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论文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咨询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十多年前我国精神医学和美国精神医学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进入90年代以后两者正逐渐靠拢。美国精神医学从精神分析方向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我国精神医学正在心身统一的整体观基础上不断地整合现代的理论与技术。当我们将西方的诊断系统和评估测验用于中国病人时,焦虑和抑郁的发现率似乎比过去想象的更和西方的情况接近。这表明一旦我们应用相同的临床语言整理各自的经验时,我们将发现,人类的相似远多于其差异,精神医学同样如此。

系统模式的构想

为了描述病人的功能状态,理解其心理障碍的决定因素并作出合理的治疗计划,心理卫生专业人员要考虑全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既然生物心理社会层级可在多个层次受到影响,那么,多维评估和多层次干预显然是唯一合理的方法[3]。

一个人的稳态不是固定的,它不断地被调节。如果一个人的功能状态发生障碍,通常有三种途径可用来恢复正常的功能状态或达到另一种稳态:①物质交换:例如,药物、饮食或给氧;②信息交换:很多刺激,包括言语,能进入信息加工过程,对人的系统发挥调节作用;③“意识反馈”:根据R.W.Sperry的意见,人的系统最高层次的功能是意识,这是将人和其他生物区分开来的唯一特征。意识能对人较低层次的系统功能进行调节,显然也调节社会层次的功能[4]。这对治疗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反馈技术如认知和行为反馈常在心理治疗中应用,自我监测、治疗会谈时情感反射和言语复述、行为再塑造、识别负性想法(功能失调想法日记)和识别潜在功能失调性假设都是认知行为反馈的例子[2]。这三种途径在恢复病人正常功能方面是互相补充的,成为综合医院心理咨询中对病人进行干预的基础。

1987年中山医院建立了上海市综合医院第一家医学心理门诊,旨在对非精神病[5]如神经症、抑郁症、进食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等病人提供帮助。这些病人通常到综合医院寻求帮助,他们易被忽略或误诊,造成过度的医药资源消耗,但大部分病人的问题依然如故。

评估与治疗内容

一、多维评估:为了决定治疗途径,每位病人都要进行多维评估,即对每位病人的生理、情境、行为、情绪、认知和人际/社会诸方面进行评估。多维评估不仅提供了诊断的资料,而且为病人的主要问题提供了比较准确的信息,为选择适宜的多层次干预方法提供了基础。二、治疗目标:医学心理咨询的一般目标是帮助病人解决现在的问题,减轻不适与痛苦,并使他们能对付将来发生的类似问题[6]。

四、多层次干预:对一个特定病人,干预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多维评估的结果。对一个病人使用的方法可能和另一个病人很不相同,认知行为方法是这一治疗项目的核心。如果生理评估表明,生理因素在病人的疾患中起了显著作用,那么,有时也应用药物。药物被视为整个多层次干预中一个互补的环节。疗程和短程心理治疗相当,通常不超过3个月。

(一)艾滋病使得人们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艾滋病患者在知道自己的病情以后,大部分人都会产生一种恐惧、害怕、过于焦虑的一种紧张心情,他们(包括一般人)普遍认为“只要是得了这个病情,这辈子就算是完了,而且还会传染,一不小心给别人感染上怎么办。”等等的问题就随之接踵而来。

二、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

(一)利用媒体进行宣传与教育

让社会各界的媒体(手机、电脑、电视、书籍、报刊等)帮忙进行宣传教育,开设一些艾滋病宣传的栏目,对于怎样进行预防艾滋病的途径、知识和具体人物的预防事例进行刊登出来,而且要多次报道,让看到宣传知识的人们进行口头宣传,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相信效果一定不错。

(二)开展大型的艾滋病活动座谈会

三、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一)进行经常性的健康教育知识活动的宣扬与传播

“任何事都要进行提前的准备工作,不能等到发生的时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这句话告诫我们:对于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时时刻刻进行,预防其发生,在社会人民当中积极地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措施,给人们的心中注入健康的警醒剂,尽量地避免艾滋病患者的出现。对于不同类型的人群,需要采取不尽相同的健康指导工作,这可以归纳为:在校学生需要经常接受知识的教育,使得他们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他们知道社会中那些事情该做,那些事情不能碰,不会轻易地被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所影响。比如说:染上一些诸如吸毒、生活作风不好的问题等,毕竟接触知识的范围或者是了解的东西比较多,自然对于防范的意识就强;对于高危人群需要需要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艾滋病的传染以及危害性,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认为那不会出现在自己的身上,等到发觉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二)一定要确保艾滋病患者的饮食健康

艾滋病患者的吃饭方面主要以高热量和容易消化、容易吸收的一些食物为主,然后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每天所必须的供给量。因此,在选择饮食物品时,一定要注意选取的东西要符合艾滋病患者的体能,而不是随便选取,任意给点食物,填饱肚子即可,在平常的生活习惯当中,给病患制定一系列具体的饮食列表,让家人牢牢记住这些,按照规定给患者服用,不能任其发展,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那样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三)让艾滋病患者适当地做一些运动,增强体质

选择恰当的、或者是艾滋病患者的病情缓解的时候,让他们适当性地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增加自己的体质与身体的灵活程度,有益于病情的缓解,也能够使得艾滋病患者的心情放松,达到身心愉悦的境界,这样的效果等于免费的精神治疗。

(四)夫妻生活尽量减少接触或者是采取安全措施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主体意识

2012年1月,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1]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及心理现象的学科,是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也是应用型的学科,这就注定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的学生仅仅具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围绕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意识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的各种教学、实践环节与教学活动的有序运行体系。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后简称《纲要》)中提道:“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2]任何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主客观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教育能否对个体产生积极的作用,关键要看个体是否有积极的意愿。教育的内容固然体现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但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和兴趣,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时,不能是为了实践而进行的实践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设置的实践活动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重视其动手操作和情感体验。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才能把理论和实践知识融入生活中。只有投入了感情的活动才是有生命的活动,才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也才能够保障实践教学的成效。

(二)服务社会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实践教学的目的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心理学实训。心理学实训是心理学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学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活动。这部分共开展了三项,分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训练、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和数据处理技能训练。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训练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教学设计及教学技能;心理咨询技能训练要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类型、基本手段、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初步具备在不同情景下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数据处理技能训练则主要让学生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具备数据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心理学研究和应用服务。

