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女博士,这群象牙塔顶端的智慧女人,她们的生活令人感到神秘。她们的高学历给人造成很多误解,甚至还有一些“多事之人”将女博士归入除男性、女性之外的第三种性别,视她们为另类群体。为了解这一群体的学习、就业、恋爱情况,日前笔者对一些女博士和即将成为女博士的人,以及她们周围的人进行了采访。

走近女博士的生活

调查

她们每天在做什么女博士生的作息表

她们最担心的是什么为论文吃力、毕业答辩而担心

女博士是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作为博士,女性软弱的一面被淡化,在学术的天平上,她们被放在和男博士对等的位置上。

她们的就业如何博士头衔带来新障碍

博士本身就是顶尖的学术人才,而女博士更是稀罕。在女博士最引以为傲的职场上,现实往往并不如人所愿。近两年来,由于自身的原因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很多博士就业也出现了困难,而女博士的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已经取得某名牌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的小张向笔者抱怨,她在求职时已经把条件一降再降,但到现在还是没有结果。“在招聘会上,我真觉得自己无处可去。女博士就业面越来越窄,好像只能去高校和科研单位了,但是这些单位的准入门槛也是一年比一年高。以前,国内大学毕业的博士就可以去‘211学校’,而现在只能去普通大学、民办高校甚至是中专。如果想去好一点的学校或科研单位,就要是‘985学校’毕业、有欧美留学背景和突出科研成果等。”此外,由于某种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女博士们就业意愿都集中在高校和条件比较好的地方,竞争就更加激烈。

原以为这苦读得来的博士头衔能给她们的就业带来一条捷径,但事实上却带来了新的障碍。在采访中,一家用人单位的招聘负责人谈及了不愿意接收女博士的原因:“虽然很多女博士非常优秀,但是我们希望她们一进单位就能干活,能创造效益,而女博士一毕业都进入了婚育期,很可能一两年之内都不能正常工作,所以我们不能不考虑用人的成本问题。”

她们的婚恋状况如何自叹高处不胜寒

巍巍(化名)是天津大学一位博二的学生,她对笔者诉说了自己的经历:“读博以后,有很多朋友和亲戚想给我介绍男朋友,可对方一听说是博士就拒绝了,朋友、亲戚怕我受伤,总是很委婉地编个理由告诉我。”同样遭遇困惑的还有王女士。王女士是一位医学博士,一直以来忙于工作、学习,等毕业时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过了30岁。她希望能找到一个比自己年长几岁且更优秀的男士,因为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令她心生爱慕。她说:“女博士不必依靠对方,只希望能满足情感上的需要,但有时这也成为一种奢求。我自己其实并不着急,都等了这么多年了,一定要找个自己满意的人。但现在身边总有人问我找到男朋友没有,这无形中给我和父母带来很大压力。有时看到别人成双成对,我会突然觉得孤独和失落。”

为何她们让人感觉不好接近女博士的性格和心理素质

女博士往往还给人一种不好接近的感觉。一位研二的女生这样介绍她眼中的女博士:“最初我觉得社会对女博士有偏见,因为我接触的一些女博士活泼、开朗、随和、大方。但是后来我也接触了部分博士,我发现那些对她们不利的评价也是有原因的。她们中有些人说话和行为确实缺乏技巧,尤其是有些女博士没有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的经验,遇事爱钻牛角尖,如果走向社会,别人会一时难以接受。另外,我觉得她们自尊心太强了,总是怕自己受到伤害,所以像刺猬一样首先把自己保护起来,给人感觉是她们对别人不屑一顾,喜欢以自己为中心。”

有关人士认为,我国的教育向来更看重成绩,而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在考试和成绩面前都变得边缘化了,造成一些博士生的个性和心理畸形发展,从而导向偏执。如果再缺乏健康的交流氛围和有效的心理治疗,就会形成一个封闭的心理和怪异的生活习惯,令常人感到难以理解。此外,多年的学科训练,使得她们的认知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方位、多角度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理解,处理问题缺乏灵活性。而有限的生活范围和交友范围,使得她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修复能力会出现一些问题。

声音女博士拒绝被“妖魔化”

