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入怀--吉沅洪和她的艺术治疗

吉沅洪生于风景秀丽的苏州,是三兄妹中的老幺。从小在父母兄姐宠爱中长大,吉沅洪的性格外向活跃,喜欢和人打交道的一切活动。

高中的时候分文理科,按照自己的意愿,吉沅洪是要选择文科的。没想到,这一想法却被一直宠着她的母亲驳回了。吉沅洪的母亲曾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高材生,年轻时的才华、志气都是难得的,只因为受到文革的冲击,太多愿望只成泡影。正是因为这样,吉沅洪的母亲反对孩子们学习受社会环境影响太多的文科,而支持他们学习理科。

吉沅洪依从母亲的劝说,选择攻读理科。然而志趣不在于此,学习的过程对她来说并不像期待中的那么愉快。高考时,几分之差,吉沅洪与自己报考的专业失之交臂。根据当时的报考政策,吉沅洪的选择只有两个:服从分配去读自己不熟悉也不喜欢的专业,或者出国留学。

为了这件事,吉沅洪家里还特别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讨论的结果是,吉沅洪到日本留学,先读语言学校,然后考取大学。

转年4月,正是樱花开放的时节,吉沅洪离开苏州,到日本就读语言学校。这之前,吉沅洪对出国留学毫无准备。她的所有认知,都要重新积累。对于当时十几岁的她来说,生命的轨迹似乎在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悄悄的偏离了。

这个春天,吉沅洪从五十音图开始学习日语,类比的话,大概相当于汉语的拼音。压力不可谓不大。对她来说,留学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不仅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支持自己的家人负责,对很多无形的东西负责。

当时,吉沅洪的大哥也在日本留学。大哥心疼她,告诉她不要去打什么工,只管专心学习,学费生活费都由哥哥来负担。

生命地图之心理学

顺利通过了语言关,那年秋天,吉沅洪又如愿考取了公立大学横滨市立大学,进入心理学系学习。

那时候,吉沅洪也并没有很清楚心理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对当时的她而言,凭自己的努力考入公立大学,让父母兄姐放心就是好事一桩;而能够学习人文科学,离开冰冷的理科仪器和人打交道,也是好事一桩。那个时候的她,“真是高兴到不行”。

在横滨市立大学,吉沅洪像所有心理学系的本科生一样,把《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等的基础课一门一门的学下来,她开始了解心理学,更逐日加深了对心理学的喜爱。

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吉沅洪得到了一个实习机会:在神奈川县的医疗中心做义工,陪伴在精神科住院的小孩子们,每周一次,每次八小时。

孩子总该是天真的,无邪的,没有苦恼忧愁,在庇护下成长的天使。

然而,吉沅洪所见的孩子,却被看不见的东西所束缚着。

吉沅洪想要帮助这些孩子,却发现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实在有限,她甚至不能理解他们,只能做到最简单的陪伴。

这时候正是九十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繁荣的时候,找工作非常容易。在神奈川的经历,却让吉沅洪重新开始考虑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将来。她征求了大学导师的意见,决定继续深造,系统的学习临床心理学,以真正达到可以“助人”的水平。

从横滨市立大学毕业后,吉沅洪进入筑波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接受临床心理治疗的专业训练。

筑波大学的前身为东京教育大学,是日本最好的师范大学之一,汇聚了日本国内众多心理学专家。吉沅洪的恩师松原达哉专攻咨询心理学,在学生指导和产业心理学等方面造诣都很深,从他那里,吉沅洪获益良多。

生命地图之“SupportSystem”

在筑波大学求学期间,吉沅洪开始接触临床的实践和治疗。

刚开始,针对吉沅洪可不可以接待个案,学校里还颇引起了一场争论,表示反对的教授的意见都集中在她能否克服“语言关”上。后来,吉沅洪在导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争取到了一个“折中方案”——由教授们透过督导单面镜来评估吉沅洪的咨询,若评定合格,则可以接待个案,反之则要失去临床实践的机会。

幸运的是,吉沅洪并不是独自来面对这场“考验”,可爱的师友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吉沅洪在这边接待个案,同学们就在单面镜的另一边做逐字记录。这让吉沅洪可以集中精神、全力投入到和个案的沟通互动当中。咨询结束后,吉沅洪根据同学们的逐字记录,完成了漂亮的个案报告,顺利赢得了接待个案的机会。这是吉沅洪的第一个个案,也是吉沅洪的第一个成功个案。

对一个咨询师来说,他的“supportsystem”即支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他会经历什么样的成长,会成长到什么程度,和“supportsystem”有非常大的关联。吉沅洪说,自己是幸运的,她的导师、同学、家人、同事,她的“supportsystem”给了她这么多这么好的支持。而吉沅洪的回报方式,就是向更广泛的对象付出,让他人从自己这里得到成长和力量。