科研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的科学研究活动(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学生自己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方面,学校设有“挑战杯”等学术科技竞赛活动,会对有价值的课题立项,并对学生的科研工作进行评比奖励。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每年都会就社会或校园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申报,采用查阅资料、访谈、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调研,如“陕西理工学院校园规划的人文价值”“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研究”等等。此外,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帮助教师进行问卷施测、录入数据分析,讨论结果等等,这些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勤于思考的科学意识,也锻炼了相应的实践能力。

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学年论文在大三上学期进行,目的是为了培训学生查阅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毕业论文是指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完成学业前,在老师的指导下,个体独立从事心理学研究并撰写相应的研究论文。每年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同教师商议,确定选题。在为期8周的论文写作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专业知识的应用,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一次终极考核。

三、未来建设的重点

尽管现在的实践活动形式较多、训练内容较丰富,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也是我们未来建设和发展的重点。

其次,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关键。而实践教学对师资的要求更高,既需要教师对本学科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研究,又需要教师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丰富经验,两者缺一不可,这正是制约许多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瓶颈。虽然学校在建设专业实践基地的过程中,邀请部分实践基地的骨干人员担任校外实践导师,但仍然未能有效地解决此问题。如何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也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鲍谧清,韦洪涛.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11(5):134-13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争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N].新华社,2010-07-29.

论文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培养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高校基本上已经成立了面向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了专职教师。如何对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专职教师进行培养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一、高校心理机构咨询专职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心理咨询专职教师的心理学专业培养措施单一

教育部门对于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学习仅有次数的要求,至于心理咨询教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高校心理咨询教师面对的大学生是一个相对单一的群体,针对他们的心理咨询既具有普遍的规律,又具有其独特的一面。但是,大学生心理咨询独特规律的研究比较少,相应的培训也少。当前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参加的心理学专业学习与社会上其他心理咨询师的学习内容一样,缺乏针对性。

2.高校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对学生工作不够熟悉

3.高校心理咨询专职教师缺乏专业督导

心理咨询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无论心理咨询师拥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都会在工作中遇到自己难以应对的问题。因此,高校心理教师与一般心理咨询师一样,都需要专业的督导老师。当前,高校心理教师的专业督导方面还存在明显欠缺。

4.高校心理咨询专职教师自身的心理问题有待重视

二、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专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高校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人格素养

正如马丽亚等人(2008)所指出的那样,心理咨询师的人格是心理咨询工作的支柱,是咨询关系中最关键的因素。如果心理咨询师自身就存在人格缺陷或者心理问题,他就很难跟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也很难对来访者的心理行为问题有效干预。不仅如此,存在人格缺陷的心理咨询师还很容易受到来访者所陈述的问题的影响或暗示,结果造成心理咨询师自身的伤害。所以说,心理咨询师人格不健全的话,结果有可能其本人和来访者都会受到伤害。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同样如此,如果他们没有良好的人格素养,既是对大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其本人的不负责。

2.高校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基础

心理咨询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基础,应该熟练掌握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当然,具有心理学专业基础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做好心理咨询,这些理论和心理咨询技能之间有着较大区别。不过,如果没有这些心理学的基础,就很难对心理咨询技能有透彻的理解,也很难灵活运用各种心理咨询技能。转贴于

3.高校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应熟悉学生工作事务

高校中的心理咨询机构一般都隶属或挂靠在学生工作处,从工作关系上,它属于学生工作的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工作如心理普查、心理危机排查等都离不开学生工作队伍,尤其是辅导员,而且这些工作事实上就是学生工作。因此,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教师应该熟悉学生工作,了解学生工作的一般规律,这样才能够把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很好地融入到学生工作中去,才能很好地理顺各种工作关系。

4.高校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心理咨询技能

对于高校心理咨询教师而言,心理咨询技能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咨询技能相对于心理学理论而言,它实践性更强,应用性更强。刚刚走上心理咨询岗位的心理学毕业生应积极寻找心理咨询实践机会,多参加心理咨询技能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专职教师的培养途径

1.继续加强对高校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心理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技能的培训

如前文所述,高校心理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因此,高校和有关机构应该更加重视对高校心理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有一般心理咨询技能,还要有心理学专业知识,更应该有一些关于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独特规律的内容。

2.积极探索培养高校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学生事务工作能力的途径

如前所述,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学生工作能力。客观上则是,多数高校心理咨询教师都是从心理学专业毕业后直接到心理咨询机构工作,缺乏学生工作经验。也有些刚毕业的心理学研究生认为学生工作是事务性工作,而自己是有专业技能的,因而不屑于了解和学习学生工作事务。如此一来,有些心理咨询教师因为不熟悉学生工作和学生工作队伍,致使难以理顺工作关系,给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也影响了自身的工作情绪。

高校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工作虽然有其专业性,但是它属于学生工作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高校心理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学生工作能力也是不容置疑的。笔者认为,让新上岗的心理咨询教师担任1-2年专兼职辅导员可能会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基层队伍,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最了解学生。如果能够担任1-2年的辅导员,一方面可以锻炼高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学生工作能力,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他们与学生工作干部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具备了这样的条件,高校心理咨询教师再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论文摘要:心理咨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有益尝试。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心理咨询的工作理念,方法、态度正在逐渐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心理咨询以其独特的工作角度和方法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出了身心健康、品学兼优的新世纪人才。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大的变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较多的群体。当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充满热情,他们往往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有某种偏激看法,甚至表现出排斥、反感、厌恶和抵触情绪。为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心理咨询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进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以适应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要求。

一、心理咨询的概述

(一)心里咨询的内涵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康复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的过程。

高校心理咨询主要是指高校的心理咨询人员针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知道或帮助,其目的可概括为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成熟及全面发展。

(二)心理咨询的原则

1、保密原则,无论您说什么,咨询师都会为您保密,绝不会有第二人知道。所以您可以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信赖原则,咨询师应是信任与接纳的化身,要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积极审视求助者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咨询师必须对人的本质有积极的信念,重视每一个体的人性尊严与价值,相信人的可塑性。

3、助人自助的原则,咨询师的咨询过程不是替您出主意、想办法的过程,而是帮助您自己想清楚问题的所在,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咨询过程中,您自己的心理能够得到成长。因此,咨询是“授人与渔”,不是“授人与鱼”。

5、中立原则,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中应始终保持冷静、清晰的头脑与中立立场,确保咨询的客观与公正,不得把自己的私人情感与利益掺杂进去;咨询过程中不可轻易批评或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求助者。

二、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两者之间的联系

两者在现实工作中的联系。首先,在中国高校,心理咨询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心理咨询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保证心理咨询有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离不开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缓解紧张的心理矛盾,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率。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1、两者内容的异同。心理咨询的内容包括心理障碍、心理适应、心理发展咨询三大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个性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人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形成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联系密切。一方面,心理健康的人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能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一些错误思想、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其中有些违法乱纪的行为本身就是心理障碍的结果。