李教授是天津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导师,在他的执教生涯中,已经培养出了多名女博士,他这样评价自己眼中的女学生:“应该说大部分女博士是非常优秀的,她们智商高,能力强,在学术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不比男博士差,甚至比很多男博士都刻苦用功。但是,也不能否认一些已经结婚或者有孩子的女博士,确实在家庭方面付出的比较多,牵扯了一些精力。有些人认为女博士古板,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我的女学生们都很开朗,创新意识强,处理事情稳重,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她们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她们也爱美、爱说、爱笑,和本科生没有什么区别。”

梳着马尾或自然的披肩长发,没有经过刻意修饰的面容,言谈中思维敏捷充满智慧,这是很多接受采访的女博士给笔者留下的印象。在接受采访时,她们都兴奋地描述起平日里多姿多彩的生活。女博士小英告诉笔者,其实她们的生活并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可怕。“女博士其实也是普通女孩,只不过我们喜欢自己的专业,喜欢学术研究,想在专业上有所发展。那些歪曲女博士的人其实并不了解我们。女博士不是怪物。我们也是感情丰富、细腻的女生,我们也经历恋爱、婚姻,也喜欢臭美和逛街,有空也做做面膜美容,也会和朋友们一起去唱歌放松。像我平时也经常和男朋友一起在校园散步或者出去玩。”

针对“女博士性格孤傲,难以接近”这一观点,小英也为姐妹们鸣不平。“女博士绝大多数都很随和,那些不好相处的人,是她们的性格使然,跟学历没有关系。就拿我本科时的一位同学来说,她原来性格非常内向,但读博之后,因为要给本科生上课,要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言,人反而变得开朗了很多。”

“至于女博士感情方面的问题也不能都怪女方,”今年上博三的小君这样分析,“可能有些女博士比较内敛、沉稳,所以男生会觉得她们不太好交流。但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些男生担心找这样一个女朋友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压力,因为他们自己不够自信,于是就凭着自己的臆想来丑化女博士,寻找心理上的平衡。”

观点

摘掉“第三性别”的帽子

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女博士是那些追求严谨而缜密的逻辑推理、不苟言笑、刻板木讷、眼高手低、长年累月以书为伴、毫无生活情趣的人。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女博士被妖魔化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具有多重意义的。女博士的出现,首先反映在有着几千年传统教育思想的中国,女性受教育的权利达到最高点,女子独立的意识也空前高涨。社会对女博士的偏见反映出男权主义仍然影响着社会舆论,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女博士本身的心态。

按照中国传统观念,女性只能在家庭生活中扮演主要角色,而在政治、社会、科学的大舞台上似乎应让位于男性。对于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人们普遍认同的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追求的是事业的成功,财物和智慧的拥有,而女性追求的应该是美貌与贤良,这种匹配方式是社会予以公认的模范和公众认同的标准。而女博士的出现则打破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女博士与男性一起追逐智慧与成功,这违反了男性舆论主导下的思维模式,这种舆论的高涨也显现了男性的不自信情绪。

当然,在为女博士平反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大学教育向来只注重专业技能,忽略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就出现了一批只懂专业不懂生活的人,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女博士身上,也出现在很多男博士身上。他们大都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人际应对能力,个性和心理发展不完善。有一些女博士和男博士一样处于繁重的科研压力之下,无暇顾及正常的生活和情感需要,同时身处象牙塔里的她们与现实生活相对较远,交往面较窄,使得外界对于她们也充满神秘感,从而拉大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也有一些女博士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孤芳自赏而又难于与人沟通,精于学术而忽略生活,这样一类女博士的形象也造成了人们对其的偏见性认知。