取得硕士学位之后,吉沅洪离开筑波大学,进入名古屋大学继续深造。临床研究的重点也从筑波的行为认知心理学转移到发展心理学的方向来。不过,吉沅洪一直没有放弃的,就是关于跨文化心理的研究。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当中,非常大的一个难题是“我族中心主义”。少时离家,异国求学的经历,让吉沅洪的跨文化研究更容易脱离文化偏见,也更容易对文化间的心理现象做客观深入的剖析。吉沅洪的博士论文亦以“跨文化心理研究”为主题。她笑称,直到博士论文答辩完毕,自己对跨文化心理的情结才算告一段落。

生命地图之艺术治疗

在名古屋大学完成博士学业之后,吉沅洪在京都文教大学做了4年的助教工作。在那里,她遇到了酒木保、森谷宽之教授,从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发和影响。艺术治疗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走入了吉沅洪的世界。

目前,吉沅洪执教于广岛市立大学,是那里最年轻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教学、研究和临床个案,吉沅洪把很多工作抓在手里。对她来说,教学是本职工作,天然的教师使命感让她不能不对学生负责;而临床则是她多年来一直坚持做的事情,一旦放手了,“临床的感觉就找不到了”。她忙,一直忙,忙得井然有序、生气蓬勃。看到吉沅洪工作的样子,就会发现她是那么乐在其中。心理学工作没有压垮她,而是滋养了她的整个生命过程。

她说的最多的,就是“艺术治疗”。

对很多不善言谈的来访者而言,艺术治疗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的机会,而更为难得的是,艺术表达本身也是和谐自我、治愈自我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过程。

授课的时候,吉沅洪总有办法让大家放松下来,自由表达,“不用担心不会画画”,“谁知道上了颜色会成个什么样子”。多年的临床积累,让吉沅洪在很多非常细小的地方可以传达给咨询师们最可贵的经验。听她的课,总有遍地珍宝、字字珠玑的感觉。

每次课程结束,学生们都恋恋不舍的劝她考虑将工作和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国内来。吉沅洪说,其实透过现在这种的形式,她能带给大家的东西更多一些。她希望能够更多的将国外好的思潮和资源引入国内,带给国内的咨询师们。这种候鸟式的生活,也让吉沅洪8岁的儿子常常感到寂寞,抱怨妈妈离开得太久。儿子还给吉沅洪出主意,让妈妈的中国学生都坐飞机到日本来听课。“那妈妈一个人坐飞机到北京讲课方便呢,还是几十个学生坐飞机到日本听课方便呢。”说起与儿子的点滴,吉沅洪的眼角眉梢都是温柔。

很多人已经看过吉沅洪的《树木-人格投射测试》,可算是有备而来。吉沅洪说,对心理咨询师来说,灵活运用多种临床心理测试进行诊断和评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掌握来访者症状、制订咨询计划和效果评估都有着重要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好的测试就是好的治疗”。树木-人格投射测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投射法,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被问起何时会有新的作品,吉沅洪告诉大家,她的新书《生活分析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法》已经出版发行了,这本书会详细的阐述咨询师基本操作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打好基本功。

这样与大家交流互动的过程,让吉沅洪十分开心。艺术治疗是她想要传达给大家的,投射、测试也是她想传达给大家的。从大家那里得到的反馈让吉沅洪更加增添了信心。对她来说,让大家从自己这里得到成长和力量,就是最好的自我实现。

日本有一句茶道用语“一期一会”,意指像对待一生之中仅有一次的机缘一般珍惜的心情。吉沅洪有这样一种魅力,与她交谈,听她授课,如清风入怀,让人总有这样一期一会的心情。

吉沅洪博士:

日本广岛市立大学国际学部助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日本执业心理咨询师。2005年在苏州举办的第五届华人心理学家大会上她主持的“心理咨询中的艺术治疗”工作坊,她的树木人格投射测验法,以其操作性、实用性的独特魅力吸引众多同行参与学习。她十多年的临床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必然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收益。

任职经历:

教学课程:

1、广岛市立大学国际学部、宇部创新大学硕士、博士课程:《心理咨询》、《心身健康学》、《心理咨询专业训练》、《社会文化研究-跨文化的临床心理学》2、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硕士、博士课程:《艺术治疗》、《投射测试》3、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硕士、博士课程:《投射测试》

所属学会:日本心理临床学会、日本心理咨询学会、日本学生相谈学会、日本教育心理学会、多文化间精神医学会、日本艺术疗法学会

所获荣誉:取得日本临床心理士资格(NO.7183)、获得日本学生相谈学会奖励赏提名、两次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奖提名

日本出版著作:

中国出版著作:

1、酒木保、吉沅洪、张美蓉《罗夏墨迹测试》,当代中国出版社,2、吉沅洪《树木人格》,重庆出版社,2007年04月3、吉沅洪、杨东《实用罗夏墨迹投射测验》,重庆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4、吉沅洪、[陶新华《咨询师操作手册》,重庆出版社,2008年(审稿中,待出版)

