平等地受到教育,缩小和改变她们之间教育程度、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差别,尽量缩小女性之间不平等的重现和命运的延续。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仅靠行政命令解决不了遏制聘礼的问题,只依赖民间力量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领导要发挥正能量,改变陈规陋习,为人民群众作正确引导,积极执行政策措施。民间组织没有职能,没有行政执法权,只能倡议和探讨,倡议和探讨没有约束力,更没有法律效力。所以,在党委、政府支持,基层组织配合、群众参与之下,形成新的村规民约,再以村规民约为抓手,自下而上,上下联动,示范指导。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措施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建议打破地域意识,不要各自为政,由凉山州出面,针对聘礼在内的彝族地区热点问题向省里反映,由省里组织各州、市、各县民委、民政局等部门出面,在凉山召开专题调研会,并达成共识,继而采取措施。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会议之后,出文、定标准,使之参照执行时有可操作性。社会舆论、电视台、报刊、宣传跟进,对不收聘礼的新人新事进行表扬、宣传、奖励。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源头“夫呷”抓起,规定夫呷介绍一门婚姻,无论聘礼高低介绍费只能收取1200元,对多收介绍费和介绍婚姻聘礼超过规定数额的夫呷进行处罚。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控制措施分城镇、农村两个层次进行。城镇范围通过行政手段来干预,采取在干部提拔,职务提升、奖金发放、工作调动等方面与之挂钩,实行领导责任制,对带头违反规定的党员干部、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以党纪政纪处罚。农村范围,对搞铺张浪费,违反规定,不遵守村规民约者,采取政府或乡村组织出面,以捆绑打包的方式,在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助学贷款、小额贷款、扶贫资金、建房优惠等政府给予的一系列福利优惠政策方面进行控制奖惩。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聘礼、礼金数额规定参考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目前各县制定的聘礼标准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甘洛县尔吉沙呷地区:少于5万元。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乐山市马边县:5万元。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州美姑县:9万元。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州布拖县: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甘孜州九龙县:9万元。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也有人提出实行城镇、农村两个标准,城镇20万,农村10万。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目前各县制定的礼金标准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乐山市马边县:舅舅礼金4800元,幺爸礼金4700元,族叔礼金4600元,送亲礼金4500元,伴娘礼金1200元,伴郎礼金200元,族亲礼金300元,步行礼金300元,嫁妆礼金1500元,回门礼金900元,订亲礼金2000元,媒人礼金1200元,合计26200元。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州美姑县:舅舅礼金不超过3500元,包括舅舅礼金在内的所有“卡巴洛萨”(礼金)不得超过2万元。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甘孜州九龙县:舅舅礼金2000元,叔父礼金1800元,兄弟礼金1600元,伴郎礼金600元,家族礼金(近年来才出现的)200元(或一坛酒),“兹者”(族叔礼金,近年来才出现的)一坛酒。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综合各地区情况形成的意见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聘礼标准:不分城镇农村,一律定为9万元[14]以下(原来少于9万元的,适当降低或保持在原来水平,不可以规定的9万元标准借此抬高);甘洛尔吉沙呷地区,应尊重本地良好习俗:保持在几千至3万元以下(原来少于3万元的,适当降低或保持原来水平,不可以规定的9万元标准借此抬高)。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礼金标准:礼金宜保持在7项以内,各地根据习惯确定名目,其中嫁装礼金3000元,夫呷(媒人)礼金1200元,舅舅礼金2000元,叔父礼金1800元,兄弟礼金1600元,族人礼金1000元,伴郎礼金600,7项合计14200元。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根据对全州彝族主要聚居区及凉山周边彝族地区13个县市实地调查,课题组写成这份《凉山彝族婚姻聘礼现状调查》,调查报告对多年来不同人群对彝族婚姻制度存在的争议作了简要论述,但主要是对当前凉山彝族婚姻聘礼过高现象的调查,凉山彝族社会各界对此的反应和诉求,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课题在调查过程中,得到凉山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喜德县民宗局、越西县民宗局、甘洛县民宗局、冕宁县民宗局、普格县民宗局、宁南县民宗局、布拖县民宗局、昭觉县民宗局、美姑县民宗局、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局、雅安市石棉县民宗局、甘孜州九龙县民宗局领导、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里一并致谢!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凉山彝族婚姻聘礼现状调查》课题组2014年8月12日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报告为越西县民族宗教局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凉山彝族婚姻聘礼现状调查》课题组组长:巴且日火课题组成员:张明马金明马勤沙马瓦布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六版,第999页。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见冯元蔚整理彝文版《勒俄特依·石尔俄特时代》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第55-56页。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这里仅列出前期调查中10个县市的情况。表格中注有“+”符号的,表示这个地区存在这一项礼金,没有“+”符号的表示不存在。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表格第19项中的小礼金是美姑地区特有,是专门给男性送亲者的一项礼金。另外,送亲队伍中有女性伴娘也是美姑等依诺地区所独有。第20项“牵马礼金”彝语叫“呷舒木”,可由牵马人得,过去一般给身份地位较低的牵马人。现在,为避免得“牵马礼金”者被人歧视,一般不给具体人,而是加入到“小礼金”或“族亲”礼金里大家分。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仆人猪”彝族叫“木地乌”,过去由小奴隶得,现在跟“牵马礼金”一样,怕得“木地乌”礼金者被人歧视,也是加入到“族亲”礼金里大家分。“仆人猪”的来历:据说某次婚礼,送亲的人都得到礼金,唯有跟着去的一个小奴隶被遗忘了,小奴隶就对男方主人家说:“我还没有得到礼金!”,男方主人家就捉了一头小猪送给小奴隶,“仆人猪”一词由此而来。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表格第26项,这些地方过去叫“马粮”,现在多数地方直接叫“车费”。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越西、喜德、冕宁方言中,类似的方言混读现象还很多,如“sy”(死)、“sy—”(血,伸唇音)不分;“zzy”(骑、骑马)、“zzy—”(迎接、庆典,伸唇音)不分;“qy”(屎,拉屎)、“chy--”(孤儿,伸唇音)不分等。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表格中显示的每个年代的聘礼数目,都是我们经多方问询和田野调查得到的数字,有人可能认为不准确,有的高了,有的低了,可能与实际有一定出入,我们同意有不同的情况存在。对这些历时28年的数字进行比较,得到的结果有些令人吃惊,反映了近年来聘礼上涨过快的事实。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美姑女方有亲兄弟就无“兄弟礼金”,没有亲兄弟,“兄弟礼金”就给堂兄弟,礼金2000元,表内共计中未加兄弟礼金。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2]伯克制,中国清末以前新疆回部实行的官制,主要通行于维吾尔(回人及塔兰奇)、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族地区。明清时期,西域天山南路的世俗官僚称为伯克。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3]男女双方离婚,如由男方主动提出,男方已付的聘礼、礼金及婚宴等所花一切费用全部放弃,还要花费向女方赔礼。女方主动悔婚、离婚,女方要退赔男方聘礼、礼金、婚宴等花销,如越西等地要翻倍赔偿,有些地方甚至翻数倍,这实际上对女方形成了远远大于原来聘礼的一种债务。离婚女性身负这笔“者果”再婚,就要把它落在下一个男方身上。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4]数字“9”在彝语中与“牢固、永久”谐音,所以彝族人认为“9”寓意吉祥,而根据目前在各地区调查的意见来看,聘礼定为9万比较合适。1R1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