2、两者原则的异同。两者都是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对工作对象要热情、尊重、诚恳、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重视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视社会利益,而心理咨询则更强调来访者的利益。思想政治教育除采用个别谈心的方式外,还常采用听报告和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而心理咨询除以言语作为工具外,还可适当采用具有医疗色彩的方法;心理咨询在形式上多为等待来访者求询,在很大程度上以来访者自愿接受咨询为基础,而思想政治教育常采用主动方式,即使教育对象没有主动接受教育的愿望,教育者仍将根据工作需要努力促进教育对象转变。

3、两者方法的不同。心理咨询主要采用个体咨询或治疗、集体咨询或治疗、测量、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一般是等待来访自愿接受咨询,来访者与咨询之间是平等信任的关系,以来访者为中心,咨询者重在聆听、疏导。思想政治教育以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理想道德、民主法制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为内容,主要采用个别谈话、集体座谈、大会报告、德育课程等方式,积极主动根据工作需要来实施教育,重在传统、灌输,以努力促使教育对象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的提高。

三、心理咨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

通过对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的分析,笔者认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关联性,二者应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心理咨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如下:

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能动反映。思想也有着相同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头脑中,经过思维加工而产生的,思想与心理的形成过程具有统一性,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不论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还是高尚思想的养成,都是人的知、情、意、需要、动机、性格等诸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绝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只有从心理入手,才能掌握学生思想意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思想对心理起决定作用,支配心理活动的方向;心理对思想有反作用,思想的发展变化受心理因素影响和制约。因此,一方面,心理咨询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心理优化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而这些观念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2、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心理、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引起焦虑、不安的心理,有时甚至表现出激烈或异常的行为。借助于心理咨询等理学理论和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能促使人们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重新认识,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从多种学科、多种角度研究思想状况,将思想问题同心理问题区分开来,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正因为心理咨询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在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方面有独到作用,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3、思想政治教育应贴近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心理咨询工作只有深入了解来访者的心理实际,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咨询才更有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的了解。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对外向型学生可严厉一些,这样易使他们受到震动,而对内向型学生则要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如果过于严厉,就会使他们丧失信心。二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教育者在灌输新的思想观念之前,首先要了解在学生头脑中已经在起作用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帮助他们从内心接受正确的思想。可借鉴心理咨询的做法,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建立平等信任的关系。心理咨询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起了平等信任的关系。平等信任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来访者按咨询者的要求平静地思考、真实地回答和积极地改变。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外在的社会要求的倡导者,往往处于居高I临下的主导地位,受教育者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次要地位,这样不平等不信任的关系很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抵触反感情绪,教育的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信任关系的建立,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应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5、思想政治教育应采用群体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人,即有群体的共同特征,又有个体的个性特征,心理咨询工作既要面向群体,更要注重个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侧重于群体教育,授课、大会报告、集体座谈都是以学生集体为对象,缺乏对个体思想状况的关心和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效果。群体和个体是相互影响的,群体正确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意味着群体教育的成功。因此,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一、主要特点

(一)技术整合趋向明显

技术整合是指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者针对来访者的个性特点、问题层次,在咨询与治疗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咨询或治疗。

作者对《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刊十一年来案例报告中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归类,结果表明单纯使用一种方法的案例比重明显下降,技术整合趋势明显。并且,整合疗法一般遵循同一模式: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氛围中,侧重于行为—认知疗法的综合使用。

(二)组织机构发展壮大,咨询与治疗范围广泛、方式多样。

自1985年9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到1996年6月,协会已建立专业委员会13个(其中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系统分会3个,省级心理卫生协会24个,地区协会35个,会员2万余人。

近十年来,有关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概念在大众传媒中被讨论和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学校心理咨询》、《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实用心理自我疗法》、《心理卫生》、《现代人生心理学丛书》、《学生心理健康文库》等有关书籍大量出版;继《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创刊后,1990—1994年短短五年,《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杂志》、《心理与健康》、《青年心理咨询》、《心理世界》等学术性或普及性刊物相继创刊;此外,在《大众心理学》等多种刊物中设有心理咨询专栏;国外的许多有关资料也被介绍到中国;借阅和购买有关心理咨询与治疗图书的人数迅速增长,如:《心理与健康》从1994年创刊,13个月共发行37万册,深受广大读者欢迎。

以上成绩可喜可贺。但另一方面,做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人员,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该领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相当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否则势必影响心理咨询与治疗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二、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资格认定与审查制度亟待建立

要求我国马上出台切实可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资格认定与审查制度是不现实的,建议针对我国咨询与治疗工作者专业素质偏低的现实,首先推出督导培训制度,以确保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在工作中得到连续有效的指导和系统化的培训。

(二)对理论研究与交流重视不足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多半仅注重技术应用,发表的论文主要是疗效报告,而对各种疗法的理论基础及本土化等问题涉及较少,深度不够。

要想使心理咨询与治疗在我国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一方面必须进行一定的理论研究,及早改变在西方国家后面亦步亦趋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在不同学说之间发展起足够多而且较规范的共同概念,以便于进行讨论交流,促进学科发展。

(三)宣传不够,咨询意识有待加强

在中国,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仍对心理咨询与治疗持有偏见。有的人对其作用持怀疑态度,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说教;一些想要咨询的人怕被人当做精神病看待,不敢去咨询。据调查,某大学相当一部分来访者希望咨询中心设在隐蔽的地方。与此同时,仍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心理咨询这个词。

【关键词】萨提亚;家庭治疗;人际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然而在这种密切的关系中也表现出不少不良人际关系,甚至可以说是恶性的人际关系。从马加爵事件到复旦投毒事件,从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到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事件……这些是恶性人际关系的极端表现,这些事件离我们并不是很远。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不良人际关系或许没有那么的严重,它们只是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质量,或者影响我们的情绪。

因此,本论文希望通过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理论来探讨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理论及其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运用

美国著名的心理咨询师维吉尼亚萨提亚(1916-1988)在她三十多年心理咨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深远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理论。该模式不仅仅对美国,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心理咨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萨提亚认为,在家庭治疗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三个要素――自己、他人以及环境,否则将不能很好地治疗家庭成员中的一些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萨提亚假设,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存在着五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指责型(责备型)。此类人在处理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时,只考虑自己感受,而忽视他人感受和环境因素。