其实女博士的学历再高、地位再高、成就再大,她们的本质还是女人,普通女人拥有的七情六欲她们也有,普通女人的细腻、善良,甚至嫉妒、爱哭,她们也一样有。所不同的是,她们比平庸的女人多了智慧,多了才能,多了学识,她们其实应该比普通的女性更会做女人,更会做一个高品位的女人。事实上,事业型女性也完全可以做到爱情与事业的和谐统一,享受完美的人生。如著名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她们都是有名的贤妻良母。与“知识缺陷型”女人相比,知识女性往往还具有其他女性所缺少的沉稳内秀、忠诚专一等良好品质。所以,对女博士自身来讲,应该在做好学业的同时,多参加一些富有女性色彩的社会活动,丰富社交生活,既爱武装也爱红妆,让工作、生活多样化,尽量显现女性温柔细腻的一面,以实际行动和多姿多彩的面貌改变人们对知识女性的偏见,摘掉“第三性别”的帽子。(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管健)

THE END
1.婚姻心理辅导研究婚姻心理辅导研究 下载积分:1388 内容提示: 婚姻心理辅导研究 文档格式:PPTX | 页数:27 | 浏览次数:1 | 上传日期:2024-11-26 16:09:32 | 文档星级: 婚姻心理辅导研究 阅读了该文档的用户还阅读了这些文档 27 p.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30 p.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第1篇 37 p. 机器https://www.doc88.com/p-99237897791650.html
2.大学恋爱观报告(优秀20篇)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为。所以,在研究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时,对这一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有7.8%的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我没面子才开始谈恋爱的,是一种赶潮流现象,与从众心理有关。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认为自我没有恋人而自卑,https://www.baihuawen.cn/gongzuo/huibao/273572.html
3.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通用18篇由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日趋成熟及对人生认识的完善,自然对爱情有了现实的变化。 在调查中,占13%的男生认为大学恋爱的一个目地是为了生理的需要,占20%的男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同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58%的学生则反对同居,认为同居是对道德的一种败坏;而约9%的文科类的女生认为同居无所谓,感情已达某种程度的https://m.hunwen.com/work/diaochabaogao/977/977262.html
4.心理学角度下的深入探究恋人间的情感互动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探索恋人间的情感互动背后的复杂心理机制。例如,亲密伴侣会通过身体接触(如拥抱、亲吻)释放内啡肽,从而获得幸福感。此外,相互信任和支持也是维持良好关系的一大关键因素。当伴侣能够在对方需要时提供帮助,并且相信对方会做出正确的事情时,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就会变得更加牢固。 https://www.rxea6z54.cn/chu-gui-lian-ai-ji-qiao/311821.html
5.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精选6篇)5、父母应先有好的婚恋观,让子女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恋爱,走更成熟的道路。我们现在大学生要做到自尊、自爱、做到不盲目、认真对待恋爱。要认真负责、展现出新一代大学生应有的品质。 篇2: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 篇一:浅谈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 [摘要]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代大学生,正值恋爱的年龄,他们渴望爱情,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hhmlib4.html
6.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不知如何面对婚前性行为和“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辅导的重点在于优化大学生们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强化大学生http://xlzx.xjtu.edu.cn/info/1036/1159.htm
7.大众传播学的论文6篇(全文)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论文 一、对于“大众心理学”的简单概括与理解 既然勒庞把那些受集体精神支配的人称之为“乌合之众”,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加入到群体中去,又如何形成大众心理的呢?首先,人们从个体组织成为一个群体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勒庞在书中写道:“一个偶然聚集在公众场所的人,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学意义上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pw73j8d.html
8.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自由投稿论文接收情况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自由投稿论文接收情况 摘要 编号 专业方向 作者 K0137 教育心理 李若璇,刘红瑞,姚梅林 K0258 教育心理 赵灿璨,罗小兰,王静,刘昱君,邱淑慧 K0355 教育心理 董妍,臧晓倩 K0593 教育心理 邵雨婷,冯小丹,岳腾宇,孙炳海,李伟健 论文题目 报告类型 父母和班主任自主支持对青少年幸福感和孤独https://www.cpsbeijing.org/cms/document/attach_manager!download.action?id=ff808081658e427a01659d5d77aa0014
9.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儿子与情人》研究《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在对家庭与婚恋的描写中体现出复杂的心理内涵,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研究者多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来探讨其中的恋母情结和灵肉分离等问题。本论文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儿子与情人》中蕴含的进化论意义上的人类普遍心理机制,对小说中描写的两性关系和家庭关系进行重新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08-1019084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