中国出版译著:

1、国分康孝《两性的圣坛-现代男女婚恋心理》,吉沅洪(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松原达哉《生活分析的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法》,樊富珉、吉沅洪(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03月

学术论文:

在日本、美国一流学术杂志发表论文48篇,引起一定国际反响,如:

1、吉沅洪《拒学症初中生的游戏治疗》,《筑波大学临床心理学论文集》第12集,1996年3月2、吉沅洪《论理疗法在异文化适应心理援助应用上的可能性》,京都文教大学人间学部研究报告《人间文化心》第1集,1998年3月3、吉沅洪、酒木保《从日中文化中捕捉与神经症有关的言语》,京都文教大学人间学部研究报告《人间文化心》第1集,1996年3月4、吉沅洪《关于中国人的家族血缘以儒教精神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历史概观》,京都文教大学临床心理中心《临床心理学研究纪要》创刊号,1998年3月5、吉沅洪《知识结构、学习态度、学习欲望对异文化适应带来的影响》,《学生相谈研究》第2期第2卷,1999年9月6、酒木保、吉沅洪《游戏治疗的日中比较研究》,《心理临床研究》第5卷1号刊,2000年3月

THE END
1.婚姻心理辅导研究婚姻心理辅导研究 下载积分:1388 内容提示: 婚姻心理辅导研究 文档格式:PPTX | 页数:27 | 浏览次数:1 | 上传日期:2024-11-26 16:09:32 | 文档星级: 婚姻心理辅导研究 阅读了该文档的用户还阅读了这些文档 27 p.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30 p.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第1篇 37 p. 机器https://www.doc88.com/p-99237897791650.html
2.大学恋爱观报告(优秀20篇)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为。所以,在研究大学生的恋爱观的时,对这一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发现有7.8%的同学是因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觉得自我没面子才开始谈恋爱的,是一种赶潮流现象,与从众心理有关。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认为自我没有恋人而自卑,https://www.baihuawen.cn/gongzuo/huibao/273572.html
3.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通用18篇由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日趋成熟及对人生认识的完善,自然对爱情有了现实的变化。 在调查中,占13%的男生认为大学恋爱的一个目地是为了生理的需要,占20%的男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同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58%的学生则反对同居,认为同居是对道德的一种败坏;而约9%的文科类的女生认为同居无所谓,感情已达某种程度的https://m.hunwen.com/work/diaochabaogao/977/977262.html
4.心理学角度下的深入探究恋人间的情感互动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探索恋人间的情感互动背后的复杂心理机制。例如,亲密伴侣会通过身体接触(如拥抱、亲吻)释放内啡肽,从而获得幸福感。此外,相互信任和支持也是维持良好关系的一大关键因素。当伴侣能够在对方需要时提供帮助,并且相信对方会做出正确的事情时,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就会变得更加牢固。 https://www.rxea6z54.cn/chu-gui-lian-ai-ji-qiao/311821.html
5.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精选6篇)5、父母应先有好的婚恋观,让子女更好的处理自己的恋爱,走更成熟的道路。我们现在大学生要做到自尊、自爱、做到不盲目、认真对待恋爱。要认真负责、展现出新一代大学生应有的品质。 篇2:婚恋心理学期末论文 篇一:浅谈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 [摘要]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当代大学生,正值恋爱的年龄,他们渴望爱情,这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hhmlib4.html
6.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不知如何面对婚前性行为和“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辅导的重点在于优化大学生们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强化大学生http://xlzx.xjtu.edu.cn/info/1036/1159.htm
7.大众传播学的论文6篇(全文)大众传播心理学的论文 一、对于“大众心理学”的简单概括与理解 既然勒庞把那些受集体精神支配的人称之为“乌合之众”,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加入到群体中去,又如何形成大众心理的呢?首先,人们从个体组织成为一个群体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勒庞在书中写道:“一个偶然聚集在公众场所的人,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学意义上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pw73j8d.html
8.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自由投稿论文接收情况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自由投稿论文接收情况 摘要 编号 专业方向 作者 K0137 教育心理 李若璇,刘红瑞,姚梅林 K0258 教育心理 赵灿璨,罗小兰,王静,刘昱君,邱淑慧 K0355 教育心理 董妍,臧晓倩 K0593 教育心理 邵雨婷,冯小丹,岳腾宇,孙炳海,李伟健 论文题目 报告类型 父母和班主任自主支持对青少年幸福感和孤独https://www.cpsbeijing.org/cms/document/attach_manager!download.action?id=ff808081658e427a01659d5d77aa0014
9.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儿子与情人》研究《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在对家庭与婚恋的描写中体现出复杂的心理内涵,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研究者多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来探讨其中的恋母情结和灵肉分离等问题。本论文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儿子与情人》中蕴含的进化论意义上的人类普遍心理机制,对小说中描写的两性关系和家庭关系进行重新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08-1019084457.htm