第二种模式,讨好型。此类人在处理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时,只考虑他人感受,而忽视自己感受和环境因素。

第三种模式,超理智型。此类人在处理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时,只考虑周围环境,而忽视自己和他人感受。此类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就事论事,忽视了人之所以是人,总少不了有感情、情绪和想法。

第四种模式,打岔型。此类人在处理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时,忽视了自己、他人和环境。此类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时,往往容易“跑题”,别人和他讨论A,他回答别人B,在回答问题时容易出现答非所问。

第五种模式,一致型。此类人在处理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时,不仅考虑自己和他人感受,同时也考虑到环境因素。此类人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比较得心应手,效果也往往较为理想。

萨提亚认为,在五种模式当中,采用一致型来处理家庭关系的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式,而其他四种模式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不足。

家庭关系中有自己、他人与环境,而其他的人际关系,比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陌生人之间等人际关系,同样存在着自己、他人与环境三个要素。可以说家庭关系是人际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因此,本论文将简要探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表现及结果。

假如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比如在处理同学关系时,我们采用的是第一种模型,即我们用指责型的方式来处理同学关系。那么我们将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而忽视同学的感受和利益,同时也忽视社会、学校等对我们同学之间关系的要求是和谐相处、相互帮助。结果或许是,我们的同学关系紧张,而我们自己也感觉到特别愤怒,甚至会出现马加爵事件和复旦投毒事件之类相类似的悲剧。

假如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比如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我们采用的是第二种模型,即我们用讨好的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进一步假设我们是学生,那么我们将讨好老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而忽视了我们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忽视了环境特殊因素的影响。例如,或许老师从为你好的角度出发,让你去参加一个10天的萨提亚培训初级课程,但是这个课程要5000块钱报名费,而你的家庭在你经济上比较困难,如果此时你一味的讨好老师,就报名了这个培训课程。或许结果是你心里感觉不舒服,你的家庭可能也拿不出这么多的钱来让你参加这个培训课程。

假如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比如在处理朋友关系时,我们采用的是第三种模式,即我们用超理智型的方式来处理朋友关系。那么我们将忽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同时也忽视朋友的感受和需要,而是公事公办地来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例如,当你朋友因为与女朋友分手,心理特别难过,他就找你,希望你能陪他聊聊天,希望向你述述苦,而你当时的情境是要写论文,虽然比较重要,但是也不是要求马上就完成。此时,你要是采取第三种模式,那将有可能只考虑要完成论文的事实,而忽视了朋友当时的心里感受,同样也忽视了做为朋友,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尽量给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假如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采用的是第四种模式,即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采用的是打岔型的模式来处理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很难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因为我们采用的是“答非所问”的形式来处理人际关系。

最后,我们可以采取一致型的形式来处理人际关系。即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仅能充分考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能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因素,那么我们将更有可能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假如马加爵当时要是能采用一致型的方式来处理与同宿舍之间的关系,考虑自己的感受,考虑舍友的感受,也考虑社会、学校、家人对自己的期望,那么结局可能不会葬送四位同学和自己的青春生命。假如林森浩能采取一致型的方式来处理自己与黄洋的同学关系,或许就不会有复旦投毒事件。假如也能采取一致型的方式来处理和社会的关系,或许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和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事件就不会发生……

三、结语

良好人际关系是保持良好心态的必要前提,是使生活更有质量的重要基础,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于我们每个人,而且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处理人际关系重要模式,即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即我们要采取一致型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通过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一致型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那么我们的人际关系将会呈现良性循环的效果。

参考文献

Abstract:Growingfactorsofacademic,career,lifeandtheothers,impactingonfemalegraduatestudentsinagriculturalandforestryuniversity,whichwillundoubtedlyproducechangesinthinkingwhichsometimesmakethemfallintoconfusion,andevenleadtoseriouspsychologicalproblems.Takingtheformofthequestionnairefromtheacademic,employment,marriage,economicandotheraspects,thispaperanalyzesreasonsofpsychologicalproblemsoffemalegraduatestudentsoftheagriculturalandforestrycolleges,exploresthewaytostrengthenthementalhealthoffemalegraduatestudentsthroughcollegesownfunctionsandstudentsself-education,providingconstructivecommentsforeffectivegraduateeducationandthemanagementworkinnewtimes.

关键词:女研究生;心理;农林;高校

Keywords:femalegraduatestudents;psychology;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

0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研究生数量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而女研究生作为其中的高素质知识群体,在毕业后将走上重要岗位,肩负起社会重任。她们的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其成才和发展,从而影响到社会发展的进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在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把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而高校研究生教育亦应把加强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来抓。

1女研究生心理问题研究现状

近年有资料显示,部分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甚至出现因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2006年2月,华南农业大学一周内有3名学生自杀,其中两名是女研究生;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名曾获象征人大最高荣誉“吴玉章奖学金”的女博士生从宿舍跳楼身亡;5月24日中科院福建省物质结构研究所一名女研究生写下数万字的遗书后跳楼自杀。2007年5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一名研究生三年级的女生,因毕业论文不顺而跳楼自杀;5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女博士生跳楼身亡……

2女研究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学业压力研究生阶段的学业压力比本科生阶段更重。一些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调查表明,研究生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在研究生阶段,由于她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以个体为主,缺乏群体行为和活动,形成了从宿舍到实验室或图书馆的特殊的学习、生活模式。女研究生的学习压力很大,还源于适合她们的学校文体设施相对较少,业余文化生活单调,她们所能接触到的新鲜事物相对有限。另外,很多农林类学术论文的试验数据是需要通过一至二年的实验周期才能获得,在相对有限的三年研究生学习阶段,他们既要完成正常的课程学习,又要潜心科研实验、发表学术论文,同时还要撰写毕业论文、准备毕业答辩、考虑求职择业等等。

2.2就业压力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2007年8月21日同济大学举行的“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上透露,目前我国已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总数超过150万人,在校研究生数量达到了110万,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大国。

研究生扩招和绝对数量的递增使得研究生就业市场的“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情况不复存在,研究生毕业可以挑选的职位越来越少,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而社会性别文化又制约着女研究生和劳动力市场的双向选择,女研究生和劳动力用人决策者共同生活在社会性别文化之中,个人和群体都受到社会性别环境的影响。在择业过程中,“性别歧视”、“年龄嫌弃”和“专业劣势”等瓶颈都成为农林类女研究生就业焦虑心理的焦点。更有一些用人单位情愿招专科男生也不招女研究生的性别歧视,使女研究生付出的高教育成本无法得到相应的教育收益。女研究生对教育成本与收益的理性思考使她们产生了“前景不佳悔当初”的不平衡心理,很多人开始焦虑、抱怨,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毕业班研究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低年级的主要原因正源于此。本次调查显示,56.0%的女研究生对未来就业形势看忧,认为就业愈发困难;仅有二成的受访者能够面对就业做到“胸有成竹”。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48.1%的女研究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28.1%的人选择“继续求学以待发展”。当“预想工作与实际不相符时”,40.0%的受访者愿意“凑合着先干”。

