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大学生恋爱现象的日趋普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恋爱心理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恋爱;恋爱心理特征;心理困境;解决方法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大学生恋爱心理的阶段特征是什么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境有哪些大学生如何避免恋爱中的心理危机

一、什么是恋爱

恋爱,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现代定义为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但在远古的母系社会、古代的父系社会时,爱情有另一种体验,并不是单纯的一夫一妻制。

二、当前大学生通常反映出的恋爱心理特征是什么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3.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4.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

三、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境

恋爱心理困境之一:

总感到自己缺乏吸引力,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

上述心理困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对恋爱吸引力的误解与缺乏科学的认知。表面上看似乎人们的择偶心理倾向于外在魅力,实际上男女大学生,在选择异性对象的条件上大多都认为性格、才能、人品和兴趣爱好更具吸引性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以增强自信;其次,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迟到的爱”也许会是真爱,早到的爱也许提前消失。

恋爱心理困境之二:

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择偶中的逆反心理、从众心理等都会事与愿违,极易伤害自己和同学。为此,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感情,勇于说“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错把迷恋当爱情。

恋爱心理困境之三:

由于上大学时心理年龄都还很小,思想也不成熟,没有能力去处理那失败的恋爱带来的问题。所以,许多大学生在恋爱前都会考虑到恋爱失败怎么办害怕承受不了而不敢爱。甚至于有些大学生在恋爱失败后,由于承受不了失败恋爱的打击,思想上看不开,成天沉溺于失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更甚至是走上犯罪和自我毁灭的道路,例如:报复、自杀等一系列过激行为,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

恋爱心理困境之四:

四、大学生如何避免恋爱中的心理危机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危机,辅导的重点在于优化大学生们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强化大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即对自己、对朋友、对父母、对社会和集体承担不同的责任。

具体做法:

一是开设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成才、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辅导课,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

二是进一步为大学生们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机会与条件;

三是为大学生们提供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机会,让他们去感受为社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心理体验。

总之,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五、结束语

恋爱,不要功利,未来的变数很多,现在出色的未必将来就是胜者,你和他/她都是如此;一切随缘,不要为了排遣寂寞和无聊而去寻找恋情,要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其实找些朋友比找个恋人更容易happy;但是如果真的遇见让自己心动的人,那就抓紧机会主动上前吧,学生时代的恋情还是很珍贵的,值得回味一生。

参考文献:

[1]《社会心理学》作者:(美)泰勒(Taylor),(美)佩普劳(Peplau),(美)希尔斯(Sears).

[2]《恋爱心理学》作者:烨子.

[3]《完全图解恋爱心理学》作者:穆铭.

[4]《男人的真话与谎话》作者:李达烨.

[5]《情爱物语——情爱告白》作者:彭彦彰.

[6]《男人的特权女人的选择》作者:张维青,刘纳.

【摘要】部分高职大学生目前性道德观念的混乱导致了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个不良倾向:两性关系上放纵轻率。针对目前这种现状,大学教育管理部门应当采取专家专题报告、课堂授课方式进行恋爱心理、性行为心理及性道德教育。大学校园里进行性健康教育很有必要且卓有成效。

【关键词】恋爱观;婚前性行为;性道德

1高职大学生性道德观念现状的概况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重点研究课题《高职大学生性知识、性道德与性问题研究》[1]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性道德观念方面,对“贞操观”问题,仅有31.9%的大学生认为“至关重要”,对“性自由”问题,仅有19.8%的大学生表示“无条件反对”;对婚前性行为问题,大学生主要看法是“理解并不赞成”,对未婚配偶以前与他人的性行为表示“既往不咎,只看将来”,对婚外性行为的问题,大学生的主要看法是“基于爱情就可以”;对自己成为第三者的可能情形,大学生认为主要是“与对方相见恨晚的感情”,相比之下,女性的性道德观念比男性较严肃而认真(P<0.01)。

2高职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教育内容

恋爱观是人们对待恋爱问题所持的基本观点。与一个人的人生观是紧密联系的。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健康的恋爱心理:恋爱心理健康是恋爱成功、婚姻幸福的前提与基础。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2.1.1纯洁的恋爱动机:恋爱是男女间的私事,但同时又是一种人类的社会行为。恋爱目的应该是为了寻找一个能与自己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的终生伴侣。而绝不能是把其作为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手段与交易。