2.3婚恋压力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女研究生,社会压力对她们来说也很大,特别是很多女研究生到了结婚生育的年龄,迫于多方压力不得不急于寻找结婚对象。受中国五千年传统思想影响,在择偶取向方面,女性从自己的文化层次、家庭、职业性质、社会地位出发,在本层次和上层次择偶;而男性一般从本层次和下层次择偶。女研究生相对来说处于社会地位的较高层次,这样使得高层次的女性向上择偶的范围较小,从而加剧了高层次女性的择偶难度[4]。而对有生理缺陷或家庭困难的女研究生而言,还易产生自卑心理。

2.4经济压力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的贫困人数将近300万,比例占到30%,特困生比例已达到10%-15%。农林院校研究生更是有相当大比例来自贫困地区。随着研究生收费制的实施,很多的研究生不仅没有生活补助,还要交纳高额学费,对于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自费生来说其生活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以北京某林业高校为例,其研究生学费为5000~8000元/年,住宿费约为1000元/年。而该校贫困研究生比例接近20%。很多研究生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在学业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到社会兼职。本次调查的人群中,有52%的女研究生都有过社会兼职的经历,但56%的受访者认为兼职对就业帮助不大,仅是为了减轻经济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社会阅历。出去做兼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经济问题,但同时也增加了学习压力,以致身心疲惫,抑郁、焦虑的情绪也随之产生。

3建议与对策

影响农林院校女研究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表明,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其不同的形成原因。因此对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5]。尤其是要努力促进个体的健全人格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这可以从教育者和女研究生自身两个方面寻求对策:

3.1发挥高校自身职能

3.1.1建立专门针对女研究生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农林类女研究生所独具的心理特质决定了该心理咨询在内容上的特殊性,这种专门机构的建立会使心理咨询更具有针对性。社会适应不良和人际交往障碍是引发她们心理焦虑的根源,所以要对她们进行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技巧的辅导。对农林类女研究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和职业观的辅导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要使她们了解爱情和事业的关系,正确地对待恋爱中的挫折。高校研究生实施二级管理以后,可根据实际条件设立校院两级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如:北京林业大学除配备有校院两级心理咨询师外,还在各研究生班级设有“研究生心理委员”),通过心理咨询机构采取女研究生个体咨询和集体咨询等灵活多样方式进行有效的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2004年,全国首家少女性伤害心理援助热线――“四月天心理援助热线”正式开通,这家设在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内的援助机构,四年来为校园内外那些“保持沉默”的不幸女性提供了倾诉之处,治愈了心理伤楚。

3.1.3明确农林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鼓励女研究生积极投身社会高校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缓解研究生的外部压力,如改革研究生收费制度,加大奖助学金发放比例,进一步改善研究生学习和生活条件等[6]。对于农林类院校而言,还要加强学科专业特色教育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克服部分学生因社会需求局限性所带来的“专业劣势”的自卑心理。本次调查中,有48%的农林类学科女研究生认为所学专业没有前景,仅28.1%的人认为有一定前途。社会是最广阔的学校,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女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并创造条件,使其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获得社会性支持,从而实现农林专业女研究生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理解与沟通,舒缓内外心理压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除继续推进研究生毕业生参与村官、支教项目外,北京市还于2007年启动了博士博士后基层挂职锻炼工作,每年选拔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到北京市基层单位挂职锻炼。2007年和2008年北京市分别有361名和610名博士和博士后成为挂职人员。农林院校女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发挥专业所长,积极报名挂职锻炼,提前接触社会,融入社会。

3.2发挥女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

3.2.1树立理想自我,提升现实自我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1.9%的女研究生能在有心理压力时主动去调整自我心态。以女研究生择业期望为例,64.0%的受访者选择公务员和高校教师岗位,72.0%的人选择毕业后留在北京、上海工作。面对未来就业抉择,14.0%受调查的女研究生“茫然失措”,24%的人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观望思想,只有不到半数的人能够主动需求机会,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正确自我意识是树立正确理想自我的基础。女研究生主要是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和正视自我。树立正确的理想自我最为重要的是要熟悉和了解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理想自我的确立寻找合适的社会坐标和人生坐标。其次,要努力提升现实自我。提升现实自我是女研究生不断修正现实自我的行为和相应的心理活动,使之朝着正确理想自我的目标发展。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

3.2.2构建心理适应机制农林院校女研究生在挫折面前应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知识,把挫折当作生活阅历的一部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校期间多与人交往,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合理的生活学习节奏,建立相应的心理适应机制,对于及时克服消极情绪,转移目标,转换行为,重新取得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次调查中,68%的女研究生表示,通过参与社团俱乐部、观看电影、舞会等形式可以大大缓解内心压力。

参考文献:

[1]赵殿军,孙庆祝,薛岚等.高校在读硕士研究生身心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6):746-748.

[3]罗斐悦,宋官东.我国研究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4):59-60.

[4]王畅.女研究生婚恋心理探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1):88-91.

一、培养专、兼职心理教育师资力量,保证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现阶段大多数各院校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效果往往不如人意,究其原因是由于人们对心理学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心理学常常带有中国特色与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内容发生混淆,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撑,笔者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年,发现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协调性都有待提高。在此,要求职业院校要针对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而不是流于形式,拘泥于教材统一,失去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当今,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呈上升趋势,各院校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人员数量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和心理咨询岗位,要采用心理课程培训和专业进修的形式来提升专业理论素养和咨询技能水平,还要注重对其他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心理知识的培训,要充分认识到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的独特作用。这样才能做到职业院校全体人员共同努力来预防和抑制不断上升的突发事件。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研究,为提高全社会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力依据

我们知道,开展好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要做好理论的学术研究,建立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领导者要亲自抓,充分重视,发挥专业人员的骨干作用和兼职教师的补充作用,在院校形成研究的氛围,要把平时工作中总结的经验、积累的教训撰写成学术论文,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不断探索出一条适合本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鼓励广大教师人员多学习、多研究,在立足于本校的前提下,还要进行各省、市、地区的学术交流活动,把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

三、发挥整体优势,用普遍联系的观点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效运转

作者:刘恕华单位:吉林省辽源市职业技术学院

到2010年底,我已是一名在一线工作了20年的中学心理教师了。我于1991年从南京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专业本科毕业,2004年获得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学硕士学位,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尽管在靖江斜桥中学的三年工作中,我也尝试做学生的个别谈话与教学工作,但心理教育的意蕴还是朦胧的;1994年调入五中时,该学校已经在1993年引进了“现代少年”课程(由南京的陶来恒与北京的丛立新两位教授引进),由学校德育处的刘涟华兼任主任。1995年,我开始接手刘主任的课,其后,我登堂入室,正式开始从事心理教育工作了。

再后来,国家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大纲进行调整,1997年,我有幸被邀请参与江苏版的《思想政治》教材编写。当时,我是整个编写组最年轻的,来自一线的心理教师,我将“现代少年”课的“主体性、活动性、体验性”带入编写组。据说,这套教材受到了教育部的表扬。

上课、编教材让省市初中政治教学方面的专家与教研员了解了我,接下来他们也希望我与他们一道研究“如何让更多的初中政治教师学会上心理品质教育课”这一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我有幸成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小组成员之一,加入了初中政治中心组,专门研究这一问题。进入这一组织后,我原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发挥了作用,我的研究专长发挥出来,我们经过连续六年的研究,开发出体验教学与小组教学两种模式,并将其在全市的初中政治课中推广。后来,这一中心组的绝大多数成员都参与了新课程中的思想品德课的教材编写工作。

2000年前后,我将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全市初中政治课的心理教育研究中,极好地锻炼了自己的教研能力与群众性科研的发动与推广能力。如果没有这次中心组工作的经历,我的口才、宏观视野、自信与自由的探索精神、团队能力等就难以被激发出来。

同一时期,南京市心理咨询工作由单一的热线咨询方式开始往正式的心理咨询员培训拓展。2002年11月,我成为了当时的第一批学校心理咨询员,并参与热线接听与面询工作。这种在校外机构的咨询经历使我一方面大大增加了个案实践量,另一方面,也遭遇了更多的问题与困难的挑战,也就激发了我更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为此,我开始加入自费的心理培训队伍中,至今,自学花费的费用将近十万元。这也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领略其深度必须做出的投资。心理咨询是临床工作,实效性是其存在的价值。当遭遇一些个案,无从下手,使不上劲时,是我求学动机最强的时候。至今,我学过萨提亚模式、NLP课程、焦点短程治疗、催眠、GCDF国家职业规划师课程、健脑操课程、房树人测验课程、九型人格课程等……心理咨询这一路走来,留下的是对陶来恒教授与市教育局领导的感谢,是他们对南京心理教育的总体规划使我们的探索之路越来越顺畅。同时,南京这所城市有如此多的心理学培训课程可以参加,与学员相互勉励,在艰苦求学时,一路有伴,心中也很是满足。

2000年前后,南京市教科所的宋宁同志负责《南京教育》杂志。我的第一次投稿就被录用,从此,我的写作潜能被激发。后来才得知,这位主编也是搞心理教育的,现在南京有两块心理教育品牌,一是陶老师热线(陶来恒与刘鹰等同志创办),第二就是这位宋主编的创意――“宁教授”教师网络咨询平台。现在,这两大品牌在下面的南京心理教育网站上都有链接:。

现在回到南京市心理教育的整体格局中来观察自己。“九五”“十五”期间,是南京心理教育研究的阶段。我们学校张丛琪、杨昭、易善平等校长都带头参与了南京市教育学院(现为南京市晓庄学院)陶来恒教授、江苏省教育学院林建华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郭亨杰教授、复旦大学孙时进教授等主持的教育部或省哲社的多项大型课题。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交流,我们实践探索的思路被打开。随着结题评估,我们意外得到了专家们的普遍认可,大大增强了我们从事心理教育研究的信心。尤其在2002年五中承办的全国心理教育研讨会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马文驹教授对我校杨昭校长说,杨静平是全国心理教育的“两只羊”之一(另一只是上海七宝中学的杨敏毅老师,现为上海市心理特级教师)。这句玩笑式的评价,因为出自《大众心理学》主编、全国名校的教授之口,极大唤醒了我的研究潜能,我开始对自己的能力有了重新认识,看来我不仅能在市里上课,而且也可以与那么多教授一起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了。

班华老师是国内最早提出心理教育概念的重磅级专家,我们在师大读书时,只是闻其名,并没有机会亲聆他的教诲。“十五”期间,我们学校参与了班老师的两项课题研究:一是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是心理―道德教育的校本课程研究。因此,我有机会多次登门拜访,多次参加他组织的图书编写工作。当时,就是因为有这样特别好的研究氛围,学校领导支持,自己大着胆子闯,同事们跟着做,旁边的专家与领导不住地喝彩与鼓励,“十五”期末,在心理教育科研方面,我被充分赋能。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五中心理教育方面的课题遍地开花。这就如所言,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群众的创造力是惊人的。2009年11月下半月刊中,北京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介绍了五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情况。

以上,是我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的重要的人与事件,介绍了我的成长历程。下面,我还想结合对学校心理教育的探索,谈谈我究竟思考了哪些问题,来介绍我的研究之路。

第一阶段(2000~2004年):“小组教学模式”的开发与推广

第二阶段(2004~2008年):心理教育的渗透研究与中学心理咨询技术的研发

2004年离开初中政治中心组后,我集中全力回归学校,研究学校中广泛的心理教育渗透工作,首先研究的是“学科教学中德育、心育的渗透”,核心内容是:对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对教育对象需要的把握;对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整;对教学内容的新解读;开发新的教学途径;利用学生之间已有的教育资源;建立课堂规则;让规则来处理违纪事件;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我在《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1期)发表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就是这阶段的成果。该成果的核心观点有:运用四条心理教育原理,发展出各学科课堂可使用的三十六计。原理一:学生有意注意规律;原理二:学生喜爱的课堂价值观如新奇、刺激、意想之外、竞争、挑战、公平、兴奋、快节奏等;原理三:师生关系的三境界――生为生,师为师;生不只是生,师不只是师;生还是为生,师还是为师。原理四:师生互动新理念。师生配合就如八卦图,黑白盈亏总是紧紧相随,学生力量强一点,教师就要让一点;学生静一点,教师就要活泼一点。