2.1.2一致的思想感情追求:思想感情的一致是真正的爱情的基础,男女之爱包含丰富的内容,既有本能的不可抗拒的性冲动,又有人类的崇高的情感和理性;既有欲望,又有克制。爱情是性欲、激情及理智的结合,是生理、心理、美感、道德的体验,并不单纯是性的吸引,是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形成的重要的社会情感,这是人类的爱情与动物的性爱的本质区别。只有思想感情的一致,理想信念的合拍,才是爱情心理结构的基础,才能使恋爱双方水乳交融,甘苦与共,携手走过人生的风雨历程。

2.1.3心理相容:恋人之间的心理相容恋爱成功的心理背景,可以巩固爱情与发展爱情。心理相容是指双方在共同的思想和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彼此的相互理解、相互承认、相互弥补、相互影响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形成和谐互动、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

2.1.4健康的理智感:爱情从根本上说,是性欲和理智相结合的产物,也就是说,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健康的恋爱心理与行为。因此,恋爱是一个逐步认识对方,发展感情的过程,而不是转瞬即逝的激情或一时的感情的冲动。不仅在恋爱之初,需要在理智的指导下冷静地观察对方,宏观地认识对方,而且在恋爱过程中,同样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感情。在热恋阶段,更需要用理智去调整、克制感情,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规范相符合。

2.2正确的恋爱态度: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情的道德的纯洁性是人类灵魂的一面镜子”。这就是说,爱情是反映人们灵魂的美与丑,善与恶的一面镜子,通过人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因此大学生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爱情。

2.2.1真正的爱情需要真诚:爱情是纯洁的,具有美化心灵,净化人格的巨大力量。因此,爱情需要真诚。恋爱双方以诚相待,互相奉上纯洁的心灵与真挚的感情,不能存在任何不良目的与动机,甚至互相欺骗。

2.2.2高尚的爱情需要专一:爱情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贵在专一,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在恋爱过程中应遵守的又一重要的道德原则。

2.2.3美满的爱情需要互相尊重、理解:恋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是恋爱成功的保障,是恋爱幸福的土壤。离开了尊重和理解,爱情之树就会枯萎。

相互尊重是爱情的基础,青年朋友在恋爱过程中要学会信息对方。尊重对方的工作、学习、家庭;尊重对方的兴趣、爱好、特长;尊重双方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尊重对方的人格和尊严。要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培育平等、纯洁、高尚、美好的爱情。

第四,恋爱意味着责任与义务:恋爱的归宿是组成家庭,生儿育女。恋爱本身包含着对双方的义务感与责任感,具有对他人、家庭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双方要自觉履行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与义务,替恋人分担忧愁和痛苦,对恋人的命运、前途负责,为恋人缔造幸福。

2.3恰当的恋爱方式:

2.3.2准确地把握感情的分寸:成功的爱情要经过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即由同志感情发展到友谊感情,由初恋到真正的爱情,任何超越恋爱的感情发展阶段而“飞跃”而来的爱情都会因缺乏真正的了解和认识,欠缺必要的感情基础而以失败而告终。

2.4学会调适热恋中的性冲动(如何控制性欲):青年男女在恋爱过程中随着感情的发展,会产生强烈的性冲动,这是青年性成熟的必然表现,也是恋爱过程中的正常生理反映。大学生要有效地调适热恋中的性冲动,就要克服两种错误观念:

2.4.1性无知导致的性愚昧,把热恋中的性冲动看成一种邪念而惶恐不安,产生强烈的内心冲突。这种性愚昧使他们不理解性冲动这一自然生理现象,不懂得性欲是爱情的动力和基础,性意向是爱情的必然归宿,常常为自己的性冲动感到羞愧、自责、厌恶。

2.4.2性放纵导致爱情悲剧。有些大学生对热恋中的性冲动采取放纵的态度,认为关系反正已定,性行为是迟早的事。认为它可以加深爱情的发展。事实上,婚前性行为放纵得到暂时的生理满足之后,带来的常常是空虚、厌倦、不安与自责。偷尝禁果时的复杂心态,也使得双方的性行为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完美与和谐,反而为婚后的性生活留下阴影。