其次研究的是中学心理咨询模式。在吸收NLP、焦点短程咨询模式等技术后,2008年我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的《促进自我认识的心理咨询模式建构》是专门研究中学背景下校内的心理咨询工作如何开展的成果。其核心观点是:中学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在来访者与咨询员互动的过程中,咨询员借助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来访者面前逐步为之建构一个清晰的自我王国。它包括优势与资源分析、愿望与目标分析、途径与方法分析。咨询的流程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确立咨询目标;对质澄清,讨论目标分解与达成的方法;实践后的跟踪与回访。这一模式是教育取向的问题解决模式。

第三阶段(2008年至今):心理问题多学科视角的研究与具备心理素养的学科教师对心理教育的反哺作用研究

目前我正通过卿素兰博士主持的教育部规划课题的子课题“中青年教师依托项目管理丰富教学策略研究”来完成后者的思考与探索。学校成立了涵盖所有学科的15位中青年教师组成的课题组,通过学习心理学、使用心理学,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与实践智慧,创新更多的心理教育方法。我校某化学教师16年来以学生中心组为抓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业绩非常好,她发明的“故意作弊法”“考前对学生的暗示”完全是“渐次的强化消退法”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生活版本,给其他教师以极好的示范与启迪。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我会与更多的心理同行再创佳绩,回报我们的祖国,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基层心理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个案

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考试都合格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都获得了,国家劳动部都承认了职业资格,还能不是心理咨询师吗?但我觉得没有那么简单。

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真的就是心理咨询师了吗?据了解,考了证的教师中有极少的人是心理学专业或者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兼修的教师,而大部分是学校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我曾经问过一些非心理学专业的教师,你为什么要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他们通常有三种回答,一种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太幸福,如果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进行自我调节,会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一些;第二种是觉得心理学很神奇,学过了心理学就会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第三种是因为自己做班主任,班级日常管理需要,而且学校也支持鼓励。第一类人是想进行自我心理保健的,第二类人是出于窥探别人想法的目的去学习的,第三类则是工作中的需要。现在很多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人,有些在网上办各种咨询网站,提供收费咨询,有些在生活中给别人提供所谓的“心理帮助”。

笔者本科是教育学、心理学兼修的学校教育专业出身,在职硕士读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顺利地取得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但是我从来不敢自诩自己是一名优秀心理咨询师。我觉得我只是一个在学校通过实践验证学习过的理论,然后运用学习过的心理学理论和知识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正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心理咨询教师。

面对他的不友好和拒不合作,我开始向他讲述了我高中时的苦恼:脸太大。因为脸大,我那几年除非逼不得已的寸照,其他照片一概不照,怕自己留下丑样;谁要是说我脸大,不管是不是善意的,谁说我我就跟谁急;也曾经抱怨过母亲,为啥不把我生成父亲那样的瓜子脸,偏偏生成大大方方的“国”字脸。

同样的感触不止一次。某次参加心理教研活动的间隙,和两个同样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聊天,其中一个是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一个是中文专业的本科生,但两人都考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聊天中,我们说起各自的咨询经历,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我谈到对“习得性无助学生”进行咨询的案例,中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立刻问我,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我很惊讶,因为这之前有一次,在我们俩共同参加的一次考试中,就有一个案例涉及如何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我问她当时是如何作答的,她说自己就是随便胡诌了几句。我很愕然,假如当时她面对的是一个学生,而不是写在纸上的案例,她也会随便胡诌几句吗?后来我们又聊起了如何自我成长,谈及我的硕士论文题目是“高中课堂提问中的社会助长研究”。她一听,立刻问什么是“社会助长”,我和那位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哑然失笑。这位中文专业的老师,也许真的认真地学习过心理学知识,但是那种学习仅限于应付考试,当考试成为过去时以后,那些仅有的心理学知识又还给了培训机构。

这也许仅仅是我遇到的个别案例,但是我觉得,既然我们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考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那就是进入了心理咨询的大门。当我们给别人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应该真正地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咨询,真正做到有理、有据、有效,而不是进行那些“知心姐姐”“热心大妈”似的空洞的劝说。虽然实践可以带给我们经验,但是与其单纯地等待咨询经验的积累,不如将经验积累与理论充电相结合,加速我们的成长。希望每个已经获得职业资格证的“心理咨询师”,都不要把获得职业资格证作为一个终点,相反它应该成为我们继续成长的起点,我们应该在平时注重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知识的积累,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心理咨询师”。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威海,264200)

论文摘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自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后,心理学成为了一种基础性学科【1】。企业的心理咨询模式管理学是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心理咨询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第一生产力【2】。实践证明,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本文以人力资源工作为背景,以调查某一企业部分员工心理契约内容的调查统计数据分析为依据,浅析对心理咨询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的重要意义。

1.对企业的忠诚度展现出心理咨询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在企业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始终是占据第一位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是企业发展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源泉。根据某一企业员工的心理咨询调查报告,大约有1.61%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机会离开企业,另谋高就;大约有16.3%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机会时,要慎重考虑是否离开企业;大约有23.6%的被调查者表示一般不会离开企业;大约有52.2%的被调查者表示忠诚企业,不会离开企业。一个优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

2.培养起起企业与员工之间感情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

3.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营造通畅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团队氛围。

一个注重管理效能的企业管理者,要与员工进行沟通,首先要了解员工的心理活动规律。在某一企业一组.“关心企业命运”、“保守企业机密”和“尽力支持同事”几项中被调查者表示遵守的比例分别为87%、91.9%、91.9%。这组数据能展现出被调查者一般都具备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素质。虽然员工大多愿意为同事提供帮助,但多数对企业内的协作状况并不满意。因此,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技巧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风格,提高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成效,营造通畅的沟通渠道和良好的团队氛围在心里咨询模式下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极其重要,一个优秀的企业在心理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做到以下三条。

3.1人力资源计划必须目标长远

依据企业经营计划与发展战略目标,评价出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态势,分析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方面的信息和资料,预计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发展方向,从而拟定出企业的人力资源招聘、调配、培训、开发及发献展计划等政策和措施【6】。

3.2.人力资源管理要建立会计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与财务等一些要害部门协作,大力开展人力资源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的核算工作。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这种体系即可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又可以为决策部门提供准确和量化依据。

3.3人力资源管理要对企业各个岗位做好分析与设计

对企业中每一个岗位工作性质、工作强度、技能水平等一系列要素进行分析,确定好每一个岗位对员工的具体职责要求,并形成书面材料,做成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这种说明书既能作为以后企业招聘工作的依据,同时也是员工工作表现的评价标准,作为员工培训、调配、晋升等的依据。

【1】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1-13

【2】余凯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345-346

【3】曾建权,我国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华侨大学学报,1999年09期

THE END
1.婚恋心理咨询师招聘网2024年婚恋心理咨询师招聘信息猎聘2024年婚恋心理咨询师招聘信息,海量高薪猎头职位等你来选,了解婚恋心理咨询师岗位要求、薪资待遇等真实招聘信息,找高薪职位,上猎聘!https://www.liepin.com/zphunlianxinlizixunshi/
2.专业心理学分析:每集对话中的婚恋知识点(婚情咨文第一季)剧评专业心理学分析:每集对话中的婚恋知识点 Episode 1 00:32 关于喝酒的玩笑(第四杯、第二杯):老公酗酒,在戒酒当中,一天只能喝两杯,而且当时的时间是下午,还没到晚上。 01:45 两个孩子一个被留校观察,另一个经常性熬夜,加上父母离婚,说明整个家庭处于失功能状态(dysfunction)。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234712
3.师的问诊策略+101个心理治疗难题万千心理学专业教材书籍¥25.00 神经质人格(修订本) 正版图书 限时抢 满减 ¥104.48 森田心理疗法实践——顺 正版图书 限时抢 满减 ¥58.03 心理学全书 精装全6册 生活中的心 理学 社交心理学 婚恋心理学 教 限时抢 满减 ¥146.50 店铺入口 店铺 收藏 购物车 购物车 立即购买加入购物车 登录http://product.m.dangdang.com/product.php?pid=1442777659
4.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2年人文社科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随着国内外众多大企业及高校落户深圳,在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和销售、公共关系、咨询、社会工作、法律界和教育界等均需要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莘莘学子也纷纷期待修读高质量的应用心理学课程。为此,作为具有国际视野,传承双语传统,秉持国际水准的髙等学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特别开设本科应用心理学课程,以满足社会对优质双语https://www.027art.com/guangdongbenke/HTML/14902114.html
5.心理咨询师考试2024年心理咨询师证书考试报考条件心理学爱好者:掌握人生底层逻辑 希望学习并应用心理学提高生活、工作质量 准专业群体:心理学入门的关键一步 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从业者 基础理论基础技能 考前辅导观摩演练 基础 婚恋情感亲子关系 应用 / 24小时答疑服务 班主任服务 报名指导服务 历年考试真题 https://www.hqwx.com/leraning/class_xlzx
6.第四期家庭教育导师培训计划2019年,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计划培养150名家庭教育核心导师团队,同时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青少年成长、婚恋关系等相关领域的高品质教育及咨询服务。 要求: (1)热爱教育,热衷学习、成长、改变和分享,坚定地以家庭教育、青少年成长等领域的教育服务作为生涯发展和事业方向。 (2)拥有不少于100小时的心理学相关学习训练,取得http://www.gzaiyiding.com/c2611.html
7.《婚恋心理学》教学大纲婚恋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恋爱婚姻涉及的种种问题,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以及社会安定。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通过对婚恋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学习,了解目前国内外关于婚恋心理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人类性行为的特点与差异;https://wenku.baidu.com/view/b66395e7f6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c.html
8.心理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工资待遇排名)心理学专业怎么样?好就业吗? 相关岗位市场需求:2024年较2023年持平。 专业排名:理学类类中排名第5。切换学历 专业排名/就业分析 更多 所有专业953个,理学类类共 36个本科专业,“理学类类”中就业排名 第5名 专业需求量最多的地区是 北京,占 20% 专业需求量最多的行业是 教育/培训/院校,占 74%https://edu.jobui.com/m/major/xinlixue/
9.深圳正缘之约引领行业升级打造安全真实的高品质婚恋交友平台深圳正缘之约拥有一支由资深婚恋红娘组成的专业团队,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还经过了严格的婚恋心理学培训。每一位红娘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的服务态度,为会员提供个性化的婚恋指导和匹配服务。 正缘之约的核心服务理念是“让脱单更简单”。正缘之约通过一系列创新的社交活动和专业的婚恋服务,为单身人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41031/102024_1596660.html
10.婚恋心理学:解决婚姻问题的九个步骤唐山市心理咨询婚恋心理学:解决婚姻问题的九个步骤 心理导读:情绪取向治疗(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简称EFT)由Dr. Sue Johnson和Dr. Greenberg两位博士共同发展而成的心理治疗技术,适用于改善伴侣关系及亲子关系。 ---www.tspsy.com EFT认为情绪是引发行为反应的重要关键,而安全感是关系维系的基础,倘若两人之间的安全感受到威胁https://www.tspsy.com/zxzx/hljt/7805.html
11.2023年美国哪个学校心理学专业好?这5所大学教你学会压力管理!人的一生会面临各种压力,学习与考试的压力,工作与经济的压力,家庭生活与婚恋的压力,适度的压力对人的成长和健康有益处,当承受的压力达到极限时,往往会出现崩溃极端的情绪,从而就需要更多的心理咨询师来释放压力,美国在心理学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心理学专业,那么,问题来了,2023年美国哪个学校心理学https://www.idp.cn/meiguo/zexiaozhidao/180218.html
12.王立新简介王立新简历英语专业专业课《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周学时4,107名学生; 2.担任2006、2007、届心理学专业《心理学史》、《犯罪心理学》等专业课程教学,周学时4+4,共98名学生; 3.担任2004级心理学专业、教育学专业基础课《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周学时8,共182名学生; 4.担任2004级心理学专业《变态心理学》、《心理学研究https://mipxx.chazidian.com/jiaoshi208429/
13.爱多青岛心理学培训请点击查看具体心理学培训细节! 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心理咨询师是一个“科学+艺术”的职业。心理咨询师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观察、理解、学习、判断、表达、人际沟通方面科学的知识与临床心理http://www.qdaiduo.com/service/xlzxspx.html
14.韦耀阳是什么职业(去什么学校读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生最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 参编作品 《中学生心理世界》、《学习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书, 任教课程 1、公共心理学 2、变态心理学 3、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 4、临床心理学 5、心理学专业英语 6、婚恋心理学 研究方向 1、心理咨询与治疗 https://m.shenchuang.com/scnews/20240816/1824304338294673409.html
15.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研究(二)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研究有助于构建婚恋观教育的理论体系。爱情是人类 社会文明中永恒的课题。但是,学者们不够重视,充其量在某些心理学、思政教材中使 用一些婚恋观教育的字眼,或者附带一些零碎的研究,并没有把婚恋观教育当作一个主 题、一门学问、一种学科来进行广泛研究与传授,更加谈不上形成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204/534031234300133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