3讨论

由此看来,大学生这种“性放纵轻率”态度极有可能导致感情上的“杯水主义”盛行,导致家庭解体与社会动荡。因此,对大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责任观、贞操观、感情观、金钱观应值得教育界及社会各方面探讨。82.6%的男生与80.7%的女生表示学校开展性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或“有必要”,41.7%的男生与39.8%的女生希望学院以“专家专题报告”等形式进行性健康教育,讲授青春期卫生与表现、生殖与避孕、两性交往礼仪等,这说明大学生“性愚昧无知”相当严重,对大学生开展恋爱观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的两性交往现状的确存在性愚昧无知与性轻率放纵的极端倾向。在社会的大变革之际,情欲的泛滥使部分大学生丧失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导致感情上“杯水主义”盛行,婚姻法制观念淡薄,有可能便大学生未成为人才反而成为破坏社会、家庭稳定的罪人(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恋爱观教育与社会责任感教育势在必行。只有正确处理两性情感关系与及人生享乐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大学生才能在成人的基础上成长为国家建设的中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勤国,赵汉芬,关继国等.高职大学生性知识、性道德与性问题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4):35~38

THE END
1.婚姻心理辅导研究婚姻心理辅导研究 下载积分:1388 内容提示: 婚姻心理辅导研究 文档格式:PPTX | 页数:27 | 浏览次数:1 | 上传日期:2024-11-26 16:09:32 | 文档星级: 婚姻心理辅导研究 阅读了该文档的用户还阅读了这些文档 27 p.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30 p.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第1篇 37 p. 机器https://www.doc88.com/p-99237897791650.html
2.大学恋爱观报告(优秀20篇)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为。所以,在研究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时,对这一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有7.8%的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我没面子才开始谈恋爱的,是一种赶潮流现象,与从众心理有关。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认为自我没有恋人而自卑,https://www.baihuawen.cn/gongzuo/huibao/273572.html
3.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通用18篇由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日趋成熟及对人生认识的完善,自然对爱情有了现实的变化。 在调查中,占13%的男生认为大学恋爱的一个目地是为了生理的需要,占20%的男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同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58%的学生则反对同居,认为同居是对道德的一种败坏;而约9%的文科类的女生认为同居无所谓,感情已达某种程度的https://m.hunwen.com/work/diaochabaogao/977/977262.html
4.心理学角度下的深入探究恋人间的情感互动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探索恋人间的情感互动背后的复杂心理机制。例如,亲密伴侣会通过身体接触(如拥抱、亲吻)释放内啡肽,从而获得幸福感。此外,相互信任和支持也是维持良好关系的一大关键因素。当伴侣能够在对方需要时提供帮助,并且相信对方会做出正确的事情时,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就会变得更加牢固。 https://www.rxea6z54.cn/chu-gui-lian-ai-ji-qiao/311821.html
5.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精选6篇)5、父母应先有好的婚恋观,让子女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恋爱,走更成熟的道路。我们现在大学生要做到自尊、自爱、做到不盲目、认真对待恋爱。要认真负责、展现出新一代大学生应有的品质。 篇2: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 篇一:浅谈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 [摘要]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代大学生,正值恋爱的年龄,他们渴望爱情,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hhmlib4.html
6.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不知如何面对婚前性行为和“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辅导的重点在于优化大学生们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强化大学生http://xlzx.xjtu.edu.cn/info/1036/1159.htm
7.大众传播学的论文6篇(全文)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论文 一、对于“大众心理学”的简单概括与理解 既然勒庞把那些受集体精神支配的人称之为“乌合之众”,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加入到群体中去,又如何形成大众心理的呢?首先,人们从个体组织成为一个群体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勒庞在书中写道:“一个偶然聚集在公众场所的人,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学意义上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pw73j8d.html
8.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自由投稿论文接收情况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自由投稿论文接收情况 摘要 编号 专业方向 作者 K0137 教育心理 李若璇,刘红瑞,姚梅林 K0258 教育心理 赵灿璨,罗小兰,王静,刘昱君,邱淑慧 K0355 教育心理 董妍,臧晓倩 K0593 教育心理 邵雨婷,冯小丹,岳腾宇,孙炳海,李伟健 论文题目 报告类型 父母和班主任自主支持对青少年幸福感和孤独https://www.cpsbeijing.org/cms/document/attach_manager!download.action?id=ff808081658e427a01659d5d77aa0014
9.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儿子与情人》研究《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在对家庭与婚恋的描写中体现出复杂的心理内涵,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研究者多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来探讨其中的恋母情结和灵肉分离等问题。本论文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儿子与情人》中蕴含的进化论意义上的人类普遍心理机制,对小说中描写的两性关系和家庭关系进行重新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08-1019084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